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精选5篇】正文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精选5篇】》

时间:

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

一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因此,我在设计《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味扬科的悲惨,激起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二、设计思路

(一)、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小音乐家扬科》第一段,刻画了一个穷孩子的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份同情。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他出色的音乐天赋和他对小提琴的渴望,使人立刻喜欢上了他,并为他的处境感到悲伤;第四、五段,写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至死,让人扼腕叹息,凄然泪下,同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痛恨的感情。因此教学时应紧扣住情感脉络“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三)、落实两个训练点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田野里,小虫为他奏乐;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朴素,但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控诉。教学中,应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培养两种能力

1、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产生共鸣。在《小音乐家扬科》中,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杨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这样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如扬科偷摸提琴被发现后,文中只写了“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可在此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从各种声音中,猜测扬科受到的遭遇,说说扬科被毒打的情景,激发对扬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设计

1、            范读导入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听后说说,你觉得扬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提炼主线从学生的回答“扬科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入手,引导学生抓出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师可请学生抓住“爱音乐”扫读全文,看看围绕扬科热爱音乐写了几个方面,然后给课文分段。

3、            组合研读专题根据主线,教师可以出示研读专题:“扬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你是通过哪些语句读懂的?请你选择你体会最深的部分,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4、            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1)、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2)、小小组或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

(3)、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还应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5、            拓展创新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让学生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想象说话和写话。

(1)、“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杨科在想些什么?请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被人发现了。后来,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院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话。)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避免了条分缕析,变教师的讲解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既落实了训练点,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音乐家扬科 篇2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在简略介绍课文背景之后。

师:这里教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作品《春天的歌》)

师:你们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生:棗听到鸟的叫声很好听。

——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它在吃虫子。

——还有蝉儿的叫声。

——还有小溪在流着,有水声。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音乐家斯特劳斯的作品,音乐家在春天里穿过田野,来到树林,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溪水的奔流,春风轻拂下树叶沙沙的声响,看到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这一切,使音乐家创作了这首动听的乐曲,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他像音乐家一样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就像乐曲一样在耳畔回荡。小扬科听到了哪些乐声,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读时,请大家带着听音乐的心情来读,特别要把象声词读的像一些。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板书)

树林里: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 呱呱叫起来

啄木鸟 笃笃地啄树干

甲虫 嗡嗡地叫

师:小扬科听到很多声响,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树林里扬科听到什么?

生:喔咦、喔咦。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棗可能是鸟叫声。

——是野兽的叫声。

——是风吹过树林的响声,像海涛一样。

师:树林有各种各样的声响,扬科听见了,他觉得就像乐曲一样:喔咦,喔棗咦,使他入迷,陶醉。扬科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啾啾”。

小虫声音:唧唧,吱吱,嗡嗡。

青蛙叫:呱呱。

啄木鸟:笃笃。

……

师:你们想想,这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请大家再读一读四、五两段。

(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师以轻轻的乐曲伴读。)

师:扬科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但他和你们不同,他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的音乐天才受到了扼杀和打击,当他听音乐出了神时,他怎样了?

生: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师:扬科屈服了吗?没有,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扬科对音乐的爱好是阻止不了的,他仍然追求音乐,经常偷偷地听旅店里的奏乐和歌唱。大家想象一下跳舞时声音。

(学生想象、议论。)

师:很清脆,有节奏,对吧。想想少女的歌唱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议论。)

师:歌声像银铃似的,婉转动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怎样的?刚才大家听了乐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多么柔和啊!所以扬科完全沉浸在乐声中,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本来柱子是不会颤动和歌唱的,但扬科入迷于音乐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扬科对音乐多么着迷,他的才华如果得到培养,一定是个出色音乐家。大家把第七,八两自然段读一读。

师:扬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支自己的小提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好听,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直拉着,如果有一支真正的提琴属于扬科的,那么他会怎样?

生:——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会抱着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

——会把他的琴没收。

——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接着读第九自然段,村里谁有真正的小提琴?

生:地主的仆人。

师:扬科那么喜爱小提琴,他非常羡慕地主仆人的琴,他多想把它拿在手里,亲自摸一摸啊!一天傍晚就发生那件可怕的事,老师把第十段到十二段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大家听过了这段可怕的事。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扬科来到食具间,那把小提琴就挂在对着门的墙上,这时扬科怎么做?

生:他望着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

师:是呀,小扬科就像走进笼子的小动物害怕极了,但心爱的小提琴使他克服了恐惧,他还是悄悄地向门口移动。大家把下面一段的描写扬科的动作的词找出来。

生:跪、抬、望。(教师板书)

师:跪,表现了扬科小心的心情,又体现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崇敬的心情。这把小提琴在他看来是那样贵重,就像是棗

生:宝石一样。

生:像是无价之宝。

师:对,所以,他只能抬起头,望着琴一时还不敢去碰它。这时候,周围的环境怎样?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他身上。

板书:静——可怕

月光——偏偏照在身上

师:这时扬科怎么做?又怎么想?

生:——他去摸了心爱的小提琴。

——他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轻轻摸着小提琴。

师:回答的很好,课文并没有写他怎样站起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扬科太喜欢这把心爱的提琴,他不知不觉地就站起来,轻轻地摸着小提琴,这时他怎么想呢?

生:棗他一定非常高兴。

——他想,这琴要是弹起来,会有多好听啊!

——他想象自己正在拉一支优美的乐曲。

师:是的,扬科这时一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所以他才会不小心碰响了琴弦。在那样安静的夜里,一声响声会引起什么效果?

生:棗把人们吵醒了。

——人们以为贼来了。

——大家都起来了。

师:这一声琴弦的响声,在扬科听来是多可怕啊!因为这引起人们惊醒。所以,院子里一阵闹哄哄的,请大家把表示声响的词找出来。

(学生找词,教师板书)

“谁在那儿”棗粗鲁的问

划火柴的声音——仆人

骂声棗仆人和惊醒的人们

鞭打声——仆人

小孩哭声——扬科,还有被惊醒的孩子

吵嚷声——惊醒的人们,管家

狗叫声——狗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时伙食间的情景。

学生议论:——仆人看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

——人们以为贼来了都冲出来。

——仆人打了扬科,扬科哭了。

——一大群人围着扬科,七嘴八舌地责问他。

……

师:是呀,一声琴响引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夜的安静被打破了,扬科怎么样了?

生:——他闯祸了,怕极了。

——他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

师:是呀,作者并没有写出扬科的样子。但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作者采用由静到动由无声到乱哄哄的转折的写法,使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看看扬科的命运,老师读一读:(第十三段至结尾)

师:沉默一会儿,我们来看看管家、更夫怎样对待小杨科的。大家找一找有关句子。

(学生找句子,教师板书)

管家、更夫看了一眼

扬科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教师提示:为什么看了一眼?怎样看?管家怎样想?扬科为什么害怕?他怎样想?)

决定打他一顿算了。把更夫找来说:“把这孩子带走,打它一顿”

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师:大家想一想,管家处置扬科有没有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有没有给扬科申诉的机会呢?没有。他只是下令打一顿算了。在他看来打一顿只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当一回事。于是小扬科就像小猫一样被夹住,像被抓住的小鸟似的无力挣扎,就这样挨了一顿打,这一顿打怎么打我们从课文里看不出,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打得一定十分狠。因为小扬科打得起不了床,他快要被打死了,对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对这样一个有美好心灵和音乐天才的孩子,万恶的旧社会是多么凶残啊!

师:现在,老师再把最后两个自然段朗读,请大家仔细体会。

(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教师以悲怆、缓慢的语调朗诵最后两段课文。孩子们的眼里渐渐涌出泪水。)

小音乐家扬科 篇3

教学目标 :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具准备: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二、学习第四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 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很不错,那么能不能把这种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呢?A、自练B、指名评读(中等、优秀各一)C、男女比读D、让我们的感情凝聚到一起吧!齐读

(继续交流)注意:凄惨一句,引导学生质疑,小提琴的声音是十分美妙的,课文这里怎么写成了凄惨?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学习第五段前三个自然段

(过渡: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在第二天又挨了一顿毒打。这是一顿怎样的毒打?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三个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板书:挨打 毒打 凶残 小小的愿望 可怜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四、学习最后二个小节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教师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图。你们听到了白桦树在号叫吗?仅仅只是白桦树在号叫吗?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 狠狠毒打 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五、教师小结: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 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根据波兰著名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的,反映了波兰19世纪的农村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男孩子——扬科,为了摸摸管家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文以小扬科对音乐的“爱”和命运的“惨”为线索,先介绍了扬科和他穷苦的身世,又讲扬科酷爱音乐和他具有卓越的音乐天赋,接着讲小扬科对小提琴的痴迷向往,最后讲他为了偷看地主仆人那把迷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丧生。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体会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时,能根据课文描述的语句展开想象,正确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语句,体会作者为小扬科、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鸣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三、教学建议

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

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扬科还一天到晚拉着”;为了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墙角下静听着。

(2)小扬科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

①小扬科出身低*。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因此扬科年仅八岁就去做牧童。

②扬科遭遇惨。他为了进食具间看小提琴,不小心弄出了“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惊醒了睡在屋里的那个“粗鲁”的人,于是遭到一场毒打。第二天,更夫在管家的授意下,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再一次毒打了他,小扬科就这样在惊吓与毒打下死了。

第四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谈;也可以从赏析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方面谈;学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引导学生品评语言文字,下列句子可作参考:

①“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作者用象声词“噢咦”来模拟树林的响声,并且连用两个,说明在扬科耳边听到树林的乐声非常清丽,很有节奏。后面再加上省略号,说明他还感到这乐声悠远、持久、连绵不断,难怪他听得入了迷,沉醉于此而忘记了采野果子。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扬科的乐感十分强,有音乐才能。

②“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

听着。”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傍晚小河边各种动物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小扬科的耳朵里分辨得那样仔细。“呱呱”的青蛙声是粗犷的;“笃笃”的啄木鸟是清脆的;“嗡嗡”的甲虫是低微的,而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在小扬科听来简直是一曲交响乐。由此可见他对音乐是多么敏感。

③“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这段话是对小扬科向往小提琴的心理描写。“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交换的结果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但小扬科知道除了自己,他是一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奢望太高,是达不到的,所以降低奢望为“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但地主仆人的小提琴怎么会让他“随便的摸”呢?小扬科不得不再次降低要求,认为“哪怕只摸一下”就满足了。从小扬科对小提琴“能有一把”,到“能摸一摸”,又从能“摸一摸”到“只摸一下”的强烈向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提琴酷爱的程度,其间的奢望一降再降,让人感到他的命运的悲哀。读后多么令人心酸啊!

④“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这里只讲了各种声音,并没有直接写扬科挨了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想象得出那个人先是骂扬科,接着用鞭子抽打他。扬科哭了,打骂声、哭声引出来一些人吵吵嚷嚷,连狗也受到惊动叫了起来,烛光闪动,闹哄哄的,说明人很多,七嘴八舌,议论不休。这里作者采用“声音”场面描写,让人能想象出小扬科在这样的场面之中,会受到怎样的惊吓,他会……,在这种“声音”场面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小扬科寄予深深的关注和同情。

⑤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扬科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夹一只小猫似的,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小扬科是多么可怜,孤苦无援,就这样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还要再一次遭受毒打,多么值得同情啊!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段话是对扬科死前周围景物的描写。这段描写中突出一个“美”字。景美:樱桃树、小燕子、姑娘;音乐美:燕子在风中唱歌;姑娘在路上唱歌;小溪边传来笛声。而这一切都是在反衬小扬科命运的悲惨。就是这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美妙的音乐对扬科是“最后一次”,小扬科就是带着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带着对音乐的依恋与热爱死去了。

⑦“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里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通过白桦树不住地“号叫”,来诅咒暗无天日的剥削社会,来为小扬科悲惨遭遇鸣不平。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课文中出现许多比喻句、拟人句。例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应鼓励学生做摘录笔记,鼓励学生背诵。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运用。读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

四、参考资料

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他原先学医,后改学喜爱的语文专业。1872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大量作品,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这是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小音乐家扬科 篇5

北京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特级教师 赵景瑞

一、教材分析

一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特别是文题中的“家”字,份量很重、内涵丰富,牵动着全文,用得妙!剖析有三:

1.“家”是扬科酷爱音乐的美称。

课文中的扬科是个酷爱音乐的形象,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不仅对大自然的各种音响,都有乐感,而且悄悄地静听旅店内真正的音乐;不仅如饥似渴地听音乐,而且亲自动手做笛子、做小提琴,甚至不顾遭鞭打,摸一摸食具间里的真小提琴,这一层进似一层的描写,足见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已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概之为小“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展现了他美好的心灵。

2.“家”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小音乐迷,在那样的社会里,年仅8岁就做了牧童,在饥饿线上苦挣扎,竟因为爱音乐而被惨遭杀害。恶劣的社会环境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天才。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家,文章却偏要冠以“音乐家”的尊称,这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一种有力的反抗。这可从结尾段中明显地看出。

3.“家”是对小扬科的爱称。

可分两个角度看。一个是村民们对小扬科爱好音乐非常熟悉,又很喜爱,所以课文中写道:“大伙儿管他叫‘’”,足见“家”又是一种爱称。另一个角度则是作者对扬科酷爱音乐十分感动,为他的惨死鸣不平,失去的就更感珍贵,就更加喜爱这不可多得的小扬科,称为“家”,寄托着作者的爱。

综观一个“家”字,包揽了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涉及了扬科、作者、社会,乃是统领全文的“牛鼻子”。教学中可紧扣“家”字,三审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掌握“牵牛鼻子课题问读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4课时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略)

第二三课时分析课文

第四课时总结练习(略)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思路:三审课题“家”字,牵住“牛鼻子”

教学步骤 :

(一)审“家”字——看扬科

1.齐读课题

(1)思全文主要写的是谁?(扬科)

(2)思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音乐)

(3)思课题哪个词概括了扬科爱音乐?(小音乐家)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现扬科爱音乐的词句。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层次地归纳出小扬科酷爱音乐的表现。板书设计 1

4.看看课题,哪个字集中概括了扬科酷爱音乐,又非常懂音乐,是个天才的?(家)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出扬科爱音乐)

(二)审“家”字——思社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1)小扬科被毒打,惨死的起因是什么?

(2)小扬科挨毒打的经过?

(3)小扬科挨打的结果怎样?(归纳出板书)

2.横比:扬科挨打的起因(即他的要求)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经过(即管家怎样做)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结果又告诉我们什么?(见板书2)(重点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

3.纵比:(1)扬科惨死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思考,说明什么?(见板书2)

(2)再从扬科惨死的直接原因找找社会上原因,说说扬科为什么会惨死?(见板书2)板书设计 2

4.再看课题,想想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天才,却扼杀天才,课题为什么要称扬科为“音乐家”?(这个“家”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有力的反抗。)

5.指名读结尾段,体会“白桦树……不住地号叫”蕴含的悲愤、控诉、反抗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联系当今儿童天才的充分发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审“家”字——想作者

1.指名读课文的部分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对扬科外貌的描写:“闪闪发光的……”(聪慧)

(2)关联词的运用:

(3)环境的衬托:

(4)象声词运用:“白桦树‘哗哗,地号叫”

(表达悲愤之情)

2.总结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扬科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3.第三次看课题,课题哪个字抒发了作者喜爱、悲愤、怀念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回顾学习过程,悟出阅读方法。

1.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围绕课题的哪个字思考的?又是分几次思考的?

2.这个“家”字带动全文的学习,这叫什么方法?(课题阅读法——也称“牵牛鼻子法”)

3.分析这种阅读方法的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主动学习其它课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