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优秀6篇)》
《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学完这篇课文你会做练习题了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1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人情人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p-]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习,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2
师:董老师看到大家都很开心,来,握握手,和老师说几句。
上课。
师: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去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照片,想看吗?
播放草原风景。
师:这是什么地方?
生:草原。
师:今天,我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老舍先生所描写的草原。请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
生:通过写草原的景色和草原的风土人情来描写的。
师板书“景、人”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感兴趣的句子。
教师巡视,提示边读边批注。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觉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好,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
一生读。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句?
一生再读。
师:一碧千里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生:……
师:来,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感觉的读出来。
生读。
再请一个同学来读。
师:我感觉到了,你再来读。
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全班齐读。
师:(板书)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不着急回答,还有没有写得好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儿……大花。”
生:“……翠色欲流……”
师:这个孩子真棒,一下子就找准了写景的点睛之笔,老师也喜欢这句话,“欲”是什么意思?欲流就是将要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这不是矛盾吗?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请你来说一说。
生:慢慢地向周围扩散
师:什么是绿色渲染?
生:……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
生:青绿色。
师:你说的很准,这个翠应该更多一些鲜亮……绿得丰富、绿得饱满、绿得厚重,这就是翠色欲流,请大家再读这句话。想象是怎样的画面?
生答。
生读。
生: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鲜亮,充满生机。
师:我想起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读“那些线条……”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草原。还有哪些?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对,像绿色的海洋,你们的发言启发了我,我也想读。
(播放轻音乐,老师范读)
师:美吗?谁也想读?
一生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
生:咱们这里的天空……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的情景进行体验。今年暑假我去草原,脚刚踏进草原,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老师虽然唱歌不好,也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师:让我们把这高歌一曲的情景读出来。
生读。
师:(播放视频)……天空赋予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赋予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是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这样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这里,他不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句子)
生齐读:“在这境界里……”
师:能不能用一首小诗把这种情感写下来?
生练写。
生:天苍苍,野茫茫,……那么美。
师:你真是个小诗人,努力下去,一定会越写越好。
生:……留下美好的眷恋。
师:眷恋这个词用得多好啊!
生:……
师: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了,这就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
师:同学们,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我们乘坐的汽车……那是什么样的景象,听——(播放音乐《赛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师: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的,自读2-5自然段。同学们,用你的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
生读。
师:老舍先生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迎接我们和一起联欢的情景。
师:这叫热情款待,你还想说什么?
生:应该是先是欢迎,再是款待,然后是话别。
(板书)
师:现在看看远迎的场面。
生读。
师:飞过来很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马跑得快!
生:蒙古人民热情。
师:为什么像彩虹?
生:衣服漂亮。
师:就像彩虹那样五颜六色。
师:看,蒙古人面身穿节日的盛装欢迎远客,想想可能有老人、孩子,这是多么盛情的邀请啊!如果你就是客人,是怎样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描写远迎的句子。
师:我仿佛看到骏马疾驰、欢腾雀跃,分明是马在飞、人在飞、心在飞、情在飞。
师:接下来,把这一节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生背诵喜欢的句子。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3
师:昨天同学们给我介绍了南宁的美景,让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没见过的北国美景介绍给大家,到北国内蒙自治区的一片净土去看看。那里——,不好意思我也没去过,咱们还是随着语言大师老舍一起去那里感受一番吧!
板书课题:草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自由读书吧。
投影出示:
提示
1 请划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
2 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大家读词语。
板书:勾勒渲染襟飘带舞
师:谁来划了别的词语。
生:我还划了翠色欲流。
师: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生:就是很浓很浓的颜色要流下来的意思。
师:很浓很浓的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明白了吗?
生:我想问问低吟?
师:谁来告诉他?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低吟就是小声的吟诵。
师: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迂回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谁能解释一下,远远望见一条带子,弯弯曲曲就是——
生:迂回。
生:不明白小丘。
师:谁来告诉他?
生:就是小小的山。
师:谁还有?
生:我还想知道绮丽。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他?
生:这个问题问得好,绮丽就是奇妙美丽。
师:谁还有?
生:我不懂鄂温克
生:鄂温克是内蒙古的一个少数民族。
师:还有谁?
生:我想问一下洒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潇洒。
生:就是不拘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其实通过读课文你也可以理解这个词。
生:就是行动自如,无拘无束。
师:就是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这里写了草原的什么,谁来看看你的看法?
生:写了草原风景和风情。
师:人呢?
生:非常热情。
生:介绍了风景怡人的风情,还有热情待客的草原人。
生:广阔的草原,和热情的人,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还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的人。
板书
师: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我们骑上奔驰的竣马,快快去寻找美丽的景色吧!快点,你认为哪里景色最美?
生找。
生:我认为这句最美“那些小丘……”
师:读完了吗?注意一个句子要读到最后。都觉得这个句子很漂亮的举一下手。
生举手。
师:谁还有?
生:“绿毯……”
师:谁还找到了好句子?
生:我认为我的句子比他们的都好“那里的天……”
师:比他们的都美呀,和他感受一样的同学有吗?
生:我的句子最棒“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师:有跟他一样吗?没有和你一样的。
生:没关系。
师: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有吗?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得比唱得好。咱们看一下阅读提示。
投影出示:
阅读提示
1 你欣赏的句子描写了草原的什么美?它让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这些句子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
师:课文说,我们说是不是好句子一读就知道,下面我们就按课文的描写顺序读一下。谁来读一读草原上的天。
生读。
师:感觉怎么样?
生:读得非常好,让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气的新鲜,不过我也想读一读。
师:好,你来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鼓掌。
生:我觉得刚刚那位同学读得太好了。我也让全班同学这样读一读,如果不同很可惜。
师:好,大家觉得可以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天底下谁来读?
生读。
师:怎么样,你来说?
生:他读得不够好,有位同学读得更好,希望他读一下。
师:好,咱们看看他推荐得怎么样?
生读。
师:怎么样?
生鼓掌。
师:真是慧眼识英雄。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请读会读得更好。
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已经看到了那种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读出这么美的感觉。
师:大家想不想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啊!
生:想!
师:我们来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何等壮美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草原上真是绿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群谁能把他读出来?
生读。
师:读得不错,你能不能说说。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群,飞来飞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样。
生:因为小丘是非常矮的山坡,所以用飞比较好。
师:课文里怎么说的。
生:一会……一会……
师:理解得真好,我们看看课文是不是这样的?
出示画面。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读一读,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读一读,想象一下。
生读。
出示两幅画。
师:这是老师画的两幅画,献丑了。大家比较一下两幅画。
生:我喜欢第一幅画。因为第一幅画羊群感觉像小河一样。
生:我觉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画,小丘画得很矮,显出小丘的线条很柔美。
师:你能用手势表现一下柔美吗?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显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群群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师:可惜我画的图上没有骏马啊!
生:喜欢第二幅,小丘没有用黑色勾边。
师:看来我画得非常不成功。让同学们看到了骏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图。这里用什么颜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绿色显得画面新鲜柔美。看来第二幅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的。我来读给大家听。
师读。
生鼓掌。
师:非常感谢。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老师没有把小丘柔美的线条读出来。我来给你示范读一下。
生读。
全场鼓掌。
师:你也可以当个小老师了。你是怎样把柔美读出来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样,有波浪起伏的感觉。我是这样读的。刚才最后一句没太读好。
师:那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轻轻流入云际,有流的感觉吗?
生:有。看不见一点杂色,就像绿色的海洋在流动。
师:谁还能把柔美读一读。
生:我觉得我得读得比他更好。
师:好,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不错,还有吗?
生:刚才那个同学没有把柔美读出来。我来读。
生读。
师:怎么样,还有比他更好的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太快了,而且他没读出波浪。我觉得应该全班示范一下。
全班齐读。
师:大家比老师读得好。面对这样的景象,大家有怎样的感受呢?来,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听着,听着,我们感觉到作者——
生:陶醉了。
师:陶醉在这(板书陶醉)草原上无边的美景中。我们再读一遍,看陶醉了没有。
全班读。
师:无边的美景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联想到大牛和骏马在回味草原的乐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骏马回味什么乐趣?
生:我觉得小牛和骏马在回味小时玩水的乐趣。
生:在回味着草原美丽的景色。
师:什么景色?
生:宽阔的草原,美丽的景色。
师:草原上的乐趣是——
生:无限的,说也说不完。
师:让我们拿起书美美的读一遍,尽情地游览草原那美丽无边的景色吧!
放音乐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读要比唱得好。我想通过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差不多背下来了吧,我们来试试好吗?
生:好。
生背。
出示: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羊群,那些小丘
师:我看美丽的草原都给大家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生:我想变成一头牛,躺在美丽的草原上。
生: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那样我会飞到蒙古大草原去。
……
师:希望大家能继续领略草原的美景。这节课就上到这
结束。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是我忍不住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展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2.42年前老舍先生再去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乘坐老舍先生的汽车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美景。(板书:草原)
3.齐读课题。
二、录音范读,了解主要内容
1.听课文朗读。
2.谈话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三、学习第一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别忘了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1.学生读书,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哪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学生读后针对句子进行体会)
(1)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眼前,是一片绿色,再往远一点看,还是绿色,再远一点,也还是绿色。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向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
自己去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
(2)还有谁继续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起。
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羊群比作大花)
(3)还有谁想读喜欢的句子,起来读一读。
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位同学真是好眼力,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一个疑问,翠色欲流它流了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欲:将要。将要流却没有流。)为什么又说轻轻流入云际呢?同桌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有学过国画的同学没有?(讲“渲染”的意思)最后轻轻流入云际。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还记得学过的《翠鸟》一文吗?刘老师联系翠鸟这片课文,我觉得这个翠绿比一般的绿更多一些鲜亮、绿得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像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流”。
同学们再读这句话,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脑海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
请同学起来读,读得好不好,同学们,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啊!这分明是生命的活力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4)你们还喜欢那一句,读一读。(你们发现了写草原天空的句子没有,读一读)
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咱们平常看到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这里的天空很可爱,但草原上的天空比我们这里的更可爱。在这样的天空底下,真让人想高歌一曲。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想高歌一曲的感觉读出来,这次,起。
你们看,(出示图片)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让我们的视线变得如此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5)过度:草原像一幅很好的画卷,风赋予了草原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了草原与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限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当你来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下课后,用小诗或句子把它写下来。
3.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喜爱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部分
过度:草原的景色如此美丽,那草原的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你们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们认为最满意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填入表格。明白吗?(分组,每组各填一个自然段。如果你填得很快,还可以完成其他自然段的填写。)
2、有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个自然段的填写最有把握就先说哪一个自然段。在刚才的填表练习当中啊,大家不光填好了表格,还能使用简洁的语言,这说明你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读懂课文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草原上人的特点概括出来。(板书:热情)
3、在课文第二部分,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感人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场面,读一读。
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场面读给大家听。(用我最喜欢的场面是什么?如:敬酒-----读)
4、当学生读到离别的场面时,(如果没有学生读,老师自己读)师谈话:
我们和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唱啊、跳啊;尽情地享受着民族大团结带给我们的欢乐。此刻,夕阳已经偏西,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碧绿的大草原,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蒙汉情深
5、全体起立,带着对草原的依恋,对草原人民的依恋,再次齐读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体会大草原的美。(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六、板书设计
景美丽
草原蒙汉情深
人热情
《草原》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篇6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深刻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理解感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自然美。
〖教学过程〗
一、导游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2、导入新课《草原》。
二、整体初读,感知文意,理清条理
1、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想想自己感受怎样,遇见生字多读几遍。
2、谈话,引导学生说说:
⑴ 文章先写景,后叙事的顺序。
(叙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⑵ 自己的感受如何。
三、品读第一段课文,感受草原景色美及课文语言美
1、细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品味美:
⑴ 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跟同学分享。
⑵ 指名读句子,相机点拨,指导朗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①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闭眼想象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清晰可见的明丽景象。)
③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重点理解打比方的方法。)
④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对比渲染与勾勒技法,引导学生明白“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语言。)
2、体会作者感受,揣摩表达方法:
⑴ 谈谈自己仿佛置身草原的感受。
⑵ 读读作者的感受,说说读懂了什么:
① 同学互读、互说。
② 指名读,指名说。
(体会作者对草原看不够、爱不够的情感;感悟写骏马、大牛的拟人句从侧面所表达的情感。)
3、回顾小结,美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草原美景。
三、说说自己的想法或收获
四、作业
1、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或图片,准备和同学交流。
2、根据第一段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至五段,体会草原人情美;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回顾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