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正文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的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10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⒉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⒉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教学课时:2课时

(1)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问: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边的长短。)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问:1平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平方米)

继续同法复习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复习进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平方米

(提醒: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方便计算。)

二、认识公顷:

1、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0000平方米)

根据第一句话算一算:100×100=10000平方米

提醒:以前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公顷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0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0×50=5000平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板书调查的操场面积:4575平方米

4575平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继续猜:整个学校的占地满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满2公顷么?为什么?

板书调查好的数据:13970平方米

问:13970平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你对公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如果用平方米做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公顷为单位,这样更清楚。

4、读例1的4张图。

也可请知道有关情况的同学坐一些简单的介绍。

5、读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你有什么发现?(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指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2、练一练,(1)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指导乘11的简便算法;指导规范的答题格式。

(2)用刚才算的“50平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注意“0”的个数。

3、练习十四。(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平方米换算成公顷就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平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注意进率是10000。

(2)学生独立填写,指名交流。

(3)作业:第3、4题

强调几个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4、讲评预习作业。

(2)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2、83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平方千米;发现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平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习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板书:平方千米

知道1平方千米是多大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习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我们太仓的面积:800.90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平方千米,我们城厢镇面积:185.01平方千米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近千平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习十四的部分练习: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万平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平方千米,云南省39.4万平方千米,海南省3.4万平方千米

(2)边说边比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

说进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100公顷=1平方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平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平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平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整理网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

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新授:

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练一练:

1、8L=( )mL3500mL=( )L15000cm3=( )mL=( )L

2、5dm3=( )L

(4)小组活动:

a、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b、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的大小,会读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难点:理解容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水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设疑导入

师手拿两个杯子,提出问题:如果两个杯子都装满了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这里面隐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谁来猜一猜是什么?(让生自由猜)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齐读)

1、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我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动手试一试,比一比,思考:

1、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2、你认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单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自学时,可以边看边动手做一做,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

(自学时间5分钟,看书-思考-动手-交流-汇报)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也可参与学生的活动中。

2、议一议(对子交流,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整合答案)

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动手演示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定题目进行汇报,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可以在期间举手示意要求汇报,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质疑补充。各组展示后,可以自评,他评或老师评价。对疑难地方师及时点评讲解。

4.小结归纳

生说,师生共同总结:容器中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四、学情展示。

1、课本第3页试一试。

2、练一练中的1题。

3、练一练中的第2题。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交流。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讨论、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每两组展示一题,预展速度快的组先展示,另外一组只展示不同之处,或质疑补充评价。由组长分工:展示题1可板演口答,展示题2可以边演示边说明理由,展示题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化。(预展时间:2分钟)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由一个小组做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它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它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5、操作指导:教师要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还存在什么疑惑?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1、知识点(表格、知识树等)2、方法3、易混易错点4、疑惑5、学情。

六、巩固提升

1、在()内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乐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药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饮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发水的容量是200()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3、拓展: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6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

西游记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图片,指名读。

1.3张大小一样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呢?

2.估一估: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一张完整的饼吗?

3.请你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帮他们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 平均分3张饼

1.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2.动手操作:用3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汇报交流:

A 方案:一个一个分。边说边演示分的方法及过程。

为什么是3/4呢?

B 方案:三个叠放分。还是3/4

4.大屏幕展示三种分法的动态图

小结: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分的结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4张饼,这和我们估计的每人分得的饼少于1张是一致的。

活动二 平均分9张饼

1.出示课件:猪八戒吃了一张饼的3/4,没有吃饱,就让悟空再弄几张饼,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斋来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张?”

2.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

3.估一估: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大约得到多少饼呢?

4.动手操作:组长拿出9张圆片,小组同学合作,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交流:

A方案:一个一个分

B方案: 9个叠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4。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是9/4呢?问:9个1/4是多少?

C方案:先拿8个分,每人2个,剩下的1个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书)

师:2和1/4合起来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生齐读两遍。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板书:带分数)介绍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并强调带分数的书写格式。

6.分数的分类:

师: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子比分母小 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板书:真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真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小)其实真分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生2:分子比分母大 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像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板书:假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大)

说明像8/8……这样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也是假分数。象8/8这种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1

刚才分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9/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4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这样的分数:二又四分之一

其实带分数是某些假分数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

把所有的分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写出一个分数,小组内介绍相关知识。

(1)7/8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1。

(2)以8为分母,还可以写出哪些真分数?1/8;2/8;3/8;4/8;5/8;6/8;

(3)以8为分母,以8为分母,一共有几个真分数?最小的真分数是谁?最大的真分数是谁?

(4)以8为分母的假分数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无数个)其中最小的假分数是谁?

(5)以8为分母最小的带分数是多少?

从同学们积极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们到指挥刀去参加一个闯关游戏好么?记住自己每回答一次问题就可以加一分。

2智慧岛闯关

第一关、根据成语说出分数,再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①半信半疑( )

②是一举两得( )

③十拿九稳( )

④七上八下( )

第二关、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第三关、如图,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数或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数轴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

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

用这些分数跟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关、议一议

1、当x( )y时, x/y 表示一个真分数;

当x( )y时, x/y 表示一个假分数。

四、自我总结,回顾收获

1、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四关,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点吗?

2、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3、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吗?(1/100的天才+99/100的努力=100/100的成功)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有更优异的表现。

五、分层作业、课堂延伸

奋进小队:书中1、2、3题;

1、看图写分数。

2、以5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互助小队:能力培养3、4、5题;

26页—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

26页—4、啄木鸟医生。

26页—5、填一填。

雄鹰小队:

①课外补充题;

② 用16开的纸设计一张跟分数有关的数学小报。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p53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

2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8

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概念和适时判断的能力还不强;

2、学生观察1至20各数因数个数的规律还存在困难,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会很模糊。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熟记20以内的质数,能准确判断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概念、感受数学。

3、活化抽象的。概念,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质数、合数的意义。

2、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指导】

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知识结构】

因数和倍数(1)

学习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方法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150×4=

220÷4=18×4=25×4=24×3=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