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3篇】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3篇】》

时间:

备单元教学目标。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2021范文上册教案 篇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口算:80÷490÷30800÷20   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79÷459×42   183÷6310×194.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时可以行207km。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624÷23≈30(时) 624÷23≈31(时) 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习,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3)集体交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几个52就要行几时)

第二,你是怎样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  624÷52≈12(时) 600÷50=12

[点评: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迁移能力,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达成对猜测能力的认同感,在不断地观察和交流中,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上升为估算知识的理性思考。]

三、小结提升、完成板书

小结:(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2)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四、练习巩固、熟练估算

1、第102页课堂活动。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又能发现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103页5~8题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看电视机和冰箱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单价、求和、求差)。

二、联想猜测,明确方向

1、组织猜单价活动。

2、明确探索方向

三、自主探索,成果展示

1、独立尝试,先行先试(同时完成两个问题)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3、展示成果,得出算法

第一个问题:1000+20xx=3000(元)

(1)数的组成: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2)以小见大: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3)两个加数都先去掉三个零,再相加,然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三个零。

(4)1+2=3,10+20=,100+200=,1000+20xx=,1000+500=来分析辩解零个数要相同)

第二个问题:20xx-1000=1000(元)方法同上。

4、迁移类推,完善算法(例10的变形)——“想加求差”法

小头爸爸买回电视机和冰箱共花了3000元,已知电视机的单价1000元,冰箱的单价是多少呢?

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0及做一做的题目)

师:真了不起,大家不但帮助小头爸爸正确算钱,又在算钱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打开书本,完成P81例10和小精灵聪聪的两道题。

1、例10:80+50=130-80=(说想法)

2、900+600=(由一想二:1500-600=900,1500-600=900)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四、模拟练习,扩展应用

1、真接说得数,带红色的要说算理。

70+50=

800+400=

3000+6000=

9000-5000=

1200-500=

1500+1000=

2、捉鼠游戏P84第一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相质疑释疑,然后向全班求助,组织学生点评)

3、扩展题。在()里填整百、整千数。

()+()=7001000-()=()

4、小头爸爸可有钱呀,共带去了5000元,够花吗?还剩多少钱呀?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2、教师评价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