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报告【通用7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整理的农业调查报告【通用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农业调研报告 篇1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生态学活动中会,在陪同一把手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现状 潜力 优势 发展方向以及政府须要采取发展的引导 扶持紧急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并报告如下:
一 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隐脉的现状
旅游作为项产业,在当前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性已经发生演变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休闲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节由大长假变为本人长假和清明 端午 中秋等节庆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要是体验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 天津等地参加农夫日游 樵夫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秘杂烩本人滩上的块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 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个本人型水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比较发达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 发展慢,都是些原野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湿地自发 无序 盲目的状态,与全国 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 老君山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发展壮大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自然生态健康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 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溪流 泉水 山岭 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煤炭资源,加之十分迅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 条件较。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 供电 供水 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 农家宾馆建设力推,荒山绿化 滩涂绿化 11 / 17 通道绿化 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工业市场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 资源丰富 条件较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牧生态观光旅游定观光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会中都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 关于发展景点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旅游区以培育尧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 田园风光 民情风俗 历史古迹和人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 “休闲度假游” “民俗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业务整合优势资源 打造旅游品 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 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项工作,需要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资源优势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 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室,办室移至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省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会员,组织实施全区全市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 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 企业投入 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 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 农事活动 娱乐娱乐区为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 住 行 游 购 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基础性配套组织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区绿化 卫生等配套配套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 快捷 舒适的旅游条件。
4 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捕鱼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意蕴积极开发内涵农副产品 商业性本人手工制品 民间风味本人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设计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 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 甲鱼 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 奇石 花木盆景 草竹本人织 绿色农产品等,达到名胜既可为旅游本人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已经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 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次要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 部门联合 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几种渠道,继续接办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个别情况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 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区委 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绿色生态工作有机结合:
1 把推进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推动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蓬勃发展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 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其,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稻米连片直13 / 17 截了当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 十里桃花,万亩牡丹 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 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 供电 水利 卫生 环保 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科研项目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 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明建设相结合。为了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味追求排房 楼房,而要营建极富地方特色 乡土气息的农家本人该院,透发种依山傍水 鸡鸣狗叫 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克服就是樟树的单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 速生林与人文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 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 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重新认识上层社会农业 农具和农民生活这种方式。
6 把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总之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进行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 外地人来创业合作开发。
7 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 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系统,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负责人要积极支持 强化服务 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控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三项农牧长期工作,不可能蹴而就,但只要做规划,
坚持不懈地彭措林,三年起步 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在观光旅游生态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 农民增收创造了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业调查报告 篇2
x县属x市最北端的山区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24个乡镇、188个村。20xx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农民基本上无负担,但村级债务已成为广大群众关心、各级领导关注、基层干部焦虑的一个突出问题。化解村级债务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刻不容缓。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与对策,已成为农经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村级债权债务状况。据调查,全县村社1985年以前的积累作为生产底垫划给农户长期使用。1986年至今的新积累(提取公益金、公积金)一是被乡镇政府借支挪用;二是农户欠缴。空壳村较为普遍。村级债权320万元属农户历欠款。债务384万元,涉及130个村,占村总数69,村债务最高的`12万元。村级债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农村不稳定的隐患。
二、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一是税费收缴“上清下不清”。近来年,乡镇税费收取都是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包干负责,在完成时间和金额方面实行严格的考核,且与年终奖金挂钩。因此每年一到缴款截止时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不得不借款、贷款为尚未缴款的农户垫交,这样形成村级债务220万元。二是兴办公益事业,如村级公路、村办公室、兴办学校、“普九”、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借款形成村级债务120万元。三是支付村干补助形成村级债务45万元。根据乡镇调查情况,修建村办公室和“两基普实”乡镇资金缺口相当大,各乡镇全面实施这些项目,将形成较大的新一轮村级债务,从而增重农民负担。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化解村级债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乡镇要成立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抽调乡镇财政所、农经站的工作人员组成。在化解村级债务过程中,首先各乡镇选择1个村作试点,其次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再制定化债实施方案,最后在各村全面推开。
(二)发动群众、发扬民主。化解村级债务是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才能顺利推行。一是要相信群众,把政策交给农民;二是在债权债务清理核实时,每个村都要成立村民代表参加的核查小组,依靠农民进行清理,清查结果要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的逐笔核对、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公布,农民有异议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要进一步调查核实;三是在制定化债措施时,要符合村实际和农民的意愿,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得到农民的认可,取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四是在实施清收过程中,对农民税费尾欠实施减免的,一定要经过村民代表评议,得到大多数群众认可后才能进行减免。
(三)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政策性强,各地在开展化债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把握政策。
一是对税费改革前的农民税费尾欠要登记造册暂停清收(即20xx年12月31日前),税费改革后农民新欠缴的农业税及附加,凡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依法逐步清收,在清收税费欠款过程中注意工作方法,严防涉农恶性案件的发生;
二是严禁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的突击清欠;
三是杜绝加重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行为;
四是禁止擅自立项筹资还债,不得平摊村级债务;
五是不得收回农民承包地抵债;
六是强化村级收费管理,严格执行筹资筹劳的管理规定,不准超限额筹资,不准强行以资代劳。在消化村级债务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一清理、三核实、三公示、两核定、一锁定、再化解”的程序进行。“一清理”就是全面清理村级财务;“三核实”就是全面清理核实村级债权、债务和集体资产。“三公示”就是在清理前将村级财务进行第一次公示,清理后进行第二次公示,根据第二次公示情况和群众的反馈意见对帐目进行核对、调整,并将结果进行第三次公示。“两核定”就是债权债务公示后,经债权债务人确认,分别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村级债权核定书》。“一锁定”就是建立村级债权债务台帐,全面锁定村级债务,切实控制债务增长,并逐村签订《债务锁定化解责任书》。“再化解”就是利用可行措施,实现3至5年基本化解村级债务的目标。
(四)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是防止新增债务的有效手段,各乡镇要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帐目。x乡村分散偏远幅员面积大,交通、通讯不便,经济业务量发生少,且村帐应村管,乡镇加强监督,确保不发新增债务。
(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各村在化债工作中首先要制订化债方案,其次要针对不同村情采取不同的化债措施。可采用财务清理化债,划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村级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以及其它可被群众接受且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化债。
(六)争取项目、国家扶持。对于贫困山区因修村级公路、人畜饮水、“两基普实”等原因形成的债务。要根据不同情况,镇、乡财政应积极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办法,帮助村级化解债务。
(七)兴办事业、量力而行。x县虽然扶贫验收合格,但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农民之间收入差距大,贫困农民比例不小,农民总体还是比较贫困,经济承受能力很弱小。乡村公益事业国家补助有限,乡镇政府无财力支持,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限且实施困难。因此乡村公益事业发展要分轻重缓急安排发展。让农民修养生息,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3
根据我国当代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当代的农村发展相协调配合,起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代农村领导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为缓解企业用工荒、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升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1、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概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的资源以及劳动力极为丰富。农业人才结构分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江西农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为多元化、层次化发展趋势,并且拥有不同水平的层次性特征。既有对一般层次、一般水平职业技术的强烈需求,也有对较高层次技术与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重点关注高收益、低投入的职业与技术,这些构成了江西现代农民对农业类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模型。其次,江西省农业人才职业教育的需求分布上呈现非农类高于农业类的特点,农业类的需求在整体里的比重远远小于非农类的比重。由于农户的兼顾特征与非农产业收益上的比较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更加关注高科技含量、高收益回报的职业与技术,而且对这一需求还将会持续在一种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之中,这也是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2、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产生其的原因是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与层次,与这些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其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2.1农村中、高职培养层次问题
在江西省农村经济调查局所调查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34.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1.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3.0万人,占1.6%。最近的全省统计数据表明,普通的农民、技术经营型农民、初级技术农民、企业型的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呈逐步上升趋势,然而在总体上,江西省的农村教育特点仍是教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江西省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当中,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24所,其中技术学校23所,成人中专8所,职业高中78所,技工学校15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江西省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办学模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善。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其与办学条件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江西省市县的财政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然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底子薄基数小规模增长过快,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缓慢下降学位紧张的问题仍尤为明显。随着本科以及研究生数量的几何增加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端知识分子不愿面向农村职业需求宁愿奔赴他省面向企业。以江西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例,江西农业大学2014界毕业生共有6246人,其中本部本科毕业生4418人,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高职毕业生200人。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理学类毕业生346人,占7.83%,农学类毕业生777人,占17.59%,工学类毕业生1575人,占35.65%,管理学类毕业生931人,占21.07%,法学类毕业生49人,占1.11%,文学类毕业生301人,占6.81%,艺术学类毕业生134人,占3.03%,教育学类毕业生68人,占1.54%,经济学类毕业生237人,占5.36%。2014届本科毕业生4418人,就业率为86.42%,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就业率为85.07%;高职毕业生200人,就业率为81.50%。而本科毕业去向以企业单位为主占据82%而农村建设的比例不到2%。然而这2%的人才又以研究型学术型为主,无法对农村建设化起到中坚力量作用。
2.2人员年龄分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其中以40岁以下为主要流动人口,由于农村农业养殖发展缓慢经济增长不迅速等问题,导致壮年舍弃家中农田变为做服装加工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经济想要发展就要求该地区的人力资本的存量达到一个标准,这是经济自我发展、自我稳定、自我增值的最低人力资本存量。就对江西农村职业教育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其核心功能。
2.3农村机械化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在农业生产效益增长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应用程度是反映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表现,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通常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等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水平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人工劳动力会相应减少。农业产品的改良与农业机械化在江西省农村的推广都会加速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十三五计划”的实现。
3、改善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
3.1需要科学定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制度
定位问题是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江西省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拥有显著的梯度性与区域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的性质,依据农村发展的弱势性特点,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质量不高实际问题,调整江西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其核心是积极调整农村的职业教育结构。主要针对农村经济基础、教育水平程度及当地劳动者素质状况的特点,实行非均衡的教育结构。其一,应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主体、成人教育当补充的教育体系,打破照搬城市教育模式的农村教育结构,基础教育也应广泛渗透职业教育因素;其二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代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下转第24页)(上接第22页)主要形式;其三应针对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旺盛的需要,让相关企业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准备和实习工作的安排,为当届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
3.2要重点扶持发挥其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
农业职业院校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类院校来说其办学成本高,实验设备、训练场地,以及实验环境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应确认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其农业职业教育主办者,加大支持力度,如若不然,支持的力度自然就会小些。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省的农业职业教育逐步增强,这也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趋势。在当前的体制作用下,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会对农业职业教育有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例如设立农业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进修,开展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提高有关农业类专业教师的待遇和教学要求;开展为农业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工学结合场所的农业企业适当减免税收的制度,从而提高农业企业对农职院校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与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吸引农科类学生去农村一线进行工作;提高对到农村一线工作的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奖励并且在职称评定与干部聘任方面给予实质奖赏等等,让江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拥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从而为更好地办理地方农业职业教育提供平台。
3.3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强化
与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比,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江西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农业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给予有职业资格者更大的扶持。对此,一要构建畅通、高效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通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集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镇与全国五级联网,并可延伸至村、组及农户;二是建立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各种教育培训力量,统筹城乡就业培训资源,建立教育系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培训的工作格局进行整合;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把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作为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4、结语
人才兴则国家盛,在江西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定位,国家大力的支持与帮扶,人们的热情定将江西农业职业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峰。
农业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西南方向,距城区2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为98平方公里,下设××、××两个管理处,辖30个行政村,5793户,18172人(其中农业人口17495人),耕地面积20422亩,山林面积82400亩,共有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行政村党支部30个,部门支部10个,非公有制企业支部7个。共有党员874名(其中农村党员665名)。20xx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01万元,工业总产值3.62亿元。完成财政税收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5元,20xx年经全县综合考核名列第六名。
二、经济结构现状
1、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共有企业180家,其中:个私企业169家,股份制企业2家,村集体企业9家。主要有四大块状经济组成:一是造纸印刷行业10家,实现总产值6491万元。其中:造纸行业4家,产值达4561万元。印刷行业6家,实现产值1930万元;二是电子仪表行业1家,实现产值828万元;三是食品加工业14家,实现产值4761万元。其中:园中园牛奶食品公司1家,实现产值921万元;四是木材加工企业50家,实现产值7665万元。其中新兰村30家,实现产值4050万元,已成为木材加工专业村。
2、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农业产业经济20xx年度实现农业产值3801万元,其中经济作物产值1160万元。目前主要培育了以里阳村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3000亩,以山后金村为主的冷水茭白基地1000亩;以新兰、上盛等村为主的茶果生产基地3000亩,以上盛、泉口、白沙卢、浩仁村为主的奶牛基地20xx余头,以上盛、泉口等村为主的烤烟生产基地227亩;以新兰社为主的木制品加工基地45家;以上盛、泉口、马坦等村为主的佛等基地5.6万盆,约200亩。为保障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度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400余万元,主要项目有:浇筑三面光渠道6000米,清障清淤水渠2万余米;土地整理工程××畈5000亩,大岩贩5800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处。
三、发展工农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1、在发展工业经济工作中,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对镇属4家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彻底的改制;二是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工程建设,通过二次创业活动的开展,新增企业15家,技改项目11个,新增投入1515万元;三是重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如:永盛纸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科技单位挂钩,引进涂布新技术;自动化仪表公司与杭州科研单位合作,取得了“智能型自动化仪表”开发权,成为市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金泰、恒泰、福利造纸厂设备改造,制作A级白版纸等;四是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思想,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
2、在农业产业经济中,一是积极开展内树外引促发展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身边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开展培育基地创特色活动,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采用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方法,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采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保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是:全面发动抓三引、上下合力优服务、抓大放小促平衡。重在质量求效益。其具体措施为:一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增加招商引资的力度,认真实施“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的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二是立足于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做大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文章;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构思,实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投资方式,积极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四是积极培育和树立典型骨干企业,努力改变我镇工业企业全价生产企业多,来料加工企业少的局面,促进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五是强化大农业经济意识,进一步提高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质量,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奖惩措施,积极营造“投资在××、兴业在××、安居在××”的合力扶工氛围。
2、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工作重点。以“调结构、优产业、创品牌、上规模、占市场” 为主线,积极推行农业发展的“十、百、千、万”工程。即:培育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树立一百个身边的种养殖典型示范户,实现农业产值增千万元,完成万亩粮田土地面积的平整工作。其具体措施为: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好“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以内树外引、抓典型示范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全镇多品”的优高农业,达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推全镇上规模的目的;
②选准并确立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好农产品示范基地;
③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农业发展的路子,培育和做大农业龙头企业;
④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种养殖专业户参加科技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⑤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制约我镇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白龙桥至琅琅公路小与差,以及古方道口经常性受阻。
2、市区引水工程与我镇生活、生产用水的矛盾。
3、由于金兰水库的阻隔,制约了东、西坑两村的经济发展,两村158户共47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4、部门、单位的撤并,职能服务部门减少。如:工商、财税、交管、法庭、营业所等,致使配套服务工作难以跟上。
5、由于镇财政财力不足,对农业经济扶持力度缺乏。
六、建议与要求
针对我镇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希望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帮助、扶持。
1、近些年来,我镇食品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固体饮料生产企业存在着“商品近似”和部门产品内质与配方不完全相符的问题,市场整顿确实需要,但市、区级工商、技监经常检查,往往以罚款代替教育,工商、技监部门能否改变方法,在重教育、重服务上多做文章。
2、我镇部分老企业在1998年前,由于当时的税收征管政策不同,存在着欠税,这不完全是企业的过错。新婺城区成立后,婺城区国税局以不交清欠税为由,不予领增值税发票,强行追缴欠税款。如:金华自动化仪表公司,1998年前企业未改制所欠税款13万元,企业改制后不但要缴清欠税,还要追缴滞纳金3万元。我们认为这次大范围追缴欠税的做法未免有些过激,企业承受压力大,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我镇有4家造纸厂,加入世贸组织后,对造纸业的影响是首当其冲,根据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把4家造纸厂组建成松散型集团或公司。做大造纸业文章,设想以福利造纸厂为基础组建松散型集团或总公司,把此集团或公司以福利企业的性质予以上报,恳请市、区民政部门予以批准。
4、白龙桥——××公路的现状已严重制约我镇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尽快给予解决。
5、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市区供水与我镇村民的生活、生产用 水问题;及早恢复因引水工程所涉及本镇××徐、泉口、东山、水碓、马坦等5个村约300亩粮田的耕种。
6、要求尽快协调东、西坑两村下山脱贫及与金兰水库的矛盾。
7、对农业产业链、基地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如泉口、浩仁等村奶牛生产基地,已经规划上报,望早日给予批准。
8、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经常性组织科普下乡,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力度。
9、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调查报告 篇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农业农村调查报告 篇6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了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完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奠定基础,提供详细的资料,我们对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4个村,36个农业合作社,农户1847户,农业人口6382人,承包面积5451.1亩,其中:田2419.2亩,地21
27.9亩,山地及其他904亩。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情况
土地承包“三到户”是指承包土地地块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到户、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调查显示:
1.土地承包“三到户”的有14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6.3%;耕地面积439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三到户”不一致的有487户,占手续健全户的34.5%,耕地面积1406亩,占手续健全耕地面积的32%。主要是人和镇木古村,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虽发放到户,但部分村民认为合同、证书上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存在差异。
2.土地到户,合同和证书未到户的有43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3.7%,耕地面积702.1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26.6%。主要是盘石镇永安村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至今仍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土地流转情况
从4个村36个社的调查情况反映,土地流转的有398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1.5%,流转人数为1391人,占调查总承包人口的23.3%,流转耕地面积503.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11.07%,其中:流转田402.3亩,地101.2亩。分别按以下三种形式分类,情况如下:
1.按流转的形式划分
(1)土地转让的有171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3%,转让土地人数有599人,转让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转让田169.3亩,地101.2亩。主要涉及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全户外出,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
(2)土地租赁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租赁土地人数有198人,租赁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租赁田233亩。主要涉及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耕地被长江林场租用为苗圃基地。
2.按经济补偿方式划分
(1)有偿流转的有228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3%,流转人数为802人,流转耕地面积237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5.1%,其中:田235亩,地2亩。如人和镇骑马村、木古村的233亩耕地由长江林场租赁作苗圃基地后,租赁费为一亩田一年1000斤稻谷,按当年市场价计价。
(2)无偿流转的有170户,占调查流转户的42.7%,流转人数为595人,流转耕地面积266.5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52.9%,其中:流转田167.3亩,地99.2亩。土地无偿给他人耕种,并由原承包户承担每年的税费。
3.按流转签订合同的形式划分
(1)签订书面合同的有227户,占调查流转户的57%,流转人数798人,流转耕地面积233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46.2%,其中:田233亩。
(2)按口头合同流转的有17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3%,流转人数599人,流转耕地面积270.5亩,占调查流转面积的53.8%,其中:田169.3亩,地101.2亩。
(三)土地经营情况
从调查的4个村36个社看,土地经营较好的有138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5%,承包土地人数4604人,经营较好的耕地面积3938.2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86.6%,其中:田20xx.7亩,地1845.5亩。在土地流转的398户,503.5亩耕地中,目前经营情况较好的有397户,占流转户的99.7%,耕地489.5亩,占流转耕地的97.2%,其中:田332.2亩,地167.3亩。如人和镇骑龙村,将耕地160亩租赁给长江林场后,加大了对耕地的投入,扩大了规模,实现了林场、农户双赢的局面。种“应付田”、半丢荒、全丢荒的有46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5%,承包土地人数1347人,涉及耕地面积608.9亩,占调查土地面积的13.4%,其中田325.7亩,地283.2亩。
1.种“应付田”的情况
我们将重栽轻管的粗放经营土地现象,叫作种“应付田”。在被调查的农户中, 种“应付田”的有269户,790人,占调查总户数的14.5%,面积509.5亩,占调查面积的11.2%,其中:田320.7亩,地188.8亩。分析产生种“应付田”的主要原因有:
(1)因认为种庄稼不划算、效益低的有248户,占种应付田的92.2%,土地面积448.7亩,占种应付田的88%,其中:田280.2亩,地168.5亩。
(2)因有外出打工或本地务工收入而疏于管理的有21户,占种应付田的7.8%,土地面积60.8亩,占种应付田的12%,其中:田40.5亩,地20.3亩。
2.土地半丢荒情况
土地半丢荒的涉及190户,548人,占调查总户数的10.2%,半丢荒土地面积为92.2亩,占调查面积的2%,主要涉及盘石镇石楼村、人和镇骑龙村,被丢荒的土地全为旱地。土地半丢荒,原因是农户的部分贫脊、低产、偏远的坡耕地,投入高产
出少,因此仅种植大春作物一季。
3.土地全丢荒情况
土地全丢荒涉及2户,9人,占调查总户数的0.1%,全丢荒土地面积为7.2亩,占调查总面积的0.15%,其中:田5亩,地2.2亩。土地全丢荒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全家外出打工或经商,承包土地无人耕种,农户不愿丢失土地,而又无人可转包,造成土地全部荒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的问题
1.承包手续不健全,使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在土地二轮承包过程中,部分村社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上怕麻烦等原因,致使二轮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至今仍堆放在乡镇或村委会,没下发到农户手中,严重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落实。如盘石镇永安村,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涉及到外迁移民,土地经营权证书一直未发放到农户手中。
2.土地经营权证书与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存在差异。农户在承包后,由于新修村、组级公路或新修农田水利设施等村社公益事业毁占了部分承包耕地,而造成农户实际承包土地面积与土地经营权证书上的面积不一致。
(二)土地流转中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进程,而且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多种多样,有转让、租赁、转包等多种形式,目前,这些方式既没有按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操作,也没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导致土地流转运作不规范、无人管理。
2.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方式五花八门,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有,即使签订流转合同,合同也不够规范,有关合同条款标的物不够明确,约束力不强,易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多:(1)农民固有的“恋地”情结很难消除。有的农民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宁愿送人代耕、抛荒或种应付田,也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认为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害怕流转后掉了自己的饭碗等;(2)少数农户已在非农产业找到了自己的谋生门路,不愿再承包土地,转移不出去,退还集体因税费原因和土地太分散,集体不愿接受等。
4.不规范流转易引发承包合同纠纷。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1)承包户长期外出务工,将土地转包给本村社以外的农户耕种,而引起本村社农户不满,产生流转合同纠纷;(2)有的农户全家外迁进城定居,并将房子卖给乡外的农户后,购房方受让该农户的土地进行耕种。购方通过不完全正规渠道又将户口迁移至该村组,引起当地农户意见,认为该农户占有了本村组的耕地资源,让等轮候缺承包土地的本社人口失去了一次机会。同时认为这种整户转让的土地比实际丈量划地的面积多,迁入农户占了便利,存在纠纷的隐患。
(三)土地经营中的问题
1.土地经营缺乏新颖性,传统农业观念仍然普遍。
我县自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种养殖业大户,如人和镇的苗圃场,水口乡的大棚蔬菜,莲花乡的早熟桃园等等,形成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土地经营效益好。但绝大部分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不明显,传统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对所经营的土地缺乏积极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下降,对土地投入少,掠夺性经营较普遍。
2.土地经营缺乏科技手段和未向种田能手集中。
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由在家的妇女、老人、儿童种植,由于劳力的缺乏和科学种田知识的欠缺,造成土地粗放经营,而农村信息不灵,也使农民的种植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卖难,也不同程度损伤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四)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名存实忘,由于乡镇农经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后,乡镇农经职能弱化,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和指派专人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的指导缺乏。
2.县里没有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对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解决手段缺乏。
3.全县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样式,不规范的合同因条款不齐易造成伤农事件和合同纠纷。
三、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部关系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法律,认真学习施行这部法律,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各地在宣传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进一步稳定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护和发展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健全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
乡镇应尽快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和土地流转管理指导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
责本乡镇的承包合同的鉴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的监督实施以及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同时,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文本,审查鉴证合同内容,妥善保管好各种合同档案和调解协议书。
(三)尽快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大多数乡镇按照要求,早已完成此项工作,但少数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没签土地承包合同和没颁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的现象,因此,这些乡镇应尽快完成此项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在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前提下,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掌握政策界限,不能放任自流,乡镇政府要加强引导,不得用过硬的行政干预,强迫流转,切实维护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确保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有序进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申报、登记、鉴证制度。
进行土地流转时转入方和转出方应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后,报乡镇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登记。村委会应督促和指导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报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土地流转合同应按统一的格式,如果发生合同纠纷,村委会和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要及时调解。
(六)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金制度。
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业主每年应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范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履约的情况发生。如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
(七)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
依托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机构,依法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
(八)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应积极鼓励多样化的流转形式,积极引导多元化的流转主体参与,努力探XX县、乡、村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服务站),加速土地流转,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九)为切实搞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经验和办法,建议县里搞一个乡镇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及土地流转管理的试点。试点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2.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
3.成立乡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办公室;
4.健全土地二轮承包档案资料;
5.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及手续;
6.统一土地经营流转合同文本;
7.探索引导农户搞好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办法;
8.探索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办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9.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及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10.通过试点出台全县土地流转指导管理办法,推动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00三年八月三十
农业调查报告 篇7
一、台湾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台湾位于(本站)亚热带地区,地少人多,土地总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农民(外出工作者不作农民统计)人均纯收入约20万元(新台币,下同,约合人民币4.5万元)。台湾农业年产值近4000亿元,占总gdp的1.5%,其中农作物43.4%,林业0.13%,畜产32.1%,渔产24.4%。农作物以水稻、水果、蔬菜、花卉、茶叶为主,水稻一年两熟、三熟,种植面积540万亩,产量200多万吨;水果面积345万亩,产量260万吨,主要水果种类有芒果、香蕉、菠萝、柑橘、荔枝、番石榴等,特产有槟榔、莲雾、释迦等;蔬菜面积255万亩,产量300万吨;茶园面积24万亩,产茶1.75万吨,生产制造的茶叶有红茶、绿茶、包种茶、乌龙茶等,其中包种茶与乌龙茶驰名世界;花卉种植面积约21万亩,其中蝴蝶兰出口额达5200多万美元,每年出口成株种苗3000万株。畜牧业中生猪年饲养量1700多万头;牛饲养量16万头,其中乳牛占75%;鸡饲养量1亿多万羽,鸭1000多万只。渔业年产量130多万吨,其中养殖渔业占22%。
虽然现在台湾已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但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地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奠定了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后期始,台湾农业发展进入停滞期,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经济地位十分低微。80年代之后,由于台湾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举措,台湾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提出发展“精致农业”,近年来又
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台湾现代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明显。台湾属人多地少地区,尤其是高山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历史上以盛产大米、甘蔗等为主,从70年代起,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不同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莲雾和淡水水产为主要特色农产品,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茶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产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农业区域化特色十分明显。
第二,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工作,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0%。台湾十分注重农作物品种改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近来台湾以水果为主的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台湾正在出现一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的风潮,期望以高科技带动农业的转型和升级。
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较高。一是法律法规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齐全。目前已制订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
测要点》。在有关农产品市场和畜牧等法律法规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都予以明确。二是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另外,畜产会设立了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实验室,负责培训屠宰卫生检查兽医师,派赴各屠宰场进行屠宰检验检查。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论证。在果蔬方面推行gap(吉园圃)、cas(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有机蔬菜的认证,在畜牧方面推行iso、haccp、gmp认证。四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每个果菜批发市场均设有果蔬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确定安全后,方能进场。如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将送当地卫生局进一步检测,确认具体超标数,并追究供应人的法律责任,重者可判刑。
第四,休闲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台湾的休闲生态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能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和三产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目前,台湾休闲生态农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特色,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的休闲农场、乡村夜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 第五,农会组织水平较高。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实际上是社区性农民合作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会,每个农户都可以参加,实际上户户都参加了,一户只能有一个会员代表,外地人或企业也可参加农会,只能算赞助会员无选举权。农会作为社团组织,农民象征性地交一点会费,就成为农会会员。农会对外招聘管理
人员,其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方面的服务。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互相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农会的主要功能有农业推广、供销经营、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等多个方面。
第六,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台湾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均由政府拨款修建。全台湾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从平原到丘陵山地均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第七,品牌战略加速了规模和产业延伸效益。利用品牌优势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延伸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内容。台湾农业发展就是在充分利用品牌资源和理性的品牌战略实践中实现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双重发展,并赋予传统农产品新的时代、生态和社会概念。台湾具有百年基业的知名企业联米集团超越了传统理念,禀承了“与稻香共生、与自然共存”的经营理念,提出超意识概念,成立了亚洲首家由民间企业成立的集生产、加工、展示、观光于一体的稻米博物馆。游客通过时兴隧道、古色古香精品馆、道香风云馆、稻香学院等八个主题区,既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过程和经历风雨,也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有大致的了解,展示了企业产业链延伸新方式,再通过品牌战略,最终实现了宣传企业、展示产品、突出理念、增加收益的目的。
第八,资源整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环境资源、社会资源,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由单一产品生产向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整合“产、官、学、研”各项有利资源,集合企业、政府、研发机构群策群力的强大力量,共同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合力,台南县正是按照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台湾兰花科技园实现了兰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兰花科技园的开发主体与权利主体为台南县政府,在完成规划与公共建设后,采取了公办民营的模式,将园区管理交由公开遴选的经营管理公司进行运作,管理公司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及管理资源,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采用国际行销运作方式,建立起国际研发技术、市场讯息与世界行销的国际兰花交流平台,实现了产、官、学、研的有效整合,不断地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
二、对大陆地区农业发展启示
台湾农业发展实践表明,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标准化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培育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可以学习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要在提升综合效益上做文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进一步提高科技措施费比例,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农技创新,探索“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加强适用技术和品种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要加大培训投入,
创新培训方式。针对专业农民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针对核心农民组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针对一般农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是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台湾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导和培育一批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功能完善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数量上求突破,在质量上提层次。要通过财政补助、先建后补、基地建设等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大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市级集中科技推广项目安排用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例。
三是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改造力度。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方向。农业综合开发应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通过以水利、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在项目区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现代农村新景象,增强项目区功能,形成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资源景观,促进项目区休闲农业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要加大标准化生产扶持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标准化生产,不仅关系消费者的健康,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大投入,在项目立项上大力支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生产,突出规模种养。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同时项目区要积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生产。
五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保护扶持力度。做到“政企分开”,政府对农业支持不包办,主要体现在政策保护与扶持上,体现在对农业区域生产设施的规划布局上,体现在执法和综合服务上,而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依靠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承担,即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农业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进一步研究出台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园区、科技开发、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品牌、农会组织、休闲观光农业、土地流转、灾害防御体系、农业风险保险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与支持。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加强检测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水平。从生产基地和市场入手,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扩大其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生产经营知识,使其变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确保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