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通用8篇》
三下乡的体验,会让大学的暑假变得更加的精彩多样,每个参加者都能在实际中收获到许多。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通用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1
一、本组活动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校团委、学生会提起的20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对身边社会的了解,增广自身见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依然参加了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也就要求我们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群众,去看一看、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考虑到山东省范围很大,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所以我们很庆幸五名成员来自五个地市,东到胶东的青岛,中间有潍坊、淄博,再到鲁中的济南、泰安,横跨近400公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结果的局限性、片面性。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去调查更多的地方,深入了解,而且我们成员来自不同地市,所以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像一些小组那样集体行动。而我们选择了尽量让每个成员负责自己所在的地区,有条件就也调查其他地区。这样既避免了一起活动的不便与不现实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我们的目标与实践
我们的成员大多居住在城区和郊区,对乡下生活很缺少了解,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乡村,全面了解山东,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也会尽可能得做到广泛、深入,真正“下乡”。
既然要全面客观,又要广泛深入,那么我们的调查方面要尽可能全面。我们大致上可以分农业、工业、环卫、基建、文化等。农业,细为田间地头的劳作和景观,天气影响,水源问题,收获情况等;大面上,可以是当地作物的种植结构等农业概况。工业,可以包括当地工厂数量,类型,对当地的经济、就业、环境卫生的影响等。环卫可以是当地的绿化。垃圾处理、路面硬化、空气水源、给排水等。基建,可以多注意居民住房、道路建设、通讯、能源供应等各类基础设施。文化,可以是村民的一般娱乐活动,文化广场,图书馆,广场舞等,最好可以在乡下住一段时间,观察人们衣食住行。
上文中说到,因为我们的成员的家都在城区或者郊区,所以下乡时会面临一点点的不方便,特别是不能在乡下多住几天,让这调查更清晰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很珍惜时间,加快效率,多去些地方,多走访一些人。这些天,我们的成员既去过田间地头,又进过工厂瓦舍还走过许乡间小路和胡同,又去过热闹的集市。
我们既要自己去走访,感悟,让心中有自己对乡下的印象与认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感性、片面的,所以我们还得从别人身上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做问卷调查。因为我们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而考虑到人们的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又要求我们的问卷尽可能简单明了,所以这就成了一对矛盾。而且最好各地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问卷。
因为成员分散,带来一些不便因素,又为了让我们成员尽兴自在发挥,所以我们并未要求步调一致,根据各地状况与特色,从自己认为合适的方面开始做。有时,这种无为而治的效果也不错。
三、心得体会
乡下的情况与城市相比,自有另一番天地。如果不认真对待,仅仅是通过城市里的“城中村”去了解乡下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乍一看去,乡下给人很均匀的感觉,无论是从居住区到农田的自然过渡,还是表面难以看出的巨大贫富差距。尽管各地情况各异,但我们有个共同认识:乡下绿化很好。除了大片的绿色农田,还有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而且街上有绿化带,胡同里,还有家里,都有人们自家种的花草树木。尽管如此,各地空气质量还是参差不齐,这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工业太多,特别是潍坊、淄博。看上去,人们之间的距离很融洽自然,和谐,在路边上两个人见面认识打招呼的几率很高,而且人们聚在一起打牌的下棋的比较普遍,不像城市里,都集中在公园里。有一件事你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惊人的贫富差距。在交流中,有位村民说有的家庭里有差不多20亿!可是并没有在当地看到特别繁荣的商业,或者大工厂。后来在了解中得知,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有的人缺失十分有钱。那家人垄断河边砂矿厂和运输业,家产以亿计还是没点问题的。而穷着,老村落旧房里的老人,见那些低保户。至于医疗、文化、卫生、环境等,乡下自然是有很多路要走的。
但是,如果在乡下能有一份稳定工作,那么他的日子可以比在城市里的一般白领好一些,因为乡下的房子问题不大,而且消费水平很低。放假初期,七月中旬,那时候天气很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奄奄一息,认为今年的收成算完了。后来八月前后开始频繁降水,并伴有大风,致使玉米大面积倒伏。所幸,现在看来,庄稼长势看起来还不错。
居民住房一般为平房和小楼,有钱人家可以该四五层,这在城市里看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的成员很羡慕。
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700字 篇2
暑假时间过得好快,短短的五天社会实践结束了。这段时间里,对于我来说,好长!其间有着太多的感受。我想,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实践前期,我与陶奎关于申报社会实践之事进行了讨论,并向学校递交了申请。学院那边批下来后,我们小组成员就活动内容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学院里举办的出征仪式上,当我手里扛着队旗,我雄心壮志!一切准备充分后,我们于7月_号晚出发,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旅程。
7月_号晚,我们来到了汉中门,因为去盐城射阳的汽车是明早6点走,所以提前在车站准备好。当天晚上,我们在车站里海阔天空。一下子,我们的距离就拉近了。
7月_号,随着车子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盐城。然而同学家是在射阳县的一个山村里,我们又驱车来到了陈阳镇开洋村——一个偏僻的地方。刚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在陶奎家安营扎寨后,我才了解到这边的简陋。凹凸的路面、极差的信号、连上网都得跑到10几里外的镇上,我开始寻找着解决的办法。然而,这些与我们的想象相差如此之大,我该怎么办?我们已经到期山穷水尽?
当天晚上,我们小组组织了一次紧急会议,对原先做的计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情况还好,我们克服了一些困难,做出了应对策略。休息过后,我们开始了真正的实践。
7月_号,这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早早地起来,天才朦朦亮,然而我们发现田地里早已人声鼎沸。看看手表,才5点半,这时我想起我们在学校时,起床时哪次早于7点?跟他们相比,我们真的是生活在幸福中。当天上午,按照计划,我们采访了村长邓秀委。村长的一身朴素衣着把我们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村长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村里近几年来的变化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向我们讲述了丹顶鹤保护区建立后村中发生的变化。这是我们的第一次采访,初次的生涩,慢慢地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村中老教师陈老师家中,陈老师现已70高龄,然而依旧健壮。陈老师为村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那个简陋的小山村里,一教就是30几年。陈老师穿着朴素的衬衫向我们讲述了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他对村里小孩的关爱令我们感动。下午3点,我们告别陈老师家,深入农田与农民叔叔们进行了访谈。对于我们的到来,在田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大妈们纷纷放下了手头活,与我们亲切的谈开。他们一一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之后,我们帮他们做些农务活,虽然有点累,但看到劳动成果,心里好开心!
7月_号,我们实践小组一行驱车至射阳县城。首先来到了射阳迎宾馆,迎宾馆是射阳县第一家宾馆,与丹顶鹤保护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迎宾馆董经理亲切接见了我们,并热情地配合我们完成了本次采访。董经理告诉我们很多县里丹顶鹤保护区对相关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采访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射阳县环保局,环保局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我们讲述了环保局近年来所采取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政策,及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到环保政策的落实情况,我们来到了环境监督大队,大队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展示了前几个月来各地考察的环境成绩。这些对于从小生活在学校环境里,从小在课堂里长大的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这里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们交往。好在他们都是非常热情,让我们活动的开展顺利好多。今天奔波了整个县城,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收获不小。
7月_号,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丹顶鹤保护区,首先我们到了镇上的办公室进行丹顶鹤保护区旅客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的了解。下午,我们来到了“__”实地考察,对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个采访。实践进行的很顺利,这三天来,可以看出我们越来越熟练。从刚开始的羞涩,到现在的落落大方。这些无不体现着我们的成长!
7月_号,时间过得好快,我们必须返校了。当看到车外前来相送的老人小孩时,我的心震撼了。这几天来我们之间的相处,慢慢地培养出来的友谊,真得很浓厚。我知道,我必须回去,我还有好多事要做,暂时告别吧,大叔大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
社会实践接近尾声,但这段记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我想,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我一定会受益终身!
最后,还是让那句诗概括我的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3
倾斜的夕阳下,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在一座小平房门前,站着一位身形单薄的阿婆,阿婆手里牵着七八岁的小男孩;他们沿着长长的的影子的方向注视着下山的村道,从那弯曲而又坑洼的村道上,时不时会传来几声笑声回荡在原本宁静的小山谷里,阿婆和小男孩也会随着回荡在山谷里的笑声一块微笑。不久,村道上的人走远了,小山谷里恢复了原来的宁静;阿婆原本微笑的脸上多了几分不舍;突如其来的宁静,让小男孩似乎有点接受不了,小男孩便把头伸埋进阿婆的怀里,眼角上不知何时泛起了泪花。
小男孩叫做吴梓光,阿婆就是梓光目前的监护人;他们是上罗村留守儿童家庭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这次下乡辅导的重点对象,在村道的尽头,是我和我们系服务队的小伙伴们集合的地点。我们在辅导员斌哥的带领下刚刚完成了这期暑假“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而刚刚目送我们离开的是们这次下乡的重点服务对象--留守儿童吴梓光,在我们系服务队成立之初,梓光就是我们在上罗村的重点辅导对象了。我们基本上一个月会有一到两次的机会见面;但是这次连续三天的接触更加深了梓光与队员之间的感情。
回想起两天前的那个早晨,我和服务队的其他队员一齐打破了暑假睡到十一点的“习惯”,统一早上在红棉楼门岗集中;然后我们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一路上顶着烈日,哼唱着卓依婷的那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欢快得骑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到达了我们在上罗村的集合地点。在这我们的庄为朋队长为我们安排任务,老高在一边不紧不慢的补充着,我和文杰师兄、海哥、小薇还有伟健借着队长安排工作的时间差小憩一番。
从为朋的工作安排中,我得知,此次下乡我们的重点有两个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去帮助。其中一个就是我曾今去帮忙辅导过的——吴梓光。在我的印象中,梓光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小男子汉,在我们的第一次会面,我们就很快地混得很熟了!而另外一个留守儿童则相对要内向一点,年纪要比梓光大的女孩,尤其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据说老高曾花了2个月,外加三四个师妹和借助小女孩周围的邻居才勉为其难的跟小女孩沟通上。
梓光的家距离我们集合的地点还有一段距离,并且梓光家建在一个小山的半腰上,我们骑自行车上去能够切身的领悟到一个道理:下山容易上山难啊!
十五分钟的后,我们到达了梓光家里,但是我们却没有顺利的见到梓光,因为梓光去找他的小伙伴玩去了;在阿婆的指引之下,我们在200米开外的一个小院子里找到了梓光。当梓光老远地看到我们时,就高兴飞奔过来,并呼喊着“大哥哥,来看我了。大哥哥,来看我了。大哥哥,来看我了。”跑了一阵子,又回过头来跟他的小伙伴们说“你们也一块过来玩吧!”当梓光冲到我的跟前,就一把把我的大腿抱住,抬头用他那特别美丽的眼睛望着我,并对我说“哥哥,你来了”。
看着他那无邪的笑容,听着他亲切的呼叫、感受着他抱着我时那澎湃的心跳,突然间有一股无形的幸福感从天而降,让我一下子无法从我大脑的词库中提取出任何词语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
之后,我们就在梓光屋门口,或站着、或坐着陪梓光和阿婆拉些家常。当我们讲到要跟梓光补习一下功课的时候,梓光立马起身回屋,拿出作业本,就叫我们交他做题目。这让阿婆很惊讶,这懒散了一个暑假的梓光终于开始勤奋了!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我们小组的文杰师兄是广州本地人同时在客家话上有一定的功底,所以在于阿婆的交流中,师兄是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文杰师兄上也就顺利的跟阿婆拉起了家常。
下午,安静了好一阵子的童心终于开始萌动了。
方才咋书桌旁坐了不到十分钟的梓光就开始闹着要拉经常打球的海哥玩弹珠。这还真的就难倒了我们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海哥!谁叫人家七八岁的小孩重心低!
考虑到梓光马上就要上三年级了,我们在第二天就给梓光准备了一份三年级的基础训练题,为梓光可以更好地接受三年级的课程做了些前期准备。在我印相中,最难搞的就是如何让梓光从加法的运算法则转换到乘法的运算法则。
下乡是时间过得既充实又欢快!
一转眼,我们就到了下乡的最后一天了,通过这两天对梓光的辅导,梓光不但完全完成了他的暑期作业,还额外学习了一些他还没有学到的东西!为梓光后期学习乘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梓光在这两天的积极表现得到了我们小组成员的普遍好评。经服务队成员讨论决定给梓光赠送一些学习用品,以示鼓励。同时文杰师兄还留意到阿婆在家里没有鞋穿,于是我们在给梓光买文具的同时就给阿婆顺带买了一双拖鞋。方便阿婆日后生活需要。
这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内心深处清楚的知道农村里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同时我也特别羡慕。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4
xx年x月x日我们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春晖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5人来到普安县雪浦乡博上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饮水思源,反哺故土,深入了解家乡”。在博上村的3天中,我们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x月x日上午,我们一行5人坐上汽车奔赴目的地普安县雪浦乡博上村。到达博上村的第二天,我们正式开始了工作。一大早,我们5人分为两组,一组向玉米地出发,另一组向烟地出发,活动内容都是除草。在当地,我们了解到,由于这里地势较为不平,多山地,石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土质不好,所以导致这里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而且每家每户种植面积狭小,虽有烤烟种植,但也很少。无论在玉米地的同学还是在烤烟地的同学,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积极认真地把地里的杂草给除了。
此次我们下地除草,亲身体验了广大农民的辛勤与不易,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当地农业技术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此次体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艰苦奋斗,能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这次的劳作,我们会更加珍惜以及利用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将这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在学习中;尊重每一个辛勤的农民,尽可能的将我们知道的先进的农业知识传授给他们,改进他们农业生产技术。
下午,我们同样分了三组对当地的医院、学校、农户进行走访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整个博上村就一家私立门诊,至今已开x年了,诊内只有最基本的医疗物品,也只能治疗一般的感冒,急救设备欠缺,没有住院部,村民就只打针,打点滴,如遇到较严重的疾病就必须进镇医院。据该门诊张大夫介绍,该门诊有两个医务人员,一般情况下,门诊开门周一至周六,村里几个寨的村民,约500户人家,4000多人,生病都在这里就诊,有的村民家离诊所大概有一两小时的路程,加上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就只能步行来看病,情况十分艰苦。由于整个博上村只有一家门诊,有时一天就诊人数高达30人,一般常见病例就是感冒、拉肚子,而且他们也会定期下寨给村民注射疫苗。张大夫还说,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要办理了合医的村民,就能报销x0%的医疗费,而且村中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由政府出钱给他们办理。
在博上村,我们了解到该村就一所小学,名叫博上小学,目前就读人数约x00人,三、六年级一个班,其余年级一个班,某些班学生甚至多达90人,据校长透露,该小学只有5名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而且,学校一至六年级都没开英语课程,从某些方面来说,教学质量相对来说还很落后。在我们对学校的参观下,我们发现博上小学体育器材、教学硬件设施等十分缺乏。
在对博上村医疗、教育的参观调查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医疗设施,设备简陋,落后,欠缺;医疗技术有限,村民治病难;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较低,体育设备、教学硬件设施缺乏等。
我们分为两组对博上村马坎,铁厂,黄家桥村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当地一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以及当地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潘廷先,男,69岁,博上村马坎寨村民,五保户,一人生活,特别贫困,家徒四壁,家中基本生活用具都缺乏,与猪牛居住在一起,睡在楼板几件破烂的衣物上,水电不通,生活几乎由政府补助,每季度300元,大米每月30斤,一年一床被子,温饱问题都还存在问题。
谭瑶瑶,男,xx岁,就读于博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弟一妹,父亲被劳改后母亲抛下兄妹三人独自离去,至今未回。现跟着奶奶一人生活,家中没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由于家离学校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从早上去上学到下午放学几乎没吃饭,饿着肚子上课。
在马坎,我们向当地村民了解到他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交通,在这里,一条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共通铁厂、马坎、黄家桥三寨,总长5公里,三寨500多人就共用这条石子路。某些路段石块大而多,雨天路易滑,基本无法通车。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靠交通来带动,交通不畅、闭塞,就会严重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马坎的交通现在在当地村民的心中就是一大忧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还向当地村民宣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其中包括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民事纠纷的解决,以及禁毒知识的宣传,增加他们对法律的了解,知法懂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次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5人一起同甘共苦,一起体验生活,一起走访调查,共同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我们旨在深入贯彻“三下乡”的活动宗旨,及“春晖行动”的意义,积极响应“饮水思源,反哺故土,深入了解家乡”的口号。在对博上村的走访调查中以及我们一行5人对农民生活的体验,我们认识到在中国农村常见的情况:经济发展的落后,教育质量的薄弱,医疗条件的缺乏,交通的闭塞······都需要日后我们大学生积极回到家乡,服务家乡,奉献家乡,积极为家乡的发展筹划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5
转眼间大学第一学期已将结束,大家都归心似箭,希望赶快回家,同时各自也在为自己制定这的寒假的实践活动,随着假期的到来,束缚已久的身心终于可以迎来自由自在的天空,呼吸着冬天特有的味道,去享受体会属于自己的假期。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感受社会这个熔炉;有人抓紧机会去进修,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而卧则是希望能够深入校园,融入学生的群体中,所以我参加三下乡调研支教这项活动。
假期实习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师一说参加实践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脑袋一热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在持有正确的态度,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咨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毕竟大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农村,最后也要服务于农村,及早深入社会有助于大学生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更充分的准备。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都是怀着学习进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来积极参与寒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从和三岔村乡亲们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该村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使我们体会到该村亲们的淳朴及该屯民风的淳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在下乡实践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农村带去了新知识。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地调研,支教,把热情挥洒在这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践行我们的诺言。在服务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民在平时劳动中总结的种植经验,令我们收益颇多。这短短的七天,我和村民们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通过此次下乡,我有如下收获:
一。“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自身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这对我们青年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深刻体会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去深刻地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提高对胡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的理解。
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是难以尽得于书本的;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能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深入了解和亲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随之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认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大大的提升。
我们在通过大学的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之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也是我们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二。农家生活感悟
1、农村是一个使人心情趋于平静的地方;
2、与农民多沟通可以使我们打心底感觉到最淳朴的真诚,
3、安全问题应该是农村的一个隐患,相关部门应做好农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农活掌握时令非常的重要,应引导农民按时令进行生产;
5、一个村屯与另一个村屯虽近但农作物却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农民富裕后,脑子里想的是怎样用农业收入来进行生意投资,相关部门应注意引导;
7、民风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有大的改变。
8、要像农民那样真诚待人事物、踏实做事。
9、不注意卫生是农民生活的最大问题,生活富裕了卫生却没“富裕”。
亲身体会农村的风土人情,近距离接触纯真的孩子们和淳朴的村民们,三下乡真的是特别难忘的经历,不仅实地调研,收获农耕知识,而且在精神上也是有很大收获,在传递给孩子们美好信念的同时,我们也被自己感动。原来,面向朝阳吼出的不仅是歌声还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响亮的支农口号,喊出的是我们支农惠农的决心。身为大学生,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深刻体会到超乎小我的社会责任感。
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1600字 篇6
这个夏天,广青的旗帜悦动在蔚蓝的天空,我们带着惬意、喜悦、青春的气息来到潮南区井都镇。开始了我们五天的旅程。时光荏苒,开始还仿佛还在昨日,而没想到,这就已经结束了。下乡行,我们学习成长、磨练斗志;有纠结,有喜悦,有批评,有欢笑;而我们,不枉此行。
“争吵中学习成长”
20_年6月5日,这一天我记忆的特别清楚。这是我们此次下乡行指导老师给我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开始了我们这一次下乡行的所有前期准备。我们心之蓝队伍,一起奇思妙想,根据项目填报,各抒己见。为下乡行抛出我们的项目。很快,我们准备出了我们的一份满意的项目方案,虽然我们会有争吵,有抱怨,有意见冲突,但也是这些碰撞,凝结成我们汗水的结晶。作为心之蓝的总负责人,所有的项目方案总结进行整理汇报,团队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如今见到这么多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负责人,我有安排不当的地方,但非常感谢心之蓝队伍的小伙伴们的理解、默契与配合。
做好所有的前期准备后,20_年7月10日,踏着轻快欢喜的步伐,跟着小伙伴上车出发!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成功来到潮南区井都镇井都中学。本次下乡行,我们分为了5个部分去完成,它们分别是夏令营,走访,摆摊,汇演,涂鸦。我主要负责的是夏令营课堂(制作课程表,把关课程质量,杯子歌协调人)这一部分,走访,摆摊,汇演是协调人之一。
“不期而遇,有缘与你相识”
夏令营安排中,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个班:文艺汇演班和实验操作班。其中包括了历奇教育,舞蹈课,手工DIY,实验课,活力体育课,线上微课堂,科技发明小大人等兴趣课堂,心脏复苏课堂,这短短的四天,每一次安排课程都要灵活应对每天的变数,但即便这样我们对每个项目都充满激情。
在夏令营课堂中,我不仅作为课程的负责人,也去每一个课堂做协助人员的小老师。我给同学们传授的是口才与表演的课程和杯子歌课程的教学。让同学们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表现自己;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细心、认真地教导学生;在朗诵中带入自己的感情,在表演中带动气氛。
课堂上同学们积极配合,也非常踊跃。我所学的东西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得到井都中学的学生们的好评,在这些过程中,我也明白了谆谆教导不如谆谆教诲,授人以渔才可解一生之需。而在这我所在文艺汇演班上,能够遇见这些学生,也是我们的缘分,他们纯朴、可爱、热情好客。在离别之际,跟我诉说会记得我们这些小老师们,有空再找我们,缘分让我们相遇,相知在井都,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加油,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而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资助下乡,我们来了”
带着口号,我们来到井都镇,在摆摊的摊位上,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为他们送上我们的小心意。井都镇上的同学们,街坊们热情的询问着,我们仔细和耐心的向群众解资助政策;在人流较少时,我们进行沿着街道、小巷和店铺去走访,我有幸参加并走访告诉入户的家长和学生们,国家有政策,不用担心上学的烦恼,我们将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介绍给需要帮助的人,街坊了解到这些政策:贫困,不会让我们停下求学的脚步,还有资助政策帮助着我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工作的安排,到项目的负责,一切是那么的忙而充实。很快,我们迎来了汇演的这一天,在汇演上,我很荣幸作为本场的主持人,提前租好服装,准备好稿子,一遍一遍的对接、更改与准备;在汇演上灵活应对,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还参与朗诵节目《时光,行走》的负责人。朗诵稿中描述了此次下乡的心酸甜苦辣,感动你我,赢得观众的掌声。而这一切的付出是如此的值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好结果。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农村,体会到和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下乡的日子里面,我的收获不仅仅仅是调查到的资料,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结序却未终”
下乡的时光里,最动人的不是完成所有任务的瞬间,而是那,哭着、笑着一派天真坚持梦想、坚持完成任务的每一分每一秒。广青的旗帜悦动到井都,求学的脚步不停,追梦的少年有你有我。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7
“飞机……”随着出发前合照“咔嚓”一声,由信工学院团委组织的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勇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的实践活动那就是“艰苦并快乐着!”。
我们的目的地是揭阳市的惠来镇前詹县西埔村。7月10号,在激情燃烧的夏日,我怀着满心的喜悦,带着夏日般火热的激情和彭湃的热血,踏上了旅途。一路上队友们在车上睡睡醒醒,说说笑笑,每个人都憧憬着接下来的几天社会实践生活。经过8小时的颠簸,于下午4点半左右终于进入了美丽的海边小城——惠来,并驻扎在西埔小学这块乐土上。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传授知识,放飞梦想——爱心义教”、“义修进万家,服务你我他——志愿义修”、“关注国家政策,深入基层生活——调研”和“相约港寮,放飞梦想——文艺汇演”等活动。
实践的第一天,我跟随了义修队。对于义修队,我真的很敬佩他们。早出晚归,尽职尽责,巧工能匠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修理的东西包括:电风扇、电饭锅、电吹风、电蚊拍、台灯、音箱、热水壶、收录机、排插、充电手电筒、非全自动洗衣机、电磁炉,电话,计算机等。每天最早出动的是他们,最迟回来的也是他们,中午也不休息,吃过午饭又立刻挥动着螺丝批,舞动着电动表。有时连晚上的时间也在赶工,他们总是努力地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多修理一件电器,多帮助一个人,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们的义修队!
义教应该是这个活动的重头戏吧,除了义修队的同学们每天都必须坚守岗位外,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义教,都亲身感受过那当老师的滋味。我教的是美术课,课堂从讲述一个关于狮子与猴子的丛林故事开始······我发现这些小孩每个都是大画家,他们的画注入了他们的童真,在他们的笔下,一只只动物都是那么的有灵性,那么的活蹦蹦的。看着他们画满狮子、猴子、大笨象、龟龟的画纸心中流过一股暖流,有种莫名的感动。几天的义教,也许,我们并不能给每位小孩子带去什么,我们也许只是他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但,我相信,我们的到来,总会改变某些孩子的某些想法,总能帮助他们播撒下一点点梦想的种子,我们的一两堂课,一两句鼓励性的话的确微不足道,但或许真的就有一两个小孩会因为我们的此次相遇而走向另一条更好的人生之路。义教这方面,和我们一起努力还有华农的三位同学,我认为他们义教做得异常的出色,一开始他们就很努力地记住每位小朋友的名字,我见到小朋友时就只会用个“你”字来开头,而他们能喊出他们的名字,这样更能拉近与小朋友间的距离,这让我感到蛮惭愧的。我还注意到他们改作业时,都会在最后加上或短或长的评语,以示鼓励和赞扬,这比简简单单的一个优、良、中、差要强多了,小朋友一定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次作业的。
我们就住在小学里面,除了晚上,任何时间都会被小孩子缠着玩,我们在小孩子身上注入了最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我们也收获了最多。收获了童真童趣,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感动。小孩子很容易满足,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气球,他们就开心得不得了了,同时,他们也很调皮,爱抢你的工作证,你的眼镜,你的手机,让你在操场上追他们几百个回合才肯还你东西。他们喜欢往你的口袋塞小纸条对你说他们是多么的喜欢你,喜欢放他们认为最好吃的糖在你的手上,也喜欢往你的头上插上最漂亮的大红花。听他们喊的一声声“茜怡姐姐”心中不知道有多么的温,多么的甜。记得小胖子史涛爱对我做鬼脸,海萍、海璇喜欢拉着我的左右手,海燕喜欢抱着我,让我给她画画,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最深处。
这次实践活动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参加过调研组的活动,没有亲自到大街小巷里做一份调查问卷,跟当地的居民好好地聊聊,深入地了解一下当地的民情。
西埔的每个人都是好人,纯朴友善,校长就是这么一位好人,为我们买米买油送肉送虾,担心着我们习惯与否,为我们解决生活困难。
生活是艰苦的,日子却是快乐的。在欢声笑语的陪衬下,艰苦并不苦,劳累也并不累,有的只是美美的回忆,甜甜的记忆。以致实践结束大家回到舒服的家后居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井,我们怎么洗澡?没有课桌,我们怎么睡觉?”
惠来西埔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四脚伸直趴地的小黑我会忘记吗?看星空看到三点半,并看到了流星,我会忘记吗?那一个个经典的动作和精辟的词——“汗”、“晕”、“灰机”我会忘记吗?不会的,绝绝对对的不会忘记,因为这份记忆已经深藏心中了。谁又能忘记吃完饭围蹲在井旁等水的情景,谁又能忘记我们用可喜可乐、可喜雪碧来碰杯、谁又能忘记那里的小朋友,那里的村民和那里的一切一切呢?
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7月17日,眼泪让我们更不舍,拥抱让我们更珍惜。我们背着重重的行李,怀着沉沉的回忆,带着对这片热土深深的眷恋,带着对当地人民深深的不舍,我们踏上了归途······
一个星期的实践,我们收获的不是书本上条条框框的专业知识,不是答题应试的能力,我们收获的是心灵的感动。在短短的七天实践中,我们一起流汗、一起奋斗、一起成长,我们在青春的轨迹上划下了大学生活最亮丽的一笔,收获大学四年最宝贵的青春财富,每个人收获的不仅是能力的锻炼,更有宝贵的友谊,每个朋友都是那么难能可贵。同在一屋檐下,我们都会好好珍惜这份缘分。那件浸透了汗水与欢乐的绿色队服我将珍藏永远。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篇8
xx年x月23日至x月25日,我们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部分同学来到江苏省泰兴市新街镇吉庄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吉庄小学的三天中,我们帮助学校拆迁d级房屋,整理装订资料、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吉庄现状
(1)吉庄简介。吉庄小学创建于xx年9月,学校位于新街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面,距乡政府3公里,坐落在吉庄村中心,未通公路,从学校步行到村级公路约需26分钟,而步行到吉庄村中心街则需1.5个小时左右。学校服务新街镇的车马、杏塘、陆野、严堡等五个纯天然的小农村,辖区人口3500人,适龄儿童30多人。校园占地面积x平方米,有砖混结构教学用房一栋,建筑面积20平方米,有教室六间,办公室两间(其中一间兼做教师宿舍),没有砖瓦结构师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学校现在有教师x人,开设六个年级,现有在校学生xx年9月,周春生到该校任教后,他以一颗火热的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近x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经营,把学校办成全乡同类学校教学质量最高、办学条件最好、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极具典型的中心学校。但是,全校只有x个老师。
(2)吉庄的孩子。
这里的孩子虽家境不好但都十分懂事,他们活泼热情,尊师守纪,在学习上也表现突出。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类奥数竞赛有xx年级后,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可从村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这样一种遭遇,那就是农村的孩子被人瞧不起,唉……
二、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在《中国青年报》上他们被看作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人。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吉庄小学读书的xx年在外打工,一般往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只有农忙时才回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务抚养他们。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吉庄的孩子在周老师的细心关怀和精心教育下,不仅懂事而且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农村政策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决定,xx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一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不知解决了多少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但吉庄村的村民,却没人知道有这么一个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种的是小麦和水稻,生活过的是还好。在人人都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的社会里,有这样的村庄,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确实震惊了。对于国家对农村的一些优惠政策,这里的村民似乎都是一问三不知,这里似乎已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山寨。国家政府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新农村,关注民生,这些国家对贫困农村的优惠政策才可以真正实现啊。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