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合集15篇正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合集15篇》

时间: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5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共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项主题活动,每单元四项。规划约课时28完成(每单元7课时)。每周2课时,每学期余下的3周6课时应补充校本德育类课程资源或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整册教材的总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并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愿意亲近自然,能与人合作,交往,诚实友爱,积极向上,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童年是儿童一生中最为快乐和灿烂的时光。在这儿,孩子们被一切无私宽容的爱暖暖地包围着,没有风雨,似乎只有阳光。小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大到社会大环境的关注。他们都被寄予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的心中理应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楞着感恩的爱心……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本应是和谐的“互爱”的友好氛围,可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些不雅之音却频频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孩子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人的关爱,认为接受对方的关心是天经地义,凡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可见,利用品德与生活教学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一、本单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儿童家庭的组成,与儿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习惯、气氛、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与家庭合作,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在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务。

二、课时安排:

本单元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7课时完成。

1、我的一家1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三、单元的主题结构及关联分析:

由介绍家庭情况,回忆家庭生活——认识自己是家庭小成员,唤起儿童的责任意识——寻找深层次地体会自己在父母的关心下成长,感悟“家”的含义——再现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游戏活动,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班级基本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七、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周为2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儿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学习有关春天的自然常识,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单元各课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儿童尝试进行“当家”的实践活动。单元在设计上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手,通过小调查、小实践、小评判、小擂台、小讨论、小制作、小剧场等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家庭生活,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劳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学会在班集体中和谐快乐地生活。学生在自身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布置摄影展、做游戏、诵读儿歌、动手实践、听讲故事、讨论等各种活动方式,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并主动、积极地为班集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形成开朗向上、负责进取的生活态度,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第四单元是围绕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学习生活而设计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将为孩子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

三、教材特点

1、 体现综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呈现,各科知识的罗列、拼盘,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综合了小学原有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课程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是,各方面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统整地呈现为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或事件。它淡化学科界限,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

2、突出生活性 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的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注意选择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资料与情境,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根据这一理念,本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今天我当家”这一单元,安排了上超市、进厨房、有人生病时、当好小主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熟悉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3、注重实践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是以儿童自主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教师讲解来达成的,而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 ( 调查、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制作、游戏等方式 ) 使儿童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教材中设计制作班级备忘录,画画我的小伙伴、画画我的老师、画画我的同学等活动,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

4、关注过程 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体验的过程。所以这种学习活动,不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得,也不过于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的是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探究体验等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在关注自己及周围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5、强调自主 这门课程的宗旨是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突出的显性状态 , 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指导来实现的。

四、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创设情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2、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引导儿童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5、注重德育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序号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月1日—3月7日

1、春天说了什么

2

2

3月8日—3月14日

2、和小树一起长大

2

3

3月15日—3月21日

3、快乐的春游

2

4

3月22日—3月28日

1、上超市

2

5

3月29日—4月4日

2、进厨房

2

6

4月5日—4月11日

3、有人生病时

2

7

4月12日—4月18日

4、当好小主人

2

8

4月19日—4月25日

1、我们分享,我们快乐

2

9

4月26日—5月2日

2、我帮你,你帮我

2

10

5月3日—5月9日

3、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

2

11

5月10日—5月16日

4、我们共庆六一节

2

12

5月17日—5月23日

1、我爱学习

2

13

5月24日—5月30日

2、我会学习

2

14

5月31日—6月6日

3、兴趣与坚持

2

15

6月7日—6月13日

4、多彩的课余生活

2

16

6月14日—6月20日

期末考核

2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一)我的家人与伙伴

(二)走进大自然

(三)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习气,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难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五个单元,共15课主题活动,约30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 今天吃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第二单元 我的手儿巧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体验动手动脑以及探究的乐趣。

第三单元 我有许多好朋友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基础上,欣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学会交往、感受愉快积极的生活。

第四单元 快乐的小问号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能力,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第五单元 我爱美丽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病从口入,初步养成不挑食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有一双巧手,热爱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4、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6、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朋友,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班级基本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教材内容概览

单元名 单元一我上学了 单元二上学路上 单元三我的同学和老师 单元四家里的我 单元五大自然真美丽

主 题 主题一上学去 主题一看看时间 主题一认识好朋友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一亲亲大自然

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好好走路 主题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主题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主题二美丽的小问号

主题三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三平安回家 主题三我们的老师真好 主题三这是我的心愿 主题三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七、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周为2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班级基本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刚入学的新生面临最大的是入学适应问题。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教材内容概览

单元名 单元一我上学了 单元二上学路上 单元三我的同学和老师 单元四家里的我 单元五大自然真美丽

主 题 主题一上学去 主题一看看时间 主题一认识好朋友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一亲亲大自然

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好好走路 主题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主题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主题二美丽的小问号

主题三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三平安回家 主题三我们的老师真好 主题三这是我的心愿 主题三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

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七、课时安排

本课程每周为2课时。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进行生活常识和日常常行为准则的教育,也要进行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开始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我背上了新书包第二周校园铃声

第三周新朋友,新伙伴第四周平安回家第五周我们的国庆第六周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第七周和钟姐姐交朋友第八周和钟姐姐交朋友第九周我很整洁第十周我很整洁第十一周我会好好吃第十二周我自己会整理第十三周我自己会整理第十四周看我多精神第十五周新年好

第十六周欢欢喜喜过春节第十七周期末复习第十八周考试

七、实践活动安排

我们的国庆

八、教学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九、教研课安排

看我自己多精神

十、业务提升措施

1、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2、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目标,准确地把握改革思想。

3、空余时间与同事分享探讨彼此的教学问题与经验。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要求儿童爱亲敬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本册教材共分4大部分,每部分有3-4课。每部分的设计既有各自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对儿童与自我与社会,进行排列。

三、教学目的

一年纪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他们活泼好动,本期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积极参与植树绿化活动和各种有益春天的活动。

一切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养成为目标。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的儿童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堂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3

一、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适应,否则很容易给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并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单元你好,新学校: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帮助新生形成对入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缓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学不适应”现象。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愉快、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并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儿童对“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要培养儿童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存能力,从儿童的情感入手、从儿童对“家”的热爱入手是十发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迎新年: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儿童了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知道当冬天到来时,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活动、人类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儿童通过亲身做、实际的体验产生对冬天的热爱,让儿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联欢活动,鼓励儿童通过各种途径作好新年联欢活动的准备,并积极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主动参加活动,实际地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除此外还可以组织堆雪人、做冰饰、滑雪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春天的气候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为和习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与爱,并注意文明用语。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习,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父母,关注家庭,并能以自己的行为为家庭带来欢乐。

知识和技能:能与同学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班级中不顺心的事,了解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各种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班集体里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日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多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等。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32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爱我家

第二单元第5—8课我的生活好习惯

第三单元第9—12课爱心行动

第四单元第13—16课火热的夏天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周略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5

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和单元编排

本册课本共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低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基本需要出发,按主题单元设计内容。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材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指导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材还试图以社会技能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课本第一单元三课,其主题是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第二单元四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走进社会。课本第三单元共四课,其主题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课本最后一个单元有四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学习,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这四个单元覆盖了学校、家庭、社区等儿童主要生活的空间,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和动脑筋有创意,并同时进行其他生活主题教育。

二、教材的特点

1、以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5、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三、学期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春天的气候特征,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为和习惯: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积极与人交往,通过同学与同学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同学,自己与班级的亲密、互动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创造班级的良好氛围。能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与爱,并注意文明用语。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习,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父母,关注家庭,并能以自己的行为为家庭带来欢乐。

知识和技能:能与同学分享家庭故事,并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班级中不顺心的事,了解春天的气候特征和各种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和体悟学习。

五、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知识相对较为单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自身的素质不高,相对来讲,实践性强、整合性高、社会性强的浙教版的《品德与生活》学起来就比较吃力,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六、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8课时

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8课时

七、各单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单元主题 单元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4 春天的歌 春天说了什么 2

和小树一起长大 3

快乐的春游 3

4-7 今天我当家 上超市 3

进厨房 3

有人生病时 2

当好小主人 2

8-12 我在班级中 我们分享我们快乐 2

我帮你你帮我 2

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 2

我们共度六一节 2

12-15 快乐的学习生活 我爱学习 2

我会学习 2

兴趣与坚持 2

多彩的课余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