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汇总31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七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面五个单元是现代文章,一是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本册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洋溢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只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三、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易逝,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上主要体现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电视中的师生与课堂上师生的配合,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思想。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十二册《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仿照作者的写法加上几句自己对日子匆匆来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学习从阅读中体会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准备】
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
搜集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2、教师简介:朱自清。
3、板题,提问:
“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二、读中体悟,学习课文
1、课文是写什么匆匆呢?打开书,认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句子作上标记,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
⑴ 学生汇报读书的情况。
⑵ 播放光盘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交流。
⑶ 还有那些难读的句子,你能读给大家听听。
⑷ 除了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了,还有那些收获?想想刚才老师提的问题。
(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
⑸ 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匆匆,而且一去不复返”写具体的呢?我们再读课文,把能让你感觉到日子匆匆的句子画下来,小组讨论,说说体会。
⑹ 两位学生读书汇报,谈谈体会。
⑺ 齐读第1自然段,感受一下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⑻ 指名读,师生评议。
⑼ 继续汇报,学习第2自然段。
⑽ 齐读第2自然段(生生共读),感受时间的宝贵。
⑾ 继续汇报,学习第3自然段,谈体会。
⑿ 分工读第3自然段,开火车读。
三、知识拓展
1、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描写得那么具体,那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小事也体现了时间是匆匆流过的呢?
2、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像作者一样写出时间的匆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匆匆》这篇文章的1、2、3自然段。在这三个段落中,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具体生动的描写了来去匆匆的时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读准字音
看清笔画
理解词义
活动二:再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小组讨论完善填空→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进行适当的圈画)→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
活动三:三读课文,同时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提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小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并到相关小组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 ;
我的问题之二: ;
我的问题之三: ;
活动三:四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组内讨论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这种感情是因为
。
活动四:重点阅读7、8自然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
活动五: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你认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
(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
【课堂链接】
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个性调整
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5
这一学期在紧张匆忙中快要结束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6
一、复习内容(以单元为单位):
1、语言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
2、现代文阅读,含课内与课外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含课外文言文阅读。
4、作文复习,专题讲座。
5、专题训练及综合测试不少于三次。
二、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学生背诵诗文过关。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三、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策略与措施:
1、根据学情制定好单元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谈话指导。
3、练习要扎实,讲练结合。
4、进行模拟测试。
5、通过练习、模拟教给学生答题、审题的方法以及训练他们的答题速度。
五、具体安排:
第一、六单元+名著阅读+诗词背诵+综合学习李培军(第一、六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一试卷)。
第二、五单元+积累与运用+课外文言文程晓丽(第二、五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二试卷)。
第三、四单元+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二次朱玉洁(第三、四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三试卷)。
要求每位教师完成:
1、单元复习课件,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归纳概括性强。
2、重点课文跟踪小练习,突出考点,重在落实。
3、一套两单元试题(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名著专题训练题、诗词考查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紧密配合学校教导处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切实落实“双提升双满意”的工作目标,以减负增效为突破口,努力开拓教育教学新思路,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营造教育教学发展新优势,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实现教育效能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思路
(一)强化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1、注重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检查以教学“五认真”为主要内容,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与考察。形式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1)定期检查。一学期,由教导处牵头,对教研组内全体教学人员的“五认真”进行三次全面的检查,即,期初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主要通过教师自查——年级组互查——教导处审查的程序进行。
(2)不定期检查。学期中,不定期对组内教师的教学五认真进行单项抽查,事先不通知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抽查的项目有: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课堂教学及单元过关情况。
2、改革备课方式
本学期根据教导处安排试行蓝本教案,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力度,以团队的智慧提高备课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狠抓常态课质量。
通过课堂巡视、随堂听课等方式进行监控。课堂巡查确保每节课有人巡、有记录,每周一反馈;随堂听课一律不提前通知,行政人员须与组长同时听课,每学期至少听组内教师1节随堂课,听课人员听完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并检查上课教师的备课笔记和作业等相关资料。
4、开展学科竞赛和质量调研。
继续搞好教学质量调研工作。每一单元都要进行单元知识检测,每月组织一次月考,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班级实际又有前瞻性的学期教学质量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学期结束,组织好一学期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情况。
(二)关注队伍建设,促进语文教师迅速成长
1、扎实有效抓教师的培养工作。
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不同年龄、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心理的教师进行梯队式管理:
(1)新教师要尽快成长,力争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2)优秀青年教师加快步伐,向骨干教师迈进;
(3)骨干教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4)“高原期”教师确立新的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提高工作积极性。
主要措施:
(1)完善“师徒结对”制度。本学期,师徒之间要多听课、多评课,学校将依据细则对师徒进行考核;
(2)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定向培养,根据各自特点搭建平台;
(3)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多作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4)树立“不断突破自我”的理念,尤其是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寻求发展方向,如,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班级管理等方面努力达成目标。
2、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储备,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前瞻性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内容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改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这些内容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教师通过学习自觉转变观念、规范教学行行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2)理论学习的形式: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自己学习和讲座指导相结合。①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②各备课组一学期至少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③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发挥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作用,进行专题讲座,或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广大教师共同成长。
3、开展竞赛及评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新教师课堂教学汇报课,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组织交流教师的汇报展示课;积极参与评选市“教学能手”活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8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两个质疑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和表达两大块。
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时间安排:
根据教研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9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单元,除了“精读”、“速读”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六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的(6)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2、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3、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思想状况
在学习中,同学们对语文学科比较爱学,他们主动找一些课外书籍,课外资料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水平,还有的主动购一些有关写作知识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写作水平,发现他们情绪高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知识水平
多数同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记叙文、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及应用文。在初中最后一年里,有待对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培养。
3、智力非智力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学期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4、思想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5、知识传授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0
学情分析
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文章,该怎样来度过一生,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可能对人生、生命有一些思考,也许有自己的一点见解,大多处于稚嫩状态,谈论这样的话题,学生应该感兴趣。阅读学习这些中外先贤的优秀散文,教师引导得当,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讲解前指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思,教学目标也就不难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茸róng毛蔓màn延凋diāo谢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
洗涤:洗。
卑微:地位低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作家。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文章篇幅短小,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其次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探讨出课文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教师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解答,可以前后四桌间讨论交流。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
(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2)
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xǐ()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词语。
qiānxǐjīngcǎi
(2)联系上下文,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抵达起伏琐碎不胜其烦弥足珍贵
2.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注意声母,声调和前后鼻韵。
参考答案:迁徙精彩
答案解析:“迁徙”和容易写成“迁徒”,牢记这两个形似字。精彩的“彩”容易写成“采”。这也需要牢记。
(2)解题思路:此题考仿写,要先看清例句。先仿形:分析变与不变得内容,本题以填空形式出现,难度减小。再仿神:变化的内容是像花草一样的自然景象,写出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就像)溪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答案解析:变化的主体不能再谈花或草,后句符合那种事物的特点就行。
(3)解题思路:这是考组词造句的能力,近几年中考也有出现。解答时先选好词,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父母不胜其烦的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挫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选至少用上两个词,保守一点选两个、三个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写出来的一句话没有语病。
3.读冰心的《谈生命》。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秘鲁bì呼号háo
颤栗zhàn神秘mì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一生动荡不定。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强大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对于“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借鉴本文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熟读第二段内容,抓住关键词“首先、其次、最后”就能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答案解析: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句子,凡赏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分析修辞及作用即可。此题就让学生巩固这一点。
参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
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2)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辞,若是比喻拟人,都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然后分析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潜力和水平;开展群众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加强理论学习。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
2、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课”、“上课”、“课后练习”等主要环节。群众备课,优化组合,注重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构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齐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透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透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潜力和创新潜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用心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透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 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像前三册一样,这册教科书也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
这六个单元分别是:人生历程,传记、回忆录;心灵之声,散文诗;敬畏自然,科学文艺作品;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浅易文言文,写景、记事、说理、写人、抒情的作品;浅易文言文,记游、写景、抒情的作品。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不同的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原则上与阅读部分互相勾连,互相照应。它们分别是: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实际上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实践系统。阅读部分,在每篇课文的练习中,就有写作练习、口语交际练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八年级二班共43人,经过上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同学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生有所减少,但有些同学仍然没有学好,他们平时考得都比较好,在期末成绩却下降了,这可能在于他们掌握得知识还不够牢靠。因此本学期还要加大巩固的力度,争取在期末考出好的成绩。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八二班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一般,仍处在朦胧状态,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一些会常开小差,不太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有三五个属于无能为力型,所有的科目都是在混日子,语文也不例外。
学习心理方面: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l/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多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向其他科,不理语文,或根本对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跟进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两个质疑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和表达两大块。
三、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4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八年级二班共46人,经过上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同学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生有所减少,但有些同学仍然没有学好,他们平时考得都比较好,在期末成绩却下降了,这可能在于他们掌握得知识还不够牢靠。因此本学期还要加大巩固的力度,争取在期末考出好的成绩。
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八二班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一般,仍处在朦胧状态,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一些会常开小差,不太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有三五个属于无能为力型,所有的科目都是在混日子,语文也不例外。
学习心理方面: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l/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多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向其他科,不理语文,或根本对学习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跟进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扩展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期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3、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扩展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等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4.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2.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__),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2.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__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新课展开
永久的生命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
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分为三层。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为什么而活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感悟精彩句子】?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现出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三、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永久的生命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
作者在文中运用自己对生命的亲身体验,具有生活的实感,再对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作出阐述,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2.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作者在开头阐述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见解,随后对生命充满乐观的看法,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如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为什么而活着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
2.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三、“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 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结构:总--分--总。
后附板书设计
五、快速浏览课文。布置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然后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1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 的)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测的深渊。
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反战静坐示意,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3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使用的是比喻 修辞;这种修辞特点生动形象;创设的情景是我象茫茫大海上一只浮萍被狂风吹来吹去;这一情景的具体特点是 上面是强劲猛烈的风;下面是深不可测、令人胆战心惊的无底深渊;我完全不能自拔;我将近丧失了希望。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三种激情能完全支配着作者的一生?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讨论
1(渴望)爱情(至高无上、纯洁无瑕之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识-----人类(了解苦乐);自然科学(科技的威力,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社会科学(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
3(同情)苦难者-----战争不幸者、天灾受害者、人祸带难者、贫困无助者、衰老无养者…….
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一)线索
1自己被爱的幸福感-----博爱(让其他人也能走进幸福的天堂)
2获取知识,了解人类内心的苦痛;提高人类物质、精神生活质量,为人类造福,实现终极关怀。
3直接参与救弱扶困,拯救人类灾难。他深知自己身单力弱,人微言轻,但还是与那些制造人类不幸的肇事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执志不渝。
明确:作者的三种激情是始终围绕着他对人类的关爱这一衷心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看出他是为什么而活着----全人类 真善美
(二).对罗素的人生评价及启迪
他睿智,他博大精深;
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
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
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
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满怀着对他的崇敬之情,沿着他老人家的足迹走下去吧,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为了生活在我们周围人都能过上快乐生活而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吧!
八、作业:
1.学习了这一课文 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有是什么?”为题,写一篇想像性随笔。
2、反复品读本文,进一步感受罗素崇高而伟大的人格。
为全人类而活-----为真善美而活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摆脱孤寂、构造美好生活)
追求知识 ( 了解人类的心灵 领悟自然科学 参透社会科学)
同情苦难者(不幸的儿童、可怜的老人、无辜的平民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8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
学情分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
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
(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
播放歌曲《父亲》
(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
二、 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
明确:背影 父亲
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
明确:四次 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
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
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
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
第一次, 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 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
第三次, 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
第四次, 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种好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了父亲的背影
1、 课文的线索是背影,那么本文除了写背影之外,还选取了哪些素材,另外还描写了什么?
明确:临别时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
描写惨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种黯淡,悲凉的气氛!
2、 众多的背影中,你认为哪一次的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并勾画出你认为最吸引你的词句。
播放视频:《背影》
(意图:大山里的孩子,或许有许多还从来没有见过火车,所以不理解父亲攀爬月台到底有多不容易,观看视频,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父亲的那一份艰难,从而更好地领会父亲一言一行中所传递出来的父爱。)
明确:
穿着:体现父亲沉重而困窘的现状
动作:“探、穿、攀、缩、倾”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艰难的却又非常努力的背影,这是一个爱子情深,近乎固执的背影!
语言:简单的三句话,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体现,朴实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父亲那一片爱子深情。
(意图: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具体分析,学习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追问:读过课文之后我们发现,其实全文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句,你能找出来吗?品一品这些语言中有怎样的深意。
明确:五处
第一处(2段):父亲本身难过,却来安慰我,平淡朴实的语言,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第二处(4段):父亲当时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担心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犹豫再三,最终决定由自己亲自去送。
第三处(6段):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了,儿子劝他可以走了,而父亲却还觉得没有尽够新意,看见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但只要儿子受用,他也心甘情愿,他还害怕儿子跟出来,忘了行李。
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关心均源于满腔的爱子之情!
第四处(6段):关心儿子路途平安,简单一句只是希望儿子能平安到达!
第五处(6段):担心儿子行李安全,自己独自离去,也不奢求儿子送别,只希望儿子一切平安!
父亲的字字句句,简单,明了,但无不包含着自己拳拳的爱子之情!
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作者的刻画细致入微,没有华丽的辞藻,让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深深领悟!这种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走近作者,感悟父爱
1、父亲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可是作者理解了这一片深切的父爱了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理解—领悟—感念
不理解:(1)“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2)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3)我暗笑他“迂”,认为自己聪明,让他回去!
等等很多细节的地方都体现我当时对父爱的不理解。
领悟:(1)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2) “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3)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 父亲买橘子时我赶紧去搀了他。
“聪明”反语的手法,突出多年以后我醒悟过来,终于明白了那时父亲的爱;我滑落的眼泪,正是我领悟父爱的最好的见证!
串讲:文中不止一次写到我的眼泪,找出来,仔细体味都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
第一次:开篇,目睹家中的惨淡家境,想念过世的祖母,想到自己又不能为父分担忧愁,流下了悲哀难过之泪,我们看到一个非常脆弱的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形象。
(见父亲,睹家境,悲祖母——难过之泪)
第二次:之前不理解父爱,还曾暗笑父亲的“迂”“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此次目睹父亲买橘的艰辛,才意识到父亲是如此的不易,父爱如此的深沉,因而深受感动,不禁泪流满面。
(望父买橘,理解父爱——感动的泪)
第三次:分别之时,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格外留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此时留下了感伤、惜别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之泪)
第四次:收到父亲来信,父亲讲“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弦,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时年近中年的作者,已经真切地理解了父爱,瞬间的情感激荡使作者泪如泉涌,父亲的背影于是在作者晶莹的泪光中永恒定格!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心酸的泪)
深深的父爱打动了我们,或许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作者对父爱迟到的理解!几经转折,作者才明白了父亲的那份拳拳的爱子之情,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好” !
四、感悟亲情,畅谈感受:
今天我们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被他们父子深情打动的同时,你们
是否对自己身边的亲情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联系自我实际,畅谈心中感悟!
父亲的背影,儿子的眼泪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你们的故事,你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也让我感动不已,让我们学会感悟亲情,理解亲人不同的关爱方式,珍惜亲情、珍惜关爱!
五、发现关爱,抒写亲情
通过大家刚刚认真的感悟,深情的讲述,我们发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处处充斥着一份份深挚的父爱、母爱,类似“背影”的这种另人感动的瞬间和场景也随处可见,让我们提起手中的笔,学学朱自清先生,用我们最朴实的语言,从最细微的点滴着手,记录下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吧!
课后小随笔:选取身边的一个小场景,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记录自己最真实的感动记忆!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19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把握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强化备课组的功能,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扎实、认真地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营造语文组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和优化语文组在全校各教研组中的大组地位。
2、以“新课标”为指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大教研组听课力度,促进教师严格自律,不断上进。
3、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适时组织在全校较有影响力的语文课外活动。
4、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三、工作重点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1、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和古典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和训练,以说明文,一事一议写作训练为主。
4、加强语文学法指导。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继续充实语文组图书角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向老师推荐一些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站,继续不定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集中组织学习,把校本培训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读一篇有关新课程的教学论文,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有书法练习本、周记本、语文摘抄本(素材积累)和作文本。不定期举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3、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效能。
集体备课是上年度我们语文组的薄弱环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思路。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重视课堂视导工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探讨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著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0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如《阿长与<山海经〉》《苏州园林》课后的写作练习等。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学习、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我所能知道的是,每册教材推荐三部名著,总计近
20部。包括:《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飘流记》《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等。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条件的限制应该是我们面临的直接困难。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相应的名著学生读本,我们可以为学生推荐,允许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另外,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给学生讲名著的有关内容和主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进行自主阅读。
附录
新教材前四册在这一板块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书法和书法欣赏为一个部分,汉语知识为另一个部分。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本册教材“附录”最后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因为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对联等相关题目的设计。所以学生应该掌握一点相关知识。至于汉语知识体系的简化,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所提倡的“淡化语法”是一致的。
2.各单元学习重点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重点。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重点如下。
(1)一、二两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2)三、四两个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3)五、六两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这些学习重点简明,针对性强。如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记叙类文章,第一单元就记叙文的特点提出要求,即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至于随后提出对默读的要求,则是由于《芦花荡》《蜡烛》等文章篇幅较长,教学中要经常使用默读这一手段。第二单元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在对记叙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结合以前所学过的记叙类文章,把握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另外,仍需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单元虽然都以记叙文为主,但学习重点上有递进,有循环,各有侧重,形成一个小整体。第三、四两个以说明文为主的单元也同样如此。第五、六单元指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教研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莲山课~件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握常规教学,提高各个环节的质量,注意教改难点的挖掘和讲授。
2、全面贯彻教学常规,努力提高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订好计划,上好课,认真批发作业。
3作业布置适中,搞好课外辅导,利用自习课,课外活动的时间,搞好优生优培,差生转化工作。
4、 搞好教研教改,定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说、讲、评一体化活动。
5、 精心进行单元策划,定出单元知识的处理方法,设计好过关测试题,并作评析,总结,及时反馈、纠正。
6、 充分利用图书橱,加强学生课外读书量,并且加强学生的练笔活动,大作文8篇,并设生活、材料积累本。
7、 作文命题,结合单元学习精心命题,力求扣住教材,全面训练。
8、 平日上课注重电教手段的运用,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使用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室,以调动学生学生语文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本人承担的教研教改任务:
第一、四单元课文的备课
第一、四单元的单元策划工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1
一、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
让学生了解消息、通讯、抒情诗等文学体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意思,了解短语及短语的类型。继续积累生词,能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对于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继续学习。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插嘴”似乎使课堂秩序显得乱,但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活跃了课堂,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搞摘抄札记,多背诵精美的片断,有条件的时候让他们观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
5、学习方法指导。
学会预习,具体任务要明确,对新概念重在理解,理解不透的要记下来;初步自读提示部分的基本内容;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的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学,教师重在讲学生不明白的地方,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四、五两班的语文教学,这些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八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半学年来的指导和训练差距逐渐缩小。平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辅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了解,这四班五班两个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一部分优生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他们不仅写作水平高,而且朗读能力也很高是班级中学习语文带头人,如王艺林、邢子娜、韩冰、黄文章、张小辉、钟敬梅、闫晴晴、王迪、钟振华、孟子杰、王晓芹、王文燕、杨晓龙等。但是后进生的比例也不少,约占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黄敬龙、宿祥星、庄雪梅、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马政鹏、钟友民、毛民英、黄元富、寇永祥等这些学生中有的连小学中巩固训练的汉语拼音都没有掌握,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如:于发成、楚金龙、宿爱顺、代仁友等;有的同学书写极差,有的写连笔,有的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结构安排不紧凑,如毛民英、黄元富等。还有的同学日记内容不真实,把小学中的一些命题作文又搬上来了,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而是记“流水帐”,没有主次,详略不当,缺少个人的一些想法、见解,文章不生动,语句不通顺。可见,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还有“两本”的利用也不够好,生活积累运用不经常,即使运用也是应付,根本达不到练笔的目的,阅读积累的运用也是如此,积累的内容没有经过精选,只是随便记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四、五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原初一的六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欠活跃,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今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弱点。由于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的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课下只顾玩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造成“作业堆成山”局面,最后干脆不交作业了,这样长期下去会出现厌学的兆头。在作业的书写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对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鼓励措施,多一份帮助,少一份挖苦,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加强养成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扬起知识的风帆,努力把学习搞好。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语文的基础性比较强,知识点比较零碎,考试以课外阅读能力为主,因而许多同学反映学好书本知识,成绩反而不会提高。大部分同学不会学语文,机械记忆知识,学习上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对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中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套路。课外阅读能力强,语文素养高,今后教学中要好学生带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构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二).编写的具体特点
(1)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各单元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在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有:“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没有明确提出对文体方面的要求。但是文体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古人说“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一点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一个把手。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记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阅读记叙、说明类文章中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与要求,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提供学生一些死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文体而文体,而是意在帮助学生阅读和写作。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使所选文章丰富多样,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便于进行比较阅读,编者有意在记叙文单元中选入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一篇带有论说性质的书信,在说明文单元中选入《桥之美》《说“屏”》这样带有一定说明性,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的小品文。
因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只是教学上使用的概念,所以编者在选编课文的时候,突破了旧有的束缚,大量选入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把文学作品作为记叙类作品的典范来对待,正是对课程标准的顺应与尊重。当然,作家并不一定在道德素质上高于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总是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给读者以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掘作品的内涵,体味其中深长的意蕴,而不只是让学生弄清文中的人物、事件。比如《老王》一文,人物很简单,主要就是“我”和老王,叙述的事情也不复杂,主要写在特殊时期“我”和老王互相关照(老王更多关照“我”)。事情很琐细,但我们在被那种质朴无华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保留了更多美好的品质,并且始终不泯灭?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受到一次情感上的洗礼。
(2)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七年级教材出于和小学衔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考虑,文言文分量较轻,只占百分之二十;但是,要培养学生比较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培养文言语感,必须集中学习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规定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即古人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目前对于文言文教学,大家的共识是减少烦琐的讲解;注重朗读、背诵;注意字词的迁移运用;培养文言语感。而要使这种新的教学观念见成效,学生就必须接触较多的文言诗文。当然,学习文言诗文,意在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诗文中所含的应该被扬弃和否定的因素,比如《桃花源记》表现出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赞美和向往,《陋室铭》和《爱莲说》乃至《湖心亭看雪》等表现出的文人孤芳自赏式的清高等,在今天都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本册教材中为课程标准推荐篇目的诗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游山西村》等。
(三). 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各单元学习重点
1.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下面我按照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这五个板块来具体说明。
基本篇目。基本篇目由阅读提示、文本、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这几个部分组成。有的篇目后面还附有相关的语文知识短文。如《阿长与》一文后,就有《关注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的语文知识的介绍;还有说明文单元中也有关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介绍。我的看法是,对知识短文,应该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过去的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编排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识记、背诵。
阅读提示。一般都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背景、故事的情节、中心意思、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给学生预习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提示”注重了人文性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好材料。
研讨与练习。课后的练习题目在数量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减少了,但是信息量与科学性提高了很多,注意到了题目难度的层递性与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有文体知识的相关介绍、课文的重难点解析和开放的习作训练,兼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新闻两则》中,第一题就是相关的新闻体裁知识的介绍;《阿长与》第三题就是课文相关重难点的分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最后一题就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体会。
读一读,写一写部分,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落实到文本的字、词、句的掌握上,因为谁都知道语文重在积累。教师究竟采用什么方式实施,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编者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除了“精读”、“速读”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七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面五个单元是现代文章,一是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本册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洋溢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只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班情分析:
我担任的142、143两个班是同年级中的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如142班的肖耀,143班的胡学礼,写作文一点也不动手的。143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142班必须花较大的力气。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2、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3、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4、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5、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6、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作文技巧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3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除了包括"精读","速读","视听","课外阅读指导"等,还新增加了两个质疑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和表达两大块。
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时间安排:
根据教研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4
一、教材简析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的成效。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们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中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写作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如《阿长与<山海经》》《苏州园林》课后的写作练习等。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练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四、六单元的是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学生只要能判断出对偶句即可。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八班语文合格率为94..8%,优秀率为25.9%,平均分为91.71;初一九班为91.4%,,优秀率为13.8%,平均分为87.67,从以上数据看出,两个班级语文优秀率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两班总体水平一致。
虽然两班优秀率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
1、《新闻两则》(2)
第二周 2、《芦花荡》(2)
3、蜡烛(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
第三周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2)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
6、阿长与《山海经》(2)
7、背影(2)
第五周 8、台阶(2)
9、老王(2)
10、信客(2)
第六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
21、桃花源记(3)
第七周 22、 短文两篇(3)
23、核舟记(3)
第八周 24、大道之行也 (2)
25、杜甫诗三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第九周 11、中国石拱桥(2)
期中复习(4)
第十周 期中复习 学习竞赛
第十一周 12、桥之美(2)
13、苏州园林(3)
第十二周 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第十三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2)
17、《奇妙的克隆》(2)
第十四周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
19、 生物入侵者(2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2)
第十五周 20、你一定会听见的(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第十六周 26、三峡(2)
27、 短文两篇(3)
第十七周 28、 观潮 (3)
29、湖心亭看雪(2)
第十八周 30、诗四首(3)
期末复习(3)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6)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5
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3、知识内在联系: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比七年级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
2、个别差异: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不够不理想。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陈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策略:
1、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2、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3、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4、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5、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6、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6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是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学术状况分析
1、教材:高二是高三的关键一年。从教材来看,第一年的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从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了品味鉴赏,还增加了诗歌、小说等阅读单元。在写作中,要求学生掌握好议论文写作和处理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语文还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语文兴趣差。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课外迁移不够,读写能力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的教学大纲,钻研新的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日常工作的落实和检查,有定期检查总结和整改措施。
3、以“读”和“写”的教学为出发点,带动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
4、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句、文学知识、文化知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强化实践,努力打造探究式能力班。
每个单元侧重于1—2节“讲课和阅读课”。以“课”为例,通过类比,着眼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力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教而不教”的目的'。“自习课”一定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强调自习课的内在特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要简化“自习”和“教读”两个课“一刀切”的方法。
2、注重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很重,有些课文来不及,要做选择。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是积累文言文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特别注意阅读和听写的指导,适当补充文言文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者摘抄,评论,讲课,或者讲座,让课外阅读教学因为“课”和“人”而得以付诸实践。
4、写作练习也包括在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定期定量完成写作任务。此外,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忽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想、说、练”。
5、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⑵.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⑶.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模式:朗读、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六页,我国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
面对这样一位苍老而可敬的父亲,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他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不由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 正音.释义:
琐屑xiè 颓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籍jí 簌簌sù 蹒跚pānshān
迂腐yū 触目伤怀chù 不能自己jǐ 变卖典质zhì
赋闲fùXiān 惟一wēi 举箸zhù 橘子jú
妥贴tuǒ 栅栏zhà 拭干shì 晶莹jīngyíng 情郁于中yù
三.内容新授
(一).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1. 速读5分钟
2. 检测速读情况,抢答内容知多少?
①作者为何写此文?(可用最后一节中的话回答)
读父亲的信知道父亲年老体弱,还惦记我和我的儿子。
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车站送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事。
③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
20岁到北京去读书。
④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本文线索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即徐州见父买橘子,北京读书倍思父亲,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主线则是"背影",全文是以此为中心。
(二).理清思路:(见板书)
1. 小小组讨论本文层次结构。
2. 全班班讨论,确定后教师板书。
(三).朗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作者构思的巧妙
1. 学生设计探究要不少于两题。
2. 班内交流探究题。(师预测)
(1) 本文三部分安排的巧妙性
点题——具体写背影——再次点题
(2) 第二部分各层的关系
第一层交代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第二层送行前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具体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抒发真挚感情,表达了父亲一片爱子心。
四.布置作业
1.掌握文中的字词.形音义
2.结合课后练习题熟读课文
3.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每个人思考自己受父母关爱的一件事。
五.板书.
背 影 朱自清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回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忆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往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
事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1)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着力突出背影,深切感受父爱.
(2)体会关健性语言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理解父母.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博大的父爱.
2.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测:
指名学生默写重点字词;说出本文思路。
二、 导入:(师述)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请同学说说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可以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谈,不必具体说过程)
下面看看朱自清老师怎样体会父爱的:
三.内容新授
(一).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章节、句子。
展开全文阅读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找到的句子。(教师预测)
1.父亲买橘时的章节:买橘子时的动作、外貌描写。
2.父子的穿着不同:“我”穿紫色皮大衣,父亲穿戴朴素。
3.文中不仅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写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
如:“我赶紧去搀他”。
(二).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的特点,以及其中蕴涵的感情。(课后练习三)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关心、怜惜、体贴、担心、依依不舍等复杂感情。
(三).探究(结合课后练习)
1、 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哪次着力刻画?
要求举具体的例子,如衣着、动作。(研讨课后练习一)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听朗读录音,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用了那些刻画人物的手法?从中看出什么?
动作、外貌描写。可见父亲是胖子,爬时动作艰难
(2).具体写父亲背影的几句用了哪些动词?(同桌交流)
师预测:走、探、攀、缩、倾。
2、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d: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3、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自已怎样对待自己父亲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课后练习四)
4、 作者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见板书)
四.拓展:
1、 你有和作者相同的体念吗?请谈谈你当时的反映和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坦城叙述自己和父母之间有过的不理解和矛盾,教师注意引导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达成增进和父母理解沟通的目的.)
2、 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鼓励学生把这些话说给父母听,达成双方的共同理解.)
师预测:学习朱自清懂得爱、懂得感恩的思想。
(有句名言: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缺少细心体味的心。)
五.布置作业:
1、写你父亲送你上学的一个“背影”或一个场面
2、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你? 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3.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结束语:
同学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可比拟的,请大家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让我们一起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满文君的《懂你》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七.板书: 背 影 朱自清
父爱(博大深沉)
不理解——顿悟——感谢、思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8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生活,将班级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
2、教会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逐步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从而实现大目标的做事方法;
3、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
4、教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指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来自父母亲人和师友的关爱,并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懂得感恩。
三、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初见成效。但是,仍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知耻、明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3、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4、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5、强化作业管理,逐步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6、口语表达训练活动(约3分钟),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强,争取做一个有志青年。踏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做好纠偏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9、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网络手段学习,将班级博客利用起来,指导学生利用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写一篇随笔或感言,发表在班级的博客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0、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1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1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
五、本学期个人提高计划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争取大方简练,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六、教学进度表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2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潜力和水平;开展群众备课,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关注常态语文教学,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加强理论学习。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逐步摸索出适应新教材,重视学法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
2、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课”、“上课”、“课后练习”等主要环节。群众备课,优化组合,注重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构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齐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透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透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潜力和创新潜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用心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透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 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3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亳__市教育局及本校教学工作为计划,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
说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文言传记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文章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文章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而文言教学之积累是重点难点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开设三分钟积累成语或小演讲等活动。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准高三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量阅读报纸、杂志、名著等有益内容,每周阅读五千字量以上的课外书(三篇经典美文),摘记佳作精彩片断内容不少于五百字,坚持写周记随笔,坚持美文鉴赏,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
除此还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班级、小组经常进行古诗文背默、精美文章、练字书法比赛。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教案设计 篇31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194班共有学生45人,196班共有学生45人,他们年龄均13—14岁之间,充满热情,富于朝气,刚刚经历一学年的中学生活,对新事物、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幻想,正是人生如花般烂漫的季节。通过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现分析: 从思想状况看,两班同学大都诚实、本份,作为农村孩子,在生活上他们能吃苦,学习上能勤奋。对语文科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高。
他们能认真预习,认真听讲,坚持做积累、写日记。上课发言大胆,乐于探究、质疑,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194班。当然,在教学中我发现,注意力难集中,兴趣爱好难以保持,钻研精神,创新意识不强,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还未养成,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仍是一部分学生的缺点。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循循善诱、联系实际、扎实、有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从知识掌握的程度看,两班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几次考试,基本澄清了底子,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初步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生的视野开拓。就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班的综合评价居弼时片第一。其中194班特优2人,优秀9人,及格34人;196班优秀9人,及格32人,两班均出现20分以下的低分。就后进面看,部分未及格学生194班有8人,196班有10人在50多分,仍有提高空间,只要加强辅导,相信他们会有明显进步。
196班有优生江晗、彭婷、刘露、吴容、黄玉琪、杨明远、彭洁、颜佳妮、胡志鹏、周莉等。194班有优生吴任爽、卢猛、段芬兰、彭琪、曾靖、颜璐、刘邵伟等。这些学生语文知识学得扎实,乐于探究,积极主动,有希望进入特优行列;中等生中也有大量可塑之材,思维敏捷,口语交际及写作水平均有一定基础。后进生有196班樊汨、刘球、周荣、刘沙、吴石、彭佳豪、宋宇、彭超等;194班刘迅、黄泽金、王平、吴坚、缪花、周微华、彭献等,这些同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欠扎实,书写马虎,学习主动性不强,阅读写作能力不强,作文水平低下。而且,上期期末考试均在50分以下,本期将要花大力气转化他们。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意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1、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3、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4、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5、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第六单元还有《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诗四首》;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6、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
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
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们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就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中让学生就一座桥“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或者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这些都是对写作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除了较多的写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练习外,也有写作记叙类和说明类文章的训练。如《阿长与<山海经》》《苏州园林》课后的写作练习等。出现在补白里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则是对本册写作和口语交际教材的补充。如写作部分,补充了关于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写作知识和要求,而课后的练习中也有这些方面的练习。
如《蜡烛》一课的练习中要求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老王》一课的练习中要求改写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等。口语交际训练安排在课后及综合性学习里,而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指导则在补白里。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练习”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二、四、六单元的是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活动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提前安排,合理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争取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尝到“综合性学习”的甜头。
7、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学生只要能判断出对偶句即可。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二)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规范,通行地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阅读:掌握朗读的几种方法精读,略读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发表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写作: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口语交际: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的进行交流。
5、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以写人为主,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小作文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锻炼表达能力。
12).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13).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要求写一篇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14).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5).结合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课题,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及语文学习中的渗透,让我国优秀的传统经典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