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内容(通用6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很快就要开启找工作的生活,此时此刻需要开始写求职信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求职信头疼,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求职信内容(通用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求职信 篇1
富有个性,激发兴趣。立意新颖、富有创新、语言独特的求职信往往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引发其注意,激发兴趣。因此,写求职信,如同策划一个广告,不要拘泥于固定模板。
精心设计,突出重点。求职信先说什么,再说什么,重点突出什么,都需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一定要事先了解用人单位,适度地描述学业、工作经验、实际能力等,并根据其需求,突出其关注的重点内容。
实事求是,恰当表现。一个人的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写求职信要实事求是地描述自己,强调自己的优势、强调对用人单位的价值,既不过分夸大,也不过分谦虚,合理恰当地推销自己。
以情动人,以诚取信。写求职信也要有感情色彩,通过有情信息,传递思想,设法引起对方共鸣,感动对方。如求职单位是学校,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理想等等。写求职信还有以诚感人,通过诚恳的态度取信于人,让他人喜爱。
争取面试,礼貌大方。写求职信的目的就是建立联系,争取面试机会。在求职信上要提醒用人单位留意你附加的个人简历,并请求对方回复信息,用语礼貌大方,展示大学生自信有素大方的好形象。
求职信 篇2
按照求职信的基本要求和格式,量身定做适度的自我推销信是求职基本要求。求职信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几个部分。正文是自荐信的核心,形式多种多样,一般要求说明本人基本情况、信息来源和应聘岗位、自我条件展示、工作展望等内容。味精就应该撒在正文的自我条件展示中。
条件展示是自荐信的关键内容,主要应写清自己有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本专业技能和成就,有与本工作相符的特长、兴趣、性格和有关能力。应该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甚至稍微有些创意。
第一,有的放矢。不要把求职信写成一种能到处撒网的求职信,然后大量复制,到处投递。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狂轰滥炸,很少能击中目标。有效的求职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或针对公司的某一具体职位而写。特别提醒:在求职材料的封面、求职信的右上角清楚写明求职单位和求职岗位,用这种形式来强化求职的针对性。
第二,设置两个左右的兴趣点。写出你自己最关键的经历、最好的成绩、最重要的特长以及自己的愿望、心情和信心等。表明你所特有的教育、技能和个性特征将会为招聘单位做出的特殊贡献。
求职信 篇3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内容;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23-02
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程度。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不断完善过程。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方面。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该走向何处?高职教师该如何发展?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发展途径或方式?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一)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迫切性
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一方面,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教学法和教学设计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信息化的“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增长的速度,信息化之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之于教育领域二者的作用是同等强烈的。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的实施主体,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形成一种紧迫的推动压力。
(二)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长期性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目前为止历经了三个主要的阶段:萌芽起步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计算机教育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PC机;第二阶段以网络教育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第三阶段以普适计算的兴起为基本特征,其主流媒体是电子书包和移动无线设备。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源动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适应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高职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信息化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实践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强调“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这要求高职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教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是电子书包与移动设备的应用,高职教育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技术实践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特性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特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知识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知识以及信息化知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体系,这是基石。同时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体系要求较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企业实践中习得的实践经验与专门技能。信息化知识主要指教师基于工作和学习需要必备的信息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产品等相关知识。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体系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相对松散的。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能力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能力体系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信息能力等。
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信息理念、信息方法和信息技术来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这包含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信息设备的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网络教学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科研与学习能力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科研与学习表现为科研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使用,文献数据库的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的灵魂,它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教育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设备使用能力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素质体系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素质体系包括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同与信仰、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资格相对应的职业素养以及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等。专业素养是指高职教师基于所从事的专业纵向的以及横向的认识与积淀。职业素养是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的综合体。信息素养是指高职教师开发与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它不仅仅是指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应用于教学与科研,还要求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方面的集合体,是贯穿体现于教师教书育人与职业生涯发展各个环节的素质与修养。
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现代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是与时代和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形式,时代和职业需求必须在高职教育中得以体现。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信息化,高职教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现代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现代高职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教育观等;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主要包括现代媒体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等。高职教育教师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出发,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树立教育信息化思想,并且以信息化思想和技术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二)加强基于“双师型”的教师专业培训
教师职业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专门训练主要靠培训。教师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形式一般有教师进修、校本培训、企业锻炼和学历提升。
高职教师进修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职业道德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高职专业随着社会变迁和职业升级而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容和规格,这就需要教师跟上形势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教育追求、道德品质的传播,注意新技术、新成果的学习与体验。信息理论是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师开展电化教学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企业锻炼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途径,也是高职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锻炼在时间上可以是集中进行的,也可以是分散进行的;在内容上可以是生产实践,也可以是技术指导。学历提升主要是针对学科专业,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理论修养。
(三)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
一是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后记、个人博客等不断反思。现代教师教学实践主要是信息化的教学,教学场地是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设备、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识,有利于个人成功经验的总结。
二是积极开展科研。高职教师不应仅是教学能手,而且应是科研能手。高职教师科研既可以是科技课题研究,也可以是教育教学研究;既可以是基于个人兴趣的单独研究,也可以是为了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而进行的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科研的手段和方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文献检索、虚拟仿真、网络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等,现代科研已经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四)组建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在数字化网络空间中由共同兴趣引发形成的,团体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联盟。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网络虚拟社区、讨论组、QQ专题群以及主题论坛等。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首先,网络学习共同体有利于高职教师群体共同成长。高职教师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基于网络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是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或是行业的技师能手,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可以跨时空的开展交流沟通,在互助合作中实现专业上的共同发展。其次,网络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传播,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家尤其是一线能工巧匠通过共同体平台,撰写实践反思日记、分享实践工作经验、上传工艺资料、推广技能技巧,能有效实现实践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五)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高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素材型教学资源建设、课件型教学资源建设、网站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型教学资源建设和课程型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
求职信 篇4
[关键词]中职机电教学;信息化;策略
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体验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能够强调学生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职机电教学质量与中职机电人才的质量。在中职机电课程教学中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将课程内容通过声音、影像、图片等形式将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以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人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教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任何学科教学都能够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机电原理、机电设计、理论力学等课程都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良好的认知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讲解的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齿轮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来给学生展示啮合过程、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齿轮都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特征,定装方位有哪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当前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或者是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对学习的追求不再仅仅是知识量上的增加,而在于知识是否对自己有用,这样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当学生意识到将学习的提高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并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心理满足,学生就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例如,在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案例,通过给学生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更好地将学习的知识纳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中。
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相应的问题,将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点都落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能够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自主准备学习内容,认识到自己学习主体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要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等基础上进行,以此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机电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纳入到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中,提升其学习效率。为此,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良好的认知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心理满足,学生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能够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慧华。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17(4):4.
[2]谭伟红,金凤。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6(22):88-91.
[3]胡懋。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农机,2016(3):133,135.
求职信 篇5
【关键词】高职 通信专业 “四化”系列教材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9-03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开办高职通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招生人数也日益壮大,而在历年的教材选用和使用过程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反映,很难选到合用的教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课程的教材之间交叉性很大,内容重叠严重,缺乏系统性。第二,很多教材仍然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导致的问题就是教材中很多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是跳跃着引用和出现的,学生根本无法自学阅读。第三,大部分教材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基本上都忽略了与现场设备的联系;少数涉及设备的也只是类似于产品说明书式的对设备结构和性能指标的表层罗列,而切合实践教学需求的实训教材则更是凤毛麟角。第四,目前的高职教育,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课程教学的实施,都强调面向职业和岗位,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而现有教材离这一要求差距甚大。第五,现有高职教材普遍缺乏配套素材,虽然很多教材配备有电子教案即PPT课件,但通常也只是教材内容的复制版而已,根本不具备指导和应用于教学的功能。第六,通信行业属于高新行业,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有教材的更新周期严重滞后于企业生产现场通信设备和技术条件的更新换代周期。本文试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通信专业现行教材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入手,提出教材体系系统化、教材内容职业化、表现形式立体化、支持教学做一体化的系列教材建设思路;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和蓝本、以校企合作为基石与主线、通过分析岗位要求解读职业标准、物化工程项目为教学项目,在高职通信专业中进行“四化”系列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形成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六步法”。
一、高职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思路与架构
针对上述问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教学团队结合其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通信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思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体系系统化。该系列教材的蓝本是成熟的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将依据一条明确、清晰的主线,重点解决课程之间的交叉、衔接问题,充分体现其系统性。第二,教材内容职业化。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即职业岗位特点、工作内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岗位作业内容和标准为分析对象,将岗位要求与教材内容融合;全面解读铁路通信工(维护)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将职业标准与教材内容相衔接;同时引入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从而使教材内容职业化。第三,表现形式立体化。在开发印制发行纸质主教材的同时,制作配套的电子教案或教学软件,开发内容涵盖实践操作和基础理论的综合题库,建设包括案例分析、操作范例、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学习指南及技术前沿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使其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第四,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向来都是课程改革思路的体现与物化,该系统化教材也不例外,由实际工程项目转换而来的教学项目承载教学做一体的思想贯穿始终。
据此思路构建的高职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分解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开发通信网络、通信工程、铁路通信和电信营销等四个模块的系列教材。
二、高职通信专业系列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通信网络模块系列教材
包括《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交换系统组建与维护》、《接入技术与设备》、《网络技术与设备》和《电源技术与设备》等5种教材。以电信网络的结构为主线分配规范各教材的内容,前三者分别对应电信网的三个构成部分即接入、交换和传输;而《网络技术与设备》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旨在解决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通信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为工作、生活服务的能力;不管是电信网还是计算机网络,都需要电源系统的支撑,因此将这部分内容提取出来,安排到《电源技术与设备》教材中。该模块系列教材的面向通信行业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电信机务员,各教材均以现行的主流通信设备为主线,内容定位在传输系统、交换系统、接入系统、网络系统和电源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基于现场实际的工作项目组织安排教学项目,以此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
(二)通信工程模块系列教材
包括《通信工程勘察与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编制》、《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3种教材。以通信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为主线,从工程设计工程制图工程概预算工程实施工程验收(工程管理范畴),每个环节均配置相应的教材;同时设计几个典型案例贯穿整个系列教材,即各环节的教材都会设置章节对统一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与实现;本模块系列教材主要面向通信工程企业施工和勘察设计岗位。
(三)铁路通信模块系列教材
针对铁路通信的专用技术和特殊要求展开,与公用通信相同的技术条件和设备结构的教材纳入到公用通信的相应模块,把铁路通信中的专用技术单独分离出来组成系列,分为《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数字调度通信系统》、《铁路专用通信》、《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线路》等5种教材。主要面向铁路通信工中规定的网络维护管理、机械室设备维护、现场设备综合维护、光电缆维护、无线维护等五个岗位和高速铁路通信综合岗。
(四)电信营销模块系列教材
以电信业务营销员和移动通信营业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包括《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和《通信网基础》2种教材。将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传统课堂授课的模式,充分融入依托校内营销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工学结合活动。
三、高职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成效
(一)形成“四化”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六步法”
“四化”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六步法”,其结构如图2所示。以通信工程模块系列教材的开发建设为例,“六步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1.岗位面向分析并确定。通过调查分析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岗位设置,进而确定整套系列教程的职业岗位面向。
2.工程项目积累和资料准备。为确保教材内容的职业化,研发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收集实际工程项目资料,并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提高团队的实践能力,以使所开发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更加贴近生产一线、工作现场和工程实际。
3.分析分解提炼项目资料。对所收集的实际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分析、分解和提炼;然后根据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分类,选取典型案例的整套文件作为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的蓝本和素材。
4.确定教材目录和资源规划。重点解决各教材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又考虑到各教材的相对独立性,最终确定《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和《通信工程概预算编制》等3部教材成册然后根据对应专业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和要求,确定配套的资源建设规划。
5.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原理和理论上够用为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措施为,在内容的选取上,侧重操作性和实践教学的需求;对理论性和原理性要求较高的部分,尽量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解释。(2)充分反映其职业性。内容选取和编排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特点和生产的程序流程。(3)面向“教学做”一体。由于整套教材大部分内容均来源于现场实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稍加改造,即可按照项目、任务工单式的方式开展“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
6.实践检验和修订出版。将其所形成的校本教材和相应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多轮次的实践检验过程中修订完善,最后寻求公开出版发行。
(二)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带动和促进立体化资源库和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现已公开出版发行教材8部,其中《列车无线调度通信》、《铁路专用通信》和《通信线路》等3部获铁路职业教育铁道部规划教材;2013年9月,《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和《电信市场营销》获“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教材均融入职业标准的规格与要求,可同时面向高职专业在校生和铁道行业在职员工;《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教材,针对铁路通信工(维护)中无线维护岗位的任职要求,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出发,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考虑“以岗导学、岗学融合”,使教材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为“工学结合、能力进阶”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开发建设出集培训(Training)、技术前沿(Technology)和技能鉴定(Testing)于一体的“3T”培训包。内容包括:面向高铁通信综合岗、铁路通信工和工班长的在职员工培训资源;面向在校学生进阶的技术前沿资料;面向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的铁路通信工线务维护方向、通信管理局线务员和机务员、工信部通信勘察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训练题库。应用“3T”培训包,已完成南宁铁路局和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高铁通信综合岗三期共96人工班长培训班8期共414人,完成通信岗位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培训班3期共77人的培训。2007至今,使用“3T”培训包,已完成1878人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证训练和鉴定。
以教材开发与建设为契机,带动和促进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获2010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和基站技术与设备课程获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中的特色课程,现代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学院“十一五”期间精品课程。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异常活跃,各种思路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教材建设却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其实,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作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为教材建设能够带动和促进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而教改课改的成果最终将体现在教材建设上。本文对教材建设的探索,其主旨就在于物化的教材如何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成果,如何承载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群。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12)
[2]嵇静婵。校企合作的电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10)
[3]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4]李筱林。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岗学对接”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2(9)
求职信 篇6
求职信可以展现出您的长处,能增加获得面试的机会。只有能体现个人聪明才智的求职信,才能帮助你顺利地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写作原则
根据求职的目的来布局谋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篇首,对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进行归类组合,段与段之间按逻辑顺序衔接,从阅信人的角度出发组织内容。信件要具个人特色、亲切且能体现出专业水平,意思表达要直接、简洁,书写要清晰、简单明了,内容、语气、用词的选择和对希望的表达要积极,充分显示出你是一个乐观、有责任心和有创造力的人。
写作思路
求职信也是交际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平,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是使求职信产生积极效果的重要方法。求职者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通过分析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了解他们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自己的背景资料,表现出自己独到的智慧与才干,使他们从你的身上看到希望,并做出对你有利的决定。
求职信正确的写法
第一部分写明你要申请的职位和你是如何得知该职位的招聘信息的。第二部分说明你如何满足公司的要求,陈述个人技能和个性特征。第三部分表明你希望迅速得到回音,并标明与你联系的最佳方式。第四部分感谢对方阅读并考虑你的应聘。每封求职信应以针对适合雇主而精心设计,以此表明你明白该公司的需要。求职信还应包括与你所取得的成果及解决的问题的事例,这些事例与你所申请的工作类型相关。
求职信应是寄给有职位的某一特定的人,使用高档纸书写,仔细校对,避免打字或语法方面的错误,要自存副本档案。
求职信的诸多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