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文档 > 员工手册 >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热门4篇)正文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热门4篇)》

时间: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精选4篇)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 篇1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 篇2

暑期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一书,如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入我的心田,如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洗涤我的心灵。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知道了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决心更加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的表现,也对自己进一步提高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德高为师。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学高为师。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斗水。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古人云: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3、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如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入我的心田,如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洗涤我的心灵。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生活的环境花更红,草更绿,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蔚蓝!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 篇3

人都有爱的要求,正在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和儿童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一个教师以自己崇高的师爱去温暖和滋润学生的心田,满足他们心理上对爱的需要,就可能在教书育人中获得丰硕成果。然而,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有的教师虽有着对学生的热爱,但并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有一个爱的传导问题,即能否把教师之爱,有效地、正确地传导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召,以激励他们进步向上。

烹调最讲究“火候”,师爱的传导讲究适时。掌握爱的“火候”,选择恰当的时机,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如期末紧张复习迎考阶段,大家都感到很疲劳,班内气氛沉闷。这时,教师对学生做一些简短的鼓动和表扬,再说几句幽默风趣的话,就能提神助兴,使班级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如果再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教师主动和学生痛痛快快玩乐一会儿,让大家暂时松弛一下,学生也就自然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继而再同学生的家长打招呼,请家长们改善伙食,注意营养,关心孩子的休息和睡眠等,教师的情意,学生就会感受得更深了。相反,教师不问学生冷暖,一味加大作业量,只拼命追求高分,学生怎可能体会到师爱呢?再如,学生顶撞或触犯教师时,如果教师采取“冷处理”,等待时机,晓之以理,学生就能体会到教师的好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情绪低落,思想苦闷时,教师主动接触,采取“热处理”,以教师的一片赤诚,去消融孩子心中的“冰川”,学生自然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相反,如一遇学生顶撞,教师就火冒三丈说过头话,采取过头行动;或在孩子受挫时,教师冷若冰霜,不闻不问,学生怎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呢?可见师爱的传导,要选择和抓住恰当的时机。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心境。也就是说,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情况和条件不同,心情就不会一样。不同的心情下,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是不一样的,甚至大相径庭。学生在心情愉快时,即便听到不同的意见,甚至批评,也容易接受;而当他们心情沮丧、情绪低落时,就是玩耍娱乐也会懒洋洋的,这就是情绪的作用。师爱的传导,也应创设相应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愉快的心境下感受和理解教师之爱。

创设环境,有时应选择恰当的地点。比如学生犯了错误,一般害怕进教师的办公室,更害怕进校长办公室。和他们谈话时,最好选择一个恰当的地点。可以同孩子在校园里散步,一边走一边交谈,气氛就要平和得多;或把学生请到自己家里,当小客人接待,然后再谈正题,气氛也会宽松许多。谈话的地点变了,环境不一样,学生的心情不同,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的情谊。

创设适当的环境,要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出发。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愿望。如果教师能创造一些满足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的条件,使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教师之爱。如让喜爱足球的学生和足球明星见面,推荐“小科技迷”的作品参加评选,让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担任墙报画刊编辑,请数学尖子任数学课代表等,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和期望。

创设适当环境,还要考虑学生的客观实际。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各不相同,学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各异,因而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和处境也不相同。情况不同,方法就不能一样。比如,对于家庭不幸的学生,宜多从生活、思想上关心、照顾,以消除压力,得到宽慰;对于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让他们进行适当的锻炼,促其成功并加以表扬;对在同学中受冷遇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的能力得以显示,尽快地取得大家的信任与友爱;而对那些学习好、工作能力强的小干部,则经常提醒帮助,使其严格要求自己,不脱离群众等等。如果教师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在学生进步的“关节”上,自然就会赢得学生的拥戴。

一位全校人人知晓的差生,在新接班的班主任第一天点名时,他以一种挑衅的眼光瞪着班主任。当班主任宣布值日生名单,再次点到了他的名字时,他猛地张大了嘴,睁大了眼睛,但不是挑衅的目光,却是迷惑的眼神,接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显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下课后,班主任找到了他,耐心地告诉他值日生的职责,勉励他把值日做好。他从教师一连串的行动中体验到了教师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后来干值日时特别卖力,各方面也随之有较大进步。学生的眼睛是最敏锐的,他们的心也是很敏感的,教师对他们的爱是真是假,一切都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所以行动感召法是一种传导师爱的好方法。

遇到困难时,得到过帮助;身处“逆境”时,得到过关怀,这往往会在一个人心灵深处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学生也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也有处于“逆境”的时候,此时,他们对爱的渴求更甚。如果教师不失时机地将爱无私地奉献,他们将会铭记终生。学生中的“忧”和“难”多种多样。有学习上的:因某一门功课上不去,或因病因事落了课和考试失误而焦急等;有思想上的:为没评上“三好生”、未入团而苦恼,或因犯错误挨批评受处分而难过等;有身体上的:身体有某种残疾或缺陷而被人嘲笑,或因患某种慢性病而烦恼等;有生活上的:如丢失了学费或衣物,家庭有了不幸等;还有人际关系上的:经常受某同学的欺侮,在同学中比较孤立,为失去好朋友而伤心,在某件事上被同学误解而十分委屈;等等。看准了学生中的“忧”和“难”,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脚踏实地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或给予思想上的开导和鼓励;或采取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具体加以解决。这都将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以扬起他们前进的风帆。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爱生之情可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他人作曲线传导。由于某些原因,有的学生对教师一时产生了误解:或认为老师偏心不公平,或以为老师存心和自己过不去,或因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揭了自己的短而心怀怨恨等,师生间在感情上暂时“断流”。教师如若直接与学生对话,效果不一定好。这时可以让学生中的干部、该生的好朋友或家长作为传导师爱的媒介。如在小干部会上多谈该生的长处,让干部吹吹风;在该生的好朋友面前表述自己的诚意和希望,并示意请他代为传达;家访时多谈优点和进步,使该生体会到教师的诚意。这样做,往往能缓和气氛,消除误解,最后达到直接对话增进情谊。

师爱的传导,并非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以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创造传导师爱的条件,摸索传导师爱的途径和方法,应有利于教育的实施,着眼于教育的效果,这是我们所必须强调的。唯有这样,研究师爱的传导,才是有意义的。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笔记 篇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用爱架起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惟爱与责任同在才能称之为师。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我更坚信只有用爱架起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慈爱教育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私奉献,是新时期教育对新师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也告诉我们搞好教育,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不断地自我鞭策,怀着一颗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心,终生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教师的爱是一缕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田,让灿烂在学生纯洁的心灵开花。教师的爱是一抹微风,轻拂学生的心田,让笑容在学生清纯的脸颊绽放。教师的爱是一泓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生命在师爱的温馨中成长。平凡的工作孕育的是不平凡的人生,当你将师爱奉献给你的学生时,你也会得到回报。“桃李满天下”是每个教师最感欣慰的一件事,当你的学生一个个成为祖国栋梁之材,捧着鲜花来看望他的恩师时,你将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师爱的表现很平凡,也许仅仅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目光,可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学习上,教师的悉心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生活中,教师的谆谆教诲告诉了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我始终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平凡而又伟大,要无愧于本职工作,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重任在肩。“我是人民教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应当掷地有声。没有责任就当不好教师。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园丁,无论是高贵的牡丹,还是艳丽的玫瑰;无论是香冷的寒梅,还是娇媚的桃蕾;甚至是那名不见经传的卑微小草,教师皆以自己相同的爱心去精心栽种,精心呵护,精心浇灌,精心栽培,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教师每天辛勤的工作,迎着清晨的薄雾,送走天边最后一抹夕阳的余辉,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没有精神的寄托,责任的支撑是做不到的。因为责任,所以无怨无悔,三尺讲台就成了教师书写不平凡人生的舞台。深重的责任,莫过于肩负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担此重任,爱与责任不可或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教师,是一个用爱书写的称谓;教师,是一个用责任支撑起的身躯。我坚信,只要心中那团“爱与责任”的火焰熊熊燃烧,就能托起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