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
历史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历史的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知识点记牢,才可能拿到高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一
历代经济政策
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主张的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
理解新三民主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增加了明确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在民权方面增加了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③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三民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三民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A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A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B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地位: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A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B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E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F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G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C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G在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战略。
H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I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C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三
第一部分 中国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二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一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政策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农学
(4)医学
(5)四大发明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
(2)绘画:东晋顾恺之;隋唐阎立本及吸收外来绘画风格;宋代风俗画;明清文人画。
考点3:文学成就
(2)唐诗;宋词;元曲
(3)明清小说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戏曲的发展演变
(2)京剧崛起
二、近代中国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战争
(2)第二次***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2: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建立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建立与《临时约法》
考点3:五四运动
考点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三民主义的发展;北伐战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侵华日军的罪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4)重庆谈判和国共内战。
(六)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艰难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
(2)初步发展:1895-1912年
(3)短暂春天(1912-1919)
(4)茂盛夏天(1927-1937)
(5)萧瑟秋天(1937-1945)
(6)绝境冬天(1946-1949)
(7)迎来新生:1950-1952年
(8)最后归宿:1953-1956年
考点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开眼看世界
(2)中体西用
(3)维新思想
(4)三民主义
(5)新文化运动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现代中国
(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两个会议,两部法律,三大制度。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了解)
考点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九)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20世纪五十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2)步入国际舞台的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20世纪70年代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4)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
(2)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
(十一)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2:毛泽东思想
考点3:邓小平理论
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
(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世界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世界
(一)古代希腊、罗马
考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2)罗马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2)苏格拉底
二、近代世界
(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1: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
考点2: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3: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3:工业革命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3)责任内阁制
(4)议会改革
考点2: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
(3)1787年宪法
考点3:法国
(1)法国大革命
(2)1875年宪法
考点4: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空想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
考点2: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六)近代科学技术
考点1: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
(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的经典力学
(4)达尔文和进化论
考点2:蒸汽机的发明
考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三、现代世界
(七)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3:“斯大林模式”
考点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
(3)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
(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2:罗斯福新政
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
(2)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了解)
(3)建立福利型国家
(4)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一体化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
(2)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盟
(2)亚太经合组织
(3)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十一)代科学技术
考点1: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二)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印象派绘画
(2)现代主义绘画
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
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四
华盛顿会议含义:
是指1921年11月11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三个重要条约:四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这三个公约统称“华盛顿条约”。华盛顿会议解决了一些巴黎和会未能解决的问题,调整了日、美、英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1、背景:
①巴黎和会美国攫取世界霸权计划失败。
②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③为争夺霸权,美、英、日在该地区进行军事竞赛。
④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反帝斗争进入新的时期。
⑤战后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缓和矛盾。
2、发起国:美国
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4、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5、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6、操纵国:美、英、日。
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8、内容:《四国》;《五国》;《山东》;《九国公约》
9、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
(4)中国是的受害国。
(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
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成果:
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考试技巧,所以美国收获颇多。
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大障碍。
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一方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日本海军,可谓是一箭双雕。
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使自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现,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势,争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1、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匈、保、土的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体系作用范围: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1)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2)作用: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受到削弱,美、苏、日崛起。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斗争调整国际关系比起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3)体系下矛盾决定其不稳定性:
①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引起新的矛盾(意大利不满、美国最终不批准和约)。
②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成为后来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因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安排领土,引起中、东欧新兴民做国家间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③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
④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国家之间:“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动高涨(土、印、中等)。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联盟的建立
国际联盟含义:
国际联盟(LeagueofNations)(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中各国达成一致的内容包括:维护和平原则、非战和裁军原则、集体安全原则和委任统治原则等。
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
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1、活动:
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2、评价: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2020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
1.2020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2.2020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3.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4.各种考试复习技巧
5.2020高考历史必背考点
6.2020高中各阶段如何复习历史
7.2020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
8.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9.2020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
10.2020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