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2020》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一)
一、学习历史要明白和做到的: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2、主动与老师交流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是从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3、认真听讲
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4、寓学于乐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二、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几大方法:
1、评价历史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等,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述历史具有指导意义。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记忆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3、练习法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复习法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复习对掌握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这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复习时加以了解和适应。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
5、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做历史题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要靠你的记忆来实现,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6、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7、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3)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4)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二)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地应对历史考试。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三)
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养成习惯。在高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养成预习、记笔记、思考和温习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当然,这四种习惯对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也都是实用的,只不过对历史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历史教师更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四)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
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五)
高效复习的妙招
1.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2.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3.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捡"渣子"。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6.基础,还是基础。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7.学文科,要"死"去"活"来。历史学科,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记。要_多次反复强化记忆。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时,却要把记往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还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谓"死"去"活"来,不单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以至学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来。
8."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电视连续剧《十七岁不哭》里的一句台词。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勇气。"试试争争"是一种积骰的参与心态,是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挑战的气势。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而不是情绪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兴奋而不是沉闷,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赢的没能赢,不想输的反倒赢了"。"想赢"是我们追求的"上限",不想输是我们的"下限"。"想赢"是需要努因而比较紧张的被动的,"不想输"则是一种守势从而比较从容和主动。显然,后者心态较为放松。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9.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做到两点:在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过大时又能为自己开脱,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控制和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处于最往。因势应变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书物的辩证法。心理素质脆弱是主观能动性的放弃,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使我们比较"皮实"——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去克服面临的困难。
10.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11.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12.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尤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同学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13.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14.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须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我们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则滚动式复习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复习一遍;然后复习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复习一遍……以此类推,犹如"滚动"。这种复习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复习比较牢固,由于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15."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16.题不二错。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7.要掌握考试技能。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该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18.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19.对试题抱一种研究的态度。淡化分数意识,可能是缓解紧张心理的妙方。因此,对试题抱一种研究态度反而会使我们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一颗平常心比有一颗非常心有时更有利。
20."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21.最关键是培养兴趣。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还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却何如有兴趣而乐此不疲?比如政治,因为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很枯燥,所以就多培养些对政治的兴趣。平时多关注些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遇到问题时,也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务员,想象公务员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政治就生动起来了,其实政治就在我们身边。
22.不把作业带回家做。上课时间非常认真,课堂效率很高。学习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全部解决,作业什么的争取不带回家做,这样回到家的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23.喜欢做笔记,把笔记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识体系的把握、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回顾非常重要,有了笔记就可以经常做有重点的复习,温故而知新。
24.别把高考想像得很可怕。高三要有好感觉,不痛苦,很充实。不要紧张,只要从现在开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25.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平时做题时,关于分析和思考问题,并积极支总结,探索新方法;并还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主动积极地追寻在题目和解答之间的必然联系,把题目做活。
26.发挥和幸运才是关键。要注意考试策略,实力只是一部份。认真对待平时考试。在平时考试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27.班里的学习氛围很重要。班级就像家庭,好朋友臭味相投,压力之下都很快乐地学习。同伴相处得很融洽,平时也经常开开玩笑,有说有笑,复习时想到提问,气氛很好。
28.合理安排时间。早做准备,后期就不会觉得紧张。阶段性的时间分配,要注重各科要平衡用力,仅略有侧重,不要抓了这科,丢了那科,杜绝弱科的产生。
29.保持好心情。不管生活有多复杂,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要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相互欣赏,不要把同学看成对手,与同学良性竞争。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20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