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随着高考考试的来临,历史是一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应该要知道一些历史的必背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发:***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一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一体制化,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区别影响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高二历史必修1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三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_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_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一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国的工业生产由70年代的世界第一位降至第三位;法国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美国由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一位;德国超过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种新的力量对比与当时势力范围的划分、殖民地的占领不相称,世界领土又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和斗争变得空前尖锐。由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的领土野心和殖民扩张对老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的威胁,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双方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在1914年爆发了一战。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在西线、东线、南线以及亚洲部分地区进行了交战。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四
1.闭关锁国的原因
(1)清朝前期自然经济比较稳定,生产的产品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是清朝闭关自守的主要原因。
(2)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夷”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而危及其统治。
2.闭关锁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消极影响:①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以沉重打击,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②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布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新的矛盾,从而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出现,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战争也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_国际关系格局应掌握的基本认识: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体系。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必然随之调整乃至完全打破旧的格局。所以说,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这里所说的实力,应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流强国,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两方面的因素比较突出。例如,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实力已经下降,但其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雄踞全球各国之首)和传统的政治影响仍十分强大,所以仍保持着一流强国的地位。
一、背景
1、(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法德、俄奥、英德——英德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3)矛盾的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疯狂扩军备战
3、导火线:1914年6月8日,萨拉热窝事件
_德矛盾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
(1)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盾主要在巴尔干地区,都是区域性的。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争夺: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在欧洲与英国展开争夺;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敦”计划尖锐对立,“三B铁路”是德国“向东方进军”的工具,是“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严重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德国还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短期内使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紧追英国之后。
(2)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它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英国与俄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等问题上的矛盾,都随着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通过分辨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3)英德矛盾还是新老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体系以英国为中心,以法、俄等为主要成员国,英国在19世纪中期掌握着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夺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样,企图摧毁老殖民体系、另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德国,与老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英国之间的矛盾,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新旧两种殖民体系之间的一种斗争和矛盾的集中表现。这一矛盾自然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_国最初要置身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原因
1892年法俄同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以德意奥为一方、以法俄为另一方德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但此时,欧洲的另一个强国英国,却置身于两大集团之外,而采取所谓的“光荣孤立”的政策。
英国统治集团长期依赖,惯于利用欧洲大陆列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保持和加强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帕麦斯顿曾经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盟友,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1896年把英国的这种政策运用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的形势下,名曰“光荣孤立”。英国之所以奉行这一政策,一是因为当时英国不但与法、俄有矛盾(在非洲与法国有矛盾;在中亚、巴尔干与俄国有矛盾),与德国在非洲也有矛盾,因此它不愿参加任何一方。二是因为它考虑到,不加入军事集团,不但可以不受条约约束,而且还可以挑拨和利用两大集团的对立,使其互相牵制,以便自己乘机在世界各地扩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三是英国自信即使没有同盟国也足以保卫自己安全。
但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德国实力的增强和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而与法、俄结盟。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2.高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3.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4.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5.2017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6.广东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7.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8.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9.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整理
10.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