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与学习步骤正文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与学习步骤》

时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 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 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 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8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9、基本内容:

  ②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 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⑤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统一;

  (3)有力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

  10 、 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 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 历史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 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 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化法制化规范化。

  7、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国情决定的;

  (2)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二、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2) 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 有利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 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②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③ 主要内容: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④ 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个喜爱那个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

  (1) 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 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书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此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

  (3) 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 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正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和正义。

  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1、 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 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人民政协

  ①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9、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2、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 、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1 、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共同繁荣

 

根本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7.、 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 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③ 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

  ④ 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与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6、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学好高中政治的步骤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