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与理解方法正文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与理解方法》

时间:

  高中各科学习过程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需要我们记忆的东西是有很多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2、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

  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6、“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怎么样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如何正确理解高中政治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

  (2)做好笔记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

  (4)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


2020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相关文章

1.2020高三政治辩证法试题归模拟练习与高分秘籍

2.2020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3.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4.2020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主观题

5.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