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生物 >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正文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考前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不妨来做一份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试题

1、夏日,取池塘里的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微小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认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最少三个)被观察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对外界刺激会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游动或能主动运动。

2、如果要知道某座山上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应该采取的科学方法是调查。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后者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5、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6、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写出三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也可写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B)

A.有细胞结构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是(A)

A.杂交水稻 B.杂交小麦

C.克隆羊 D.转基因鱼

4.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另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B)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

5.要是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那才急死人呢!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这一过程最初是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种基本方法?(D)

A.分析资料B.调查

C.收集资料D.观察

6、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A)

A.一个变量因素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D.综合因素

20.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

A.微小水生植物 B.大鱼

C.小鱼 D.活的时间最长的生物

2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

22.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 D.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23.如表所示,某同学为了研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种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设计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花盆种大豆(粒)光照温度/C水

A10向阳光20充足

B10暗室20不充足

A. 光照不同 B.浇水不同

C.温度都为20C D.都应当种植在同质量的土壤中

2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 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25.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A.朽木——真菌——松鼠鼠 B.草——野兔——狐狸

C.老鼠——蛇——鹰 D.黄鼠狼——蛇——田鼠——植物

26.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如下的捕食关系: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 丙、丁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增加

B.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C.甲、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

D.只有丁的数量增加

27.某地区的农林害虫和鼠害非常严重,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A.农药用量少 B. 农药施用不及时

C.人们乱捕滥杀鸟类 D.害虫、鸟类繁殖快

28.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植植植植

食食食食

昆昆昆昆

虫虫虫虫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A. B. C. D.

29.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金属类等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A.分解者很少 B.生产者很少

C.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D.消费者很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

当花的各部分发育成熟时,花被就展开,露出花蕊,这就是开花。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时间和季节也不同。

前苏联科学家里森特发现温度的高低对一些二年生植物的花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如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时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实。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的必需条件。

美国科学家加纳尔发现光照的长短也影响植物开花。他观察到美洲烟草在夏日长日照下,株高达3-5米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株高不到一米即可开花。

请据短文回答:

(1)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和。

(2)我国北方农民很早就知道春季补种冬小麦,将会只长苗而不开花结实。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请你为他们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2.(8分)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等微生物,这些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自,而能量则最终来自。

(2)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A.昆虫B.血雉C.苔藓D.树木

(3)请用血雉、食草动物和苔藓植物完成一条食物链:

33.(12分)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

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生态系统处于

生态平衡)分别测得其种群数量如右图所示。

(1)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2)写出这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

渠道:。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应该有的组成万分是和,后者能彻底地将动植被物遗体转化为,供植物吸收利用。

34.(12分)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

①取四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的清水;

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

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谢谢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实验的变量是。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C,乙烧杯中的孑孓。

(5)得出结论:。

初一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试题答案:

1.B2.B3.D4.A5.D6.D7.B8.B9.C10.C

11.C12.C13.C14.D15.D16.C17.B18.C19.C20.B

21.C22.B23.B24.D25.B26.C27.C28.C29.A30.D

31.(1)温度光照的长度(2)没有经过低温阶段(3)对小麦进行低温处理

32.(1)细菌真菌植物阳光(2)B(3)苔藓植物—食草昆虫—血雉

33.(1)丙阳光(2)丙---丁---甲---乙(3)非生物部分分解者无机物

34.(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3)20空气

(4)死亡正常生活

(5)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生物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中考要求》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培养能力。但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制定出科学、有序的总复习计划,并使总复习计划顺利妥当实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是能够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的有力武器。

一、制定复习实施方案

1、确定复习目标:从复习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三方面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2、考虑复习形式:复习大体有“背”、“考”、“练”三种形式,具体要求是:

①背:抓住本质,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精讲就要精选,精选要做到:训练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重复做。

②考:为了避免学生复习时产生厌学情绪,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小组互考,老师抽考,小组抢答,书面考试等。

③多练:科学选题,注意点面,强化训练细评:细致分析练习与试卷,指导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3、选择复习方法:可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方法,并力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主要练的是生物组自己制定修改的《生物中考指南》,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5、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二、制定复习方法

“两轮复习法”要求先全面复习,后进行重点复习和中考模拟考试。做到着眼全面,突击重点,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系统全面又有侧重的复习,基本上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各阶段时间安排及要求:

1、第一轮复习阶段(12年4月——5月底)

本轮复习为“全面复习打基础”阶段,要求:抓纲务本、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单元过关。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师生全面扎实复习基础知识,具体地说:教师“依纲靠本”扎实地讲清各单元知识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同时教师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

此阶段将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

1、教师应根据每节课复习内容,精选练习,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供学生练习,并通过适量的检查批改,检测复习效果,为下一轮重点、难点复习提供依据。

2、把书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课后去整理识记。

3、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等生增加试题难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复习难度,并让优等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其共同发展,中等生让其有追赶的对象,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4、深入备课,全面了解学生,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复习内容、方法,并把它落到实处。

5、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对试题的答案不要求唯一,学生只要思路清新、符合题目要求即可,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

6、加强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识图外,还要会填图,要具备一定的识图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绘图,并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图展示给学生,以达到将生物知识的掌握融会到图上的目的。

(二)第二轮复习阶段(12年6月―6月20日)

本轮复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阶段,要求:强化重点、强化难点及疑点、误点、弱点、考点强化,精讲,多综合,多练习。针对学生第一轮复习,反馈情况,以及《考纲》的重点要求。强化训练重点、难点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基础上,能把握重点,突破重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应用。

总之,在生物总复习中,老师要紧扣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将课文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要抓住进化和适应两条主线,紧扣重点内容展开教学。同时通过一系列训练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这样,才能使生物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