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正文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

时间: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又名《李大钊选集》,是2008年12月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而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不大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仰慕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五、教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谈个性化阅读感受:

  1.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注意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比喻,对文中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有所理解和领悟,不必死扣本体、喻体之类概念。

  3.课前让学生先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以及作者情况的资料。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具】

  多媒体。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

  2、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

  3、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

  1、思考体会。

  2、读题目。】

  三、朗读体味

  1、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2、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派代表发言。

  3、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学生活动:

  朗读。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发言。】

  四、合作研讨

  1、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2、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3、谈谈“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

  4、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交流发言。】

  四、比喻明确、整理:

  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一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一一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学生活动:

  1、整理。】

  五、体验反思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学生活动:

  1、讨论交流。】

  六、巩固训练: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文章。然而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较为特殊。初一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限制,不太容易深透理解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体味作者的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

  2、讨论法、问答法、尝试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 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艰困难,执着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

  二、自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说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说什么?讨论完毕后每组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提示:紧紧围绕题目,要在讨论中明确艰难与雄健的内涵。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

  过程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虽然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

  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殷忧启圣 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本文写作背景(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正直的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4、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一 (xiè )千里 险 (jùn)

  丛山 (dié)岭  阻 ( yì )

  逼 (xiá) 奇趣横 生

  (qí qū) 浊 流滚滚

  旅 行_______ 李大(zhāo)____

  5、解释词语

  逼狭:形容很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同样如此,也是这样。

  雄健:强健有力。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朗读课文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课件出示课文结构写作思路)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2、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

  2、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李大钊博大磊落的英雄气魄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

  ***战争使中国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主权不断受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剥削,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高呼人们起来反抗,以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他们有的手持钢刀,用敌人的血来祭奠那逝去的灵魂;有的愤书疾笔,希望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或者痛斥侵略者的不良行为……因此,无数的英勇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无数的优秀篇章流传至今,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作者那满腔的热血与豪情。

  (二)作者介绍2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三)写作背景介绍3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封建复古势力也再次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的反扑,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懦弱的人和奴颜卑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者畏惧斗争循迹而去。而大多数正直的爱国志士则在黑暗中徘徊,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情况,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期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事业变成全民性的事业。

  生字词(见图片4、5)

  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大意。(6、7)

  全班同学朗读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思考下每一段的文章大意,等下请同学上来回答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必须在奇绝壮绝的境界中才能感受到美的美趣;

  (4)国运艰难,需要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2、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8、9)

  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3、试阐释文中所表现的“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先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回答什么是'“雄健的精神”。(10)

  课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勇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积极乐观、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不断奋斗的革命精神。

  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11)


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后练习答案

2.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课后题答案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反思范文

4.初一语文《伤仲永》教学教案大全

5.初一语文《风雨》教案

6.初一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教案

7.初一语文课文《蚊子和狮子》教学教案

8.初一语文《春》教案

9.初一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

10.初一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