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数学思维培养专注力》
如何用数学思维培养专注力?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用数学思维培养专注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用数学思维培养专注力
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个随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掀起波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辅导中,教师不能以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分层次,区分出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提问的时候,容易让一些举手积极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经意间忽视了那些习惯于沉默的学生,并且对于回答的正确率抱有太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学生回答的正确,教师很高兴,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难免怒形于色,对学生予以指责或者训斥。这样的做法,会令学生产生答题畏惧心理,因为担心答错受到斥责而不敢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久而久之,那些当初颇有积极性的学生也退缩了,而本来就不够积极的学生则更加止步不前,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没有吸引力,学生不愿意跟着老师的讲授参与教学,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需要以广博的心胸接纳任何水平层次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关注和对待,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不同班级,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作为任课教师,要懂得区分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然后配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收获。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尤其是孩子们创造力的来源和求知的原动力,只要他们对某一方面的事情感兴趣,就会投入无限的追寻、实践和探知中。 小学生对于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探究为什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的最佳时段,引导学生源源不绝地探究数学的奥妙。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都能深刻地感觉到:凡是那些数学成绩比较不错的孩子,往往对数学学科有着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数学水平会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数学素质也会相应提高。而那些对数学兴趣寥寥的学生,则学习成绩总是在后边徘徊,很难有质的提高。因此,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务之急,只有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上课才能听得认真,学得快乐,密切配合老师的步伐,取得明显的进步。
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授课内容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提倡多样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景化。因为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的讲课内容达到这“四化”,学生就会觉得容易感知和易于理解,相对容易融入学习过程。比如,有的知识需要实物演示,要让学生真切地触摸;有的知识需要课件演示,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还有的知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竞赛的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真实的数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再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询问老师等途径寻找答案,得出结论。
2数学思维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学习态度改变了,对学习数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才能真正地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变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为灵活、主动地吸收知识。古代圣贤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他们的内心。我们只有琢磨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内心的需要,采取他们喜欢和能够接受的传授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的兴趣,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一旦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便会加强学习的动机,更加喜欢数学。
教师教学时,要转变单纯教的观念,把自己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完整的安全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妙,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进行实验、观察、演算等一系列过程,在探究中发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爱上数学。
排除紧张和杂想
紧张和杂想是影响小学生专注力的最大因素。因此,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时,老师首先应让学生学会排除学习或做事前心里的紧张和杂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排除学生心里的紧张和杂想:1.教学生学会做深呼吸。做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想,很多练习气功者,在习功前都要做几次深呼吸,目的在于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念,使心境处于一种自然镇静的状态。所以在课前、考试前等,让学生多做几次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其心里的紧张和杂想。
2.让教学过程“趣”起来。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有83%是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无味,有的竟生感厌烦,从而想到别的地方。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活动“趣”起来,这也是提高学生专注力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3.多采用参与式的教学。笔者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中,有12%的学生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被冷落,没有得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采用参与式的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排除心里杂想的另一种方法。
3数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
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紧扣概念的本质,促成概念的串联与整合,形成概念的立体网络
通过新旧知识的广泛的、密切的联系,揭示了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扩大了知识的容量,使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增加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利于数学结构化和系统化观念的形成。把相关概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学生获得的概念一个个层层积累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把相关知识纵横联在一起,使学生能站在某一个概念点上勾勒出立体概念网,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初中函数部分的教学,通过对生活中数量间的变化关系的认识,逐步形成函数的概念,再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综合在一起,在充分掌握各函数的本质特征后,分析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善于及时引导学生把有关概念归纳串联起来,融会贯通,充分揭示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个全面、系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对数学问题的剖析,较能准确定位所要运用的数学概念。
4数学思维方法
开放问题,多方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有一道题目是:在1,3,5,6,9这一串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我提问学生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说:“6与众不同,因为这五个数中只有6不是奇数。如果把6换成7就有规律了。”我很满意这名学生的回答,于是补充说:“回答得很好,把6换成7后。这一串数就成了连续的奇数。而且每一个都比它前面的一个多2。这就是你们将来到中学要学习的等差数列。”此时,教室里活跃起来了,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一串数中,3,5,6,9都大于最小的质数2;
而1却小于2,所以说1与众不同。”又有同学说:“我发现,3与众不同,因为3是它前后两个相邻数的平均数。而其他的数都没有这个规律。”“1与众不同,因为l是奇数,而且是最小的奇数。”“6和其他的数不同,因为这五个数中,只有6才是2的倍数。”“这五个数中。能写成三个连续整数之积、和的只有6,这也能说明6和其余的数不同。”
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
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路是依据,学路是主体,教路是主导,三者要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状态,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务必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而有法,让学生积极去想,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联系和相互连结的动感知识。教师简洁、清晰、富有逻辑性的导语提示,会以最佳状态引领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2.如何学好数学?关键看数学思维的培养
3.怎样训练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
4.怎样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
5.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