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一年级方法 > 一年级数学 > 怎样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计算正文

《怎样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计算》

时间:

  怎样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计算?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充分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上的几个关系,不断优化计算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计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怎样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计算

  算法多样化的倡导是应该的,但算法的优化不可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还必须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繁难的计算是没价值的,但日常的基本训练不可停。

  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以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在,繁难而复杂的笔算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因此,基本的计算训练必须要强化。如在分数4则混合运算中,每道题都要有几道一步计算的算式题合并而成,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下降的事实。

  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激励学生,消除浮躁心理,养成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通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三,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四,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五,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2如何使学生主动学数学

  注重学法悉心指导。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吧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他们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喜欢学习中的信息、主动学习。听看思说是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基本的训练方法。听,就是专心听讲,,边听边记吧重点的记下来,不仅要听懂老师的,还有听同学的发言,听懂同学不同的意见。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教数学时可以尝试这个做法|口算题由老师念,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应用题由老师口述,要求学生注意听,把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听好记下了,再列算式。开始时,学生的听力不是很好,应注意从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的提高训练难度。看,就是留心观察,养成习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不讲,不能把握住重点,可以适当点拨。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资料。

  比如,四年级教三角形这个单元时,我事先从电脑里下载几副从不同角度拍到的世纪大桥的夜景,学生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 关三角形形成表象,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比较准确的观察和判断三角形并进一步为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做好铺垫。想,就是会动脑筋思考问题。课堂上学生不爱动动脑筋想问题并不少见,因此,使学生肯动脑至关重要。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动脑筋想问题。问题的设计也要靠谱,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度不要太大,以免课堂上出现反应冷淡,冷场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学生感兴趣的距离他们的经验较近的时候,学生才会有思考的动力。说,就是比较清楚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学生多说,有机会说,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多听多看多思养成习惯,因为要说好,就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的看,抓住了学生会说就抓住了其他三会,。

  创建和谐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这只是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的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可爱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

  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老师还应该在课外舍得感情投入,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等情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过多的批评指责,更应避免训斥辱骂学生,而应该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营造宽松的数学课堂氛围

  营造各抒己见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让每位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的言论氛围,引导他们说出对数学问题的真实想法,也许从这些想法中,我们会找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例如学过“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讨论:“6+6+6+3”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不能”的学生认为:因为不是求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不能改为乘法算式;说“能”的学生认为:如果把6改成3+3,相同加数都是3,有7个3连加,可以写成3乘7。通过各抒己见,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拓宽了思路。

  通过上面这个案例,我体会到,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只要你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就是最棒的”的言论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评价,始终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切不可在学生回答得不清楚或不符合自己要求时,粗暴地打断学生。再次,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开展下一个内容教学的信息,或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教学设计,使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营造不耻下问的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创设积极的提问氛围,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框架,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后,拉动其中一个框架,得到下面的图形,问:看到这个图形,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争着回答:想知道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哪个面积大?我继续问:要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们有什么问题?

  学生答: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我又追问:要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问题: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能不能应用公式计算?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这种有意识的、巧妙的寓知识于其中的设计,能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悬念,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方法

  1、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出色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是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相关文章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数学计算技巧:小学数学5大速算技巧

3.八种小学数学简单高效计算方法

4.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与二年级数学计算四种方法

5.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