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散文(最新4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情诗散文(最新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情诗散文 篇1
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法”分类。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象。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用的分类法。
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欧洲,早在公元前9世纪时,古希腊就有了大诗人荷马,他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史诗。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究音韵的和谐,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是诗歌的最基本特征。情感是诗的直接表现对象,也是诗的灵魂。想象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诗的感情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诗歌不像小说、戏剧那样要对生活作全面的、细致的、具体的描写,而只通过某个最富有特征意义的生活片断作集中、概括。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反映的是唐玄宗重色倾国的历史事实。它从杨贵妃在宫廷生活中的纵情声色,写到战火纷飞的动乱年月;从君王的无比宠爱,写到她的死无葬身之地;从皇上的崇高权威,写到唐玄宗救不了杨贵妃,这些复杂的内容,《长恨歌》只用了很少的篇幅就把它高度概括出来。
诗歌的语言比其他文体更精炼,甚至每一个字都必须反复推敲,才能最贴切、最充分地把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表现出来。有人讲,诗必须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足以表达内容的词句,也就是这个道理。诗歌要表现强烈的感情,还要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诗歌分类如果是根据押韵,一般有有韵诗与无韵诗之分;根据语言格式,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别;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抒情与叙事两大类。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作散文诗。
读者最多的文学体裁——小说
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书传诵得最多,销得最广呢?”他认为是小说。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它竭力写出那些“熟悉的陌生人”,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是时代的画卷,能从各个方面反映社会面貌,成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因而拥有最多的读者。
小说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人物;二是故事情节;三是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这些称为“小说三要素”。
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小说也要描绘人物形象,塑造典型人物。但它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音节格律,也不像散文那样偏于抒写内心的感受,更不像戏剧那样受到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它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可以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揭示心灵的奥秘;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时还可以发挥想象、运用虚构,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或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多角度、多方面地来描写人物、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小说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是任何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
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所以能赢得最多的读者,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人们常说小说的使命就是叙述人的故事。没有恰当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就难以得到充分而生动的显现。惊心动魄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往往会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和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小说人物为追求美好的理想而进行艰苦的斗争,在人生道路上的兴衰际遇、悲欢离合,不仅令读者深感兴趣,而且能激起他们的同情和共鸣,有的还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小说是表现人的艺术。人离不开环境,小说在环境描写上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更为自由、更为灵活。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描写的范围之内;社会的历史风貌,自然的奇丽景色等等都可以得到最充分、最具体的反映,都可以用来烘托人物性格,使环境描写真正为刻划人物形象服务。
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为长、中、短三类。如果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和现代小说;按语言分类,有白话小说、文言小说。但最常见的是以篇幅长短来分类。
最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它与小说、戏剧相比,更能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而在写法上,有的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有的可以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在篇幅上,它可长可短。长的数千字以上,读来不厌其长;短的百来个字,读后也不觉其短。用它写景状物、表情达意,都很相宜。
散文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把文学作品中除韵文以外的全部文章都称为散文。以后,比较明确地把文学作品中除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全部文体,都称作散文。如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情诗散文 篇2
臧老的散文,种类很多,既有抒情散文,又有通讯报道,既有山水游记,又有创作回忆录。在这诸多散文中,最精彩、成就最高的是抒情味较浓的作品,包括抒怀之作、怀人之作、山水游记、创作回忆录等。抒怀之作,如《炉火》《我和孩子》《我的南书房》《落照红》等。其怀人之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我的先生闻一多》《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见《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七年级下册12课把题目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多篇文章写他对恩师闻一多先生的怀念;《老舍永生》是对他的尊敬长者、亲密的朋友老舍先生的怀念;从30年代到80年代,写过两篇题目同为《老哥哥》的文章(第二篇见《诗刊》1980年9月号,曾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正式本第2册)。写人的,有写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的《昆仑飞雪到眉梢》(曾选入湖南省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2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山水游记等写景散文,有《镜泊湖》《青岛解放我重来》《孔庙•孔府•孔林》等。创作回忆录和自述,有《我的诗生活》《诗与生活》《甘苦寸心知》《峥嵘岁月 壮怀激烈》等。这些抒情作品情深意浓,文采斐然,含蓄蕴藉,充满诗意。
此外,臧老在有关文章中,对他几十年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总结。在《我对散文的看法和作法》中说:“我觉得,散文要求的条件和小说、诗歌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对生活、对人物、对事件,观察要深刻而细致,构思要新颖,写起来不仅要抒情味重,而且要有章法,注意集中表现,讲求结构,使散文‘不散’。”在《我的心愿》中说:“散文不散,精心锤炼。生动活泼,亲切耐看。抒情散文,更应充满诗的气氛。”这些经验对广大写作者具有指点迷津的作用。
由此可见,臧老不仅有丰富的散文创作实践,而且有深刻的创作理论。因此,他不愧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作家。臧老逝世后,新华社的消息中称他是中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等。但是,我国的现代、当代文学史,对臧老的散文创作极少涉及。因此,课本在注释时至少应提及他是散文作家,《教师教学用书》应对臧老的创作成就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主要参考资料
1.《臧克家散文》第1集、第3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10
情诗散文范文 篇3
偏执地以为,诗经,是种在纸上的芦苇,逍遥独濯于彼岸,我无法避开你从岸边走来的视线。岁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一路捡拾你失散的诗句,不断地洗涤和阅读。原来,爱情,可以这样直白,纯粹。
从遥远吹来的风,悠悠,细长,如卿语,挤入胸怀。你,听与不听,都在你的耳朵里。你,看与不看,都在你的眼睛里。一种远古的歌谣,你无法尘封;一种孤独的灵魂,你无法复制。
我,不认识诗经,就认识芦苇;等认识了诗经,却作别了芦苇。
因为一首蒹葭苍苍,芦苇,成了离爱情最近的草;因为一曲在水一方,芦苇,成了离爱情最远的箫。
2.
一不小心坐进五月,水岸已被芦苇占领。其实,五月,是芦苇最美的青春。青春,渐入佳境。
那是一群亭亭玉立的碧衣,宽而长的叶子从身体各部分舞出,指尖处是一曲月光的梦,垂下,等待一滴露珠的指引。立于长长的水岸,日日啜饮风露,夜夜静听水声,摇摇曳曳,深深浅浅,以千年苦役,换来爱情沧桑之名。
你可知道,她的葱茏,此时正温暖在肩,满满担负起苍生浓郁的希望
你可知道,她的水岸,此时正风华正茂,熠熠承载起生灵栖息的港湾
3.
西江,那一片沙滩,那一片芦苇,我把童年一头扎进去,袖藏飞镖,手提哨棒,横冲直撞,满身沾着泥土和草腥,把美好的时光痛快地扔给你。这里,让我长出鸟儿的翅膀。
哥哥,燕子回来了,你可听到芦苇钻出土地的声音 带我去挖芦笋吧!我已经嗅到她的味道。一颗颗牙尖儿刺破了大地的沉默,钻进了春天的怀抱。我提着满满一篮子的春天,慢慢咀嚼,回味。
总是,被一领笛声带到水边,一只水鸟儿站在苇叶的尖上,遥望远方。
雄黄还未打开,艾草,菖蒲,用芦苇叶子包裹的蜜枣粽子,已经铺成五月熏香的路。
一杆弯月,挂在心头,点亮,回乡的恋情。
4.
近水而居,依水而梦,除了癫狂的我,除了朴素的村庄,还有根根相连的蒹葭。
我的村庄并不在意爱情,爱情只能让自己又冷又饿,所以村庄的手,温柔地伸向芦苇。因为,芦苇,给了我和村庄裹腹的草香和收割的喜悦,给了我和村庄无比的丰足和乐趣。
我的爹娘,我的乡亲,伸出你们粗糙的手,抚摸每一寸土地,抚摸每一棵庄稼。
芦苇,你也是我爹娘的庄稼。爹娘,用你幼小的茎煮成村头的第一缕香,让我咀嚼春天,用你青春的叶裹成黏黏的岁月,让我饕鬄绿夏。
冬天,爹娘收割你的生命,拖着艰难的步履,把你担回家。你躺在那里,被斩头去尾,编成苇帘,你以微笑的面容穿尘涉水而去,换来我们过年的新衣。
5.
哥哥,你的苇笛吹坏了几根 秋天的苇花还早,我已经听到爱情的落寞。
哥哥,牵着你的手,我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风儿舞动着芦苇绿色的裙裾,笛声在寻找逆流而上的伊人。哥哥的手,紧紧握着笛管,我在芦苇荡里迷了路。
等夏季过了,秋色再丰满些,爱情是不是也成熟得低下头,不再那么高傲,不再那么孤独,等待我们抱回家
可是,爱情,她是我们的主人。她指使遇见,安排我们的宿命,她掷下诺言,等待我们的轮回。
6.
江边的那一蓑烟草,现在唯有对你远观,却窥见你站在文字的山头翘楚爱情。滔滔江水,是你用之不竭的墨。岁月在你额头独舞,你在诵读不朽的诗句。
我的生命不会重复,你的爱情不会停止。
情诗散文 篇4
歌唱家若即若离,忽冷忽热,友谊之中似乎夹杂了些许的爱情,貌似亲密女友却更像亲人,这一切使得屠格涅夫不知所措:享受着不伦不类的情意的同时,陷入了“呆在别人安乐窝旁边”的尴尬之中,弃之可惜,欲罢不能。在屠格涅夫心中,波丽娜?维亚尔多是一位女中豪杰,她永远使别的女人黯然失色。他一直对她保持着浓烈而忠贞的友谊,在多年苦苦求之不得的情况下,只得继续憧憬着一份清新爱情的降临。1854年,他再次陷入情网,对方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妹妹玛丽娅。玛丽娅单纯优雅,聪明活泼。屠格涅夫被她深深迷住。在给好友安年科夫的信中,他坦言自己“几乎恋爱了,……心被射中。”1玛丽娅虽然对屠格涅夫深怀好感,可恨不相逢未嫁时,无奈已为人妻。即使这样,屠格涅夫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在作品《浮士德》(1856)中表达对玛丽娅的情意,并特意让玛丽娅去读这部作品。冰雪聪明的玛丽娅感受到这份情意并作出惊世骇俗的回应:勇敢地离开了自己的丈夫。此时已远走法国的屠格涅夫,在知道玛丽娅与丈夫决裂后,写信表示:“只要我活着,我将是您永远的朋友。”2列夫?托尔斯泰知晓这件事情后,对屠格涅夫打搅妹妹的家庭生活甚为不满。两年后,屠格涅夫去看望玛丽娅,列夫?托尔斯泰气急败坏,大骂屠格涅夫是行为卑鄙的坏蛋。屠格涅夫不以为然,认为托尔斯泰只是一个善于痴想一切都完满和明朗的人,不会轻松生活。岁月在继续前行,屠格涅夫依旧是孑然一生。经历了诸多事情的他只想呆在法国,呆在维亚尔多一家旁边,他对波丽娜?维亚尔多的感情更深,依赖更强了。但是,这种情感并不能满足屠格涅夫,他需要爱情,而不仅仅是温情和亲情。1873年,屠格涅夫迷上了一位男爵夫人,年轻美丽的尤利娅?彼得罗夫娜?符廖夫斯卡娅。他在信中像她坦承:“自从遇见您,我友好地爱着您,同时我是那么迫切地想拥有您,但我已不再年轻,这种欲望没有强烈到促使我向您求婚的程度。”(张文英180)年龄的距离、衰老的身体成了这段恋情无法逾越的障碍。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屠格涅夫悲伤地叹息自己溜走的爱情,只祈求时间来抚平受伤的心灵,以便平静地朝着老年的港湾前进。时隔六年之后,也就是1879年,当屠格涅夫在春季返回祖国时,邂逅了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员玛丽?萨文娜。他被她完美的表演所征服,久违的激情又涌上心头。他把自己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她,以纪念两个人的一起朗读;在她生日的时候,送她镌刻着两个人名字的金镯子;他邀请她来自己的庄园斯巴斯科耶做客,尽管被婉拒;他甚至在夜间的火车站等待她乘坐的火车来临,想上车陪她一程,只为能看着她,感受她的气息。25岁和62岁,要是在现今的社会,也许不足为怪。当年的屠格涅夫却顾虑重重,所思所想的似乎只是尽可能久一点地留在这种亦真亦幻的美妙感受中,做一个可怜的诗意的乞丐。无奈他再次被理智惊醒,不得不绝望地告别暮年最后的爱情。玛丽?萨文娜也迅速结束了自己的犹豫,嫁作他人妇。以屠格涅夫如此完美的个人条件,要想有一个自己的“窝儿”,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屠格涅夫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爱情命运。可望的爱情总让他不敢及,以致爱情最终滑向了友谊,而不可及的爱情又让他无限渴望。他总是处在对爱情的渴求与对爱情的失望的双重折磨中。对普通人来说,这绝对是悲剧,而对屠格涅夫来说,这也许是不幸中的幸运。正是丰富的情感经历才使得他为世人留下了千古流芳的爱情诗篇。
屠格涅夫的爱情观爱情
曾毫无道德观念地生活过,他的思想被他的生活玷污了。虽然身材魁梧,但他的精神和体格都很柔弱,只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谭立德63)不得不说,这段话颇为中肯地道出了屠格涅夫性格中的某些缺点。与一闪而过的欲望相比,屠格涅夫更膜拜精神恋爱。他自称“天生是个多情种子”,好友安年科夫也实事求是地说道:“爱情……伴随他直至去世。但是,那是柏拉图式的爱情。”3屠格涅夫终身未娶,也许,爱情对他只是进行文艺观察的一种最佳手段而已。他曾笑话一个年轻作家因为爱情迷住了心窍而结婚。在他看来,婚姻美满所形成的感情上的陈规对艺术家是致命的,而不幸的结合反倒对艺术家是有益的。即使到晚年,他依旧对这一看法持赞同态度。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观的反映。从诗歌《帕拉莎》到随笔、戏剧、小说甚至散文诗,屠格涅夫无处不浓淡相宜甚至充满矛盾地描写摇曳生姿的爱情,借此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态度。一方面,屠格涅夫描写渗透一定社会理想的爱情,比如,娜塔莉雅对罗亭的爱情,丽莎对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叶琳娜对英沙诺夫的爱情,玛丽安娜对索罗明的爱情,甚至叶琳娜对李特维诺夫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爱,体现了作家所着意追求的社会理想,爱情表现出自身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方面,在一些神秘的中篇小说中,作家又把爱情描写成一种非尘世的超自然的力量,充满了神秘和莫测。屠格涅夫一向具有自我剖析的倾向,在对待爱情问题上也不例外。在小说《往来书信》中,他借男主人公的一段关于爱情的“奇谈怪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另一种态度。“真正的爱情完全不像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种感情。爱情甚至不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疾病,……通常它不征询你的意见,它违背你的意愿突然到来—完完全全像霍乱或者热病一样……在爱情中没有平等,没有所谓的心灵自由结合和德国教授们闲中苦想冥想出来的理想……在爱情中一个人是奴隶,另一个人是主子,无外乎诗人们把爱情描写为加在人身上的锁链。对,爱情是锁链,最沉重的锁链。”(顾惠生123-124)这种对爱情的态度和长篇小说中描写崇高而美好的爱情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趣的是,在作品中,屠格涅夫让那些务实理智的人享有婚姻,让那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以悲剧收场;而在生活中,他自己乐此不疲地追求这种被称为“霍乱或热病”的情感,并且至死不渝。谁愿意拒绝这美妙的“病”呢?不敢面对热情追求自己的心仪女子,害怕为稳定的婚姻关系所困,屠格涅夫选择落荒而逃;而对自己的热情淡然处之的波丽娜?维亚尔多,屠格涅夫又一反常态痴痴相随,苦苦等待,所以,他感慨“爱情里没有平等”、“爱情是沉重的锁链。”可是,作为一个作家,这种状态却使他能够在永久的期待中更深刻地审视爱情,思考爱情。在屠格涅夫各类作品的爱情描写中,不是自然主义那种露骨的东西,而是清新、淡雅甚至是含蓄的情感。与他交好的法国作家龚古尔也承认,他们这一群朋友都没有认真爱过,无法描绘爱情,只有屠格涅夫可以。(张文英170)屠格涅夫对女性充满敬意,甚至有过分崇拜的情结。不过,他的择偶标准,理想的另一半是受过贵族教育的姑娘。在他看来,妇女受了贵族教育,良好的修养使得她们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能保持娴雅优美的风度。能有一位这样的妻子,一家的安乐就有了最好的保障。而为找寻理想的女性,他创造了“住满高尚女性的奥林匹斯山”。这些屠格涅夫家的女子们,纯朴而有追求,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和尊敬。
散文诗中的爱情篇章
晚年的屠格涅夫曾说过,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无疑是和爱情连在一起的。而纵观其全部的创作,从抒情诗、散文随笔、戏剧、小说到散文诗,哪儿没有出色的爱情描写呢?各个年龄段的人的爱情,不同阶层的爱情,热烈美好的爱情,忧伤无奈的爱情,沉沦绝望的爱情,早恋,婚外恋,老少恋……得到时的无限欣喜,不能拥有时的万般无奈,别离时的愁肠百结,失去后的痛不欲生,其作可谓爱情故事大全。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屠格涅夫,会把爱情置于社会历史面前,通过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让人觉得爱情真实而美好;另一方面,身上携带着浪漫主义基因的屠格涅夫有时会把爱情写成一种超社会、超历史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使爱情充满了神秘莫测。屠格涅夫用一支妙笔把爱情百态图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目不暇接,身陷其中。在散文诗中,涉及爱情的篇章很多,如《玛莎》、《玫瑰》、《留住》、《谁的过错》、《我走在高高的山间》、《两个兄弟》、《岩石》、《鸽子》、《当我不复存在的时候》、《通往爱的路》及《爱情》等。它们是一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的爱情感言,也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情感,其中蕴涵爱情的最高理想和境界,像一朵朵洁白的莲花一般赏心悦目。散文诗《玛莎》中,通过“我”与车夫—一位年轻丈夫的对话,可以让人感受到下层百姓的浓浓的夫妻之爱。车夫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态匀称,蓝蓝的眼睛,红润的面颊,模样十分俊朗,但是却愁容满面,闷闷不乐,因为他有伤心事,而且伤心透了,没有比这更伤心的了。原来,霍乱夺走了妻子玛莎年轻的生命。玛莎去世8个月了,他还陷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回想着和玛莎度过的甜美日子,更是痛不欲生,恨霍乱没把自己也吃了。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苦难夫妻也可以相亲相爱。而在散文诗《玫瑰》中则描写了一位处在恋爱中的贵族小姐的情绪变化。傍晚时分,她坐在大厅里若有所思,沉浸于一种难以平息的情绪中,接着,突然走出家门,隐没在花园的小径里。夜深的时候,她返回了家中。看到桌上放着被自己扔掉的又被“我”捡回来的玫瑰,又皱又脏,在泪流中把它扔到正在燃烧的壁炉中去了。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里,她经历了苦苦思考、犹豫徘徊、痛苦无奈到浴火重生的转变。从中可以听到作者的心曲,那就是,爱情不仅只有美好,爱情也折磨人!当你陷进错爱,若不能自拔,就会与痛苦相伴;反之,若能挥剑斩情丝,定会破茧成蝶,迎接新生。屠格涅夫还以《岩石》自况,描绘了暮年之人身处年轻的女性中间,往日激情重现的美好感受。“不久前,那些年轻的女性的灵魂,也这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我衰老的心头—在他们爱抚的触摸下,往日岁月的火焰,那早已暗淡无光的色彩与痕迹,重又开始呈现鲜红的颜色。”(沈念驹399)《谁之错》中作者又表达了暮年的尴尬:心中无限向往爱情,而身体却拒绝激情。“她向我伸来她温柔白皙的手……我却严厉而粗暴地将它推开。年轻可爱的脸上露出困惑的神色;年轻善良的眼睛含着责备我的目光;年轻纯洁的灵魂对我的举动无法理解……若论过错,那就是:你是青春,我是暮年。”(沈念驹435)《当我不复存在的时候》则是作者满溢柔情和悲怆的爱情绝唱。很多人都说这首散文诗是献给波丽娜?维亚尔多的,其实,也未必尽然。那个文中的“你”也许是作者几位心仪女子的混合体。从屠格涅夫的书信集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况,那就是他给自己倾心的女子的信无一例外都是深情脉脉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情也悲,何况是多情的屠格涅夫写给自己所爱的女子的最后赠言。“别忘了我……但是在你每天操心、快乐和需要的时候也别怀念我……我不想干扰你的生活,不想给它平静的流动添麻烦。”(沈念驹446)深深的体贴感人肺腑。“然而当一人独处的时候,当我们两颗善良的心如此熟悉的那种羞羞答答、无缘无故的忧愁袭上你心头的时候,从我们喜爱的书里拿出一本,从中找出那些书页,那些行字,那些语汇,你记得吗?往往由于这些东西,我们两人曾经一下子涌出甜蜜和无言的泪水。”(沈念驹446)悲切之情溢于言表。人已离去,此情可待成追忆,旧犹如梦,徒让活着的人空断肠。“把你的手伸给一位已不在世的朋友,我无法用我的手来握它—我的手将纹丝不动地安卧地下……但是,我现在高兴地想到,也许你会在自己的手上感觉到轻轻的触碰。我的音容笑貌将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而在你闭合的眼帘下将淌下眼泪……”(沈念驹447)作者想象,阴阳不再相隔,现实可以穿越未来,爱情冲破了生与死之间的屏障,两情缱绻的爱人,可在幽渺中相会,双手可相握,两心可相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此情此景,令人唏嘘。散文诗《留住》,应该说是献给波丽娜?维亚尔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