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凉露惊秋散文【优秀3篇】正文

《凉露惊秋散文【优秀3篇】》

时间:

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凉露惊秋散文【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凉露惊秋散文 篇1

九月微风乍起,十月阳光依旧。而现在,是十一月的上旬。今年的秋天有些不同。迈入了中学的大门已有两个月,迎面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我,却依旧还是没进最喜爱的书堆中去。

寿春是一座以升学率闻名合肥市的初级中学,这个秋天,我收获了“寿春学子”的称号,当然,还有书架上静静陪伴着我的130多本书籍。

脱离了小学的所谓“毕业考”,我的眼光还没有长到将目光放在三年后的中考。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封闭的城市,城市中的人们,却奢望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辉煌与灿烂。

宁愿来到这个世界饱受禁锢,在彼岸花盛开的地方,已经死去的人却依旧选择被禁锢,踏上前往转生的路。

八月的阳光已经成为回忆,九月的微风也将存入历史的档案,十月的种种还历历在目,转眼就来到了秋日的尾声。

喜欢在稿纸上乱乱地涂鸦,用黑色的钢笔写歌词,大段大段没有尽头。然后在末尾画上一片一片残碎的花瓣,再撕掉画一株在烈火中被烧灼的向阳葵花。

不知道家乡的向日葵是否依旧盛开,只知道过了这个秋天,它将不复存在。

耳边传来阵阵喧嚣,九年级的学哥学姐也许正在复习摩擦力的作用。这个九月,他们迈入了九年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一套又一套的习题。

行走在这个平凡的浮世,也不是没有幻想过写出沧月那样的文字。不停地怀念,

不知道停住的究竟是心灵,还是那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回忆。

岁月如歌,生命如河,用自己坚定的步伐,走过生命的万水千山……

在收获的秋天,也许并没有什么喜悦与骄傲,让那份对秋天淡淡的渴望沉淀在心底,也许,就够我们把握生命了……

又是秋日,又生凉意……

凉露惊秋散文 篇2

话说秋凉,就添了惆怅。仿若有人在秋天,轻叹一声,有着道不尽的意味深长。到了秋分,一场连着一场的雨水,连带着秋凉,一起来了。

秋天,是凉的,它离寒冷还有一些距离。从初秋的风刮过来开始,这微微的凉意,就有了。从酷暑中慢慢走出,人们用一盏茶的功夫,或者更多的时间,感受着秋天的每一处细微的变化。

先是凉风有形,又是秋凉入境。季节用它不容忽视的特点,让我们爱上它。凉风起,山峦成群,海水一片,都被它携裹其中。渐渐地,山峰变成七彩,红叶,黄叶,绿叶,组成了一道彩虹般的秋意。

后来,入境,便是那秋凉了。秋风是一个邮差,它把秋意送到每一个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手中。秋凉不同,它是渐渐入境的。一层秋雨一层凉,缓慢地,凉意渗透在人间。

真是喜人,这样的时日。骑着单车环城,郊外拾起秋色,亦或是就在一帘秋色中静坐,读闲书,在一盏秋凉中话桑麻。酒是凉的,入了心却热了起来。秋是凉的,入了境便丰富了。

我看着一江秋水变凉,江边游泳的人少了。明月下的江水,显得有些孤独。不似前面的夏季,把江边打扮得繁华热闹。入秋之后,水面平静,夜色有些薄凉,江边散步的人,生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惆怅。

不是留念过去的热闹,而是想想人生亦是如此。再盛大的宴席,也有散去的时候。席间的人们,浓烈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却仍然都抵不过流年里的变迁。聚散是常态,有人远去,有人正在归来。

到了秋分,思念如影随形。月圆之时,思念如钱塘江的潮水,汹涌翻滚终日不停。观潮,是一种心情。我们都是岸边的人,亦是那弄潮的人。

人间秋凉,几度思量。徘徊在桂花树下,花香与日月相互交融。独步在落日黄昏,晚霞与孤鹜齐飞。步行在城市的人行道上,梧桐树的落叶,每一片都带着诗意。郊外的草色,由深变浅。

大开大合是一种高度,知微见著是一种境界。一叶知秋,便是最好的解释。秋之凉,它在细微的事物中渐渐呈现。薄衫换了秋衣,秋夜的虫鸣少了,一行大雁从天空飞过。

苏洵说:“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秋之凉,在于其静。蝉儿禁声,落叶归根。万物都在秋天,收起盛烈,开始走向平静。秋凉,是冷静下来的思考。

其实,我是喜欢那种稍带薄凉性情的人。过于浓烈的,易裂。寡淡的事物,它反而生得久远。月凉如水,是我们无法达到的性情。这份凉,是有温度和深情的。水之淡,源远流长。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就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与人处,稍留一点彼此吸引的距离。与事处,略微留一些成长的空间。恰如秋的薄凉,不冷不热,刚刚好。

秋雨敲窗,温一壶茶。听雨声怅然轻叹,看雨丝由急促变得缓慢。到了秋天,不再着急。经历过酷暑,已不再惧怕寒冬。最坏的都经历了,余下的便是向好而生。

白露之后,露珠就铺满了夜晚。到了秋分,愈加厚了。清冷的水珠挂在叶尖,迎着晨光,晶莹剔透。用手触碰,微带薄凉。是让人能适应的凉,带着秋天阳光的味道。

秋之凉,是诗意与温情的。它不刺骨,是热烈之后的冷静,是寒冷之前的诗情。凉,是有着温和的态度。寒,就有些疼痛感。

秋凉,是包容的。在体会了人间冷暖之后,与事物有着良好的距离感和融入感。既不拒人以千里之外,又不咄咄逼人。舒适,舒缓,舒服,后来才有了舒心。

与人相处,无外乎如此。舒适的状态,舒缓的心情,舒服的接纳,就有了舒心的笑容。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感觉舒服。

秋意起,有了清愁,有了别离,也有了新的相逢。我们从春天走来,却要在秋天离开。是树叶离开枝头扑向大地的归宿感,是内心的一抹愁意中的深情,是懂得了“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秋之凉,是收敛了张扬的热烈,却有不放弃奋进的精神。它与酷暑告别,准备迎接严寒。再也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一份秋凉之心,清澈中有了对世事的明了与原谅。

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不再是彼此撕扯,而是学会了成全。所谓的成熟,就是懂得了成全。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秋之凉意,为大地披上了一层外衣。我们的内心,随着境转星移,已经有了宠辱不惊,云淡风轻的姿态。抓不住的,随手扬起,让它随风而去。属于自己的,紧紧拥抱,不让它留下遗憾。

秋天的凉意,在诉说着人世间最美丽的相遇。我们在秋天去做春天来不及做的事情。

因为,时日正好,不亢不卑。

凉露惊秋散文 篇3

拉紧衣领,伫立雾霾深处,读秋,风起时,秋思轻卷……

——写在深秋

秋,在凝望的瞬间,舞尽最后一片泛黄的记忆,落进雾霾深处,安静地等待季节的轮回。天空有鸟儿飞过,清浅地划开秋的寂静,雁声零落,把一缕秋思衔落谁家?

入笔的文字,秋,便成了每个章节的题记,陪同九月走远,一份恋秋的情愫,油然而生。城市的秋,浅淡地划过笔尖,便隐匿了她的身姿,飘零的几片落叶,未投入大地的怀抱,便被飞驰而过的车轮带远,水泥钢筋构筑的世界,秋也变得消瘦而苍白,而笔下流泻的,只是一汪恋秋的痴念。

繁华都市,凋零的秋,终是丰腴不了笔下的一团秋念,一娟笺白,瘦了秋韵。端坐在夜,便踮起飘远的记忆,把所有关于秋的词汇,填满心底的荒芜和惶恐。九月,品味秋色,满满的尽是萧落。

季节轮回,不知秋思落何处,一些记忆,开始泛黄,一些人便在我的世界,来了又离,聚散浮萍,飘向天涯。在九月,隐匿眸子里流泻的如水柔情,一笺之上,不再写意情缘的笃定,一串风音,洗尽铅华,安静地走远。

十月,带着一颗沉寂的心,走进家乡的秋,徒步村外,远边的雾霾犹如一层薄薄的轻纱,包裹着村庄,田野里,几处树枝,把如烟的薄雾剪短,纳入眼底的风景,犹如一幅安静的画,慈祥,温馨。抛开繁尘的琐碎,躲在这片寂静的秋色,再不愿走出去……

暮色合拢,沿着田间小路散漫地走着,地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偶有几处棉花地,穿插着绿绿的青菜,嫩黄的蒜苗齐刷刷的,秋深,却找不到一点萧瑟的痕迹。心底烙下的点点秋殇,此时,便被慢慢滤尽,一股清凉爬上额头。忽然就明白了,笔下枯竭的思绪,只因远离了生活的真实,置身秋之深处,一种踏实和安心,包裹着我。村子上空飘袅的炊烟,是温馨的,远处传来孩童的戏耍声,是亲切的,虫鸣起落,雾霾轻裹,这才是朝思暮想的秋啊!

这秋色里,有熟悉的画面,有母亲捶打苞米的声音,有乡邻做晚饭的菜香味,有昏黄的灯光下,还在忙碌的身影……

转身,顺着雾浅薄的地方回家,不远处,还有忙碌的身影在晃动;路边,也有牵着羊吃草的孩童,羊儿稀稀落落的散在路旁,慢悠地啃着草。放眼抬脚之处,尽是真实和温馨的画面。推开院门,便看见父亲坐在树下的小凳上,听着古戏,厨房里,母亲正把最后一道菜,盛进盘子。这个画面,如此熟悉,恍然间,那些久远的记忆复苏了,泉涌出一股热热的浪,迂回盘旋在眼眶,秋意沁凉的往昔,便被一一煨烫,抚摸。

秋深雾起,受伤了,就回家。想于尘寰,无非季节轮回,颠簸的苦楚,在外打拼的艰辛,执笔人生,却道不尽炎凉如秋。淡;风过云疏,是生活漠然的面孔。浓;却是母亲抚慰伤痕的缕缕温情。

回眸读秋,溢于心底的,不再是悲秋的心境。凉露惊秋,触惊了一脉慧根,一露禅意诠释人生的悲欢离合。执笔,画下一个韵美的弧线,装帧一幅色蕴思满的画卷,把秋色添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