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短文散文(最新19篇)》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报应短文散文 1
报应短文散文
老李推倒放了炮的麻将牌,阴沉着脸对门外喊道:“老蔫,拿开水来。”老李个子不高,满脸胡茬子,头发花白,六十来岁,是老蔫家的邻居。
半晌不见回声,就对桌对面老蔫的老婆英子说:“暖壶里没水了,老蔫咋不烧水呢?”
英子起身来到西屋,不见老蔫,炉火正旺,她又到屋外喊了几声老蔫。这时老蔫从漆黑的大门外走回来,赶走赶答应着:“来了、来了。”
“大冷天你去哪里了?” 英子问。
“大便去了。”老蔫答。
“晚上这条街经常出事你得注意点!”英子转身进了屋,屋里又响起洗牌的声音。
老蔫家住某小区的街边,门前就是一条不宽的砂石路,没有路灯,在这漆黑的夜晚,路上行人少得可怜,偶尔有行人也是来去匆匆。
老蔫不到四十岁,中等个,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秃顶,不大的眼睛总像睡不醒,见人总是笑呵呵的,话语不多,说话的声音也不大, 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摸样。他也和山里大多数男人一样,穿都黑色的棉猴大衣。
门外的老蔫见老婆进了屋,急忙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藏在木柈垛空,然后进了屋。
“烧开水,”英子冲老蔫喊了一声。
“知道了,”老蔫诡秘的一笑答应道。
趁烧水的空,老蔫进屋看玩麻将,英子又嘟囔道:“晚间再有大便也不许你去公厕,你不怕我怕。”
老蔫憨笑道:“我不怕,近期夜间挨刀捅的都是女的,和我们老爷们没关系。”
这时一个人风风火火闯进来,高声喊到:“不好了、不好了,东边好像又出事了,有女人哭喊的声音,吓死人了。”
大家定眼一看是赵四。赵四是光棍一条,三十大多没娶上媳妇,他黝黑的脸上镶嵌着一双贼不琉球的。小眼睛,每当说起话来眼珠来回滚动,浓黑的八字眉和小眼睛很不搭配,和他在一起给人一种不安全感。他的家境也不好,所以,他看了几个对象都没成,有的嫌他长得丑,有的嫌他家穷。左邻右舍玩牌都不爱带他,他也只有在旁边看的份。
“你咋知道出事了?”其中一个玩麻将老干部模样的人问。
“我先头出去解手在院内听到的,”赵四急了,“等没动静了我就来告诉你们一声。”接着他又说:“等着吧,明天公安就来调查了,你们就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假的了。”
老干部模样的人又问赵四:“一共捅几个了?”
“四个!”赵四翻了翻小眼睛 “算今天的就是五个 。”
始终在麻将桌边没说话的老葛头慢条斯理道: “这个男人一定恨女人,想必在女人身上吃过亏,现在是专桶女人大腿吧?”
“活该!”赵四接着说:“现在的女人找对象条件太高了,到现在我都取不上媳妇,现在的大姑娘没好东西。”
老干部听赵四说活该,就登大了小眼睛,张着大嘴半晌才冲着赵四说:“不会是你干的吧?”他眨眨小眼睛:“要不是你咋那么解恨呢?”
“是我能咋样?”赵四把手拍在老干部的头上,“你看我有这胆吗?我要是有胆量就杀几个。”
“别瞎扯” 老李这时阴阳怪气的说:“你们操这闲心干啥?公安局都不爱管。”
“为啥?”赵四赶忙问。
“没人命,奖金少呗。”老李说。
老蔫又接着说:“你们天天都在我家玩麻将,公安来了相互证明都不在场就行了。”
英子这时恨恨地说:“干这损事的人,他的孩子一定也得被人捅死。”
“臭嘴!”啪!一记耳光打在英子的脸上,英子双手捂上火辣辣的脸。
大家莫明的看着老蔫,英子茫然!
老蔫和英子是后到一起的半路夫妻,才结合半年多。他和前妻结婚很晚,前妻又和一个有钱的老板走五六年了,扔下他和当时才三岁的女儿。女儿现在九岁了,长的象她妈,漂亮!在他和英子之前有个女的又把他仅有的一点积蓄给骗跑了。
十年后的一个盛夏。
老蔫和英子的日子过得很好,邻居时常还来玩麻将。
这天好久没来玩的老李头出现在大家面前,屋里四五个人热情的让座。
“你们大家知道吗?”他屁股没坐稳就神秘的小声说:“现在我区又有人晚间拿刀捅人了,听说都捅俩了。”
“你才知道呀,我们早听说了,也是专捅女的 ”。东院王老太太说。
“十多年前的案子都没破,今年又出来了。”英子接着说。
老蔫生气道:“别提过去的事,告诉女儿晚间得多加小心,尽量别出去,今天她又去哪里了?”
老蔫的女儿十九了,出落的大大方方,苗条的身材,白净净的皮肤,一米六五的大个,说起话来声音甜甜的,比小时更有魅力,可人。
特别今年考上北京工商学院,左邻右舍都非常羡慕,都夸老蔫养个好闺女。
这几天她经常回来的很晚,天天和同学吃离别宴,在各个林业局来回转,有时就回不来就住在同学家。
“没事,”英子说着,“她又和同学去外地区了,看样今天回不来了”说着就又张罗玩麻将。
梆梆梆、梆梆、梆梆梆……
“叔开门……”一个男孩的声音。
“快开门呀!……”一个男孩带着哭腔喊道。
一阵阵急促的凿门声和喊声把老蔫和英子从梦中惊醒,他们两口子没顾得穿外衣,跑出去开大门,这时钟声正好敲了十二下。
梆梆、梆梆……
打开大门,“咋……”老蔫一个咋了字没出口,就见女儿倒在大门外,胸口流出了很多血。
“我也不知道咋回事,我们从外地打车一起回来,车走了,我们往前没走几步就到你家门口了,就在这时,迎面来个骑摩托的,车速很快,我拉她一把,就看骑摩托的人挥了一下左手,她就妈呀一声倒下了。”
敲门声也惊动了左邻右舍,英子哭喊着趴在女儿身上,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女儿一声也不吭。
邻居们回家拿手机有的打120,有的打110,大家一脸的惊慌和恐惧,忙得团团转。
老蔫愣愣的看着女儿,没有哭喊,紫青的脸歪曲着,张着大嘴,半晌从嗓子里蹦出一句话:“报应、老天的报应!”
说完,猛的转身跑进厨房,把右手放到菜板上,举起了菜刀。
春雨短文散文 2
春雨短文散文
轻轻地,轻轻地,一滴,两滴,三滴,雨落在我的手掌心,清凉,透润。微风细雨,春姑娘叹一口气,落下淡淡的泪滴。她不舍得,不舍得她一手装扮的大地,万物于她由怜生爱,怎舍得,舍得?!她把爱化作绵绵的春雨,细心呵护着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人的心田。
雨轻飘飘,宛若透亮晶莹的幔纱,抚摸我的脸庞,这是怎样一种感觉,那么熟悉又让人琢磨不透。漫天雨帘纷飞,每颗如珍珠,细腻,柔滑,清爽怡人。静坐在公园的凉亭里,看雨滴如何把大地来滋润。
那一块低洼的水坑里,盈满了今早的雨水,雨儿静悄悄飘落,小蝌蚪们却早已按捺不住对春的向往,通通的游上水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雨儿轻柔的给它们洗个清新凉爽的澡。它们可高兴了,在水面上游来串去,抖动着小尾巴,好像在说:“来呀,来呀,小雨儿,请您不停地下吧,我们要洗上整整一天才过瘾呢!”
雨儿慢慢地下,青草贪婪地吮吸着。草儿青青,雨露晶晶,草儿遇见了雨儿,越发的活泼动人;草儿碰触了雨儿,越发的光鲜透亮。不知不觉中,草儿长高了,它的体味夹杂着泥土春雨芳香的气息,在风儿的斡旋盘转中送入我的鼻息,好青春的味道,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渐渐,雨儿饱满起来,变成了珍珠串起的雨帘。滴答,滴答,雨儿打在叶子上,奏响清脆的乐曲。它在一片叶子上停留了许久,一滴滴汇成了小小的“湖水”般的世界。在这迷你的“湖水”中,有一条青虫在缓缓的爬行。小虫仿佛也迷恋这甘甜的水滴,把自己的身体交与它,凭它在自己身上流动浸润,感受春雨带给它的美妙与欢畅。
汇满了雨水的这片叶子,有点不堪重负,逐渐被雨滴压得弯下了腰,依依不舍的离别,叶儿用尽所有的力气,想挽留它的朋友,坠下又弹上来,弹上又坠下,如此往复好几次。叶儿说:“朋友,你留下来吧,我需要你!”“我要到别的叶子上去了,它们也需要我,放心吧,我会再来看望你的!”说完,雨儿顺着叶尖,滴到另一片叶子上。每次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美好的,虽然短暂,可是叶儿与雨儿的情谊,永远都不会变,它们始终都要相遇的,知己,永远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小雨变成中雨,草儿、花儿、叶儿都欢快的跳着舞蹈,与雨儿击掌,唱着春天烂漫的狂想曲。小朋友们仍舍不得离开,他们的母亲撑着伞,望着他们玩泥水的身影,脸上荡漾着幸福地微笑。
两个穿花衣服的小朋友,干脆把伞扔到一边,手拉着手,在雨中跳跃旋转,溅起的水花,有节奏地弹起又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不错,春姑娘即将离去,很快要告别这个绿意盈盈,花开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迎来的`将是烈日炎炎的夏季。一年之计于春,如果没有了春姑娘的泪水,就没有春的生机盎然;如果没有了春姑娘的一声叹息,就没有春风拂面的凉意。人们带着恋恋不舍的情意,试图挽留,春姑娘落下了泪水,也不舍得她的孩子们、朋友们。
雨停,我从凉亭中走出,终于明白,这种熟悉的感觉就是与春雨的心有灵犀。它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饥渴的心灵;它像久别重逢而又要离开的朋友,令我重温昔日的友谊。
虽然离开,只是心中仍存满满的希望,因为知道明年又会相逢!
春雨润物,也润心。无声无息地,随风潜入我们心中。春雨,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的快乐之源。那场“滴答”、“滴答”的小曲,轻盈、明快,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到是这样的“小曲”。上学时,父母的叮咛是一首温暖心田的小曲;上课时,老师的妙语连珠是一首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小曲;放学时,同学朋友间的嬉戏打闹是一首节奏跳跃、跌宕起伏的小曲;晚自习回到家门口,母亲为你留下的一盏黄色小灯,是一首倒映着星星的小夜曲;你生病时,家人为你四处奔波,寻医问药,构成了一首首惊心动魄的小曲;恋爱时,荷花池旁轻轻的一吻,构成一首缠绵甜蜜的小曲。
春雨,不仅仅是透明的雨滴,也不仅仅是希望,它也可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不能离开的生活琐事。无论事大事小,事轻事重,春雨就像那一首首不同节奏、不同温度、不同声音、不同意象、不同甜味的小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构成酸甜苦辣而又充满温馨的回忆。
大奔短文散文 3
大奔短文散文
大奔是一条远去天国的狗,但我却一直忘不了它。
我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呻吟。我相信当你知道它的灵性,知道路它懂情重谊比人还胜时,你恐怕要与我一样时不时的想起它来。
我本不喜欢养狗,远在上小学时,被一户人家的狗吓哭过,留下了怕狗恨狗的阴影。所以,成家之后,再好的狗我都不动心。那天看到一户人家把已经养得半大的狗,打得一阵阵哀号。便去劝他,不想,他却说我假慈悲。这下我可生气了,为了赌这一口气。便把这几次挨揍,三番五次遗弃的狗领会了家。这就是我后来的“大奔”。
我把它抱到我们家,给它吃给它喝,它却不理不睬,爬到那里一动不动。眼里布满了哀怨与愁苦。 我永远不会想到的是,一个被主人打着遗弃几次的狗,初到我们家竟因为恋着旧时的家,而不吃不喝两天两夜。(这些是后来才知道得。)
到第三天,它本身又瘦又弱的身子显得十分虚弱。我以为它病了,怕它死了,就去找兽医给看。兽医说它是恋家,狗有时比人还重感情的。我听了,心里莫名地爱上这条狗来。果不然,到了下午它开始吃起了食物。
我们的友谊也就这样开始了。我每天早上到校上课,它会一直跟着,无论你怎样吼它,总要到村口才转身回去。这样过了好几个月。转眼到了冬天十二月份。一场大雪过后,田里的麦子要趁着雪水施肥得。可是,家中没有其他人,我又背不动那百斤重的化肥。何况地距家里那么远,路又不好走,我看着大奔,想到了办法。
我把它叫到身边,把准备好的二十斤的两小袋化肥对称着缚在它身体左右拖在地上,趁着雪地的滑拉过去。我背着一些在前,它尾随其后。我们翻过一条条小沟小坎,一口气到了地里。当我放下化肥,去解掉大奔身上的化肥时,才发现大奔的身子已被汗水浸透。它累得气喘嘘嘘,一下子卧在地上。雪白的烟气,不停地从它口里喷出,很快在空中弥漫,像起雾了一般。
有一天半夜,大哥打电话说,母亲病了,要我天明去一趟。天不亮我起床准备去看母亲,开门一看,雪落得有半尺深。我来回地在院子和屋子走进走出,换鞋的时候,大奔就急急地跟着我,我一出大门它便紧随其后,寸步不离。我烦得打它吼它都不管用,于是我蹲下身子流着泪说着母亲生病,我要去看她,路很远,不要跟我走,好好在家看门。它听了十分不悦地转身回家了。
让我难受得是大奔最后生病的时候,我却毫无察觉。那天一早叫它,它照样撒欢跑出来,给它吃食,它只嗅嗅,转身就走。因为怕上课迟到便没当回事。到了下午放学回来,看它懒懒的。,就知道不好,我破天荒赶紧给它打了鸡蛋吃。它好像很新鲜似的,低头嗅着。我以为它吃了,便走开了。但是,当我再去看它时,它又将头低下装着吃得样子,我再走,它再抬起头。一连二十多分,它就那样地无声安慰我。我让兽医给它看病,兽医说是温疫,没有救的。它大约知道自己的期限,我走一步它跟一步,我回到正室他只站在门外,因为它从没进过正室里过。我因为爱怜它,所以我让它跟着进到里面。它看着沙发又看看我,我说你可以上去的,它才上去卧着。但一会儿它又出去,一会儿它又回来,一会儿它又出去连续好几次,到了最后它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外,我让它进去,拉着它的头,可它再也不肯进来。
我去了趟厕所,回来便看到大奔已经倒在它的窝里死了。一直想不通大奔为什么一会儿卧沙发一会儿出去,直得它去了才知道每一次出去是它拉肠水,因为怕弄脏了正室才在那么病恹恹的状态下一次次的出去,可怜的大奔。
我从此再不养狗了,我承受不了那种心痛。
相关阅读 4
【成语】心中有数
【发音】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释】对状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必须把握。也作“胸中有数”。
【来源】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先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东山交锋做准备。”
【示例】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胸中有‘数’。这是说,对状况和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
茶壶里煮饺子的歇后语 5
1、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2、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3、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
4、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
饺子这个歇后语 6
天天包饺子——渡日如年
家家户户吃饺子——无所不包
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饺子开口——露馅了
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包完包子包饺子——扭扭捏捏
三岔口短文散文 7
三岔口短文散文
年轻人,前面是三岔口,你自己选择往哪儿走吧。年轻人选了一条路,径直有去,至于对错,管它呢。年轻就是任性!
前两天面试了某大企业一份程式化很强的工作。面试官比我大两岁,家里有一位十多岁的闺女。我们聊着和工作有关又没关系的事情。他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他们老家的说法。他很诧异我怎么那么晚才从学校毕业,我估计他还诧异我怎么这么大岁数还没混出点儿名堂。其实我更诧异,小时候比人家多玩儿了两年泥巴竟然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轨迹。不过,他的话也对,我对于自己四十能否致富也表示深深地怀疑。不管怎么说,人家还是把工作机会给了我,我却犹豫了。
回到家,和夫人商量。夫人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你到底要干什么工作?我说想过啊。夫人又问:那你想过你想做的那些工作靠不靠谱啊?被夫人问得无地自容,就灰溜溜地向朋友请教。朋友认真地分析了这份工作和现有工作各自的利弊,耐心地辅导了一下我这步入中年的年轻人,效果显著。当我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时,会更加客观地做出判断。或许,我还会选错,不过错误总比盲目好一点儿。
从学生到愤青,走了许多地方,换了好多工作,如今遇到了天大的好运才在这座城市安顿下来。工作这颗心却还像飘在天上的风筝,时不时得扽一扽,才能稳一稳。这方面,夫人就是我一个很好的榜样,一份工作一干就是十来年,这得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坚持这么久?也许就是习惯,也许真的是一种乐趣。风筝的自由是因为有了线的牵挂,工作的自由不也是这样么……有所方向才是真正的自由,否则和瓶中的苍蝇有什么区别呢?
一份职业,坚持一年了又一年,你不想把它做好都难。岁数越大,越发钦佩那些把工作坚持成自己事业的人们,不仅仅是收入和地位,更主要的`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是清晰和明确的。当年,班长告诉我当两年义务兵就退伍啥也学不到,至少干个五年,可惜了。我暗暗和这句话较了十来年劲,最近才渐渐明白。这句话是人生职业定位的大问题!两年和五年或许就是我们能否人生定位的分界线。如果一件事我们坚持了两年,那么放弃的代价小的多;如果坚持了五年,那 年轻有为的人们早早地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我这般反应迟缓的人则在犹豫不决中稀里糊涂地虚度了许多光阴。
中年人,前面是三岔口,慎重地走,前面还有许多三岔口……不能再弄丢自己的路啦!
茶壶煮饺子歇后语: 8
心中有数
解释 9
“有口难言”、“词不达意”、“难于启齿”, 这些都可以用“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来”,这个歇后语来表达。
1、茶壶一般是内置茶叶,加沸水泡茶,从壶嘴倒出来饮用。假若用茶壶作煮食器皿,从壶顶放下饺子,煮熟了,却不能由壶嘴倒出来。由此引申:有嘴倒(道)不出来,以喻某种处境下,很难把问题解释清楚;或是不善辞令,口讷拙言,即使有嘴,也无法说出;或是为免尴尬,不好意思直言真相。
2、这个歇后语另有版本,是“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却倒不出来 ”,写得更明白了。
3、另一个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这与“哑子(或”盲公“)吃云吞——心里有数”喻意一样,只是后者多用;前者较少用了。
茶壶里煮饺子,壶嘴太小,而饺子要大过壶嘴,因此出不来,故有货倒不出。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句歇后语是用以比喻一个人虽然读了很多书 但是说不出来,用不明白;也就是一个人心里清楚明白,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
首字母是C的歇后语: 10
1、趁着大风扫街——假积极
2、苍蝇碰上蜘蛛网——有去无回
3、炒菜的勺子——尝尽了酸甜苦辣(比喻幸福、痛苦等种种滋味都尝到过)
4、吃了秤舵——铁心了(比喻下了决心了不可改变。)
5、撑船不要篙——放任自流
6、长竹竿进巷道——直来亘去(比喻办事不拐弯抹角)
7、苍蝇的翅膀——扇不起多大风浪(比喻起不了多大作用)
8、铲子切菜——不地道(抵刀)
9、吃了木炭——黑了良心(比喻心肠变坏)
10、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比喻某件不是真的,是人编造出来的)
11、吃着话梅讲话——股酸味
12、茶壶打掉把儿——只剩一张嘴了(比喻说话乖巧能说会道,没有真本领)
13、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茶壶打掉把儿——只剩一张嘴了
14、船到竹稿撑——随机应变
15、擦胭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6、趁热打铁——正好
17、草帽当锣打——响(想)不起来
18、财神爷招手——来福了(比喻来了福气)
19、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20、船板做棺材一漂流了半辈子,老来才成(盛)人
21、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比喻决心很大,豁出一切)
22、船板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老来才成(盛)人
23、唱戏的转圈圈——走过场(比喻敷衍场面,做给人看,表示有这么回事)
24、苍蝇掉在酱盆里——糊里糊涂(比喻不明事理。指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混乱)
25、唱戏的胡子——假的(比喻不真实)
26、炒了一盆麻雀脑袋——多嘴多舌(比喻不该说而说了)
27、苍蝇掉在酱盆里——糊里糊涂
28、吃剩饭长大的——尽出馊主意(比喻净出歪歪,或子)
29、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
30、才出窝的麻雀——翅膀不硬
31、朝迁的。太监——后继无人
32、常走泥泞路——不怕栽跟头
33、裁缝做嫁衣——替旁人欢喜(比喻自己劳动,别人得到好处)
34、臭虫咬人——出嘴不出身(比喻用不着费别的事,只要出嘴说一说就行了)
35、岔路上分手——各奔前程
36、从小没娘——说来话长(比喻有很多话要说)
37、吹回肖过坟场——自己给自己壮胆(比喻本来心虚,有所畏惧,却设法使自己镇,以增加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38、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9、才输了当头炮——慌什么哩
40、财神爷放帐——无利可图
41、丑姑娘给俊女婿——混着过(比喻苟且地生活)
42、朝天辣椒——又尖又辣;够呛
43、财神爷戴乌纱帽——钱也有,权也有
44、吃了算盆子——心里有数(比喻心里知道情况和问题的底细)
45、吹喇叭扬脖——起高调(比喻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
46、穿着汗衫戴棉帽——不相称(比喻不合适)
47、财迷转向——走路算帐
48、厕所里照镜子——臭美(比喻做事太过分,使人厌恶和憎恨)
49、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比喻做事起初声势很大,后大能坚持)
50、船头办酒席——难铺排
51、葱叶炒藕——空对空
52、岔道上分手——各走各的路
53、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54、茶铺里不要的伙计——哪一壶不开单提哪一壶
55、苍蝇的翅膀——扇不起多大风浪
56、船上打伞——没天没地(①比喻说话没探浅。②比喻说话没礼貌)
57、苍蝇碰上蜘蛛网——有去无回(比喻遇到了险境,一去再也回不来)
58、茶壶里煮馄饨——肚子话(货)
59、城隍庙里内江——鬼打鬼
60、唱戏的喝彩——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61、苍蝇叮菩萨——看错人了
62、灿烂的朝霞——红红火火
63、裁缝做嫁衣——替旁人欢喜
64、长竹竿进城——拐不过弯儿(比喻心里不痛快,想不开)
65、城头上出殡——统一个大弯几(比喻有事不直说,而是拐弯抹角地去说)
66、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比喻不识时务)
67、慈禧太后听政——专出鬼点子
68、苍蝇叮菩萨——看错人了(比喻不知好歹,把好人当成了歹人)
69、唱戏的教徒弟——幕后指甫(比喻暗中出主意)
70、嫦娥跳舞——两袖清凤
71、踩着肩头往头上拉屎——硬欺负人
72、出了芽的蒜头——多心(比喻乱起疑心)
73、踩着鼻子上脸——欺人太甚
74、赐竹的脾气——一点就炸
75、长竹竿进城——拐不过弯儿
76、财迷转向——走路算帐(比喻总是在算计)
77、从问缝里看人——把人瞧扁了(比喻眼光狭窄,认识人不全面)
78、楚庄王猜谜语——鸣惊人(比喻平常不露声色,突然作出惊人的事情)
79、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比喻失败惨重,或当众出丑)
80、苍蝇的世界观——哪臭往哪钻(比喻参与干些肮脏事)
81、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82、吹鼓手赶集——没有找事(比喻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83、脆瓜打狗——零碎
84、财神爷放帐——无利可图(比喻谋取不到好处)
85、财神爷休妻——不为空人着想(比喻不可怜空人)
86、搀水的老白干——没冲劲儿
87、炒了的虾仁——红透了(①比喻已经熟透了。②比喻受宠信的人)
88、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89、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比喻明知是缺点,却又挺欣赏,不愿改正)
90、穿寒衣摇夏扇——不知冷热(比喻不知好歹)
91、柴草人救火——自身难保
92、苍蝇的世界观——哪臭往哪钻
93、苍蝇放屁——吓谁哩(比喻没有威力)
94、操志场上捉迷藏——无处藏身
95、宠了媳妇得罪娘——左右为难
96、长虫过街——莽(蟒)行(比喻行动粗鲁冒失)
97、出土的甘蔗——节节甜(比喻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98、茶铺搬家——另起炉灶
99、苍蝇放屁——吓谁哩
100、财神爷休妻——不为空人着想
101、茶铺搬家——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重新做起)
102、踩着西瓜打球——能推就推,能滑就滑
103、池塘里的癫蛤螟——叫起来没个完(比喻没完没了)
104、茶壶里煮馄饨———肚子话(货)
报应的散文 11
报应的散文
报应一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是指一个人做了某件事情之后的后续结果,或后续回报。例如佛教就认为,一个人做好事就会有好的回报,做坏事就要遭到恶的回报。佛教的所谓“抬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总要报”;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全报。”这些语录,就都在阐明这种因果思想。
然而在无神论者看来,这种观点是迷信的,是一种荒诞不经的思想。因为现实社会中,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善人未必有善报,恶人倒往往洪福齐天。像关汉卿在《窦娥冤》中所写:“……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
其实即便在古代,人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六朝时就有人批驳“积善降瑞”的古训,在墓志铭上写下了“积善不报,终自欺人”这样愤激的语言。
但是在现实中,有神论者太多了,他们固执地坚持因果报应的。观点,振振有词地认为这是宇宙的真理。
我们老家曾有一位村支书之类的干部,在农业学大寨时,下令把西山的祖坟全部平了,把西山开辟成茶园。一刹时整个西山残砖破棺,白骨累累,晚上黑雾漫漫,鬼火荧荧,惨不忍睹。一些老太太们流着泪,念着佛,连叫“罪过,罪过”。
后来那位干部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他的一个儿子,不到二十岁也在一次建筑事故中死去。那些有神论者的老太太们,口中念着“阿弥陀佛”,脸上挂着神圣的虔诚,指天画地地说道:“老天有眼,报应,报应,这是报应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夏收夏种时节,雷电袭击了我们村子。我们生产队的避雨厂受到了雷电的打击,受伤的不算,被雷电击死就有三人。根据传统的观念,天雷要打的都是大恶人。而我们生产队因雷击而死的三个人,不但生平并无劣迹,而且禀性忠厚老实,还常常助人为乐。于是老太太们叹息道:“这世他们确实没有做任何坏事,也许是前世做了恶事吧。”
这些观念不但牵强,而且荒唐,当然不足为信。行善的没有善报,和作恶的反有好报这种社会现象,是由种种社会因素形成的,决非神灵鬼怪。鬼怪和神灵作为故事来讲讲,作为故事来听听,当然是可以的,有时还是很引人入胜的。而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神灵,这是常识,因而不可能有神灵来干预人世间的事情。
既然没有神灵,自然也就没有报应。那么我们是否不妨干些坏事,干些缺德的事呢?反正不会遭报应,不会遭天歼,我们又害怕些什么呢?
当然也不是这样。世界上虽然没有神灵,但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性却比神灵更严厉,更苛刻;做好事和做坏事也会各得所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谁种下伤天害理,谁就遭殃。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里的“天网”并不指神灵,和神灵丝毫无关;这里的“天网”指的是自然的规律,指的是自然的辩证法。所有的一切都逃不出自然规律的支配。你得到什么,必然会失去什么,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反之亦然,你失去了什么,必然会得到些什么�
日常中一些事情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原来法院的布告中经常可以看到“民愤极大”一词。严格说这不是司法应用的语言,量刑的轻重只处决于犯罪事实,和“民愤”实在无关。但事实上“民愤”一直在司法中起着作用,这就是“报应”,只不过主宰的是“人”,而不是“神”。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导:一个好人犯了罪,全村的人,全居民区的人联名为其请愿,要求免刑或减刑。这也是“报应”,是“善有善报”;当然主宰的同样是“人”,而不是“神”。
有一次我中了暑,难受得很,服用“仁丹”和“霍香正气水”也全然无用。我想到了“扭痧”。根据经验,只有扭痧才能治好这重度中暑。可是周围找不到会扭痧的人。我去健康路找一个开小店的人,她是我一个朋友的妻子,五大三粗,肯定是扭痧的好手。不料她外强中干,手劲很差,根本不会扭痧。
旁边一个卖水果的妇女自告奋勇给我扭,她技术娴熟,手劲很大,一顿饱扭,虽然使我痛得不亦乐乎,并且使我背上紫泡累累,但人却立即轻松了不少。
我虔诚地向她道谢,不料她却说道:“老板,是我应当谢谢你才对,那次要不是你,我的水果不但要全部没收,而且人也要关起来,并且还要罚款。”
我教过书,所以有些人叫我“老师”;我也在工厂里工作过,所以也有一些人叫我“师傅”。但我从来没有做过投机生意,手中也从来没有运作过资本,所以知道的人从来没有人称呼过我“老板”。
不知什么时候起,社会上“老板”变成了一种对人尊敬的称呼,这称呼使我记起一件往事。
当时我在市场服务中心工作,门外天天都有无数形形色色的小贩,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有时很有诗意,有时也确实使人心烦。这些小贩大多离经叛道地做生意,因此经常是城管人员追打的目标;一些被追赶的小贩常常逃入我的办公室“避难”。
我对有些城管人员粗暴执法很感冒,对艰辛的小贩也抱有同情,因此常常有意地掩护他们。事后他们都感谢我,有些人还祭出最尊敬的称呼“老板”。
这位妇女显然也是当时我救助过的小贩,这次她用扭痧来对我表示报答,这当然也是一种报应,称为“好有好报”。这种报应同样没有神灵在起作用。
世界上没有神灵,但存在着报应,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似乎很像宿命。人们还是多做好事,少做或不做坏事吧,免遭恶报。如果专做好事,不求回报,那是雷锋,那当然更好。
短文散文 12
短文二则散文
一、不在岗不等于没上班么
早晨上班后,我听见有人敲同一楼层的局长室的门,没回应,便听到一个中年女声大声说:“没人!现在这形势,上班时间,局长不上班也行吗?”
我刚想出去告诉她局长去县里开会了,别的同事已经在先告知了。
接着来人边嘟囔边离开了,我却平静不下来了。
出来办事的都着急,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确很不容易,再找不到办事的人,心情焦虑,可以理解。可是,也应该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不在岗的再抱怨。因为了解了真相不是您想象的那样不正常,您就不会生气了。
工作人员除了是工作人员之外,他也和别人一样同时充当很多角色,这些角色有公也有私。
即使是为了他的本职工作,因为上传下达,照样有很多也需要离开岗位去做。
如果人家因为工作需要,离开岗位的时候,恰巧被您赶上了,这是阴差阳错了,您还是应该大气地理解一下的。
即便是因为病事假等正当私人理由而不在岗位,依然需要理解。事怕颠倒理怕翻,换位思考一下,不说别的,就说您来办事吧,是不是也离开了您自己的岗位了?别人在那个时间找您办事,不是也同样找不到您的人么?就算您是自由的闲散之人,也相应地有你的位置,依然会让恰巧在此时此刻被您给空城计了。
人不是神仙,分身无术,形势再紧,任何一个局长或工作人员,都不能同时在两个或多个地方现身的。
所以,如果是正当理由的不在此地现身,而让你扑空了,请不要口说无凭地冤枉好人吧。
二、也说茶壶煮饺子
说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确无法完好地倒出来。
你说,好好的,不用锅煮饺子,偏偏用茶壶煮的'哪门饺子呢?
茶壶,茶壶,指明了是煮茶的,是特制专门的一个工具,乱挪用它煮饺子,难怪发生让那么好的饺子,被卡住了的尴尬局面嘛。如果它能正常地煮饺子就不用单叫什么茶壶了,如果茶壶什么都能做,也就不用只叫茶壶了。
没有锅可以用来煮饺子,可以买一只,实在无法买,不吃饺子还不行吗?非得把饺子弄茶壶里去煮,难为了饺子也难为了茶壶,更难为的是煮饺子的人,你看,费劲周折,煮的饺子吃不到嘴里,那不是白折腾了吗?
术业有专攻,该用什么东西做什么就用什么去做,否则,不尊重规律,强出头地别出心裁,那不是发明更不是创造,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解析 13
茶壶里煮饺子,壶嘴太小,而饺子要大过壶嘴,因此出不来,故有货倒不出。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句歇后语是用以比喻一个人虽然读了很多书 但是说不出来,用不明白;也就是一个人心里清楚明白,就是不明白该怎样说出来。
那为什么饺子必须要从一个很小的壶嘴里倒出来呢。难道不能怎样进去的,怎样拿出来么。 难道非要从壶嘴里出来才能算饺子么。这就和“没有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道理一样 每样东西都要经过一番洗礼才能成功。
变短文散文 14
变短文散文
老王昨儿夜里肠胃炎又犯了,一晚上跑了四五趟厕所,泻得头晕眼花,四肢发软。好容易挨到清晨八点,急忙打车去了医院。
这个肠胃科,老王一年总要光临几次,饮食上稍有不慎,老毛病就立马发作,毫不手软。都说只有癌病是绝症,可治不断根的病也叫人苦不堪言。怪就怪昨晚的老同学聚会,十几个鬓角斑白的老头儿老太太喝高了也同年轻人一样手舞足蹈、放声高歌。正在欢的时候,老毛病趁虚而入。
老王浑身不得劲儿正倚着墙壁养神,没座儿,候诊室坐满了人。
“您老咋在这儿排队?快请进,快请进!”肠胃科高主任从走廊那边慢慢踱过来,一见老王,急步上前扶住,立马进了诊疗室。
“不,不,这样不好,”老王有些惶恐,“我还是排队吧!”
“咋能让您老等呢?”高主任的语调愈发恭敬,半扶半拽把老王按在了诊疗椅上,全然不顾周围不满的目光。
“您老哪儿不舒服?”高主任取出听诊器正欲检查。
“没啥,老毛病又犯了,你按上次的方子开药就得了。”老王掏出了药方,没法子,老毛病,得常带着。
“哦,行!”高主任举笔欲下,却在半空中停住。
“您老这病得用仪器查查,今儿我也不敢给您看,您坐着,我请院长去!”说话间,高主任一溜烟出了诊疗室。
咋了?老王一头雾水。以前看病,都要排队候着,今儿不但没等,大夫还像迎接贵宾似的,热情得过分。
“您老咋不打个电话来,我们好做做准备,累您多等,这多不……”白大褂语意殷勤,上前紧紧握住老王的手,一叠声儿地说着。
“这是我们姚院长!”高主任弯着腰,神态恭敬异常。话音刚落,没容老王言语,那姚院长已指挥着其余四五个年轻的白大褂把老王扶上了诊疗床,开动仪器进行了一番紧张周密的'检查。没错,的确是老毛病犯了,姚院长亲自开了处方,高主任飞一般取回了所需药物。这般忙乱中,老王一直满头雾水。咋啦,态度贼好不说,还不用楼上楼下划价取药,还不花钱?再说,肠炎无非一常见病,用得着院长亲自过问吗?
“您老拿好药,下次有啥不舒服就打个电话来,我和小高随时恭候!就不耽搁您啦,车子已在外面等着您,您老多保重身体,另外也请代我向王市长问个好!”姚院长满面笑容,毕恭毕敬把老王送上了车。
咱家啥时出了个市长?进了家门,昨晚一夜折腾再加今早的莫名热情让老王一下子倚在沙发上不想动弹。老伴走了快十年,儿子挺争气,工作上一直顺顺利利,几年前搬进了市政府大院。老王舍不得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更舍不得留有老伴气息的旧庭院。儿子儿媳工作忙,自己吃得睡得,就没必要给他们添麻烦。神思恍惚间,隔壁传来播报的午间新闻:在刚刚结束的XX市第X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王XX同志以XX高票当选为XX市第X届市长……
哦,原来如此,老王恍然大悟。
茶壶这个歇后语 15
茶壶有嘴难说话——热情在里头
茶壶里煮挂面一一难捞
茶壶里煮元宵——满腹心事(食)
茶壶里煮馄饨——肚子话(货)
茶壶里煮冻梨——道(倒)出来也是酸货
茶壶有嘴——说不出话 茶铺里招手——胡(壶)来茶铺里不要的伙计——一哪一壶不开单提哪一壶
花铺里的水——滚开 茶食店失火——果然(燃)
茶杯掉在地上——净崩词(瓷)
茶铺搬家——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重新做起。)
茶壶有嘴——说不出话
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茶壶打掉把儿——只剩一张嘴了(比喻说话乖巧能说会道,没有真本领。)
茶壶装饺子——易进难出
泡在茶壶里的饺子 16
那为什么饺子一定要从一个很小的壶嘴里倒出来呢。难道不能怎么进去的。,怎么拿出来么。 难道非要从壶嘴里出来才能算饺子么。这就和“没有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道理一样 每样东西都要经过一番洗礼才能成功。
瘾短文散文 17
瘾短文散文
为什么会一遇成瘾?因为我渴望直达心底的那缕亮光,唤醒心灵深处的一草一木,从洞悉自然规律,从认知人性的自然与必然中,萃取出那份对世事无常的从容与淡定……
——题记
从没想到,在学校时,一个尤喜数理而不喜写作,也连带不喜上语文课的我,竟有一天,会让文字走近我,�
随着网络大潮扑面而来,我也与时俱进,成了其中的一名赶潮儿,带着一份新奇与忐忑,战兢的走进了网络,走进了浩瀚博大的网海。也由此拉开了我与文字结缘的序幕……
初涉网络,除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外,一般都不会落下,用软件建立自己的网友圈。相比起来,现实与网络交友,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都喜欢对朋友多一些了解,而那些多在空间写文的网友,了解他们的最好途径,就是细续他们的文字,细品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我对文字的兴趣与爱好,就是在此情景下生发,而后一发而不可收。
随后,我的交友方向,多定在了对文字有同一爱好上。天公佑我,有天竟让我遇到了,我生平在文学路上最强劲的良师益友,也让我真正懂得和感受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包含的内涵与寓意。
衷情一件事物,有慢爱与速爱两种。爱上一个人的文字,也是如此,但两者比起来,我还是觉得慢悠悠的喜欢,比一见钟情式的情感,来的可靠和扎实!
初读他的文章,一般不会马上进入状态,得有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来自他慧中却不虚表的文风:“文字朴实却深刻,意远而幽香!”那种咀嚼越久越出真味的感觉,让我更加深信这一点。
有时会觉得他的文字,就像一个丈量人生的过滤器,初读时就能过滤出,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思想境界的高低。就如他在已出版的散文集序言中所写:“偶尔执念于文字因缘,有缘者轻许之,无缘对面不识。故,不建议三十岁以下的读者购买本文集,也不建议生活中不喜思考的读者阅读她。唯恐浪费这部分读者宝贵的时间,更 ”
空间是他文章打草稿的地方,做为他的好友,更有幸能先睹为快。三十多年的博览群书,伴随他多年来勤于思考的写作,早已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字风格:笔调深沉舒缓、优美灵动而又不失风趣。从别具一格的文字中,透出的那份轻松、那份洒脱、那份俊逸,无形中显现出一个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在绿意无边的旷野上,在漫观云卷云舒的悠然中,悠悠诉说着:他的过往,他的独特经历,他的心灵每一次颤动留下的思想印记!
他文中所承载的思想深度,及文中所展露出的知识广度,更似一本浓缩的人生百科教科书,由不得你不畅游其中,去寻求那份释疑后的满足与惊喜,启迪后的豁然与明亮,进而沉浸在那份宁静中,沉淀浮躁不安的心灵,感受云淡风轻的美好。这种感觉与收获,让我不自禁的在他“藏书之路”一文留评中,无限感慨的写到:如果说你从浩瀚书海中,吸取的是精华,那我在你文中,汲取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了!
对于他的文字的喜爱,如果用上瘾与贪婪来形容,我觉得也并不过分。他空间每篇文章的发表,都会自动的牵引着我的眼神,我会像寻宝一样,细心而多遍的品读。我知道文字中,放着开启我思维大门的那串钥匙,藏着开垦我内心荒芜的那把镐头,有着洞察世事还原本质的那双慧眼,更隐着对人生参悟步入高峰的那把阶梯,是值得花费时间,消化并拥有他的那份智慧凝结的成果,许这也正是对他文字一往情深而上瘾的原由吧。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认真阅读过程,让我从他的文字中,学得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也由此改变了很多,可谓称得上真正的受益非浅。
被长时吸引并惦念着一个人的文字,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文字呢?
对一个人文字的关注喜爱,并不是文字本身,不是洋洋洒洒的个人经历的单纯记录,而是透过文字不断传递出的那种对未知的认知与理解,那种经历与事件背后的延伸与思考,那种对生活明悟或受启迪后的得益与收获。这种需求正与他在写作中,一直所倡导的:“凡历人事‘穷究本原,解疑释惑’的宗旨!”而契合。与他文字中所承载的:“以亲身体验及思考,力求予人以思想上的顿悟和思考上的自觉!”更是切合。
在另一答读者问中:对文字的价值、意义与使命的看法与释义?他有着更为精辟的回答:“文字主要是属于人精神活动的,于实际生活并不迫切需要,更非必然需要,从这方面说:文字是无用的。但人是情感丰富的动物,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吃喝等生理需求。面对无限深广的宇宙之谜,还有无穷无尽的人类自身的困感,人类也不应当停止思考。这些情感的'宣泄和思考的成果都需要借助文字表达出来。文字的价值主要就在于此:愉悦人类的精神,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智慧。”从这一段话中,能如此理性的跳出文字看文字,不仅奠定了他坚实的文学之路,更再现了一个写作者清醒的头脑与宽广的胸怀。
他,我的益友——老猫,用他的博学、聪慧及超人的胆识与见解,开辟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文学之路。以上是我接触他文字以来,自我的一些体会与感受,没对他具体的文章做只字剖析,只是简略地阐述了,他的文字对我这个读者内心的深远影响,自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切美好从心开始。心,才是一个人美好世界的缔造着。
他空间的文章,几个月前也已装帧成册,一本本的《老猫文集》,载着他对文字的执念,一个写作者的圣神使命感,一曲灵魂深处的倾情吟唱,飘向了四面八方。只想说:那些能触摸到他文字的人,是幸运的,一如我,我的幸运……
关于饺子的歇后语 18
饺子铺的酱油——白搭
饺子脱皮——露了馅
金刚钻儿包饺子——钻心痛
黎明的觉,半道的妻,羊肉饺子清炖鸡——难得的好处
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破饺子——溜边了
软面包饺子——好捏
三斤面包个扁食(饺子)——好大的面皮;皮厚
蘸着稀饭吃扁食(饺子)——越吃越糊涂
煮坏的饺子——露馅了
做梦吃扁食(饺子)——想得香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肚里有货
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
茶壶装饺子——易进难出
大年初一吃饺子——随大流;年年都一样;人有我有;头一回
大头针包饺子——露馅
豆腐渣包饺子——捏不拢;用错了馅
豆芽包饺子——内中有弯
独臂做饺子——一手包办
端午节吃饺子——与众不同
隔壁包的饺子——谁知是什么馅儿
滚水煮饺子——你不靠我,我不靠你
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黄表纸包饺子——露馅
饺子开口——露馅了
饺子烂了边——露馅
饺子皮太薄——难免要露馅
饺子破皮——漏了馅(比喻事情暴露了)
报应散文 19
报应散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绝对没有半点虚构。只是为了避免麻烦,其中的人名用了化名。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的我的家乡。故事里的主人公叫汪汪(化名)。汪汪与我上初中时是同学,关系很好。初中时的汪汪是一位英俊少年,浓眉大眼,聪敏伶俐。他有一个姐姐是抱养的,长的非常出众,待人也很热情。上学时,我们经常去他家玩,每次到他家,他姐姐都给我们做好吃的吃,可是每次去他家,都不见他妈妈,最后才知道他妈妈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妈妈死后,父亲再没有续娶,他和姐姐都由父亲一人抚养。父亲既当爹又当娘,而且在那个岁月,他家也不愁吃不愁穿,库房窑里大小粮仓都装的满满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应有尽有,生活可谓殷实,父亲也可谓辛苦,在众人眼里他可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了。
xxxx年,汪汪高中毕业。第二年,父亲张罗着请人给儿子说成了一门情事。这女子个头高挑,皮肤白皙,丹凤眼,双眼皮,长相在全乡也数一数二。双方一见面都很满意,所以很快就把情事定下来了。这年冬天的一天,父亲张罗着给汪汪办喜事,所有亲戚、朋友、同学和全村的人都来参加婚礼,以示庆贺,汪汪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常话说乐极生悲,就在办喜事的那天晚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酒席散去,天色已晚,同学、朋友都来到汪汪的`洞房闹房。到十一点多,客人们都离去后,汪汪兴奋地抱起新娘准备上床休息,一享新婚之乐。就在此时,响起了敲门声。新娘已经脱去了衣服,钻进被窝,汪汪起身去开门。门打开,看见是父亲来了。汪汪问父亲有什么事,父亲回答:
“自你娘死了,老子辛辛苦苦把你们拉扯这么大,今天给你娶了媳妇,是不是该先让老子享受享受,今晚你出去睡,我跟你媳妇睡。”
汪汪一听,如五雷轰顶,顿觉头晕目眩,天昏地暗,傻愣楞地站着不动。此时,这位“伟大的父亲”亲手拉着儿子,把他送到他睡觉的窑里。然后出来把门从外面锁上,自己去了儿子的新房。他进了新房急不可耐的爬上了儿媳妇的床,脱掉衣服就钻进了儿媳的被窝。一进被窝,就如饿狼扑食一样,爬上了儿媳的身。这个儿媳妇也倒大方,任凭老头摆布,她只是极力配合,来满足老头的欲望。
第二天早上,按习俗由婆婆给儿媳和儿子打洗脸水,现在没有婆婆,只好由姐姐代劳。姐姐端着水盆敲响新房门,弟媳开了门。姐姐进去一看,傻眼了。发现自己一直敬重的父亲睡在弟媳的被窝里。姐姐跑出来找弟弟,发现弟弟在父亲的窑里。她打开门,问弟弟怎么回事。弟弟哭着把昨晚的事情讲给姐姐听,姐弟俩抱在一起,哭得伤心欲绝。正哭的时候,“父亲”得意地进来了。姐姐哭着责备“父亲”丧尽天良。汪汪借机出去了。
汪汪走进新房,责问跟“父亲”睡觉的媳妇:“你为什么同意跟他睡?”这媳妇回答:“我原来看上的就是你爸爸,而不是你。”汪汪一听此话,简直要疯了。
这位“父亲”还未罢休,隔三差五的就去找儿媳妇睡觉。后来,他觉得儿子是他与儿媳妇媾和的最大的障碍。他又制定了除掉儿子的计划。
有一天,儿子正与村上的几个小伙子在几孔石窑的窑背上面闲聊,这位“父亲”也凑了过去。在大伙都不注意的时候,他突然把儿子一推,幸运的是另外一个小伙子手疾眼快,把儿子给拉住,要不然儿子即使不死,也得残废。
这次计划失败,“父亲”还不死心。有一天,他在做饭的时候,给儿子的饭里投放了些老鼠药。他见儿子回来了,就殷勤地给儿子端饭。见儿子不吃,他假惺惺地给儿子道歉。看他那副诚恳的样子,儿子心一软就原谅了他。儿子端起“父亲”端来的饭碗就吃,一碗饭没吃完,就感觉不对劲。过了一会,肚子疼得很厉害,姐姐叫来村里的人帮忙把弟弟送进了医院。经检查,是老鼠药中毒。
姐姐和弟弟回想起上次“父亲”在窑背上推他的情况,断定一定是“父亲”想除掉他。回家后,姐弟俩正式宣布不认这个“父亲”了。
过了几天“父亲”带着儿媳妇偷偷出走甘肃。两年多后,“父亲”带着儿媳回来了,还抱回来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回来后,父亲后者脸皮把儿子叫来,“我今天把你媳妇还给你,还替你生了个儿子,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吧。”就这样,儿媳妇又和汪汪生活在一起。每当汪汪和姐姐不在的时候,“父亲”还是不时地去关照儿媳。
到那孩子会说话的时候,儿媳教着孩子管汪汪叫爸爸,叫“父亲”爷爷。
姐姐不堪忍受这种侮辱,离开了这个家,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再也没回来过。
自老鼠药事件之后,汪汪精神恍惚,目光呆滞,不时地跑到母亲的坟上放声大哭,好不凄惨。
过去门厅兴旺的家室就此衰败。在这个萧条的小院里,这家四口人依然就这样生活着。“父亲”经常独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不时地逗逗“孙子”。
在九十年代夏季的一天下午,“父亲”依然独坐在院子里的树下。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雷雨。“父亲”刚站起来准备回窑里,一声炸雷把他击倒。等儿子和儿媳把他拉回窑里,他瘫痪了,不会说了。从此,一直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直到后来死去。
众人对此拍手称快,说这是报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