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对牛弹琴【优秀10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1
东汉末年,有一位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着深深的了解和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演讲佛意的时候,却总是被他们的儒家文化给阐述道理,而不用佛经直接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有异同,牟融心平气和的向他们回答:“我知道你们都很熟悉儒家的经典和文化,而对佛经甚是陌生,如果我用佛经来引导你们做解释,不就等于白给你们讲解了吗?”于是他便给那些儒家学者讲起了对牛弹琴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着很高的见解和造诣,弹了一手的好琴,优美的琴声总是能吸引着大家。有一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他出门漫步在蕉叶,见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着一头牛在吃草。这清静宜人的气氛激起了他为一头牛弹琴的欲望。他放下琴,开始优美的弹奏。尽管他谈的非常尽兴,非常的好,可是那牛还是依旧低头吃着草。公明仪先是很生气,但当他静下心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声音,而是根本不懂的理解这曲子的奥妙。于是他又谈了一点通俗的歌曲,那牛便慢慢的抬起头,停止吃草。”“我的故事讲完了,我所说的我用儒家的经典来讲佛语,也正是这个道理。”此时,儒家的学者全部信服了。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谓的方式,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行外人说内行话。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2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鹤立鸡群的启示:
我们要修身养性,做出众的自己。
典故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公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公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公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公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3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4
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5
东汉有个对佛教教义很有研究的学者,叫牟融。他引用儒家的诗书向儒者宣讲佛经,受到了一些儒者的责难,指斥他为什么不直接依据佛经来回答问题。
于是牟融讲了音乐家公明仪的故事;公明仪对着一头正吃草的牛弹了一首高深的曲子,牛毫不理会,只顾自己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弹像坟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来听了。他最后说:所以,对没有读过佛经的人直接谈佛经,等于白讲,成语对牛弹琴据此而来。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汉字】
岁牛弹琴
【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释】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出自】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后人也比喻向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因为使用时有带讽刺意味,不能乱用哦。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6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琴弹得非常好。
有一次,天气非常好,他带着琴去游玩。他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的地方,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很想弹琴,可是附近没有一个人。这时他看到远处有几头牛在吃草,于是他就对着牛,非常投入地弹起了琴。
可是牛并没有理他,只顾着低头吃草,公明仪又弹了几首,可还是没有得到回应。这时牛的主人来了,他告诉公明仪,并不是他的琴弹得不好听,而是牛听不懂啊!
后来“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就流传开了,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或比喻说话不看对象。
可是公明仪是个不愿轻易服输的人,他在心里想:虽然牛没有我们人类聪明,可它们也有听觉,对于不同的声音肯定会有不同的反应。母牛听到小牛的声音会充满慈爱;听到同伴的声音会结伴前行;听到牛虻的声音会挥动尾巴驱赶,这一切都说明牛对声音是有反应的。我一定要找到让牛有反应的乐曲。
于是,公明仪抱着琴,每天来到山上去给那几头牛弹琴。起初牛还是不理他,只顾着低头吃草,公明仪不灰心,就变换不同的乐风。渐渐地,他发现,当自己弹奏比较激烈的曲子时,牛们也会变得烦燥不安,不再专心吃草,东张西望;当自己弹奏比较欢快的曲子时,牛儿就会变得特别兴奋,吃草也十分带劲;而当自己弹奏一些舒缓的曲子时,牛们居然也会昏昏欲睡。
公明仪暗喜:看来自己的推断没错,牛对音乐是有反应的,而且不同的音乐会导致牛不同的反应。可是这个结论只有他自己明白,说给别人听人家还是不相信,反而受到了别人的嘲笑。
公明仪的好胜心上来了,他想,自己一定得向世人证明这一点。于是他买了几头奶牛分开养,一批是正常饲养的,一批是每天给它们弹奏欢快的乐曲,因为牛听了欢快的曲子,吃得也多了,于是产奶量也多了不少。有了这样的事实证明,人们开始相信公明仪的说法是正确的。甚至有好几家饲养场联系公明仪,想请他去给自己场里的奶牛弹琴呢,他顿时成了非常受欢迎的音乐家!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7
黔驴技穷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长什么样子。有一天,有一个人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驴子在叫,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安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看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而叫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是很大,不晓得会些什么,我来试试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呀!”说完就举起脚来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老虎这才发现:“这个驴子只会用脚踢人,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张大嘴要把驴子吃掉,驴子吓的。大叫:“你不要靠过来喔!我会踢人喔!”老虎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我还会吃人呢!”老虎说完就把驴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的点子、方法都很普通,没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这句成语说成“黔驴技穷”!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8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牧童带着自己心爱的古筝去山上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去放牛。
小牧童闲着没事干,便弹起了古筝,过了一会,一头正在吃草的老牛忽然开口说话:“好美的音乐啊!”小牧童有些疑惑,四处张望了一下:这山上一个人也没有,哪来的说话声,莫非是那头老牛?小牧童问:“是谁在说话?”老牛慢吞吞地说:“是我!”“是你,你们牛不是不会听音乐吗。”小牧童顽皮地笑了笑,老牛愤怒地说:“谁说我们牛不会听音乐,谁说我就打谁!”老牛一边说一边把牛蹄抬向小牧童,小牧童害怕极了,说:“哎哎哎,君子动口不动手,干嘛动手打人呀!”
老牛终于平静下来,小牧童松了一口气,说:“那你说,你们牛会听什么音乐。”老牛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会听的太多了。草原上的奶牛喜欢听草原牧民歌;勤劳的黄牛喜欢听动感的歌;水里的犀牛喜欢听像水流的歌;刚出生的牛犊喜欢听主人唱的催眠曲……”小牧童客气地说:“你说了这么多牛喜欢的歌,还没说你喜欢的歌呢!你喜欢什么歌,我弹给你听!”老牛兴奋地说:“我当然喜欢草原之歌啦!”于是,小牧童便弹起了草原之歌给老牛听,老牛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吃草,此时,牛儿吃草吃的更欢了!
常见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9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寓言故事:对牛弹琴 10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提示]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②。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之声③,孤犊之鸣④,即掉尾奋耳⑤,蹀躞而听⑥。
——《弘明集》
[注释]
①清角——曲调名。操——琴曲。
②如故——照旧。
③■(méng)——同“虻”,昆虫,象苍蝇而形体稍大,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液。
④孤犊(dú)——离群的小牛犊。
⑤掉尾奋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掉,摇摆。奋,本意是鸟类展翅,引申为举起来。这里是竖起来。
⑥蹀躞(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