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课外阅读 > 名言警句 > 弘一法师格言名句赏析精彩12篇正文

《弘一法师格言名句赏析精彩12篇》

时间: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后剃度为僧,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小鱼儿为家人们分享的12篇弘一法师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 致弘一法师 篇1

作文 致弘一法师

初中的音乐课本书上有一张弘一法师的图片,他的装束与神情总给我以悲凉的意味,就像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皱纹的老嬷嬷身上无处不散发着岁月无情的气息。他也许是有着漫长修炼的道士,给人以宗教般的吊诡。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余秋雨那篇著名的《道士塔》,文字中记载的神秘莫高窟,大敦煌静默的画壁。滚滚黄沙中走过的一排驮着死寂的骆驼和随处倒戈的器甲,黄土中沉淀着古画典籍琴弦古玩,可能是千年前一个伤心女子信手低眉续弹后留下的穿越千年的寻觅,也可能是那些文明人遗留下的化解不开的仇恨,怎么到如今还在闪烁着这刺目的光,是想刺得我们睁不开眼,不想让我们瞥见他们这般赤裸裸的羞耻么?

不禁哀从中来,话归来,归来泪满襟。如此矫情的文字越发让我感慨道:大师之身莫非是装盛历史琼浆的容器?如此顺从却又糊涂自然的历史这般一脉相承必是浓茶转淡而又自然回甘的,故曰为琼浆之露,因大凡历史之伤痛血泪都已悄无声息地沦为经验而不是记忆,可能我们少数的幸存者还保有一丝血脉,但我们的生命不会比我们世世代代用前赴后继的生命组成的历史更为长远。也许我们生之为人会是历史的仲裁者,但也会是装载历史甘之如饴之悲与痛血液的容器,时代与个人的剧集是由我们自己策划与导演的`,好不好看并不是评判标准,也似乎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责任不得不履行,给历史一个结局就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的一切结果,抑或是后果到最后还是由我们来承担,来完结一个时代的救赎,然后又承前启后迫不及待地开启另一个时代,然后最后再来救赎。如此便陷入了一个“百年孤独”的循环。百年孤独!我不由心惊胆战,我们一路前行的历史是否会像那个小镇一样被一阵飓风刮走,从此再也没有什么会记起我们曾经的存在?

是不是我们人类这个大单位的生命,只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运而生的?要知道不是我们创造出了这个自然,我们只是作为他创造的有思维的生物来给他以灵魂美感。这个自然外在的美感从不乏善可陈,那巍峨高山的皑皑白雪,广阔草原的风吹草低,沧海月明,蓝田日暖……当然,这般细致的景物在没有富裕情感的时候也只能是金玉其外。我们真当为自然所骄傲,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给他的报答远远超过了他给我们的赋予。因为我们思绪的美好真挚,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所以“蓝田日暖玉生烟”,所以自然能够生机勃勃。但这样的美好是否被原原本本地继续了?

我们无法更变我们终将化作茫茫宇宙中一粒尘埃的这一事实,在命运面前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无能为力,圣母院黑暗钟楼的那一隅上镌刻的希腊语或许会是一偈语。就在去年,我刚读到一篇名为《鱼的故乡》的文章,作者意到了生态伴随着我们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取而衰竭,他感慨故乡那条小河的鱼儿都跑哪儿去了?它们是跑去一个我们人类铁蹄还没踏上的国土去了,但他说终有一天那些鱼儿会回来的,等到那一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的尴尬处境,我们用了好几辈子的心力去建设,试图就在这里永远繁衍生息下去,但最终不得不屈服。我们似乎有一种“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无奈,因为故乡是鱼儿的,我们只是自然的寓居者。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是历史的仲裁者,却永远不会是自然的仲裁者。时至今日,我们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还有一大部分的人仍然固执地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们妄图去仲裁自然所以不合理地去改造自然了。于是,就像上文所说的:生态伴随着我们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取而衰竭。这例子多得数不胜数,我们所见所闻也多得数不胜数。想着想着我忽然有了点感伤,又想起了楼兰,也许甄士隐的一句话最应景:

“陋室空堂,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然后我又想起席慕容的一段文字:

“我离家有四十余年,要谁去要回那一片北方的草原?”

淡淡的无奈袭上心头。

只想说,原始环境的存在是我们离开时应该有的结局,什么都不要留下,不要带走,除了把你们那些浩瀚的思想留给他们,作为我们活过的证据。

而我还想说,我猜想其实我们的古人应该早知道自己寓居者的身份,所以他们会说:“生有何欢,死有何惧”。但从某一角度来说,人是否要来走一遭不是自我能决定的,但很幸运我们可以来到这个世界,可以经历所有生命岁月的慷慨,繁华,刻薄,荒芜,然后有了情思,留给了茫茫宇宙以情感,印证了世界的沧桑变化。但我疑惑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生之为人的价值所在?

惠安嘉惠中学611高三:王巧真

弘一法师格言 篇2

弘一法师格言

1、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2、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3、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5、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6、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7、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8、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9、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0、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11、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12、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13、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14、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15、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16、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7、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8、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9、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0、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1、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2、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3、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24、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2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8、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31、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32、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33、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弘一法师格言【热门版 篇3

1.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2.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3.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4. 隐忍别人的缺点

5.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天然的宝玉总带斑点,只有人造的才会洁白无暇。

6. 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越比越会感觉不顺眼,越不顺眼越会感觉上火。

7. 轻轻收起你的傲骨,先踏踏实实工作。

8. 大着肚皮容事,立定脚跟做人。

9.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10. 书有未曾经我读(一生没有什么缺德的事,任何话都可以对人开诚布公),事无不可对人言(天下书之多,也有我没有读过的)

11. 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12.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须带春风

13.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14. 好刚,我以柔胜之;

15.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16.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17. 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18.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19.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20.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弘一法师经典名言警句 篇4

1.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2.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3.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4.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5.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6.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7.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8.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9.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10.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1.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12.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13.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4.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5.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16.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17.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18.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19.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20.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1.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22.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23.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24.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25.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精选 篇5

1、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4、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5、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7、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8、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9、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10、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11、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13、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4、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6、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7、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18、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9、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3、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4、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6、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27、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8、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9、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30、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31、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2、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3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34、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35、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36、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37、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38、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39、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0、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41、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42、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4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44、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45、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48、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4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50、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51、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52、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5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5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57、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58、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9、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60、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61、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62、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63、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64、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66、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7、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68、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9、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70、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7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7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7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7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7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76、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77、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78、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79、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80、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弘一法师纪念馆 篇6

弘一法师纪念馆位于鲤城区开元寺内尊胜院,陈列有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

目录弘一法师纪念馆简介个人介绍门票交通弘一法师纪念馆简介

弘一法师圆寂后遗骨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个人介绍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境界,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荣。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人,他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已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在我国画界开创人体写生的第一位教师。他卓越的艺术造诣培养出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在过完繁华的青春岁月之后,弘一大师于19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开始了一种刻苦向佛、精研律学的简朴生活。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门票交通

门票:5元 交通:乘旅游专线601路及2路可到达。

弘一法师的名言 篇7

弘一法师的名言

1、意粗性燥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5、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6、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7、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闻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8、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9、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10、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1、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12、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3、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1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15、处逆境心需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6、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天然的`宝玉总带斑点,只有人造的才会洁白无暇。

17、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8、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9、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20、自责之外无胜人之处,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21、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越比越会感觉不顺眼,越不顺眼越会感觉上火。

22、隐忍别人的缺点。

23、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24、多以自己之长善补别人之短,多看别人的长处,越看越会顺眼,越处越会融洽。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篇8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1、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4、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5、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7、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8、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9、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10、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11、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13、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4、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6、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7、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18、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9、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3、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4、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6、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27、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8、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9、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30、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31、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2、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3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34、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35、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36、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37、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38、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39、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0、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41、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42、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4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44、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45、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48、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4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50、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51、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52、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5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5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57、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58、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9、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60、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弘一法师的名言 篇9

1、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弘一大师

2、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弘一大师

3、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弘一大师

4、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弘一大师

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弘一大师

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弘一大师

7、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弘一大师

8、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弘一大师

9、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弘一大师

1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弘一大师

11、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弘一大师

12、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弘一大师

1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弘一大师

14、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弘一大师

15、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弘一大师

16、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弘一大师

17、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

18、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弘一大师

19、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弘一大师

20、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弘一大师

21、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弘一大师

22、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弘一大师

23、何以息谤?曰:无辩。——弘一大师

24、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弘一大师

25、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弘一大师

26、何以止怨?曰:不争。——弘一大师

27、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弘一大师

28、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弘一大师

29、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弘一大师

30、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大师

31、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弘一大师

32、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弘一大师

33、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弘一大师

34、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经典佛语语录 篇10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8.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0.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1.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2.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3.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14.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5.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6.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8.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

19.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2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3.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25.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6.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7.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28.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32.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33.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3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3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弘一法师名言名句 篇11

1、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2、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3、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4、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祝

8、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9、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11、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12、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校

13、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4、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5、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16、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7、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18、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19、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20、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1、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22、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

23、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4、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25、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6、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27、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28、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29、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30、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31、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32、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3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4、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35、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36、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37、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38、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39、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义。

40、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41、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42、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43、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44、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45、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46、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47、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48、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冰处得力。

49、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50、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51、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52、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53、敬守此心,则心安。敛抑其气,则气平。

54、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弘一法师佛语经典语录 篇12

1、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2、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3、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4、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5、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6、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7、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8、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9、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10、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11、 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12、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13、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14、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5、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16、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7、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18、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9、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0、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21、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22、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3、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24、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25、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26、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7、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28、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9、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30、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31、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3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龋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3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3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3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3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3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3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

虑危。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4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经常被外物所扰动,可见定性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