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的诗句最新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展望未来的诗句最新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展望未来的诗句 篇1
1、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5、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8、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4、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展望未来的诗句 篇2
【关键词】唐代诗歌 时空 艺术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6-01
引言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诗歌在时空的艺术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有规律可循。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一些探讨,简单介绍一下其时空表现艺术的两个方面,具体如下文。
1.平面、单一型的时空艺术
1.1.时序的推移
被誉为诗仙的盛唐大诗人李白一首乐府诗《长干行》,巧用时序推移艺术,以第一人称“妾”的回忆和自叙方式,直接切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可谓一波三折。从童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少年初婚时“羞颜未尝开”的羞涩和婚后的幸福美满,继而到“坐愁红颜老”饱尝别离的苦涩和绵绵不绝的四季相思,以及悬想有朝一日逆水行舟,不远千里迎归的急切期盼。全诗从年龄顺序和四季推移变换中,平平道来,叙时远长,情思悠悠却仿佛如昨天,一位坚贞痴情,渴盼团聚的形象跃然纸上,读罢令人荡气回肠。
1.2.空间的转换
与李白合称双璧的“诗圣”杜甫,一首五律《月夜》,妙用空间转换,对面落笔的手法,推己及人,将思归念远之情旨表现得含蓄婉切。诗的一、二两句“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下笔即从对面设想,不言长安自己,却特写州妻子月下独望,接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悬想儿女们不理解――妻子久久对月痴望是因“忆长安”,反衬一笔,倍增相思之苦。五、六两句“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和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化实为虚,既是照应开头,也是诗意的深化,既说明独望之久,又有对温馨未来的向往。全诗字面未写长安望月,但月已跨越时空之隔,把两地相思之深情串结起来,实有双倍之悲情效果!
2.交错、融合型的时空艺术
2.1.时空的交错、转换
被后人誉为写情高手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巧用时空交错、融合艺术,将思归念远的羁旅情怀表现得尤为幽深而富有姿彩,看他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寄北”是寄妻子还是寄情人,是寄朋友还是寄知己,均不重要,对理解并无多大妨碍。值得深究的是诗人妙用时空交错艺术所作的创造性构思。首句一问一答,“期”字两现,回环往复,给全诗定下了浓厚的抒情基调。第二句点明诗人羁旅滞留的地点是远离京城,远离故土的异乡――巴蜀,且现在正是秋雨涨满池塘,清冷寂寥,归期又难料,与首句虚实相衬,成为承前启后句。第三句时空一陡转,设想未来双方相聚“西窗”之下,剪烛夜话,相聚时环境的静穆温馨与杜甫诗“何时倚虚幌”,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此处却笔锋一转,末尾翻出新意:说剪烛夜谈时一定回过头来再把现在“巴山夜雨”时的相思情景详细地告诉你,这是现在设想未来,他日回味今夕之况,空间上亦在“西窗”与“巴山”之间交相跳跃闪现,构思新颖,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全诗时空交错融合,意境深长阔大,所抒之情旨表现得既深又浓,绵绵不绝,相思中透射出乐观的光亮。
2.2.时空的变形、融合
时空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存在,诗歌中的时空是靠想像得以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跳跃性。为了重新组合时空,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想像,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想像对时空的艺术作用是:能从一滴水中见大海,从微尘中看大千世界;可以刹那间显始终,也可以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变化压缩成“朝如青丝暮成雪”或“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把数年的距离之隔和两地相思浓缩成“十年生死两茫茫”七个字。随着想像活动,时空可以这样压缩,也可以扩张。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传唱的览胜纪游诗《登鹳鹊楼》,就表现了时空的扩张艺术。诗人登上黄河中高阜处的鹳鹊楼时,远眺高山落日,近瞰黄河大海,刹时山岳河海、日月星辰、天地宇宙尽纳胸际,全收眼底,诗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诗情喷发,开篇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落日含情脉脉、依山而落,滚滚黄河水一泻千里、东流入海的壮阔场景,创造了广袤雄浑的空间与永恒流动的时间相统一的艺术境界。面对如此壮景和不舍昼夜、奔腾向前的黄河,使人产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激情。于是,诗人脱发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融情思与哲理于一炉的千古绝唱,时空从眼前、从脚下向更高更远的千里之外扩展、延伸,诗意随之升华,趋于无穷,给人以壮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思。
2.3.时空的超越、结合
叶维廉说道:“中国诗的艺术在于诗人如何捕捉视察事象在我们眼前的涌现和演出,使其自超脱限制的时空的存在中跃出。”所谓超脱时空的限制,这里实质是指时空的交错、融合艺术。正如初唐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以时空为坐标系,将诗主人公置于横向的历史与未来向两头无限延伸和纵向的天与地无限广阔的交汇点上,感慨人生,思绪万千,全诗写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极大地拓展了时空容量,已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人、一事之界限,超越中使内在意蕴趋于无穷。
结束语
唐诗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对唐诗时空表现艺术的探索,是没有穷尽的,且有着不可抵估的潜力和价值,利用时空观可以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家主体发展的独特性,细致洞察诗人思想意识的流动。本人有望与同仁携手共进,在本领域再研新果!
参考文献:
[1](德)莱辛。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M].商务印书馆,201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陈跃红。比较诗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展望未来的诗句 篇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李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他日若遂青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实际上也是李白对未来的展望。
李白的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也是展望未来,怕什么大不了一死!
展望未来的诗句 篇4
未来主义是20世纪出现最早、最具强烈反叛精神的一个文艺流派。从意大利的马里内蒂、帕拉泽斯基,发展到俄国的谢维里亚宁、马雅可夫斯基,以及法国的阿波里奈尔,未来主义以一股强势之姿冲击着欧洲文坛。虽然未来主义的三个流派各有异同,但是从整体上看,未来主义文学始终秉持“反叛传统,自由革新,面向未来”的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再次细细研究惠特曼的诗歌,特别是这首可以称之为代表作的《自我之歌》,发现其中折射出多方面多角度的未来主义思想和倾向,因此,可以说惠特曼是一位超越了时代的先驱诗人。
思想意识
1855年《草叶集》第一版问世,共收录12首诗歌,其中《自我之歌》是最长的一首,共1336行。惠特曼在《自我之歌》中对“自我”作了最全面的诠释,他在开篇就写道:“我赞美我自己,我歌唱我自己,/凡是我认为怎样的你也会那样认为,/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我闲游,邀请我的灵魂一起,/我弯着腰悠闲的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2]
诗人赞颂“自己”,这表明这个“自我”就是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惠特曼强调人的主体性,这是一种个体自由人格和意识的体现,但是第三句“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诗人随之从自身发散到整个民族,由个体的“我”变为宇宙万物中的“我”,即无限个体的扩张,以一盖全,由“自我”扩展为“全体”。惠特曼将这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融入他悠闲的创作特色中,以展现他不愿墨守成规旧文学传统的教条,要通过他自己来弘扬个性解放和独立人格。未来主义同样强调人的主体,这首先以俄国的“自我未来主义”为代表。在俄国的未来主义中,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的《自我未来主义序幕》标示着“自我未来主义”的诞生,从此,自我未来主义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它们重视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其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就是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宣扬。谢维里亚宁率先提出“自我肯定个性”[3]的口号,在他看来,“心灵是唯一的真理”[3],只有先肯定自我,才能展示出“对混乱现实的反抗意识”[4],并表现出“朦胧奥秘的感受和不可理解的事物”[4],这种“我就是未来”的创作理论旨在探寻“真理的灵魂”[5]。然后,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立体未来主义”在《给社全趣味一记耳光》中联名宣称,必须尊重诗人“在一片喧嚣的怒吼声中站立在‘我们’这个词构成的巨块之上”[5]的权利,从“自我”到“我们”,俄国未来主义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惠特曼歌颂“自我”的意义不谋而合。惠特曼为自己赋歌,其目的是为整个民族而唱。当时,对于深受欧洲神学和教条主义影响的美国文坛而言,艺术作品首先要打破常规,摆脱桎梏,才能确立和发展属于本民族自己的文学。未来主义从一开始也以反文化传统而著称,而未来主义之所以否定古老的文化传统,是为了除旧迎新,探索全新的艺术形式。此外,未来主义还强调“直觉和神秘”[6],因为在未来主义者们看来,旧有的艺术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亦无法获寻那些尚不可知的真理,只有变革和创新,并在创作中运用知觉来表现思想,才能“抓住物质中所有最容易消失和最难拾得的东西”[7],从而使未来主义走得更远。
毫无疑问,《自我之歌》中的“自我”不是经验的体现,惠特曼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精神特质,无论灵魂还是肉体,惠特曼笔下的“自我”都凭着直觉和灵感畅游在“草叶”所代表的大自然中,不受任何束缚,领略万事万物,寻找真理的秘密,但是惠特曼又赋予“自我”一种超验的神秘性,因而造成不少学者对作品中的“自我”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争议。从未来主义角度来看,惠特曼这一手法是一种典型的未来主义表征。
审美艺术
从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诗人菲利普•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惊世骇俗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并以此宣布未来主义之诞生开始,未来主义就以一种反艺术的形式轰然出现,它犹如一颗子弹,以猛烈的气势震惊世界。诚然,马里内蒂所宣扬的意大利式未来主义具有十分反动的政治性,但是必须看到,未来主义最初是为了反对当时文坛所盛行的“为艺术而艺术”,以及盲目的好古求美的思潮而兴起的。不管经过如何变革与发展,未来主义的纲领仍然是嘲弄传统,追求革新,面向未来。
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中说:“一个伟大的民族觉醒起来,要对思想和制度进行一番有益的改革,而诗便是最为可靠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8]
未来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诗歌,未来主义诗歌从一开始就主张做自由诗。马里内蒂在1905创办了《诗刊》,从而成为意大利提倡自由诗的大本营。《诗刊》主张解放诗歌和文学,许多诗人不再遵循旧诗的法则,开始采用率直的文字来表达感情,即自由体诗歌。惠特曼在1855年7月4日出版了《草叶集》的第一版,然而,在此后近乎一个世纪中,他的诗作被当时的正统文学和主流文化鄙弃,被批评为内容粗俗,并因此而饱受指责。“美国文学界用来迎接它的先是无情的冷落,接着便是恶毒的嘲讽和漫骂。”[9]
而惠特曼的《草叶集》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无本无源,无法无章,全然不顾传统格律。经过不少学者的努力,最终惠特曼的文学价值才被世人承认,确立其诗歌是19世纪美国诗人在欧洲诗歌格律传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颠覆性变革。惠特曼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从而带动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现代诗歌格律的兴起。毫无疑问,未来主义所宣称的艺术创新,正好与惠特曼敢于革新的精神相一致。
此外,未来主义诗歌还主张以视觉、听觉、嗅觉等直抒心声,取消标点符号,突破格律,模拟自然界原始形态等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经过其他未来主义者的拓展,法国立体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纪尧姆•阿波里奈尔创造了“图画诗”,俄国立体未来主义又创造了“台阶诗”和“楼梯诗”。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奇诗歌形式,其实在惠特曼身上早已有迹可寻。惠特曼的艺术风格和传统的诗体大不相同,因为他一生热爱意大利歌剧、演讲和大海的滔滔浪声,有西方学者就指出这是惠特曼的韵律的主要来源。此外,还不能忽视的就是,在《草叶集》第一次出版时,《自我之歌》这首诗不但没有标题,也没有标出可分段落的数字,甚至全诗结尾处都没有一个句号。按照李野光先生的评论,他认为这首长诗“内容既那么丰富庞杂,结构又那么松散奇特,像一座没有搭好、几乎还没有成形的七宝楼台那样,徒令人眼花缭乱而已”。[2]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惠特曼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未来主义气息。
情感特征
未来主义否定过去,摒弃传统,去除旧思想,肯定现在。肯定现在就是愉快地生活,这便涉及到了爱情。但是,经过世界大战的硝烟,人们对爱情早已经没有莎士比亚时代的浪漫憧憬了,未来主义断然以人类最原始的生理欲望来代替恋爱。欲望是一种力,男性是进攻的、的,女性是保守的、温雅的。未来主义视文学为生活的“动力学”,这与惠特曼的思想如出一辙,惠特曼在《自我之歌》中自称“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2],无论多少抵毁或者赞美,都不能忽视他诗作中那些用亢奋的热情来表达欲望的诗句。惠特曼在第三节中就写道:“冲动,冲动,冲动,/永远是世界生殖的冲动。/对立的对等物从朦胧中前进,永远是物质的增殖,永远是性的活动,/永远是同一性的联结,永远没有区分,永远在繁殖生命。/这用不着详为解释,博学的人和愚昧的人都感觉到那是如此。”[2]
从这一段诗句中可以看出,惠特曼认为冲动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动力,而未来主义同样认为世界上所有一切以动的感觉为中心,即从力学的性质里衍生出必须“把生活从消极里拉开”的特征。未来主义认为人们应该有坚强的自信,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不顾一切地向前迈进,这正好符合惠特曼在诗歌第二十四节中的自我描述:“沃尔特•惠特曼,一个宇宙,曼哈顿的儿子,/狂乱,肥壮,多欲,能吃,能喝,善于繁殖。”[2]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惠特曼身上“健康、力量、活力、信心”[2]的特质,这是一个真实的诗人,他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命形态。惠特曼的作品中总共有50行对欲望的直接描写,这使他遭受不少文人雅士的攻击,因此,当罗塞蒂准备编辑《惠特曼诗选》时,询问能否去掉这些篇章,出版一个意义上的“洁本”,惠特曼迫于政治上的打击而同意了,但是到了晚年惠特曼对此事后悔不已,他认为感性的诗句是增加生活气息,否则大部分的诗篇等于白写,而那些诗行中的活力,以及其中所表达的精神都渗透在整个《草叶集》中,因为作品必定和其休戚相关,如同人的身体和灵魂,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惠特曼这种通过强烈感观来描述欲望的手法在未来主义流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未来主义反对温文尔雅,主张急进暴烈;反对迟钝迂缓,主张直截痛快;嫌恶伤感悲观,赞美健康乐观。他们崇尚放荡不羁的生命活力,这种奔放的情感是传统和世俗都无法包容,冲击读者的心灵,最终超越了时代。
展望未来的诗句 篇5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4、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5、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4、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25、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何人不识君。
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2、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5、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38、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9、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40、暂别紫台自飘摇,何惧风雪总潇潇。不见昨夜雨湿处,聊以新颜待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