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鉴赏(最新9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柳宗元《小石潭记》鉴赏(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殊句式倒装句: 篇1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参考 篇2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
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柳宗元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
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翻译: 篇4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小石潭记》《游青溪记》阅读原文 篇5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小石潭记原文 篇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篇7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4、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主题)
二、按原文填空
1、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
(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
2、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5、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
7、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8、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
9、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或写汉字
贻(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参(cēn)差(cī) 差(cī)互 悄(qiǎ)怆(chuànɡ) 幽邃(suì)篁(huánɡ)竹 清冽(liè)日光下澈(chè) 为坻(chí) 为嵁(ān)摇缀(zhuì) 翠蔓(àn)
四、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
五、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
六、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1、 以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2、可 不可知其源(能够)
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
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3、 然 4许 杂然相许(赞同)
然往来翕忽(然而) 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
5、清 6之
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
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7、为 8若
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
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9、其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⒑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
七、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
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
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
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
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
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
8、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
1、全石以为底。句式:宾语前置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句式:省略句
译:太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3、坐潭上。句式:省略句
译:我坐在潭边。
九、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排比)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也。(拟人)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
4、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
十、掌握注释及翻译
十一、阅读理解
1、分别概括各段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石潭全貌(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潭,树)
第2段:描写潭水和游鱼(写水、鱼)
第3段:探究小潭的水源及岸势(源头,岸势)
第4段:作者对小石潭的印象和感受(写感受、抒愤懑)
第5段:记同游者(缀述同游者)
2、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行、隔、闻、伐、取、见
3、第1段写景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水、石、树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水清、石奇、树美。
表现小石潭周围美丽环境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写游鱼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写鱼?
①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通过鱼的活动来衬托水清。
②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侧面描写)
第③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源流曲折、岸势差互。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
回望自己的人生境遇,而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
第④段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以其境过清。
第④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被贬后忧伤、孤寂愤懑的心情。
6、作者描写游鱼、潭水和潭上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不同感情?
潭水空明澄澈,游鱼动静相得,生动传神,其中蕴含着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感情。潭上景物凄清幽邃,其中蕴含着作者被贬之后抑郁忧愤的感情。
7、与郦道元的《三峡》比较,说说两文在写景上的异同。
两篇都是描写山水胜景的著名散文,郦道元的《三峡》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则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景中。
8、第二段明写(实写)鱼,暗写(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作者采用以实衬虚(侧面描写)写法,与齐白石的绘画“只画飞鸟,不画天空;只画游鱼,不画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鱼和人之间没有一点遮挡,才会有如此情趣相通,真可谓神来之笔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刚开始无忧无虑、欣然而往,但由于小石潭景致的寂寥凄清,让作者联想到自己谪居永州,抱负无从施展、难免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10、失意文人除了柳宗元外,还有谁?写出两位。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篇8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 篇9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