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百丈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最新3篇】正文

《百丈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最新3篇】》

时间:

《百丈山记》,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百丈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最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百丈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

D.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隘:狭小

解析:C项,据:占据,位居。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B.山之胜盖自此始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C.循磴而东又为石梁,度而北

D.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B项均为“助词,的”。A项,乃:副词,才/副词,是,表判断。C项,而:连词,表修饰/表顺承。D项,虽:连词,虽然,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即使。

答案:B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2段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作者认为山庵,壁其后不足观,游人不必前往。

D.山门伴水,枕席卧闻水韵,但时间长了更加悲伤,不过终究是可爱之景。

解析:C项文中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并未说游人可不必前往。

答案:C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答案:(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

(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答案: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林薄间东南望?薄:迫近

B.日光烛之 烛:照耀

C.不可殚数 殚:尽

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胜:胜景

解析:A项,薄:密林。

答案:A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①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②一峰独秀出?③皆若飞浮来往?④下临峭岸, 深昧险绝?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最后记小结之用;⑥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第1段作者侧重在表现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

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它们“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 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解析:D项“它们”错误,应为“可观者”。

答案:D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答案: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

如何准确辨析说明方法? 篇2

1、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据说、譬如…举例只举一部分。(与打比方区分)

2、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3、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是……,这就是……,叫……。

4、作诠释:事物和事理的局部、某一方面的性质、特征介绍,某种原因的解释,因为,由于、这时有什么造成的。

5、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概数、确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6、作比较:两种东西比 而、比……和……。也、相对于、较……

7、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

8、引资料:引用言论,标记是引号。、资料、传说、民谣。

9、摹状貌:既说明文中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10、列图表:标志明显,不多赘述。

阅读如何确认重点 篇3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