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最新8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8篇《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篇1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银,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生固哀之
固:坚决、执意
B. 翁大渐,寻卒
渐:加剧
C. 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
聊:依靠
D. 余偶过其居里
过:拜访
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兄以老病卒/斧今以时入山林
B.而徐性刚烈/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今其可矣/其皆出于此乎
D.则月生之苦况/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符合李八缸所预言李月生的“坎壈”的一组是
①逾数年,家渐落②斋葬之谋,勿与校计③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④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⑤益失所助,至绝粮食⑥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讲述父亲为儿子未来的生活做周密安排的故事,塑造了李八缸这一具有远见卓识、智慧、慈爱并有些传奇色彩的父亲形象。
B.李八缸病重给儿子分钱财时,不搞平均主义,对这种明显偏向哥哥的做法,李月生很失望。
C.李八缸分财不依常规的原因,是他有一双慧眼,他看准了儿子的现在与将来,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D.小说最后写李八缸用托梦的方式告诉儿子钱在哪里,这一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化了主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3分)
(2)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3分)
(3)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2分)
参考答案
9.D 经过
10.A 因为/按照 B都表转折 C都表揣测 D都是连词“那么”
11.C 解析: ②是说李月生哥哥承担丧葬费③是说李月生喜宴宾朋⑥是说李月生买得贩羊者遗孀,希望得些小钱。
12.B(“明显偏向哥哥”理解错误)
13 (1)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采分点:“不虞”,,不测或转译成“死亡”,1分;“即”靠近、接近,到,1分; “讯”,问,1分。)
(2)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采分点:“始”才1分;“向”先前,从前1分;“乃”表判断,1分。)
(3)老头子临死的时候安排事情,从前也听说过,却没想到月生父亲的话都是应验的话。(采分点:“治命”,“安排”,意思对即可,1分;“谶”应验的话或“都是谶语”1分。)
参考译文
太学院的李月生,是升宇翁的第二个儿子。升宇翁很富有,用缸贮存金钱,同乡人称他“八缸”。老人卧病在床,(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唤来儿子分金钱:哥哥分得八成,弟弟分得二成。月生非常失望,老人说:“我不是偏心有爱有憎。地窖藏着钱,必须等到没有多少人时,才能把它给你,不要着急。”过了几天,老人病情更加危急。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父亲说:“人生的`苦乐,都有定数。你正享有妻子贤惠的福气,所以不宜再资助你很多金钱,来增加你的过失。”原来,月生的妻子车氏很贤惠,有汉鲍照妻桓少君和梁鸿妻孟光一样的美德,所以老人这样说。他一再哀求老人。老人发脾气说:“你还有二十多年坎坷生活没有经历,即使给你千金,也会立刻耗尽。如果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指望我给你钱。”月生非常孝顺老人,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不久,老人病危,不久去世。幸亏哥哥为人很好,主动承担了丧葬的费用,不跟他计较。月生天性单纯敦厚,不算计金钱,并且平常好客能喝酒,备办酒食,一天三四次催促妻子做饭,不太理会家业生产。同乡的无赖看他为人懦弱,动不动就压榨他。过了几年,家道逐渐没落。月生生活窘迫的时候,靠哥哥周济,不算十分困难。过了不久,哥哥因年老患病去世了,这样一来月生就没有人帮助他了,以致连粮食都没得吃了。他只好春天举债秋天偿还,田里的物产,打完场就没有了。于是靠卖田维持生活,家业更加败落。又过了几年,妻子和长子相继去世,月生更加没法维持生活了。后来,花钱娶了贩羊者的遗孀徐氏,希望她还有点小钱。但徐氏性情刚烈,每日辱他,以至不敢跟亲朋来往。一天晚上,月生忽然梦见父亲说:“现在你所遭遇的情况,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我曾经答应给你窖藏钱财,现在大概可以给你了吧!”月生连忙问:“在哪儿?”父亲回答说:“明天给你。”月生醒后觉得奇怪,还以为是贫困中过于想得钱而做的一场梦。第二天,挖土修墙,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
异史氏说:“李月生,我的患难之交,为人朴实真诚而不虚伪。我把他当兄弟与他交往,悲哀和快乐都共同承受。几年来虽然村与村相隔十几里路,竟然老死不相听闻。我偶尔经过他的村庄,也不敢过去拜访他。那么,李月生的困苦状况,那是有不可以说到明面上的地方了。忽然听说他一下子得了千金,不觉为他欢欣鼓舞。唉呀!老人临 死的时候安排事情,从前也听说过,却没想到月生的父亲的话都是谶语。这多么神奇啊!”
初三文言文陈胜吴广起义的练习题 篇2
初三文言文陈胜吴广起义的练习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遮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会天大雨 ( ) (2)为天下唱 ( )
(3)皆次当行 ( ) (4)死国可乎 ( )
7.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初中学习方法?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起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3
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口号是____________。
2、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1)度已失期
(2)等死,死国可乎()
(3)为天下唱()
(4)陈胜王()
6、翻译下面句子。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参考答案:
1、(1)天下苦秦久矣;失期,法皆斩。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鱼腹置书,篝火狐鸣。
3、A。
4、C。
5、(1)度量,估计。
(2)同样。
(3)倡导。
(4)称王。
6、(1)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跑了。
(2)又暗中让吴广到戍卒们停留的处所旁的祠堂中。
(答案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4
文言文精选2篇练习及答案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馑粥不充⑤,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馑(zhān)粥不充:馑,稠粥。充,充足。⑥日昃(zè):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
(4)感泣辞母: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_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②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________、 ___ _(要求填写两个)。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佩带”;(2)通”,”;(3)热水;(4)辞别。
2.C点拨:A①连词,”;②连词,”。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D①人称代词,”;②加强反问语气。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③囊萤映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等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5
文言文两则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去之去:________
(2)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亡:________
(4)是吾骏马也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B.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6.示例:作为国君,只有对百姓讲信义,具有宽容豁达的精神,才能民心所向,天下大治。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需要信守诺言和宽容豁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意对即可)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6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节选)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B.兵连祸接,曾无虚岁 曾经
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用兵之效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B.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D.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C.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D.兵连祸接,曾无虚岁
【小题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相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等到燕太子丹以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3)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到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曾:竟然。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转折连词,却 /连词,表结果 C项:介词,用来引出对象,跟,同/介词,不译 D项:介词,用/介词,表被动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智力:智力和力量。 C项:明日:第二天。【小题4】
试题分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 B项:判断句 C项:定语后置句式【小题5】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始:才;速:招致。(2)且:况且;智力:智慧和力量;诚:实在。(3)惟:只;克:能;是以:所以。
《宿迁》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7
《宿迁》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宿迁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分)
▲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 ▲
7.(3分)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 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8
(一)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途,告之故,且曰:“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送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髯,赐帛酒花彩以荣。显者惭,杜门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注释]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樵子者,貌髯而伟 伟:身材魁梧
B.人或讶问之 讶:惊讶,奇怪
C.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赡:赡养
D.迂道疾行,至河干 干: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髯樵)
B.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所谓秦桧者)流血几毙
C.吾亦知戏,故殴。若真(是秦桧),膏吾斧矣
D.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学奇)无如何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 ③髯曰: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 ⑤出门,给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官府对髯樵刮目相看,褒奖有加。
(二)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剿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七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恐怖。③台使: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轨逐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崇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作”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