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注解+译文(优秀9篇)正文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注解+译文(优秀9篇)》

时间: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9篇《黄州快哉亭记》【赏析】注解+译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1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参考答案:

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篇2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

苏  辙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③一舍:三十里。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⑥乃:竟然。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

15.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16.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7.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参考答案:

15.①三十里为一舍  房舍  ②抬  全

16.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17.在此亭上可以欣赏远近、昼夜变化倏忽的景物;可以凭吊往古流风遗迹。

《黄州快哉亭记》译文及赏析 篇3

作者: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粗体文字下面有“词语辨音”]

(本文现已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

注音

沅(yuán)沔(miǎn)子瞻(zhān)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舟楫(jí)变化倏(shū)忽草木行(háng)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会(kuài)计蓬户瓮(wèng)牖(yǒu)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

【注释】

【江出西陵】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肆大,水流阔大。肆,极,甚。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湘,湘江。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汉沔,就是汉水。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张,大。

【赤壁】赤鼻矶,在现在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谪,贬官。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

【胜】胜景,美景。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è)】三十里。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开,开启。阖,闭合。

【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形容草木繁荣。

【指数】一一指点。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从,使……从。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当】迎接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讽,讽喻。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中,内心,心中。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天性(本性)。

【适】往,去。

【患】忧愁。

【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放,纵。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动词。

【濯】洗涤。

【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适,闲适。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哪里……呢。乌,哪里。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在夜间,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小桌旁边的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

【赏析】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最能体现苏辙为文纡徐(从容缓慢)条畅(通畅而有条理)、汪洋(气度宽宏)澹泊(不追求名利)的风格,就同他的为人一样。这篇文章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议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不露痕迹。写景,能曲肖其景,但又不实不死,做到情景俱出,境界深远,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叙事,能于简要之中插入闲情,磊落跌宕,分外远致。这篇文章最杰出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议论。文章就同样的“风”,因帝王、庶人生活、思想之不同而感觉殊异的事实,得出“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立论正确,论证有力,结论无可辩驳,令人信服。“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要能破理,立论首先要正确,要“贵是而不务华”。(汉·王充《论衡·自纪》)《黄州快哉亭记》以人对外物的感受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事实立论,这无疑是正确的。立论“贵是”,就要贵在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破理,在论证过程中还应做到,所“考引事实”必须“不使差忒”。(宋·洪迈《容斋随笔》)苏辙在文章中征引楚襄王兰台披襟当风故事,作为论证的例子,故事的出处在宋玉的《风赋》(见·梁·萧统《昭明文选》),确凿无误,足可传信。最难能的是,这篇文章的议论始终带着情韵,故虽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贯注其间,却不显出伧父面目。“风无雄雌之异……而风何与焉?”“连山绝壑……乌睹其为快也哉!”等等议论就是。这些议论都近乎于言情,近乎于绘景,显得情韵十足,无丝毫议论常有的逼人气势。唯其如此,文章纡徐条畅,汪洋澹泊的总体风格,也就不致因这些议论而遭受贬斥。

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之意。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 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篇4

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历来被人推崇备至,公认是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

中国如数家珍的文化中,贬官文化可谓是及其夺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中国文化中及其夺目的一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仕途衰,文章才会兴。苏轼的《石钟山记》,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还有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由于被贬谪居,心中难免会有所不平和愤懑,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含有一股独特的力量和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冲突,而这就是贬官文化。

通过一篇篇贬官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但更让我们感慨万分的是幕后当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碌碌无为。也就是说穷奢极欲的统治集团是成就贬官文化的根本原因。这在读过的《黄州快哉亭记》后感触更深了。苏辙“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背后暗含了多少辛酸和悲哀?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弟弟苏辙因上书求情而也谪居筠州。苏辙对统治者是该多么绝望啊!在楚襄王快哉之事中我们就可以读出。仕途忽跌谷底,这也是他们写文章的灵感来源。

中国独特的封建统治时期孕育了丰富的贬官文化,它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带给我们巨大是影响。

贬官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对于统治者来说,贬官文章积累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百姓对统治者能力的怀疑和不满,而减少这类文章出现的办法就是文字狱。上文提到的《乌台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大量无辜受害者被牵连被迫害,一时人心惶惶,莫不敢言,社会风气渐渐变化,文人墨客只能“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了”。另一方面,这种风气下的人们都难以克制心中的不满,却又害怕文字狱,通常所写文章及其含蓄,所言之语非常委婉,这对于当时文学上的写作风格也影响甚大。不难发现,宋神宗年代大家之作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手法运用之精巧令人赞不绝口。

贬官文化对历史的影响实为重大。白居易提出“文� 不少贬官之作对于当时政治制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许这种见解在当时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却给后代统治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孔子多次被免去官职,无奈之下只能周游列国四处讲学,而他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却被后世统治者所采纳,沿用至今。可见,贬官之作的影响之大。

当然,在我们这个纷繁扰攘,浮躁不堪的现代社会中,贬官文化似乎已经渐渐消失,不会再有忧国忧民的官员写出的永垂青史的着作,不会再有因自己未被重用而愤懑不平的佳作,不会再有自己满腹才华的治国大道的论述,即使有,也是极少的。与封建社会相反,现代社会拥有一股傲然正气的人是每一个百姓,贬官文化已不知不觉中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变成了“被贬之人”。对于食品安全,我们有苦要说,对于腐 败官员,我们有苦要说,对于制度改革,我们有苦要说。面对我们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又有谁来拯救或同情呢?谁也不知道。

苏辙评价《黄州快哉亭记》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辙一字立骨,又添彩于仕途衰,文章兴的贬官文化。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篇5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有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披襟当之(当: 同“挡”,挡住)

B.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讽刺)

C.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

D.不以物伤性(性:本性)

7.下列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风飒然至者(定语后置)

B.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判断句)

C.快哉,此风!(省略句)

D.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

参考答案:

6. 选D.(A当,迎着、对着;B讽,讽喻;C病,忧愁、不快乐 )

7. 选C.(C句为主谓倒装)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篇6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作者:苏辙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四部丛刊》本《栾城集》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越益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世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末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末到哪里不都会感到快乐吗?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7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势益张 益:更加

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披:敞开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阿母为汝求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 第三段 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4.B(舍,三十里)

5.D(A.是/替;B.代词/难道;C.放句中表停顿/放形容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介词,在)

6.A(第一段没有议论。)

7.略

【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更加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汪洋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

士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甕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篇8

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不仅语言奔放,气势如虹,显示了一代才华横溢的名家的风采,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更是令人回味细思。

文章叙说了朋友张君梦得被贬齐安(即黄州)后建快哉亭以赏长江美景之事。“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看到这样的美景,岂不快哉!不仅如此,在赤壁之地(作者认为黄州的赤壁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看断瓦残垣,古城废墟,缅怀三国英雄的伟绩,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一种难得之乐。

张梦得虽然遭贬,并不终日痛苦悲伤,而是闲暇时坐亭观景,游山玩水,别有悠然、自得之乐。观长江之清流洗涤心灵,望白云之清逸修养情操,振清风之爽快心旷神怡,照明月之皎洁清虚自如,尽情享受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样的景色,许多羁官谪士,观长江忧愁,望白云迷茫,振清风萧瑟,照明月清寒,终日里烦恼憔悴,岂不哀哉!

为什么这样呢,作者认为,张君心中有自得之乐,不以物伤性。我想:生活中应该有自得之乐。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却空虚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不能忽视:缺乏自得之乐。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 寻找自得之乐,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做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做。譬如同样是读古文,有的人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读来便味同嚼蜡;然而聪明人全神贯注地去读,认真地思考、品味、理解,积极主动地解决其中不懂的问题,细心总结,收获文字、语法、哲理、文化知识等各种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并且随时能够运用,他便读来很有自得之乐。

我们再来讨论下困难和痛苦中有无自得之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各种挫折必不可免,首先要摆正心态。着名科学家陈省身先生说:“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别人做了你没什么可做的了。”这样,我们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就有自得之乐。

自得之乐虽然需要,但是有些狭隘。真正的乐在于让他人乐,让大家乐,让人民群众乐,才是最大的乐趣。范仲淹说:“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右任先生说:“计利当计天下利,祈福应祈万民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黄州快哉亭记读后感 篇9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摘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这篇散文虽然是一篇“记”,但也可以当做是苏辙的人生哲学随笔来加以赏析和感悟!正如苏辙之兄着名文学家和诗人苏东坡的旷达人生态度一样,苏辙的人生境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善于在凡俗的甚至是艰难的日常生活之中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诗意瞬间和诗意片段,秉持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自然是与世沉浮,无往而不乐,无处而不快了!

国人的诗歌最讲求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讲究的是含蓄委婉的意境营造,力求以情景交融的意境感染人的心灵,触发人心的共鸣,但为什么同样是面对清风明月,阴晴雨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根源就在于人物内心的人生观。从心理学角度看叫做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于是同样的景致不同的人就会生发出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反之,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甚至迥异的心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举例来说吧,正如当年的南唐后主国亡投降,被迫离开南京到了河南,沦落为当时的萨达姆。在一场潺潺夜雨之中醒来,面对本是愉悦人心的阑珊春意,鸟语花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却是内心充满了无尽绵绵的家国之恨和虏囚之痛!而同样是夜雨醒来的贵妇(不是狗名)李清照却是在浓睡一夜酒醉尚未全消之时吩咐仆人去看看院里的海棠花怎样了,仆人也许是没好气地回答道:“海棠依旧”(呀!),李清照毕竟是一代才情诗人啊,当即驳斥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人 女诗人李易安的这四个字彪炳青史,耐人寻味,令人称绝!它把一夜春雨过后的海棠树的那种绿叶更加清亮丰硕,花蕊经风雨浇打显得有些娇弱憔悴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和脑海之中了!

所以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苏辙先是以无比艳羡的口吻高度神往和赞美了一番快哉亭的亭主清河张先生建亭之处的无限胜景,这里既有自然的江河山陵之秀美,又有人文的风流人物传奇之遗迹,可谓快哉于目,又快哉于心!接着作者笔锋一转,那意思是说假如不是清河的张先生这样高妙豁达随遇而安之人,换成是另外一个小鸡肚肠的家伙,面对这里的山高谷深,古树萧瑟,清风冰凉,月光凄清,要不唉声叹气,悲伤憔悴患上忧郁症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