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人间烟火优秀9篇正文

《人间烟火优秀9篇》

时间:

高中人间烟火议论文800字 篇1

每到了冬至时分,嘉兴家家户户并会煮桂圆炖蛋汤来喝。桂圆,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在严寒的冬至夜里,喝上一碗便能够暖和一整个冬天。

十四岁那年的冬至,爷爷要过八十大寿,我自告奋勇要给爷爷烧一碗桂圆炖蛋汤。妈妈有些担心,但拗不过我,便和我一起去买菜。

迎着瑰丽的朝霞,踏出家门。清晨的小菜场,蔬果都带着一股清新的味道,消失在过道上,叫人抖擞精神。先要买鸡蛋,妈妈说得是新挑来的土鸡蛋,土鸡蛋的蛋壳颜色要比其他的蛋深一些。这样煮出来的,蛋即使捏得有些扁蛋白,也不会开裂,接着买桂圆,鲜桂圆早已过了果期,要用果干来代替,在阳光下晾晒了十几天的桂圆干,赋予了它新的活力,褪去了以往的晶莹与生涩,变得味道浓厚。

有人说,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法,只有自然新鲜的食材,才会让自己的菜做出来味道更好,好的食材便是成就烟火味的第一关。

将鸡蛋洗净,放入煮锅中,待水烧开,将火调小,等到锅中的水微微沸腾,再煮上三分钟,把鸡蛋捞出浸凉水当中,鸡蛋在台上一滚便绽开,露出蛋白来。桂圆和红糖一起下,入沸水。红糖一下水,就把水染成红棕色。桂圆干也涨成了一个个小团儿,此时再把鸡蛋放进去,水在灶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带着些甜味的水雾钻入鼻腔。别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我正想要关火时,妈妈捧着一大把红枣走过来,放进汤里,桂圆炖蛋汤里放红枣是我们家独有的传统,我想美味的每个瞬间,无不需要用心创造。然而每一双手做出来的汤,味道都不一样,祖辈的智慧需要代代相传,这传承便是烟火味的第二关。

木桌搬到小院的腊梅树下,一家人围坐桌旁,闻着梅香桂圆炖蛋汤,颜色清淡,甜米一口,满嘴的香,满心的甜食材都是圆圆的,仿佛也在主导着来年团团圆圆,爷爷也拿出他亲手酿的酒。对他来说,儿孙满堂,和他一起把酒言欢便是一年中最好的滋味。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做饭,用食物慰藉家人,凝聚家庭。在锅碗瓢盆中,人们成长相聚相离一碗热汤,承载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家庭爱与思念,这便是人间烟火味的第三关。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源自家乡,是睹物思人,是借物怀旧。烟火味,是连接人与人之间那细长的纽带。

高中人间烟火议论文700字 篇2

几度春秋几轮月,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明”的是温情,是念想,是人间可以暖心的烟火味。

中国人酷爱用味道去记忆,记忆一份感情,记忆一座城市,记忆一个节日。今年中秋未到,母亲老早就计划好了中秋菜单,八菜一汤。这美味里既有时令大闸蟹,象征甜蜜美满之意的潮州甜品,亦不乏朴素的家常小菜,浓稠得宜的鲫鱼汤。

中秋节终于到了,满满当当的菜品摆上圆桌,亲人们围坐桌旁,一边享受美食,一边笑语盈盈,热热闹闹,好不快活。而习惯张罗的妈妈看着亲人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络的样子,她也知足地笑着,幸福全写在脸上。

念想不远,阅历尚浅,我记忆中的中秋模样都是这般温馨而美好。

我熟悉每一道菜的味道,这味道是一次次味蕾刺激下的习以为常,是柴米油盐,是一日三餐,是母爱,是乡味,是中秋月中明明的亲情。

我熟悉这圆桌旁的每一张笑脸,这笑脸是岁月深处永远不变的容颜,是朝夕相处,是日月与共,是亲人,是我深爱的人。

感受着满桌的热闹气氛,那沸腾的烟火气竟熏得我眼睛发酸,我想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他乡望月,望出了感伤和清冷。长大了,人生都会奔波吧。想着此刻,我正高三,不到一年后,我必定是离家越来越远。即便不会经历白居易的那番苦情,我也多么害怕习以为常的,会变成不可多得;害怕朝月亮奔去的途中,再难见可爱可亲的人间烟火气。

我一直在跑,想逃离庸俗,想出脱平凡,奔向那皎洁的月光。但我忘了,天上明月同人间烟火一样都能抚慰人心。谁又能说热气腾腾的菜肴、亲友的寒暄不比天上的明月更美好浪漫呢?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隐居的王维借着诗句表现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而我虽欣赏王维的淡泊,却难以入山绝俗。在内心深处,我感到更温暖更亲近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烟火人间爱,那就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如果问我中秋节最真挚的祝愿是什么,我会心满意足地说,明月朗照,烟火相伴,亲情美好,人月团圆。

高中人间烟火议论文700字 篇3

西塘是外婆家门口不远处的一条河。离岸的地方横着条老船,像是生命将近又苦苦挣扎喘息地漂在这河上。

这船是有主人的,我问的每一个人都告诉我:“这是阿鱼的船。”虽然阿鱼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无论老少都喜欢唤他声“阿鱼”。

后来留心看了几次,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阿鱼。那次他坐在船头,手边放一只大茶缸,茶浓得看起来颜色污浊;哀婉缠绵的戏曲从船艄上的收音机里传出,我看着他茫然、凝滞的表情,心里也空空荡荡起来。

一天傍晚,我在村口和一群小伙伴玩得正开心,听到外婆那声高亮而悠长的“阿囡啊,回来吃晚饭来……”后,正想急忙跑回去。小店的老板却叫住我,“把这个给阿鱼端去吧”。我匆匆扫了一眼,是一盆鸡。

没多想,我就往家的方向跑,到了河边,看见阿鱼又坐在船头,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却是黯淡和昏黄。“阿公啊,这个是小店的老板让我带给你的。”我的声音打破了这寂静。

“孩子,谢谢你们了。”他木讷地笑笑,小心翼翼地接过碗。他的身后,河那边的人家灯影重重,不时有欢声笑语传出。

我看任务也完成了,想着外婆在家等我,就又匆忙走了,留下他一个人,还是一个人。

又过了段时间,彻底看不见在船上的阿鱼了。他被安排在老年活动室里,负责给大家烧水,每月由村民自己筹点钱作为工资。

再见到他时,已是一年后。他明显乐呵了许多。他忙得团团转,不停地检查水是否还够。他在那船上早就打不上几条鱼了,其他人也各忙各的事,谁有功夫停下来听一听这个老人 的寂寞与无奈?而现在不同了,他完全融入了人群中。经常有人招呼他一起坐下喝点茶聊会儿天。看着沉默内敛的他居然说书说的很溜,惹得好几个老人笑弯了腰,却愈发听得入了迷。

或许他仍旧孤独,在这热闹中他却不再孤单。我知道的是阿鱼的故事,这也只是他长长的人生中的一小段。人们对他的善意和关心,以及他尽所能地回报,都让我看到,西塘边这个我生长的小村庄里,有着这样淡而内敛的人情味。让我在以后也相信着,生活的仁慈和微小充沛的希望。

高中人间烟火议论文700字 篇4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是的,小城的人间烟火,不过是白墙青瓦,炊烟袅袅,偏安一隅的文昌街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地道小吃。

坐在古朴方正厚实的大木凳上,来盘李记锅贴、巧婆喜果、林霞豆腐丸、庙门扁肉、佳兰烧麦……老沙县的味道全然融在这一个个匠心制作的小小鲜香里,时光似乎倒流,熟悉的老巷历历在目。

泥泞、狭窄、昏暗的一弯小巷,不到十米长,勉强容下两张桌子,到了饭点,连转身的余地都没了。更别提两边裸露的下水沟,乌黑如墨的水混着垃圾,泛着黑色的沫子,在太阳的照耀中冒着气泡,人从水沟上走过,要提前深呼吸,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离开,坐在旁边吃饭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曾有人戏谑:污水横流蚊蝇凑,臭气熏天令人逃。横批:陋巷。这是吃货文人们闲暇之余的无奈之叹。

吸引人们的是几百年的传承手艺。不必说脆香爽口的罗兰烧饼,鲜香嫩滑的豆腐丸,咸香入味的豆干;也不必说远近闻名的郑湖板鸭,声名大振的庙门扁肉,走进世博会的李记锅贴;单说佳兰烧麦吧,一个个白胖胖的小娃娃,款款而起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放在口中慢慢咀嚼,鲜美的汤汁润泽着味蕾,晶莹剔透的粉丝包裹在薄如蝉翼的面皮里,粉丝与肉的结合给人意外惊喜,再沾些秘制的酱汁,咸甜的口感在味蕾中碰撞。人间烟火,不过一盘佳兰烧麦。因此即使在这样的陋巷,吃客们也是络绎不绝,趋之若鹜。

老巷在旧城改造之列惨遭拆除在意料之中,前前后后十几家老字号也不得不陆续搬离,他们各自在小城的各个角落找了店面,虽有落脚处,没有了凝聚小吃的老巷,小吃的魂似乎散了,小镇的居民失魂落魄。

如今的文昌街,古香古色的房屋,白墙黑瓦,大红灯笼,窗明几净,远离闹市,宁静清幽,端庄典雅,袅袅香气蜿蜒缥缈,雕花的桌子,和蔼可亲的店主,小吃魂凝魄聚,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小镇的居民容光焕发,喜不自胜。

人间烟火,不过是文昌街香气袅袅的一碗小吃!

人间烟火气 篇5

清晨六点半,闹铃一响,晚了吧?我十万火急地拿着早饭和包便下了楼。忙碌的一天就此展开……

我在车上狼吞虎咽地嚼着面包准备去补课,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在人民医院门口等红绿灯时我瞥见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个都行色匆匆,我兀自被那个身影吸引。

红色的帽子,橘色的背心,深色的打底衫,他,是一个朴素的环卫工人。他提着扫帚在医院门口的路上清洁着,六十多岁的他耐着高温酷暑,每天早起扫地。来来往往的人群应该早已习惯了这般常态,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

就在这时,一个五六十岁的爷爷推着装满了食物水果的电动车,步子艰难地走过去,大概是病人的家属送东西来的,我想着。转眼,他就停在一个小台阶处,好像在用力得往上推车,可车却纹丝不动,他在那儿停滞了几秒后,穿着橘色一幅的那个老人出现在画面里,只见他放下扫帚,伸出了那双黝黑干涩的手扶了把摇摇欲满分作文网坠的东西,另一只手搭在车尾用了把劲儿推着,那个推车的老爷爷回过头来笑望着他,露出一排牙来,车子便轻松地推了上去,环卫工人望了眼路旁黑压压一片的电动车,忙扫视周围寻找着空地,是在帮他寻车位吧?我暗想着。没错!那位环卫工人指着一个方向张着嘴在说什么似的,那位爷爷便立即跟了上去,停好了车。

随后,那位爷爷转过身来,举起手跟他打着招呼表示谢意,他摇着头,好心地忙着拎那些繁重的东西,时不时还抢着拎对方手上的袋子,互相推着,有说有笑地走向医院,这时的画面顿生暖意。形同陌路的两人便开始有了交集。那团橘色的出现,短短几秒足以温暖我心。

不起眼,有温度,大概这就是人间烟火。

绿灯亮了,车子开动,缓缓离去,人间烟火的出现让这城市的一隅变得如此温暖,如此美丽!

这让我不觉想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尘世功名利最讨凡人喜。”

人间烟火 篇6

初秋的风吹过铺着条形砖石的小路,阳光不急不躁地洒下,明亮但不张扬。路边小店的火焰又升起,跃动着抚慰人心的食物香。烧烤店的肉串泛着油光,滋滋作响,清爽开胃的凉皮,鲜香麻辣小龙虾,冰块碰撞的果汁,平凡世界里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我慢慢地走到街角制作糖画的摊子前,“老样子,还是一个糖画。”摊子后的阿伯笑了笑,像往常一样,给了我一把小凳子,让我坐着慢慢看。摊子的地理位置不优越,让阿伯的小摊一举成名的,是他那与众不同的“水稻飘香图”。这可真不简单,水稻片片狭长的叶子,整穗饱满的颗粒,在阿伯的糖画里线条分明,似乎真能飘出一股清香来。

我坐在熬煮着金黄糖浆的铁锅旁,望着阿伯神情专注、面带微笑地在小摊后小心地勾画着。只见他把盛了半勺糖浆的小勺微微倾斜,向冰凉的大理石板浇去,糖浆一接触石板的那一瞬间,勺子快速游走,糖浆便在石板上勾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阿伯再舀来半勺糖浆,在石板上快速地勾、拉、点、抹,他那带着岁月斑驳的手就在我眼前变戏法似的前后伸缩、上下翻飞。这样精湛的技艺,我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腻的。

欣赏一阵之后,我便开始和阿伯话起家常来。“阿伯,你从小就喜欢糖画吗?”阿伯的手顿了一下,收回勺子,脸上的微笑慢慢敛起,似乎陷入了遥远的回忆。沉默一会儿,阿伯开口了:“是啊!但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的,哪满分作文网里买得起糖画哟。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糖画时,我母亲正一手牵着我,一手提着借了好几户人家才借来的一小袋米,赶着回家给一大家子人熬粥。我一见那金黄剔透的糖画,就赖着不肯走了,非要我母亲给我买一个。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咬着嘴唇,发着狠地把我拖回了家。糖画就此成了我最大的梦想。”说着,阿伯摇摇头,花白的短发挑起温柔的阳光,再洒向阿伯满是褶皱的脸。

“不过现在好了,袁隆平同志的‘禾下乘凉梦'实现了,让全中国人都有饱饭吃。我也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实现我的“糖画梦”了!”

“那你的糖画怎么跟别人的不一样呢?别人都是画动物呀,花草呀,你却一直画的都是水稻画。”我好奇地问。

阿伯一边给糖画修边,一边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的生活是好了,衣食无忧的,可浪费粮食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啊,还有很多小朋友有挑食、不吃饭的坏毛病。所以很多小朋友来我这里买糖画,我都会告诉他们这些水稻有多美,要懂得珍惜它们。他们也变得爱吃饭了……”阿伯越说眼睛越亮,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不远处有三两个孩子在玩闹,他们手里举着糖画,嘴里奶声奶气地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是啊,无论怀揣多少梦想的生命,都始于平淡的柴米油盐;无论生命有多少波澜壮阔,最让人迷恋的,始终包裹在烟火人世里。我接过糖画,继续行走在小街上,继续感受那千种百样的烟火气。

人间烟火的味道作文 篇7

南方的'年味儿是熏出来。

农历腊月伊始,各家各户的柴火炉上便挂满了各式肉串儿,腰花肉、猪蹄、鸭腿、香肠……挨挨挤挤缀满整个炉炕,下面燃上茶树枝梗,火上铺一层干茶果壳,火光明灭之间,茶火烟气袅袅升起,柴火香、肉香渐渐弥漫开来。几场浓霜降下,外面气温越来越冷,爷爷奶奶便终日守在柴火房里烤火熏肉。眼见得炉炕上的肉串一天天慢慢地由鲜肉色,变黄,变成蜜色、金黄色、焦糖色、最后成了腊肉色,当肉香扑鼻时,年的脚步就近了,越发近了,更近了。

伴随着农家腊肉的香味儿从人家的餐桌上钻进你的鼻尖,年味儿吱溜一下就被勾了上来。循着家乡浓浓的腊味儿,常年在外务工的姑娘小伙子回来了,连远在深圳的大姨也搭上高铁回来了。远处,近处,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把红红火火的除夕欢欢喜喜地迎了进来。外婆和妈妈把丰盛的年夜饭端上了餐桌,清蒸腊肉、腊香肠、水煮鱼、蒜香鸭腿、小炒牛肉、手工水饺……美味佳肴摆满了一大桌子。爸爸开了一瓶红酒,先给外公外婆斟满,然后是妈妈、大姨、小姨,挨个儿斟上,最后也给我倒了一小口,一家人围着圆桌纷纷举杯。我抿了一小口,酒的辣味儿迅速在味蕾间炸开了花,一个没忍住,呛出了声,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餐桌上都是团圆喜庆的味道。

吃完年夜饭,爸爸就带我出去放烟花。爸爸和我合力把一整箱烟花抬到院子里,然后让我站得远远地。爸爸手持一根檀香,身子探出去,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后,迅速退到我身边。哧哧,一点红光箭一般冲上高空,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火在漆黑的天幕上盛开。嘭嘭嘭,一声连着一声,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出来了,满天的火树银花把整个夜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浓浓的年味儿在烟火中绽放,映得地上大人小孩的笑脸红通通的发亮。烟花声笑声喊声连成一片,热闹极了,空气中弥漫的都是人间烟火的味儿。

“红包来啦!”这边的“烟花雨”刚刚落下帷幕,那边不知是谁的手机响了。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迎接新的一波“红包雨”。看春晚,集五福,抢红包……家乡的春节年味儿十足,历久弥新,这人间烟火味儿最是令人沉醉不已。

人间烟火的味道作文 篇8

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将焦点聚集于一个“年”字上,跨越全国数十个地区,在过年这个特有氛围的承托下,从腊肉、香港盆菜、广西酿菜等,一道道带有民族与地域色彩的美味佳肴无不令人垂涎欲滴,电影在呈现美食的同时,依托于中国的年文化底蕴,把人文与美食缔结,令人在光影中更深入的品尝到了“年”的味道。

腊肉最好的滋味,要等到儿女们回来!

腊肉,我在百度以及字典上都没有查到我想要的答案。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说法:以前,因为条件的原因,吃到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在家的老人们会在把新鲜肉烘制成让腊肉,一是等候远出未归的亲人,一是以备今后一年的食用。

这一份情怀,带着心去解读,着实体会到了解说在这时候说了一句话:

腊肉最好的滋味,要等到儿女们回来……

吃个糖瓜把嘴黏!

祭,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代表着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感恩以及对未来一年美好的期盼,所有的后续,都必须在这项工作完成后进行。

感恩地辞旧,喜悦而充满希望地迎新。所有的发生,都不会是为了让你难过、郁闷而出现的,都是为了让你看清过去,总结过去,感恩过去,然后以更好的状态,充满热情、信心和希望地迎接并投入新的生命旅程。

我给你喂腊八,你给我出雪花。

我给你喂腊八,你给我长庄家……

餐桌上的味道、餐桌后付出与期盼、一幕幕归家团聚,爆竹迎春的画面背后饱含情感故事,成为了这部记录电影中最为真挚的情感基石,更彰显了那弥足珍贵的团圆之乐。也将中国人对过年特有的情怀淋漓尽致的呈现而出,这是电影在舌尖诱惑之下所寄予“年”真正的味道。

新年不只是只有吃,它更囊括了中华文化感恩、敬畏、希望的文化精髓,象征着团聚、祈福、传承等一切美好。用心解读,不要让新年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定格为记忆里的一种颜色。

年味,人间烟火的味道。

高中人间烟火议论文1000字 篇9

通明的灯火、缭绕的烟雾、各种炒菜的香味。

买卖的吆喝声、爽朗的谈笑声、三五成群的食客。

這里是普通工薪阶层下班后最爱去的地方,一个热闹而又充满市井气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夜市大排档。

摊位不大,一顶大红帐篷架着,在灯光映照下,显得通红。几张折叠桌子,几张塑料凳,简陋,却座无虚席。

“老板,来个酸菜鱼、螺蛳、花甲、小龙虾……”客人们三五结伴地来了,也不看菜单,熟门熟路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菜名。

“好嘞!里面坐,一会儿就好!”老板热情地招呼着。

老板是掌勺的。他光着膀子,脖子上搭了一块白毛巾,时不时拿起白毛巾的一角,迅速地在脸上擦一把。毛巾吸足了汗,汗水顺着毛巾一滴一滴地滴到胸前。他时不时用冷水泼在身上,以消除暑气。

他面前灶台下的火苗旺旺的,不时发出“嗡嗡”声,贪婪地舔舐着锅底,时不时探出火舌,骚动着。他左手握着锅把,右手拿着勺子,一刻也不停歇地在锅内拨动,添油,加盐,再来点生抽。握着锅把的手也不闲着,不时地将锅抬离灶台,熟练地进行着颠勺的动作。锅里也滋滋地冒出油烟热气。好几次,“轰轰”的火苗从锅里蹿出来。吓得我立马躲闪开去。可他却一点儿也不慌张,只轻轻抖动一下炒锅,把菜翻上去,火瞬间就弱了下去。他的姿势是那么从容淡定。菜炒好了,装盘,又大声吆喝着上菜。一道菜炒完了,下一道菜很快入锅,他又炒起菜来。

除了他,还有一个女人,她专门负责切菜、配菜、上菜、算账,估计是他的妻子吧。两个人无声地配合着,即使不说话,也能感受到两人的默契。

面对如此酷暑,他们没有抱怨,始终是一脸笑意,在火热的灶台前,在喧嚣的市井中,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活,为客人们端上一盘盘美食。

这些菜,很普通,没有大饭店里的精致豪华、小巧玲珑,但也是色香味俱全,有一种老家老灶的烟火味。价格不高,更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消费得起的。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或许不想回家再忙碌,来大排档点个炒菜来碗饭,简单省事又美味;或许邀请三五好友,来到大排档喝点啤酒,吃点小龙虾小螺蛳,一天的疲劳或不顺心,也在吃吃笑笑中消散。

在这里,不管是娴熟忙碌的老板,还是谈笑聊天的食客,抑或是简单的灶具桌凳,总会让你燃起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就是这样,吃一顿,就能打发走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是吃一顿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虽无厘头却又耐人寻味。在这里,你总能感受到一种能量,一种虽平凡,却又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豪华的大酒店,精致得舍不得下口的美食,毕竟只能是生活中的奢侈品,生活中美的点缀,诗意的远方。生活中更多的,日日不离的,倒是这家常烟火味。我们每个人,也不过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有饭有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