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习俗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为您整理了我家乡的习俗作文(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1
舞龙灯大概也算得上故乡过年时的一个风俗了。这是个力气活,舞灯的要熬个通宵,直到清晨才结束,所以,通常得由几位有经验且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轮流当纲。一般来说,龙灯一晚要舞十几户人家,并且,要持续三到四个晚上。记得小时候每到那时我就十分高兴,原本因过年而热闹非凡的气氛因此显得更加热闹。而且,在轮到在我家舞龙灯的那个晚上,我还能吃上许多美味的食物。因为早早地,奶奶就会在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祭品,有鸡、肉、年糕,还有一些水果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用年糕做的“鱼”和“仙桃”了。那相似的大小和足以乱真的颜色,远远望去,就真的一样,让我不得不佩服制作人的手艺。除了要摆上这些祭品,还要点上蜡烛,——分别点在桌子的两侧。而放置蜡烛的是两个陶瓷的狮子状的烛台。听奶奶说,这两个烛台还是爸爸年轻时在物资交流节上买的,足见其“历史”悠久呀。等摆上了这一桌子的祭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龙灯的到来了。
在龙灯将至时,爸妈便会点上早就准备在门口的一大堆稻草,伴随着高高的火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龙灯在院子里缓缓地动了起来,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来真的像一条龙了,看上去挺壮观。随着龙灯的舞动,一些人到了屋里,站在那一桌子祭品边,念念有辞。不过,我是听不大懂的,好像是在祈福,又好像在瞎蒙,我这想法有点不近人情,但这念头绝对真实。每当他念完一段,旁边就会响起一阵鼓声。对此我不是很关注,我关注的是桌上的那一桌东西,只要他们一结束,我就可以拥有它们了。但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待龙灯舞过后,奶奶和妈妈会立马关上门,熄了蜡烛,关了灯,屋内一片黑寂,根本不给给我下手的机会,刚才的热闹也消失地无影无踪,。这似乎也是一个独特的风俗。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会开灯,开门。而我这时会抓了一大把的东西,吃也不吃,跑到屋外,去感受屋外那仍在持续着的热闹,直到龙灯越去越远……
家乡习俗作文 篇2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给我印象最深。
在我的家乡,我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正月十五,家家吃元宵。因为元宵节的形状是圆的,圆的意思是圆的,圆的。它可以祈祷家人团聚,每天都很开心。
吃完元宵,元宵的高潮随之而来。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划旱船、打龙灯等特殊节目。表演过程中,每一位观众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被表演所吸引。
说到元宵节,最著名的是元宵节和在灯笼上解谜。元宵节的晚上,街道上每天都装饰着彩灯,处处表现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如《东京梦华录》:每年元宵节,在开封皇家大街上,一万盏灯笼被建成一座灯笼山,放着烟花,闪着金光,光彩夺目。京都女孩在唱歌跳舞,人们在看。游客们聚集在帝国街的两条走廊里,技艺精湛,载歌载舞,音阶相切,音乐嘈杂,绵延十余里。大街小巷,茶馆酒楼,灯火蜡烛,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灯火无尽。“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和他们一起欢呼。
正月十五晚上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赏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晔在《上元夜》中所言:“谁见月能闲坐,不见灯。”一边欣赏着天上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过元宵节,这个时候还有谁能静坐?赶紧出去和人一起过元宵节。
啊!这是一个多么平静而生动的场景啊!这是我家乡最独特的习俗。是不是也让你很着迷?我爱我的家乡和家乡独特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篇3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篇4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最让我期待的是妈妈做蛋饺。
“儿子,要不要到厨房和我一起做蛋饺呀?”妈妈问。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先让我打鸡蛋,我快速打好了鸡蛋,接着,妈妈把煤气灶打开,将一个很大的圆汤勺放在火上烤,我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用火的顶端烤汤勺呢?”“因为火的顶端的温度最高呀。”妈妈回答,“火的外焰比内焰的温度高,这是你将来会在学校里的科学课上学到的。”等到圆汤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妈妈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用筷子夹住,在圆汤勺上擦。因为圆汤勺很热,所以发出了“嗞——”的一声响,猪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然后,妈妈把鸡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圆汤勺里,鸡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个圆圆的鸡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饺子皮似的。这时候妈妈会放入事先调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拢,再把半张鸡蛋皮刮下来,因为之前在汤勺里擦过猪油,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把鸡蛋皮和汤勺分离。然后顺势把鸡蛋皮对折,轻轻地用筷子压一下,防止肉糜漏出来,这时候一个蛋饺就做成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蛋饺,活像一大盘金元宝,这正好讨个口彩,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这盘蛋饺香气腾腾,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盘蛋饺很快就吃完了。
我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5
照福建闽南那一带的老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同样也是祭灶日。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老人长辈都忙着做各种特色糕点。
发粿就是其中的一种,他是用红糖来做的。闽南人作为节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庙宇也会用之贡品。发粿的口感软糯,香香甜甜,小孩子们尤其爱吃。长辈们做完,便放在蒸炉里蒸,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发粿就出炉了。但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拿来供奉灶神,在家中供上猪、鸡、鸭、鱼之类禽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
过春节,自是少不了贴春联,不仅增添过年的气氛,还寓意着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终于迎来除夕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对联。丰富的饭菜就端上了圆桌, 桌子下也会放一个小小的火炉,寓意着“团团年年,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放烟花。随着大人们点燃烟花,漂亮的烟花在天上不断的绽放,年轻人们就会拿起手机来拍这五颜六色的烟花,美丽极了!最高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而且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年之后,老人就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这大概是我最开心的事了。
大年初一,按福建闽南的习俗,不能扫地,而且这一天的早上只能吃素食,不可以吃荤的。因为老人都说:“ 这一整年出门都会忘记带雨伞淋雨。”在这一天里,我们都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还会给亲朋好友家的小孩子红包,接到红包的小孩子就会兴高采烈的跑进自己的房间,轻轻的关上门,迫不及待的打开红包来细细数一番。数完之后就会乐呵呵的笑起来。
过了元宵,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人们纷纷回到了工作岗位。地上没有了鞭炮纸屑,美丽的乡村又安静了下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了外婆家,大年三十还包了饺子。团团圆圆过了一个饺子年。
我我有一个大家庭,有外婆、大舅舅、大舅妈、小舅舅、姨妈、姨夫和两个姐姐。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外婆就从冰箱中拿出了一大袋猪肉,又从买菜的袋子里拿出了一袋子的青菜,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吃青菜猪肉馅的饺子,谁来为晚上包饺子做准备啊。”
只见大舅舅撸撸袖子说:“我来洗菜、挑菜。”爸爸扶了扶眼镜说:“那我来和面。”姨夫站起来将嘴里的瓜子咽下清清嗓子说“我来切姜蒜。”他们三个人进去了,我也想要去帮忙,跑进了厨房,凑到正在洗菜的大舅旁边:“大舅舅我来帮你吧。”大舅舅不理我,撸着袖子埋头洗菜,水花哗哗的溅在他的身上,他前面的睡衣打湿了。他头也不回:“别过来,不然溅你一身。”我跑到了姨夫那里:“姨夫,我来帮你切。”只见姨夫十分娴熟的切着姜丝:“小心,别过来这里有刀哦。”我又跑到爸爸这里:“爸爸我来帮你。”爸爸面揉好了正准备烧水:“小心,这里有火!”我只好出来,看看外婆她们,都在吃着瓜子,看着电视。我又透过门缝听听,个个听起来十分卖力,锅碗瓢盆撞在一起的声音,菜刀敲在菜板的声音,水哗哗流的声音交杂在一块儿,像一首交响曲。
过了一会儿,大舅舅端着一盆饺子馅出来了:“大家来包饺子喽。”我便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心想:“我今年一定要学会如何包一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想到了这里我便开始包起来,我拿起一个皮儿在中间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馅儿,用水在周围涂上了一圈,对折起来,用手捏起了褶皱,诶,我的饺子咋裂了个大口啊。我忙找到外婆,外婆可是一个包饺子能手,我要向她取取经。我问:“外婆,我的饺子为啥裂了一个大口子呀。”外婆说:“这是因为你上面捏的太狠了,把下头的皮捏在一起了。”她接过我的饺子看了看,说:“我来改这个,你自己再拿一个试试”。我再拿了一个,按前面的步骤做了一遍,最后又沾了一点水,我小心翼翼的捏起了褶皱,我尽量让这些褶皱相等一些。一下,两下,三下,这边也是,哈哈,我的饺子总算包好啦。可我的饺子却只能躺在那里无精打采,我又问外婆,外婆将我的饺子窝了窝,说:“这样窝窝就好啦,自己学学”。我再次将一张饺子皮放在了手心里,再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用水涂了一圈,捏上了好看的褶皱,再窝了窝,一个漂亮的饺子做好啦。将我的饺子放在队伍饺子挺着大肚皮,戴着美丽的发卡,神气地站在队伍中,与其他饺子比毫不逊色。家人们也说着笑着包完了饺子。
煮饺子了,我们出来等着爸爸为我们煮饺子,我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饺子来啦,只见爸爸端出了两大盘饺子,我们拿起了筷子,夹起了饺子,饺子真好吃,猪肉的浓香与菜的清香混合在了一起。
大家吃的吃,说的说,坐不住的下楼放鞭炮,看电视,欢声笑语留在除夕的夜色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7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古诗《寒食》就是写寒食节的。
寒食节在这一天内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这一传统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谈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忌日,寒食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我的家乡到了寒食节,整天都不能生火,大人们都会带上家里的小辈们去忌拜先辈们,;有的人在买一些冷食,还有的人会三五人围在一起听中间的人讲故事……热闹及了。这就是我家乡的寒食节,热闹的寒食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8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向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日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日,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确定,那里前一阵子应当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齐度过的。那时的自我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能够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齐,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细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我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此刻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之后,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9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昆明过的春节。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非常香、非常多,虽然只有七个人,但我们还是很开心!桌上是最好吃的是八宝饭,八宝饭是我的姥爷做的,上面还用红豆摆着几个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很快,年夜饭就吃完了。我们马上打开电视,都在期待今年春晚有什么好看的节目呢!晚会开始啦,今年在现场看春节联欢晚的观众可真不少,不仅1号演播大厅人很多,而且2号演播厅也同样热闹。
也许是因为今年是牛年,所以春晚的吉祥物也取名叫“牛牛”。几个精彩的节目过后,主持人说:“打开手机微信,开始摇一摇,快来抢红包!”摇了一会儿,我就已经感到,今年春晚的微信摇红包太火爆了,大家一边看春晚,一边摇红包,最后,只有我非常幸运的摇到了全家唯一的一个春晚微信红包。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喜乐街》,春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里的导演,节目也编排的特别搞笑!真是让我兴奋!华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难忘今霄》,还有《歌曲串烧》,都非常精彩!
我发现春晚的节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结束了,祝大家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篇10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