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年文摘的读后感精彩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2023年青年文摘的读后感精彩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青年文摘的读后感 篇1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启示一:每天都不断反思和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启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诠释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师用自己的行为震撼着活着的生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取劳动报酬的教书人,需要我们有灵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有责任的人。
我们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业,但必然活到老,学到老,应该自觉地去做学问,有学问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自身魅力的老师才能让学生难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去感染学生。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炬成灰泪始干”,比作铺石路等。这些注定了这个职业需要我们要把爱心无私地风奉献,把我们的心血真诚的倾洒,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意识是教师道德的精髓,只有用爱心在学生心中栽下一颗尊重和风险的幼苗,那么他们的生命中会成长起一颗崇高人格的参天大树。
启示三:允许学生犯错误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犯了错允许他们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反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笔试为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误,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启示四: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五: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
启示六: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棒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棒的老师呢?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青年文摘的读后感 篇2
傍晚吃了点水果,躺在床上看一本《青年文摘》合订本(当然看到后来的结果是从8点多呼呼大睡到11点)。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话。
记录一些有意思的话和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故事,算做读书笔记吧。
有意思的话:
1、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也许我能开心许多。
2、真爱是没有罪的,有罪的爱都不是真爱。所谓有罪的爱,是这爱里有着别人的牺牲,别人的痛苦,受着社会的指责和自己良心的责备,有罪的爱是不会持久的。(罗兰)
3、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爱你,最好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让自己变的非爱他不可,要坚强独立,自求多幅,让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托,有目标,有光辉,有前途。总之,让自己有足够多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源泉,然后再准备接受或不接受对方的爱。(罗兰)
4、当一份感情不属于你的时候,它根本就对你没有一点价值,所以你也不必认为它是一种损失。(罗兰)
5、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一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已故北大才女叶坚颖生前的获奖作文)
有意思的人:
1、沙祖康:联合国里的“中国派”。
20xx年2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任命沙祖康为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任期5年。
沙祖康,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有人称他为中国的"鹰派",有人说他是“另类外交官”。而沙祖康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既不是鹰派,也不是和平派,我是中国派。”
20xx年8月17日,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中,为反驳布什政府对中国军费开支增长的职责,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沙祖康出言直率:“美国的军队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六倍。为什么指责中国?”随后,沙祖康提高嗓音,“美国该如何做,这是美国的主权,但美国不应告诉中国该如何做!”
在谈及中国台湾未来是否可能宣布"独立"时,沙祖康更是直言不讳:“中国台湾宣布'独立'的那一刻,不管谁支持它,中国都将别无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任何幻想。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
沙祖康还补充道:“对于中国,一寸领土比生命更有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永远不会退缩。”
他最被人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阻止将中国台湾问题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议程,二是出席联合国人权会议。日内瓦是原来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现在的人权理事会所在地。十多年来,沙祖康大使和他的前任们一次次地粉碎了少数国家的反华提案,在人权会上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和威风。
20xx年沙祖康赴日内瓦上任伊始,即对各国大使进行礼节性拜访。一次,被拜会的英国大使以对人权问题作为问候的开场白。英国大使说:“大使阁下,我们大英帝国对你们的人权情况表示关切。”
面对英国大使傲慢的指责,沙祖康冷静地说:“大使阁下,您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英国大使回答:“我不知道。”
沙祖康说:“我怎么看着你这张脸就想起***战争来了!当年,你们强迫中国人民吸食***,中国人拒绝了,因此你们就挑起了战争。***侵犯中国人民的健康权,你们非法占领我香港多少年,1997年才归还。在你们占领期间,你们从来就没有在香港搞过任何选举,今天你突然关心起中国人民的权利来了,我觉得不是那么自然,这是我的实实在在的看法。”
沙祖康说:“你今天终于给我机会,让我表达了我的关切。我的关切是,你们干涉我内政。你今天面对的中国,是站起来的中国,你们不能再用过去的目光来看待我们,你们早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不图什么,我们只希望你学会平等相待。”
还有一次是在20xx年联合国人权大会国别人权议题上,沉默了两年的美国又一次提出了反华提案,沙祖康有理有据地予以反击。他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西方国家,绝不是保护人权国家的楷模,发展中国家,也绝不是侵犯人权的带头者,(联合国)人权会并没有授权任何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成为人权法官,而发展中国家,也不应该永远是人权法庭的被告。中国有句古话,‘正人先正己’,我们希望个别国家,在批评和指责别人之前,先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在现场答辩中,沙祖康用英文和美国代表团开了个玩笑:“美国朋友,我们中国是贫穷一点,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但是我们即使再穷的话,我们买几面镜子还是买得起的。我们想买几面镜子免费送给你,让你照一照你自己。因为你们发表的白皮书里缺了一块,我们国务院新闻办,写了一份材料,叫《美国的人权记录》白皮书,这是一面镜子,希望你们看看,写得怎么样?但是我劝你们最好睡觉之前不要看。因为美国的人权记录,特别是睡觉之前看了以后,你晚上会做噩梦的。”
沙祖康4分钟的答辩,5次被掌声打断,包括美国代表团自己也都在笑。沙祖康接着向大会主持人请求:“主席先生,我的讲话,为5次掌声打断了,减少了我的发言时间,我要求延长。”大家又一次哄堂大笑。他并没有延长发言时间,只是又开了一个玩笑。最后,中国提出“不采取行动”动议,以前所未有的高赞成票,击败了美国的反华提案。几年来,沙祖康在前方与国内积极配合,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争取欧盟,使美国的反华天屡战屡败。
以上是对沙祖康一些事迹的记录。中国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可能底气很足地对那些嘲笑中国的老外们说:你们今天面对的中国,是站起来的中国!
向沙祖康同志致敬!
《青年文摘》读后感 篇3
自从拥有了《青年文摘》的陪伴,我平凡的生活似乎被手艺精巧的工匠一层层打开了,一点点雕琢了一样,变得精致而动人。
书中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像一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令我回味无穷。《青年文摘》用高尚的风格,弘扬社会正气,歌颂人间真情。其中,令我记忆忧新的是那篇《心灵的温度》。
这是一位老教授和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实验课,只是一次最简单的实验。这节课告诉学生们水分别在三种温度下的三种不同的状态,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老教授用这个实验说明一种道理:水的温度越高,它的“前程”也就越远,人亦如此。就像我们心灵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生活也是黑暗的、狭小的;可是,如果我们心灵的温度有一百度,那么我们将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一面墙,有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砌墙。”又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他说:“我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工人答道:“我正在建一座美好的城市。”后来,第一个人还在那里当砌墙的工人;另一个则当上了设计师,坐在办公室内画图纸;而最后一个人却成了公司总经理,领导管理整个公司。
对于同一件事,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与态度,也会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和结果,正是因为他们心灵对生活的温度不同,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世界。因此,我们要使自己心灵的温度在100度,才能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它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的命运!
我爱《青年文摘》,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们心灵的温度尤为重要,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诠释了各种人间真情……《青年文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青年文摘的读后感 篇4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1973年由莫斯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本文选自本书的第一次讲话的第二节。这位前苏联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世界教育领域享有盛誉。他的教育理论丰富全面,细致入微,生动具体。引入我国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篇文章,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语言平实、质朴、简洁、明快。具体阐述了集体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个人创造的关系。表明了学校工作只有在实践中解决才有改进作用。只有在教育的日常生活中抽出来的教育思想,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有所创造。
“教育思想,形象的说,就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气。”这充分说明教育思想的指导性、伸展性、重要性。我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只通晓教育理论,还应该了解国内外教育思潮,如,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养老、储蓄等发展水平。特别要熟悉国情,不能生搬硬套,要大量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大教育观,从宏观上来分析教育发展形势,在微观上加以调整、控制、整合,不能只就教育论教育。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想方设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常常也有达不到预想效果的时候,这时你的头脑中才会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只有思想开始震动并有所撞击,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问题。我们要认真听学生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要为深刻而巩固的知识而斗争。”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低年级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
我们总觉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不敢大胆地把这一工具交给他们,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样会阻止他们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而到了高年级,却还是把一批又一批新材料堆到学生的机床上,要求他们“快加工,别偷懒,使劲干!”
大家知道,劳动需要工具,而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工具包括以下五种技能,“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这是学生终身学习需要使用的工具,这其中观察和思考能力是表达思想的源泉。“凭借观察,认识和学习才成为劳动,才能锻炼出观察力,观察力这种智能素质和智能发展的特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哪位教师能从集体的信念出发来看待个人的工作,哪位教师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需要团队精神,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取长补短,才能用集体的智慧战胜困难,攻破教学的难题。
教育思想成为事实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那么何为教育思想?“她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对教育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教育的功能、方法、目的、原则等的认识。”其中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教育观念,对其中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即教育思想。我们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行动才能更有实践意义。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成功的做法和微小的发现都记录下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总结经验的理想效果。每个人如果都这样做,才会形成集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在个人创造方面才能有所建树。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把自己很小的小孩,用双手抛向空中,而小孩每一次都微笑面对父母,这是因为小孩心理明白,你一定会把他接到手中而不会落到地上,其实这就是信念。这种信念在集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激励每一位教师的个人创造。
前几天(20xx年4月),学校成立了科研团队,推选我为“团队”负责人,我觉得这份责任既光荣又重大,要想把科研工作做实、做大、做活,离不开集体的教育信念。如果大家都有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但我们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资源丰富、内容广泛、前景广阔,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科研和教研要紧密结合,才能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一线教师,都有切身的感受,如果把每一个人的智慧都集中到集体的教育信念中,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大家都会在集体光环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每一个人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与创造机会。
新课程改革强调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我很推崇,也一直践行这种利益“共同体”。合作学习是综合性学习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发挥“小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探究规律、设计思路、体验生活,小组长是这个小集体的负责人,能力相对较强,是整个小组的策划者、实施者和组织者。
学生在进行协作“研究”中,教师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指导和引导学生查找研究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自由,而是像放风筝一样,紧紧地把握那条课堂“主线”,伸缩有度,游刃有余,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集体的教育信念中,我一直主张教师每周至少要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中,大家能够互相借鉴,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拓宽思路、激发灵感、设计愿景,最后形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精神,为教师个人创造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校情,需要搞好中、小学衔接,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学习、乐于学习、有效学习,让集体利益激发教师的个人创造,在教育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探索性和科学性,为将来培养出更多的适用性人才而不懈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年文摘》读后感 篇5
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感觉到地位的不同,连接他们的是一种看上去那么自然的人文关怀。
“一提起杨老师,你们会首先想到什么?”
“她对我们的爱!”
一个老师让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你教给他的知识,而是你对他的关怀,或者说老师之于学生的影响,工具性可能不那么深刻,但是人文性却可以跟随他一辈子。
老师固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颇具水准的专业知识,统领全班的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但是我想,有一个字被经常喊来喊去,但是还是那个字是最实在的,那就是“爱”。如果学生们能把你当做妈妈一样看待了,我想很多其他的事情,他都会愿意去做,都会努力去做。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几个细节,让我感慨:
一是杨艳老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率领同学们做瑜伽,我想到的是,老师平时工作很累,但是依然不能让累拖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还要提一句,老师的'生活中,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部。老师还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爱娱乐、爱交友?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的人。
二是李镇西会在老师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实在令人感动,有时候一句话就能使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动力,那是金钱和荣誉无法替代的。
三是李镇西的这句总结: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孩子的故事,书写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有些故事我们听过,就像这个,今天我们读到了,有些我们没听过,更多的人默默地书写这个反复重复又每天不同的故事,不必觉得失去什么,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那是无价的,那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吗?
《青年文摘》读后感 篇6
哪怕只剩一丝希望,都要坚持到底。这是一篇在《青年文摘》中令我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的一篇文章:《为了%的希望》。
是说两个当空降急救员在以往的抢救中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凡是遇到他们的人,不是已经死去,就是到急诊室后不久便离开人世。这一切使他们很沮丧,看着一个个伤者这样死去,却爱莫能助,使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诚。但在一次的任务中,他们成功了。一次在送一个女伤者去急救中心时,直升机起飞不久,他们就接到不幸的消息: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又一次地让他们感到无助。但就算上帝把所有的门关了,总会留一个窗户给你的,一个队员忽然发现了一些线索,怀疑还有一个婴儿没救出来,然后,他们俩像疯了一样在寻找婴儿,并喊其他人来帮忙。
瞬间,一个队员发现了婴儿,他非常兴奋,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脚上有处小划伤外,毫发无损。当时他们两人的心情喜悦得无法言喻,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料到过有一个生命居然活生生地被他们救了,这是他们用%的希望创造出来的奇迹。人生就是这样,会让你悲,会让你喜。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面临一些难以抉择的事情时,第一个念头会选择放弃,选择逃避,对自己充满怀疑,畏惧前面的艰难险阻,害怕自己又一次地陷入失败的境地,不想去尝试,对自己失去自信。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回忆自己以前的失败,就觉得自己赢的机率是零了,很害怕又跌进深渊,有恐惧感。
因此,面对七年级下学期的考试我有些心慌意乱,完全没办法投入复习状态。但现在不同了,我终于知道了一个不变的真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点评:阅读认真,能从文章中读出体会,并能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
青年文摘的读后感 篇7
(一)b、a.苏霍姆林斯基(1918.9.28-1970.9.2)b.a. cyxomjihhckhh苏联教育家;乌克兰基洛夫州乡村校长;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教育学博士;苏联劳动英雄,列宁勋章、红旗勋勋章获得者;苏联功勋教师,乌克兰及俄语言文学教师;专著41、论文600、儿童寓言1200+的作者、世界上教育著述最高产的普通学校校长之一。
(二)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1920xx年9月出生于乌克兰克列缅丘科州普通农民家庭。七年制工农速成中学毕业,通过州师范学院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教师证,从1935年起担任小学教师。用四年函授形式获得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文系高等师范教育文凭,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三)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1941年以政治指导员身份参加卫国战争,身负重伤;作为残废军人复员;乌法矿区任中学校长;调往家乡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一年后辞官职重返教学第一线。自1947年起任家多邻县一农村十年制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校长,直到去世。1957年起一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一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四)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1970年9月2日被病魔(法西斯的弹片)夺去生命,倒计时的生命定格在52岁。“现在我的健康状况是:再过一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留在我胸部的两块弹片将向离心脏不远的某条血管移动若干毫米…在这两块小小弹片容我生存的时间里,我想尽可能多做点事。我要竭尽全力拚命干,以便结束主要的工作一几本尚未写完的书。
二、全面和谐发展体系的特色内容
(一)教育学一一首先就是人学,必须注重人本身,必须是和谐的教育。
(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在社会中集五种角色于一身。
(三)坚持德智体美劳各育相互渗透的教育。
(四)和谐发展不能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五)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二(一)教育学一必须注重人本身,必须是和诸的教育。强调人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地位一比“电子时代”“数学学的世纪”更重要的是历史进入了“人的时代”“人的纪”。
强调人的非智力因素、人文知识与智力因素、科学知识的同等重要性。
强调科技的人道趋向,注重自然保护、生态教育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生命体延续的重要意义。
1、教育学一一必须注重人本身:
针对当时或单纯为升学、或单纯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目标,提出学校根本目标应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富有创造性和精神充实的公民,培养能收获幸福的个人。
这个目标是人一生的基础,有助于升学、就业,既给社会提供创造性建设人オ与合格公民,又保证每个人精神充实、且生活福。“远非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作家、发明家演员等,但必须成为能自己获得幸福的实在人、本行的能手一一此乃全面发展的条件。”
2、教育学必须注重人本身:
“教育学就是人学,必须过问人本身。”
“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
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同学们,你们在咱们学校应当探索的最主
要的东西就是生活的目的!”
“我们在创造每一个人的幸福时,也就在创造着社会的普遍幸福。”把追求个人生活幸福明确在教育培养目标中,体现了人道主义教育学的核心,这极有创造性和人道精神。
3、教育学一必须是和诸的教育
“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个精致的乐器,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生的心灵,而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儿童这件乐器,是要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
“和谐发展是一朵花,德智体美劳各育同是其上的花瓣,任何一个花瓣的损坏,这朵花就不再美丽。”
“知识如果掌握在没有道德的人手中,无异于疯子手持着利剑。”罗蒙诺索夫
二(二)全面和诸发展的人,在社会中应集五种角色于一身
1、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
2、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
3、具有道德和文化素养、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保护者;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
5、具有祟高道德基础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五种角色之“新家庭的建立者”
一个人无论今后成为什么人,他都将会成为父亲和母亲。高明的教育之道,就是善于把不懂事的孩子当作明天的父母来看待。”
“我们的学校几乎没有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学会生活。我们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但该怎样准备未来家庭生活,怎样做丈夫和妻子子,怎样做孩子的父母,他们却一无知。”
“教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都没有思考活中最重要、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的学问――与人相处的学问。”
二(三)坚持德德智体美劳各育
1、相互渗透的教育
“传统教育理论及实践的致命缺点是只看到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相对独立性,而对各育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渗透关系缺乏认识,于是造成只重智育或学习单打一局面。”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项工作中,一般地说没有任何一项是次要的,这里一切都是主,其中任何一方面忽视或做不好,就会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完整、统一、和谐的基础遭到破坏。”
2、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整个智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
二(四)和诸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1、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切儿童绝对同样适用的。”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从孩子的全面考察,发现他其他的优点与长处,引导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他的自尊心,克服学习上的难。”
“片面追求分数是一种病态心理,这个心理笼罩着家庭,以至于父母也只能要求孩子得分,孩子若达不到就是罪人,无法正常为人。”
2、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如果教师和学校把分数作为判断一个好坏的标准,这人可能就无法去争做好人。”
“学习、回答问题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只是生活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学生由于不同的原因经常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学习成绩好这个概念本身是相对的:对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很大的成功。”
3、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给学生所打的分数被赋予了道德含义,教师常根据学生所得的分数对他的道德面貌下结论。”
“只评价学习的最终结果,而忽视学生勤奋、努力程度,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评价变成威胁人的东西,任何时候评价都不可变为贬低个性的手段。”
“绝不要忙着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悦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
“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上时,才能让评分成为促使脑力劳动积极起来的推动力。”
二(五)建立学校一家庭一一社会教育体系
1、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塑造人这个系统工程中,有多位“雕塑家”参加。
家庭也好,教师也好,都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最精细、最复杂的造就人的任务。
学校教师、师生集体、父母和家庭、街头伙伴、书籍和信息传媒,受教育者,这些影响的每一方面都在起作用。
学前儿童蓝天下的学校,“让孩子们在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一一大自然这本书。”
2、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没有家长学校,就不会有真正的家庭一学校教育。”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方探求这种智慧。”
建立长期的家长学校。家长按自己孩子的年级分组到校学习:既完成一般家长会的职能更经常的是传授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给家长充电。
3、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形象地说,家庭教育好比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枝叶和花果。学校教育的成果是建立在良好家庭道德基础之上的。
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从这一朵朵浪花上能够飞出美好。如果家庭没有孕育世间美好事物的神奇力量,学校所能做的就永远只是再教育了。”
“作为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好公民,好劳动者,好儿子好女儿和好的父母,同样能向社会证实你们的价值。”
4、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与你骨肉相连的婴儿开始呼吸、慢慢睁开眼睛,看着世界;从这一刻起,你就把巨大的责任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你看孩子的每一个瞬间,你也在看你自己,你教育孩子,你也在教育你自己,在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在延续人类的同时,也在孩子身上复制着自己。这种复制行为的自觉程度,取决于父母对人类、对孩子未来的道德责任感。我们把这种复制称作教育,她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创造未来,都在为了未来。”
5、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无论你在生产岗位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你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你都要记住:在你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等着你,这就是教育孩子。”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一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尊敬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不受教育,学识浅薄,在道德方面一无所知就如同发动机已损坏的飞机,一旦飞上天,不仅自毁无疑,还会给别人带来伤亡。”
6、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教育体系
“一个好丈夫用自己的爱为自己的家庭创造幸福。就像太阳的光和热度能使玫瑰盛一样,父亲的爱也能使孩子品德变得高尚。”
“孩子是从母亲怎样对待父亲、从父亲怎样对待母亲开始逐渐认识人的世界,他们最初的善恶观念正是由此开始形成的。”
“这个世界为人类愿望之花开得兴盛灿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只有那些能够主宰自己欲望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亲爱的父母,请记住这句话,用它来教育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