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优秀4篇】正文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优秀4篇】》

时间: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篇1

我打开看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书时,当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白痴,不懂得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以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却不知道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我知道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呢?当我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后,我才知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即使说得再好、再对孩子也不会听。书中所列关于亲子教育的一系列不对方法和方式,几乎就是我的翻版,亏我还是幼儿园老师呢,真是惭愧啊!如何才能与孩子有一个好的沟通呢?如何说孩子才能听?

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书中有所列的方法和技巧,我觉得非常实用,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找越多,如果不欣赏用指责、抱怨、比较来看他,那他的缺点就越挖越多。最艰难的是家长的改变,习以为常的语言和心态会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故态复萌,用最伤害的语言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篇2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相信这是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人都有过或正有的疑惑,它更困扰着每一个以孩子为教育对象的人,例如教师和家长。我也深陷其中。直到看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才有了醍醐灌顶之感,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多种原因可以令一本书成为好书,文字优美、立论新颖、哲理深刻……而它却得益于很强的操作性,并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它是美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所着,其中一位还是专业的画家,因此在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卡通表达形式。这本书分“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等七个方面,但我觉得贯穿这几个方面的是一个清晰的观点,那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感”。

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很多例子,其中最具特征的是书中配以有趣而又生动的漫画,这些例子和真是和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它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语言,通过这本书,我渐渐明白了现代的新的教育方法,不再是老师主导一切的旧的教学制度了。曾经看过一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在小学儿童的社会交往中说道:老师的期望能够很积极的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改善孩子落后的行为习惯,里面讲到有研究发现:老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的态度,更经常表现有好的行动,微笑,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的谈话更多,给学生给予密切关注,更善于赞扬学生等等。可见老师的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等多种传地方式等多种传递方法上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多给孩子鼓励,真正的倾听孩子说话,相信孩子会悄悄地变化,慢慢的健康自信的成长!

书中还轻松地将我们平时惯用的生硬的命令变得柔和却赋教育意义呢!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听到这些词“停下!”……“站起来”……“走开”……“坐下”……等等。但当它是个名词时,你会发现它的魅力不小,“×××,你的座位!”孩子自然就会想到“我的座位怎么了?”“哦,我得坐在座位上!”“我最好坐下!”如此简单的词性转变,产生的效果却可想而知了!

通过书中的漫画可以看到,同样的场景,仅仅是沟通方法不一样,结果就差别这么大,这样的事情在孩子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念之间,就可能会引导孩子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未来。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我时常感到焦虑。

孩子整天不是玩游戏就是看手机,焦虑;孩子不好好做作业,能糊弄就糊弄,焦虑;孩子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焦虑;孩子考前不复习,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焦虑;孩子对你的要求面上答应实则不理,焦虑;孩子不爱阅读,焦虑;孩子不爱运动,焦虑;孩子太磨蹭,焦虑;孩子减不了肥,焦虑……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焦虑。

焦虑了怎么办?

先是耐心地讲道理,发现不管用。一遍遍地提醒,孩子嫌你唠叨,仍然不管用。于是板起面孔硬性命令,好像也不管用。只能吼、骂、冲突,甚至动手,倒是解气,但更加不管用。于是技穷,看来管是管不了了,想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干脆“静待花开”吧。

有一天和几个朋友交流,发现大家都一样,“焦虑”简直就成了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标配情绪。

当然,幸福的家长都一样,焦虑的家长各有各的焦虑。

有个朋友就说,他儿子有天对他夫妇提出了质疑:你们俩会教育孩子么?凭啥你俩没经过培训就上岗了?

这真是灵魂的拷问。

是啊。我们真的会教育孩子么?

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需要引导的、需要教育的,所谓“静待花开”,重点在于不能着急,而不是连水都不浇,眼睁睁看着他一天天枯萎;另一方面,控制、命令和愤怒,这些可都是刻写在我们基因中的反应模式,是亿万年生存竞争的策略,也是我们面对孩子时自然而然的选择,一旦这些途径都失效了,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到底还能不能找到引导和教育的正确方法?

也许,我们缺的,是一张做父母的资格证。

与有的家长相比,我还算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过一些知识储备和思考的,孩他妈也是懂儿童心理学的,所以我们会用尽量不打扰的方式,随时保持对孩子身心、学习状况的密切关注;我们会就事论事看待孩子的问题,不会给孩子随便“贴标签”;我们会努力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其努力而不是智力给予正面鼓励;我们会尝试关心和了解孩子的世界,努力做到高质量的陪伴;我们更会努力做好自己,希望身教重于言传,用榜样的力量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做错、会茫然失措、会频频受挫。

焦虑,由此而来。

仔细想想父母们的焦虑,既有理念层面的问题,也有方法层面的问题。对我而言,更多的不在理念,而在方法。但不掌握方法,理念就是纸上谈兵。方法,同样是父母资格证的内容。

考任何证都需要付出努力,父母资格证也不例外,不可能不劳而获、从天而降。于是我暗下决心,要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当做一件工作或是一门学问,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慢慢实践。

不过说来惭愧,实际上这个决心已经是我差不多第3次下了。每次都信誓旦旦,要读书,要听讲座,要仔细分析沟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反应、每一次失误,要画思维导图,要写文章,要这样那样……结果是,读了些书和文章,听了些讲座,也曾花几天时间仔细设计一次和儿子的谈话,效果当然还是有一些,但往往到了关键时刻,实践总是脱离了理论,理性总是败给了基因,然后再次受到打击,再次放松要求,曾经的信誓旦旦再次无疾而终——直到上个月。

上个月,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分享了一段文字,是关于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的。班主任说,这段文字来自一本书,名叫《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而这本书,是他通过王贺亭的爸爸在微信上的分享看到的。

话音刚落,我自觉惭愧万分、无地自容,家长会一结束就赶紧溜了,本来想和老师打个招呼聊聊天的,也没好意思。原因无他,只因为这本书虽然是我分享的,但我自己却只读了个开头,就转去读别的书了。

就这,还叫当学问研究么?就这,还叫想考一张父母资格证么?

于是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微信读书,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的确颇有收获。这本书的好处,除了介绍了先进的理念,更在于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方法。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么?当然,书里提供的方法很多,我觉得有两点对我特别有用:

(一)认同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这是本书提出的主要方法,也是核心的理念。作者说,当孩子产生了某种情绪,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不要批评,不要询问,也不要建议,而是要接纳。只有首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才谈得上后面的有效沟通。

比如,当孩子没有考好很沮丧,有的家长会说“你考的这是啥呀,平时上课认真听了么?作业认真做了么?”,或者“我给你报了那么多班,花了那么多钱,你就给我考这个分数回来?”这个我肯定不会。但是以前的我会选择安慰或者激励,我会这么说:“没关系,一次没考好不说明什么。你并不笨,只是没有努力,或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你决心好好学,下次肯定会考好的。”

按作者的说法,这同样不是最好的接纳情绪的方法。好的方法应该是:1、认同孩子的感受。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3、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4、即使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说老实话,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书里的例子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管用,譬如作者说可以用“嗯”“啊”等词来表示情绪认同,我却担心会有敷衍的感觉。但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具体方法则可以灵活掌握。所以如果还是现在跟我说没考好,我首先会说上一句:“考得不好很难过是吧?”然后再说“没关系,一次没考好不说明什么。”至于后面的努力啦、学习方法啦等等,视对话的氛围再考虑说不说、什么时候说。

(二)吸引孩子合作的语言技巧

作者说,如果要想让孩子合作,不要提问,也不要批评,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描述问题,“我看见地板上都是湿油漆”。

2、提示,“油漆没干之前比较容易擦掉”。

3、提供选择,“你可以用湿抹布或湿海绵来擦”。

4、用一个词或一个手势来表达,“油漆!”

5、描述你的感受,“我不想看见地板上溅满了油漆”。

6、写字条。

7、游戏方式(用另一种声音或腔调)。

从实践来说,我觉得最好用、最有效的的是第三种“提供选择”和第四种“用一个词或者一个手势来表达”。当孩子一直在玩游戏不去写作业,我现在不再说“你都玩了多久了,咋还在玩呢”或者“别玩了,赶紧写作业去”,而是说“啥时候去写作业,现在就去写还是这盘游戏结束就去写?”当孩子说好八点开始写作业,但到了八点十分还没动静时,我现在不再说“你说了八点,现在都几点了?你说你老这样,让我怎么相信你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blabla”;而是说,“嗨,时间!”或者喊他的名字,并指指墙上的钟。

考证的路是漫长的。读书、思考、实践,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走。但我想,考父母资格证和做任何事都一样,只要明确目标,认清差距,向着这个方向不停地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合格的父母。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篇4

相信这是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人都有过或正有的疑惑,它更困扰着每一个以孩子为教育对象的人,例如教师和家长。我也深陷其中。直到看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才有了醍醐灌顶之感,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多种原因可以令一本书成为好书,文字优美、立论新颖、哲理深刻而它却得益于很强的操作性,并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它是美国两位亲子沟通专家所着,其中一位还是专业的画家,因此在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卡通表达形式。这本书分“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等七个方面,但我觉得贯穿这几个方面的是一个清晰的观点,那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感”。

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很多例子,其中最具特征的是书中配以有趣而又生动的漫画,这些例子和真是和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它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语言,通过这本书,我渐渐明白了现代的新的教育方法,不再是老师主导一切的旧的教学制度了。曾经看过一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中在小学儿童的社会交往中说道:老师的期望能够很积极的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改善孩子落后的行为习惯,里面讲到有研究发现:老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他们就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的态度,更经常表现有好的行动,微笑,点头,注视学生,与学生的谈话更多,给学生给予密切关注,更善于赞扬学生等等。可见老师的情绪,身体语言,口头语言等多种传地方式等多种传递方法上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多给孩子鼓励,真正的倾听孩子说话,相信孩子会悄悄地变化,慢慢的健康自信的成长!

书中还轻松地将我们平时惯用的生硬的命令变得柔和却赋教育意义呢!我们在课堂中经常能听到这些词“停下!”“站起来”“走开”“坐下”等等。但当它是个名词时,你会发现它的魅力不小,“×××,你的座位!”孩子自然就会想到“我的座位怎么了?”“哦,我得坐在座位上!”“我最好坐下!”如此简单的词性转变,产生的效果却可想而知了!

通过书中的漫画可以看到,同样的场景,仅仅是沟通方法不一样,结果就差别这么大,这样的事情在孩子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念之间,就可能会引导孩子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