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优秀12篇正文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优秀12篇》

时间:

《大国崛起》这本书告诉人们: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那么你知道《大国崛起》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2篇大国崛起读后感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篇1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拥有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必然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引自《大国崛起》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了解中国经历过无数个动乱时期,又从动乱不断走向和平,如果出一个选择题的话,你选择和平还是动乱?我想作为普通的百姓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平。但是,这样的选择就真地对了吗?

老百姓闲下来的时候,总会觉得活的不那么壮烈,于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就 而我想说的是不关英雄的事情,是一个比英雄更为重要的关于乱世的话题,那就是伟大的思想。

伟大的思想和乱世有关系吗?有,当然有。且看我的理由: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思想高峰时期,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就是离我们很近的五四时期,试问这三个时期难道不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吗?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之所以立论动乱时代与伟大思想的产生存在必然联系的依据有四个:

一是任何伟大思想的产生必须经历来自多方的强烈的思想碰撞,这种思想的碰撞要求各方必须势均力敌,而后才能产生剧烈火花,从而引导出的思想光芒。多重的势均力敌的思想只有在动乱时代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中国。大家知道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作为强大的`中央政权必然谋求思想统一,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动乱时代这样的禁制才会放松。

二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家们都要在能够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合着留,不合则去,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所以动乱时代的知识分子反而能够畅所欲言,并无顾忌。这里不让说,就到别处说。如果在和平年代,一个公然和强大政府倡导的主流思想唱反调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哪个地方你都呆不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动乱时代,那就很自然了。

三是动乱时代,强势者都要延揽人才,要谋求统一之策,统一国家只靠武力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哲学思想做为行为依据,思想家这时就成了奇缺之物,各种强势力量必然会孵化各种不同的思想为其服务。

四是知识分子的天然秉性是要不断的追求,通过超越前人而显示自己的价值,在和平年代,知识分子本身受到的具有主宰地位的主流思想的压抑,人格中叛逆因素会在动乱时代肆意宣泄。

在为了能印证我的说法,就拿刚才讲到的三个思想高峰来说事:

先从第一个高峰说起吧,那个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但那个时代的思想巨人们的伟大思想成为一个横亘在中国历史上至今也无法超越的高度,那些巨人的名字: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使后来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家无人敢称大师。中国现代却到处都有大师,真的、假的且不论,却没有一个人妄称自己是思想大师,即便狂傲有如李敖者,也望之却步,不过这话还不能让李敖知道,否则他非要称自己是思想大师,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劝得了的。

遥想那个久远的春秋战国年代,王权衰落,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好多国家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兼并战争接连不断,诸侯为求争霸,延揽人才,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孙武子们,纷纷开山凿河,各成一派。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各种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争论。当时各国诸侯大都知道要尊重人才,尊重思想,所以,对持不同思想的各派的学者兼容并包,都受礼遇,允许其“合着留不合则去”。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和随意议论政事。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说的就是当时各派学者的定期聚会,各学派代表人物在此阐发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批驳与他们观点不一致的学派。他们争论既要对不同观点进行洁难,还要张扬自己的主张内容从自然开始,涉及人生、社会、道德、王霸乃至整个宇宙。还有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时,思想氛围也是宽容的,允许充分的争论,再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以说正是因为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各国统治者尊重思想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思想的自由碰撞才催生出这个时期的伟大思想,并一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以后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高峰是汉亡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说起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还必须从汉朝谈起,汉朝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统一的国家要求统一的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使儒学在其后两千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被视作正统官学。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所形成的儒学思想重压成为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思想叛逆的最重要的精神根源。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转折。

我们知道魏晋时期的文人讲究名士风度,喜欢谈玄,按张英基先生的说法:“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于山水。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精神境界,于是玄学清谈之风兴起”。譬如那时候的名士都喜欢奇装异服,还有的就干脆少穿衣服或不穿衣服,有人当街抓虱子并吃掉它,而旁若无人,有人惯用“青白眼”看人,有些人以豪� 而且魏晋名士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吸毒的人,他们喜欢吃一种叫“五石散”的东西,吃完之后,浑身燥热,满街狂奔,令人羡煞。种种怪异行为的背后,是魏晋名士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强烈叛逆,在这样的冲击下传统的礼教束缚逐渐转向松弛,先前那种思想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思想活跃了起来。玄学是在儒学高压下的一种思想解放,是向老庄思想的一种回归,是在人性上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东晋以后,玄学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并改造了佛学,造就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禅宗。为中国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打下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正是一个强大王朝的瓦解后的动乱时代为这种思想叛逆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三个高峰就是 我们都不会忘记中国在近代的衰落,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甚至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国本土文化孕育出的思想已经不能给中国找到出路了,中国向何处去第一次成为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好在封建王朝已经解体了,又开始了一个动乱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场我们谁都不会忘记的、著名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这旗帜,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使中国思想传统在那时发生了断裂,而这种代价为中国换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是各种流派兼容并包、自由辩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接受外来文化思想最深刻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思想解放最彻底的一个时代,尤其是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以上说的三个思想高峰都形成于动乱时期,我们需要伟大的思想做我们民族的灵魂,这种思想能够引导我们不断前行,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那应该是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动乱时期产生的思想必须根植于和平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我们珍视和平,我们也要珍视能够创造和平的、产生于动乱时代的伟大思想。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2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题记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3篇)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3篇)。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这本书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篇3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 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4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使英国更大程度上支持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等有利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刺激,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在英国爆发。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称雄于世界强国之林。又如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之前,启蒙思想在法国茁壮成长,深入人心,使人们日益察觉到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权主义的落后。长久的思想酝酿之后,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影响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激发了资产阶级探索革命的热情,终于在1789 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随后拿破仑进一步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大部分欧洲大陆,有利地推进了整个欧洲政治体制的变革。

所以,没有思想的进步,是很难在政治上取得突破的;而没有政治上的进步,其他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从而一个国家就无法走在时代的前列。与西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满族统治之下的中国,外族入侵,中华文明遭受了很大的残害。满清统治阶级紧紧束缚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进步的、革命的思想。这种封建王权集中思想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奴性文化,在这种奴性文化下,很多人不敢有任何的奇思妙想,包括科技上的创新、政治上的革命、文化上的变革等等,一切秩序都在顺与从中。这种奴性的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遏制了其新生的萌芽。满清政府还建立一套严密的思想制度,并因此滋生了人类罪恶的文字狱,以及各种惨不忍睹的酷刑。这些危及人的生命的措施,进一步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使之如一条狗一样服服帖帖地跪在主人的面前,并为其舔足。

明末清初以及后来的清朝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迹象,然而都在这些畸形的思想之下淹死了,以致于造成后来的资本主义思想如果不是寄生于传统的思想之上必然会失败的一种局面。封建思想的强大,阻碍了维新变法运动及其以后的一系列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变革扼杀在摇篮里的襁褓中。后来,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注定是解放中国的一把利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扎下了深深的根,最后将封建残余思想消灭殆尽。然而,由于传统的思想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仍然在封建思想中独行,严重削弱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

政治体制的不健全,无法使一个国家真正地走向强国之路,或是长久地保持大国的地位。目前,中国虽然在党中央的领导之下呈现出一个大国的形象,但从根本上来讲,中国仍然处在落后的行列。因为政治体制的外壳掩饰不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中国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占据政治思想的一部分,许多官员还和满清时期的走狗一样,根本不为人们的利益着想,天天喊叫着社会主义制度,自己反倒成了资产阶级的一份子,满脑子中都是权力、利益、金钱等。从中国目前的官僚腐败状况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而要突破这种后天形成的弊病,必须在政治思想上作出一番改变,比如说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反观世界上先后崛起的大国,无一不在思想上取得突破。中国欲崛起,成为完完全全的大国,必须要使人们从封建残留下来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没有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只能在表面上作一个强国。

二、思想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思想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思想的改革,科技也只能局限在某一个阶段,要提升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科技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均是建立在人们思想的解放之下的。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维上,从而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思想,推动思想的革新。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不论是老牌的大国,如英国、法国,还是后起的大国,如德国、日本,都极大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9世纪末期德国渐渐赶上了英法并超过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于科技上明显落后于德国,这可从一些重大的发明中看出。二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崛起,都得益于两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依然掌握着世界的核心技术,正由于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因而这些国家至今仍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繁荣崛起没有科技的支撑会是怎样,而这些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支持它的政治体制。现在,随着各国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对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就连小小的朝鲜,也日日叫嚣着要发展核武器。而中国在科技的投入上却不太令人乐观。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民很容易自满,看到了发射几颗卫星边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然而我们与那些大国想比,还是隔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力量。当年日本崛起之时,很多企业的发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政府又辅之以政策性的指导。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们思想的高度认识。由于骨子里没有切实际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人们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许多人重视科学技术,但存在大量的复制、克隆,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不能解决科技欠发达的实质问题。而且,很多人把一些资源花在一些无聊的但自认为很必要的官僚关系上。

三、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长远看,不是靠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整体思想文化的提高。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均比我国发达。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长远的推动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是靠思想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发展。思想与时代同行,科技与潮流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会如汉唐一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5

在这个星期里,我读了《小学生领先一步读历史——亲近大明》这本书。原先对于明朝,我不怎么了解,《亲近大明》这本书把明朝的事都告诉了我,让我对明朝有了很多的了解。

明朝(1368——1644),他是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朝代,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在这时迎来了成熟后的脱变。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了,旧的思想观念开始解体,老百姓相对自由些了,新东西多了。14世纪,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时代的新纪元,大明王朝船舱工业之盛、军容之威,曾经名震远西,大明王朝的船队将海上航线一鼓作气推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然而,在郑和之后,明朝政府分颁了海禁的政策,背对了海洋,不在对海洋有兴趣;明朝也错失了主动发展、建立海上优势的机会。即便如此,明朝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她有着众多的第一:国土面积第一,耕地面积第一,人口世界第一,破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军队数量世界第一等等。看到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第一,你也肯定很想了解明朝了吧,那就听我说下去。

说起明朝,就不得不谈起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我读了他的故事之后,我感到朱元璋是那么残忍、残暴,但读了《朱元璋挥泪斩女婿》这篇文章后,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洪武年间,他派他的女婿欧阳伦出使西域。欧阳伦一行人从京都出发,没多久到了长安,他听人讲过,西域的百姓“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而且巴蜀茶在西域十分走俏。于是欧阳伦想:何不利用职务之便,倒卖茶叶,大捞一把!当时,西域的百姓为了得到茶叶,就得用当地的特产来做交换。明朝为了控制这些地方,颁布法令,严禁私自贩卖茶叶。然而,欧阳伦仗着自己是皇亲国威,纵恿人家倒卖茶叶。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动用权力,有些地方官怒了,告到了朱元璋哪儿。朱元璋虽然心有不忍,但还是下了到圣旨,杀了欧阳伦。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感到朱元璋为了治理好国家,为了建立一支有纪律、廉洁的官员队伍,竟然大义灭亲。可看见朱元璋对官员和皇亲国威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是皇亲国威,而官员犯了错误就要受刑。永乐大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不过,朱棣的另一面却杀人如麻,冷酷无情,特别是他残杀明惠帝朱允炆的遗臣时极尽酷刑。朱棣到底是功勋卓越的一代明君,还是嗜杀成性的一代暴君?

当我看了关于朱棣的故事后,我感到他是善良与邪恶、才智与权谋、奸与雄的帝王。明朝,有着巨大的科技文化,有着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但我更为把皇上卖给敌国的太监感到耻辱!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篇6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

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7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 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分公司在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

四是学习与创新。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大国崛起》像一面历史宝镜,折射出世界经济文明之光;《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一起去寻味这深远的智慧。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万万国人用血与泪谱写的自强史,古老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中逐渐睁眼看世界。我们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去学习其他国家的强国之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徐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崛起的伟大目标自然而然成了我国国人追求探索的方向!而我在大学伊始之际,选择《大国崛起》这部书来读,便是想在十五世纪以来九个世界霸主的兴衰史领悟经验与教训,担负起我中华少年振兴我国的历史责任!在此,我就谈一下读此书的感受吧,班门弄斧,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书中先后分析概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九个国家曾经或现在都是世界强国,虽世殊时异,但依然有共同之处,无论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大都是殊途同归!经济决定政治,若想强一国,必先强一国之经济,而经济要发展,必须抓住时代机遇,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上。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实施的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发展的过程必然会遇见很多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德意志与日本都是以军事立国,以扩张为强国的必然方式!德意志通过三次普法战争实现统一,采取带有浓厚军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而日本所谓的“大中亚共荣”政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这都为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的动荡不安埋下祸根!其实不只德、日两国,这九个国家的兴起都是伴随着战争与流血的,而这种 ps。数据整理之前四个组统一一下格式,否则汇总的时候很麻烦展,在发展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和平!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这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基础和前提的!假如美国南北战争没有取得国家统一,就不会有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德意志依旧是1787个诸侯小国,怎么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他们为什么不想让中国安宁统一,因为它们害怕、它们眼看着中国一步步强大而感到恐惧!我们怎么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伟大富强应坚持的基本方针政策!我们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否则不仅不会实现中国梦,如今的幸福生活也将难以维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读此书,我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各国的强国之路,“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可以从本书中寻找到中国的强国之术!开卷有益,答案自在书中。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9

缘于对《大国崛起》这本书的钟爱,不

《大国崛起》一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的葡、西、荷、英、法、德、日、俄和美国等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历程。虽然各个国家的崛起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宜”的规律和公式,但是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历史演进的一些细节,同样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留下一些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大国崛起》的阅� 知识是当今社会的生产力,谁掌握了知识产权,就是掌握了生产力。因此,我们每名国税系统的干部职工,无论你的职务高低、工作、生活条件如何,都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创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一来,你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人生价值。

其次要讲诚信。如果向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生命更重要?《大国崛起》中的荷兰商人们用他们的行动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信用。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企业,如果伪劣盛行,人们互相猜疑,信用体系崩塌,企业是迟早要倒闭的;一个国家,更是要注重信用,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有自由的思想和创新的思维。人都会犯错误,但区分性质,如果是在为单位发展,开拓新空间、新思路上,犯了错误,我们可以及时总结,开拓思维,只要不是重复一个错误,我们就有发展。对人要宽容,更要对人的思想自由宽容。思想的自由,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我们税务系统也一样,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对不符合群众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改正。

同时,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力,这一点通过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税收信息化发展形势就最能说明问题。要想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掉队落伍,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使自己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同时还要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才能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读了《大国崛起》,我终于理解了鲁迅先生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奋情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纵观那些强国的历史,我虽然无法感受当拿破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在各个领域都还存在着不尽如意的矛盾和困难,但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好。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创造并坚持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一往无前的坚定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必将列于大国崛起之列!

掩卷思考,感触良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会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不懈、勤勉学习,潜心思考、丰富底蕴,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宁强国税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0

《大国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发展史,它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15世纪以来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大国适时出发、各领风骚,演绎出大国风采的历程。深入文脉,纵观列强的发展史。我们不免会发现,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历史结局。历史的长河仍在缓缓的流动。

上世纪,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炼而深刻的总结了中华民族的特性: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艰苦抗战,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国崛起”“当中国统治世界”等言论不断涌现世界舞台时,我们亦感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将来临。能否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经受住世界体系对我们的考验,是当代中华儿女必然要面对的挑战。

孙子兵法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史为鉴,学习崛起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末落教训。面向未来、自力更生、开创中华进步的崭新篇章,以下是通读《大国崛起》后的几点小感悟,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民族的自我批判意识

对于一个面临历史机遇与挑战的民族而言,一个有影响力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地位。对于一个崛起的民族而言,选择一条发展的道路并不难,难得是选择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一个正确的道路,渴望崛起的德意志民族正是被法兰西政权误导走上一条不归的战争路而落寞,而以大和民族号称的日本在面临西方列强威逼时,正是在一种自我的批判和反省中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一条“布国威于天下的强国道路。”由此可见一个民族只有具有用于解剖自己和进行自我反思反省的精神,才能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取得成就。

正所谓“盛世之下有隐忧”记得晚唐诗人杜葡鹤的一首《泾溪》:“泾溪人险人兢慎,终安不闻倾履人。倒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一种居安思危和不断审视的态度。通过九大强国崛起的历程,尤其是其没落的原因,我们就会有一种认同的观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应随时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用于解剖自己和进行反思自省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而这正是一个民族寻求自强和超越的真正能力所在。

(二)求知识于世界的民族学习精神

“求知识于世界”的口号是日本在戊辰战役结束,日本百废待兴之时的一种学习口号,在此倡导下,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上下一致学习西方的热潮,日本派出使节团、留学生到各国学习治国经验和各种优长。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日本在教育、制度、科技、经济等领域都有了较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闻名于世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曾匿名到欧洲学习,由此可见:民族的学习精神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只有向世界学习各领域的顶尖技术、思想、理论。在不断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只有集优势于一身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三)创新的腾飞力

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纵览九个国家崛起的因素,科技无疑是重中之重。西班牙和葡萄牙较早的掌握了航海技术,成为第一批殖民强国;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一流的造船技术,并且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造船业十分发达,其领先的航运船舶,使其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因为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因为领先电气革命,而成为世界一强。当然,强国未必是技术革命最早领先的国家,例如以善于模仿、创新著称的日本,就是通过重视对先进文化、技术等的学习引进,并最终走上了科技强国的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把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如:美国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日本的“数字日本”计划、俄罗斯组建了由总统亲自负责的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将节能技术、航天通信、生物医疗战略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新经济的五大支柱。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确立为战略新兴产业。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和动力,在能源转型的。时代,科技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就、神舟飞船的航空探索、水稻、人类基因探索等领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很多前沿的技术受限于发达国家,因此只有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为国家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德意志民族在历经世界大战后的败北后,并遭受不公正待遇后,能再次崛起的原因正是其团结的民族精神,正如文中所评说的:德意志民族之所以经历了如此多的历史曲折和灾难之后,仍能像不死鸟一样获得重生,并奇迹般的再度崛起,所依靠的也正是由其民族心理而衍生出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勇于进取的、不屈不挠的并且勇于争先的民族再生力。我想这种民族精神内涵里所包含的正是一种争取民族统一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

正如自由胜利女神之于美国民众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化身,孔子像之于中国人则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外化,儒家文化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的一部分,对于所有的华夏儿女而言: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的梦。只有把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到民族的精神内涵里,我们才能在民族的大旗下不断前行。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崛起绝不会采用殖民统治和暴力扩张的形式。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代发展到今天,平天下的含义可以概述为:引导、推动和帮助所有的国家都抛弃主义,实现国际民主、构建和谐世界。邓小平曾讲:“如果十亿人的中国不坚持和平政策,不反对主义,或者是追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己搞主义,那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也是历史的倒退”所以,我相信祖国的崛起走的必然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和平是乞求不来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没有那个霸权强国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呀知道所有的真理和正义,要推动中国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并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依赖或者越来越依赖强化相互信任和合作,而且也需要必备的战略威慑力,甚至具备打赢合法性战争的能力。

外国人曾惊叹:中国这个国度是一个敢于并善于创造人间奇迹的地区。是的,

那时因为我们有博大深邃的五千年文化的滋养、有古老文明的智慧、又有现代的超前的思维发展,只要我们努力:下一个轮回必是我中华强盛的时代。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11

最新《大国崛起》读后感优秀12篇

上世纪,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炼而深刻的总结了中华民族的特性: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艰苦抗战,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国崛起”“当中国统治世界”等言论不断涌现世界舞台时,我们亦感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将来临。能否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经受住世界体系对我们的考验,是当代中华儿女必然要面对的挑战。

孙子兵法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以史为鉴,学习崛起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末落教训。面向未来、自力更生、开创中华进步的崭新篇章,以下是通读《大国崛起》后的几点小感悟,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民族的自我批判意识

对于一个面临历史机遇与挑战的民族而言,一个有影响力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地位。对于一个崛起的民族而言,选择一条发展的道路并不难,难得是选择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一个正确的道路,渴望崛起的德意志民族正是被法兰西政权误导走上一条不归的战争路而落寞,而以大和民族号称的日本在面临西方列强威逼时,正是在一种自我的批判和反省中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一条“布国威于天下的强国道路。”由此可见一个民族只有具有用于解剖自己和进行自我反思反省的精神,才能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取得成就。

正所谓“盛世之下有隐忧”记得晚唐诗人杜葡鹤的一首《泾溪》:“泾溪人险人兢慎,终安不闻倾履人。倒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一种居安思危和不断审视的态度。透过九大强国崛起的历程,尤其是其没落的原因,我们就会有一种认同的观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应随时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用于解剖自己和进行反思自省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而这正是一个民族寻求自强和超越的真正能力所在。

(二)求知识于世界的民族学习精神

“求知识于世界”的口号是日本在戊辰战役结束,日本百废待兴之时的一种学习口号,在此倡导下,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上下一致学习西方的热潮,日本派出使节团、留学生到各国学习治国经验和各种优长。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日本在教育、制度、科技、经济等领域都有了较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础。闻名于世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曾匿名到欧洲学习,由此可见:民族的学习精神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只有向世界学习各领域的顶尖技术、思想、理论。在不断学习、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只有集优势于一身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三)创新的腾飞力

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纵览九个国家崛起的因素,科技无疑是重中之重。西班牙和葡萄牙较早的掌握了航海技术,成为第一批殖民强国;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一流的造船技术,并且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造船业十分发达,其领先的航运船舶,使其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因为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因为领先电气革命,而成为世界一强。当然,强国未必是技术革命最早领先的国家,例如以善于模仿、创新著称的日本,就是通过重视对先进文化、技术等的学习引进,并最终走上了科技强国的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把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如:美国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的“绿色技术”研发计划、日本的“数字日本”计划、俄罗斯组建了由总统亲自负责的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将节能技术、航天通信、生物医疗战略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新经济的五大支柱。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确立为战略新兴产业。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和动力,在能源转型的时代,科技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就、神舟飞船的航空探索、水稻、人类基因探索等领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很多前沿的技术受限于发达国家,因此只有发挥全民族的创新精神,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为国家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德意志民族在历经世界大战后的败北后,并遭受不公正待遇后,能再次崛起的原因正是其团结的民族精神,正如文中所评说的:德意志民族之所以经历了如此多的历史曲折和灾难之后,仍能像不死鸟一样获得重生,并奇迹般的再度崛起,所依靠的也正是由其民族心理而衍生出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勇于进取的、不屈不挠的并且勇于争先的民族再生力。我想这种民族精神内涵里所包含的正是一种争取民族统一和强大的民族亲和力。

正如自由胜利女神之于美国民众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化身,孔子像之于中国人则是“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外化,儒家文化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的一部分,对于所有的华夏儿女而言: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的梦。只有把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到民族的精神内涵里,我们才能在民族的大旗下不断前行。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担当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崛起绝不会采用殖民统治和暴力扩张的形式。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代发展到今天,平天下的含义可以概述为:引导、推动和帮助所有的国家都抛弃霸权主义,实现国际民主、构建和谐世界。邓小平曾讲:“如果十亿人的中国不坚持和平政策,不反对霸权主义,或者是追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己搞霸权主义,那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也是历史的倒退”所以,我相信祖国的崛起走的必然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和平是乞求不来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来没有那个霸权强国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呀知道所有的真理和正义,要推动中国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并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依赖或者越来越依赖强化相互信任和合作,而且也需要必备的战略威慑力,甚至具备打赢合法性战争的能力。

外国人曾惊叹:中国这个国度是一个敢于并善于创造人间奇迹的地区。是的,那时因为我们有博大深邃的五千年文化的滋养、有古老文明的智慧、又有现代的超前的思维发展,只要我们努力:下一个轮回必是我中华强盛的时代。

大国崛起读后感和心得 篇12

阅读《大国崛起》这本书大约已有两个年头了,还记得是在一家快关门的小书店的打折书里淘来的。想买这本书的念头由来已久,只是迫于那高额的价格,只能远远地观望着,而当我真的能够真正拥有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大国崛起》是一本这样的书:它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再次重读《大国崛起》,再次重温8个历史强国的兴衰,我想到了一对关键词:学习与创新。

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讲了几千年,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严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老夫子早已给出的理论指导和总结。记得胡锦涛出访瑞典时曾对瑞典的政治制度有过一段精辟的见解:瑞典是资本主义旗号下,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国度,在人文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这个北欧小国甚至比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再来探讨资本主义的草与社会主义的苗的话题,是幼稚更是弱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