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优秀10篇正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优秀10篇》

时间: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优秀10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1

读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感觉是蚀骨的揪心和绝望,对陌生女子内心无望但深入肺腑的爱感到莫名的心碎。到底世间有没有这样不计代价,不计回报,只求纯粹爱情的人或者只是小说家臆想中的一种高贵圣洁的暗恋呢,对没有一丁点爱情经验的人来说实在难以回答。

只有当生命迎来终结时,才能以一封饱含爱慕,崇拜,羞愧,自责,哀怨,忧伤,情感如此丰富的匿名信送到至死不渝的暗恋对象之手,这是需要苦尝多少个寂寞的日夜,忍守多少个相思的时光才能用尽毕生的力量写就这样一封情书。

茨威格实在是了不起的作家。从头至尾只是通过一封信就将世间一个奇女子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从女孩的天真烂漫,不经世事,到少女的情窦初开,含苞待放,再到女人的风情万种,成熟韵味,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描绘的动人心魄,刻画的入木三分,以至于以为这样的女子竟然真的在你的生命某一阶段同你有过一段如此的经历。将你带入了情节之中,如梦似幻的使我们同男主人公一起回忆起过去的柔情往事。

这样的小说情节,在我看来在当时一定是引发社会热议的,因为实在过于超前,凌驾于现实的爱情观念,在一些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上流社会的浮生若梦,安淫享乐,一派歌舞升平,所谓名流之间的爱情无非是安逸生活的调味剂,唾手可得,召之即来挥之则去,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的地步。那么此时这样的一篇小说的横空出世势必像一枚小型核弹一样冲击了整个文学圈,并辐射至大众的视野内。当时造成的轰动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暂且不去讨论。即使放到如今的时代,我 虽然百年过去,但人类的情感状态始终不外如是,我们同样渴望去爱别人也渴望被别人所爱。遗憾的是,最基本的这个情感需求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再一次x  文学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或许会影响到某一群读者,但悲哀的是无法左右这个社会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一个接一个的欲望呼之欲出,而我们可能偏偏就高估了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把轻易能得到的就视为理所应当,忽视了身边的亲人朋友,拒绝那些陌生人善意的帮助,总以忙为理由搪塞潜在的情感交际,即使如我又何尝不是。虽对小说感同身受,向自己心中的那个人表露心迹,一吐一直以来的相思却得不到任何我希望的回应。我对真爱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岂不证实了我们内心的那纯洁的爱已经被玷污了吗?我们不太可能再有少年人的勇气和冲动去追求心目中的真爱了。所以我们会返回来再把小说翻了又翻,读上一遍又一边,去缅怀去祭奠那个虽然还跳动着但早已枯死干涸的心。

莫名的悲愤和凄凉,是啊,如茨威格这样的作家影响力尚且无法撼动那个时代,我们又凭什么去批判当下的婚恋观,唯一能做的是做自己希望的那种人,妥协但不会屈服,以生命的名义做一个殉道者又何尝不是对真爱的致敬呢。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2

看完沉淀过几天后,才来写书评。

对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我一直只闻其名,未曾真正拜读过他的作品。现在想来,真的是相见恨晚之意油然而生。

来谈本书的第一篇,看完书后又去找了外国黑白影片和中国徐静蕾的电影来看,两部影片都是极大尊重了原著。因为中西表现手法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外国那部影片,把那个年幼的小女孩徘徊辗转的楼道刻画的让人难以释怀,而徐导影片中是从窗户窥见的四合院落。我无法说哪个更好,但是建筑时代地点的选择,自然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认真想来,对故事中那个连姓名也不曾知晓的女孩是有着怜悯之心的,她是个悲剧的人,但这悲你无法搁置归咎到任何其他因素上去。幼时的感情,是一种混杂着崇拜敬仰好奇依赖的多重混合,在一栋小小楼内。一个携着众多书与高雅家具搬来的陌生人,会是那个灰白时光中点亮她瞳眸的浓墨重彩。所有眷恋成了理所当然,毕竟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你避不开的,关注满满演化成依恋。若故事在女孩搬家,那夜等在楼道里看着他携其他女性回来是便哑然而止,我会觉得这是个好故事。朦胧的情感被时间锋利边缘割伤,在岁月浸润下愈合。这样一段痴痴的恋,是极好的。然而作者却偏偏不放过她,多年后两次重逢,她的离去都是含泪的,因为她从未被记住,哪怕,认出。她眼中那个才情横溢的人是薄情的,或是说不在意的,就在看客都嘘然惋惜时,这个傻姑娘还在死之前念念不忘。

如果故事哑然而止,那是传奇中的现实,可是它继续了,于是便成了现实中的传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内心触动很大。如果等待有一种姿势,那么它该是怎样令人心动的一种。当成为信仰,那该演绎出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获得人类的生命和灵魂,获得王子的爱情,她用自己的声音换来了美丽的双脚,忍受着肉体的痛苦,坚忍不拔地抗争着,最后,却化成海上的泡沫。当她踩着疼痛,迈向王子时,当她放任心去滴血,看着王子走向公主时,有着怎样的忧伤和凄凉。我时时在想,怎么会想这么残忍的童话故事?怎么会有这样忧伤的爱情,这样痴傻的女子?

听说,世界上有一种鸟,飞行是它们唯一的出路,停止意味着死亡。它们终其一生都在飞翔,与死神搏斗,从不服输,它们是坚韧的,是勇敢的。

但是,再坚韧勇敢的鸟,有一天也会老会累,那时那日,它必定会坦然地停下来,迎接死亡。

所以,陌生的女人,你可是累了?

歌德有句名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以我整个的一生,无论你认识我与否,无论你在我身边与否。也许,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寂寞,疼痛。但我以我的方式爱你。这已然成了我的事,与你无关。

但,亲爱的,你就真的一点都不曾在意过么?

不期然,读完小说就想起了这个话题——平常人的暗恋。暗恋,之所以长久的维持这一姿态,多是单恋,多是苦恋。

不知怎的,她就爱上了他。着了魔,上了瘾。细细的观察他的习惯,他的喜好,他的小动作,他微笑时嘴角的弧度。在心底放了颗“喜欢”的种子任其疯长。几乎卑微的去接近他,读着那女子卑微的守望,突然就想起张爱玲的哪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小心翼翼的守望。为着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而雀跃,而失落。总是习惯在人群中寻他的影子,远远的见了,或是单是听了那人的名字心跳就蓦然漏了一拍。怀有秘密爱情的女子,宛如一朵悄然结籽的莲花,含蓄而笃定。

在学校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很好——当喜欢只有喜欢。

“当喜欢只有喜欢,那该是很纯粹的喜欢吧?没有欲望,没有纠结,也没有悲伤。只是在走路的时候,

缘分那么短,短到我寂寞了难过了也看不见你。可是,缘分又那么长,长到我们每天呼吸着彼此呼吸过的空气,长到我一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接触到你。

也许,无欲的爱恋果真比无果的恋爱美好。当喜欢只有喜欢不必苦恼对方是否喜欢自己这件无聊的事情。多好,在你看不见的'大千世界,我每一天都优游自在地呼吸,尽管某些呼出的气息里有你的名字。

不是钟情于玫瑰却不敢吐露真诚的怯懦之人,然而吐露真诚不等于妄自菲薄或者强人所难。正所谓两情相悦、花好月圆,有些人,恰如那空谷幽兰,喜欢,却不能携它归去~当喜欢只有喜欢,我希望你幸福,我快乐,就好~”

读到我想落泪。回到纯粹的喜欢,放手么?又有几人能够释然?朋友问,当没有了喜欢的那份淡然,那份纯粹,却又无法放任自己去爱,那又该怎么办?

曾有人说过,暗恋像是一口痰,吐出来恶心别人,吞下去恶心自己。比喻本身就有几分恶心,但却也贴切。自己心心念念如此爱恋的一个人,自然不想去做他门口的那口浓痰,去骚扰他的生活,带给他一丝一毫的苦恼。

书中的那女子说,“我是有自尊的,我要一辈子的生活永远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忧虑。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我只希望变成一个只会让你联想到爱与感激的女人。”

我总是会想起那作家r,那书中陌生女子深爱的他。在于他,她深深的爱恋只不过是模糊破碎的片段。亲爱的,你真的就释然了吗?

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暗恋,甜蜜,挣扎,痛苦,许久,许久~

朋友最终没有向深爱的女孩表白,只是默默的守望。或许,许久以后,她辗转从别处知道了这份爱恋,不管接受与否,他们都回不去了。或许,女孩会深深感动。又或许,她终究一无所知,曾经有那样一个男孩深爱过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4

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暗恋男主人公18年,直至死才像他表白的刻骨铭心的单恋故事。确是“用这一生等待,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第一次见这小说是大一,看了开头却没看下去。那样的暗恋那样的心理描写对那时的我而言,无法理解。那时我想,我若喜欢一个人,是一定要去到他身边并告诉他的,一个人远远地喜欢着有什么意义呢。

时隔8年再读,跟着阅读每日读英文读完了整本小说。这次,似乎能够理解女主这执着甚至偏执的爱。

年少青春的女生暗恋了一个充满魅力英俊有才气的新邻居,并被他一举一动拨动心弦,为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而兴奋上半天,多么美好单纯的爱恋。年少时的我们也许都曾有过这样深藏于内心的爱,我们的故事大多应是随着时间推移,或勇敢追逐得到爱,或深藏淡忘埋葬过去,只是女主在自己的世界里暗恋了男主人公18年,男主人公毫不知情。

有人说,爱情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我喜欢你,与你无关。我想起你心欢,看着你满足,默默爱你不打扰,付出不求回报,女主就是如此纯洁无私的爱。也有人说,女主疯了,精神病,她是在自己的臆想里活了一辈子,凄惨一生。我想,女主确实一直喜欢的爱恋着的都是她想象中的以男主人公为原型的爱人,只不过,在她自己的心中,也许不觉得凄惨,因为她守住了心里的爱。她不告白,也许害怕失去这精神上的爱人,因为假设告白在一起了,那想象中的完美的爱人可能会崩塌,而告白后被拒绝,她的精神上的爱人也会消失。她没有勇气接受可能的失去,选择了看上去更具勇气地暗恋一生,守住心里的爱人。

执着疯狂地爱总是容易让人感动。莎士比亚曾说,太过热烈地爱情不会长久,所以为了获得永恒地爱,他让朱丽叶在爱人的一吻中死去。朱丽叶死时不过十四岁,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里女主爱上男主人公的年龄十三岁,都是少女的年龄,都是可以疯狂地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年龄。女主也永远地留在了十三岁地爱里。

爱本是相互的,需要主体和受体。她爱他他却感受不到,她在对他的爱里痛苦煎熬感动满足,而她的爱对他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爱算什么爱呢?如果爱的定义是喜欢一个东西的'情愫,而人际关系里的爱的表现应该是无私利他,以对方舒适幸福为原则的互动,那么自己一个人持久地暗恋,仅仅是借了暗恋对象为原型,这样的爱,更像是对自我的信仰般的爱情信念地坚守与成全,无需互动。

互动的爱需要坚守地信念,更需要以对方的感受,情感为出发点,互动反馈调整,争取关系中双方舒适,爱才能更完满。如果我们爱着爱着把自己感动了,却没有想过对方是否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爱,甚至自己的爱对对方而言是伤害,那么爱就已经变质了。我们说着都是为他好,而或许我们眼里的好在他眼里不是好,所以需要互动反馈调整,他若需要你离去,你也能怀着爱与祝福离去。

如果就是为了感动自己成全自己疯狂爱一场,那就疯吧狂吧爱吧,只要爱还是爱的信念,爱没有变质成伤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5

热了几天的广州,最后在风神带来的雨水中迎来了怡人的清凉。

这天周日,雨水又是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名符其实的豪雨,看着雨水在空中的变化,也是美丽的景致辞。窗外,路人在浸满水的大街上艰难行走,想必天河岗顶,海珠的一些地方浸水肯定更严重。前几天,一位远在浙江长兴的朋友还透过QQ问我近来状况,看报道说,广东这边暴雨很严重,为我担心。

能在这个多水的周日,凭风临窗,享受清凉,也算是快乐的事情。

昨日晚上,等一个朋友从阳江过来,本以为五点左右就能到,最后却等到八点。好在附近有家大超市区,就在超市的图书区看起了书。无意中看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先是粗略的翻了一遍,这是一本他的作品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是其中的一篇,篇幅不大,就有想把它看完的感觉。

很早就听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子,但他的作品还没有看过。最先听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因为曾有部根据其资料拍摄的同名奥斯卡获将电影。几年前,老徐自导自演了一个中国版的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也不想看,我认为让姜文去演里的的男主人公本身就是个失败。

茨威格的心理描述很细腻,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读完的这部小说。女主人公从他十三岁起就爱上了风流倜傥的男主人公,一开始也就明白他虽才华横溢,但也是采花无数,处处留情。当她十五岁的时候,因母亲另嫁,离开她初恋之地的时候,她竟然晕了,最后临走鼓足勇气,去按男主公的门玲,向他表白,却没有人在家里,那段的心理描述最不错,看着就让人紧张。

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有了她对男主人公的爱,她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成绩也突飞猛进,对她以后的人生的成长,气质塑造作用巨大。成人之后,为了见到朝思暮想的爱人,女主人公到维也纳,租住在男主公公寓附近。最后有了机会,两人相约一齐吃饭,进而发生了关系,经过三夜的缠绵,她竟怀上了爱人的孩子。她从孩子身上看到自我爱人的影子,活的虽清苦,便很充实。为了孩子,为了自我的爱人,她出卖肉体来改善自我的生活,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说她的灵与肉是分开的,她的心里唯一爱人的位置只是男主人公。之后,她也曾以自我贵妇人的高雅气质,又打动过男主人公,可惜当两人在一齐时,男主公却认不出来她了,还要给她钞票。最后因孩子因伤寒去世,女主人公所有的爱破灭,心灰俱冷,才决心把这自我,把自我十三岁以来的心理和人生轨迹写出来告诉男主人公。

已过中年的男主人公,却是想了好久,也没人想起女主人公的样貌,他从不明白她的名字,和他在一齐的女人有无数个,到底是哪一个,他也分不清了。到底是谁,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纯洁的初恋。初恋是青涩,酸楚的,而女主人公却把自我的初恋融入了自我的一生。我个

读后我在想,作家本人茨威格会不会就是小说中的男主公呢?他出身豪门,受教育完整,十七岁就发表作品,一样的年轻有为,风流儒雅。早年看过《茶花女》,里面的女主公的命运和本小说中女主公的命运有些相似。前些天,看到一篇关于歌德的传记,说73岁的歌德喜欢上了19岁的乌尔丽克,频频的书信进攻,最后还向乌求婚,因家人的反对,歌德只好做罢,郁郁而最后魏玛。而美丽的乌尔丽克也是终生未嫁,以95岁的高龄仙逝,想必她的内心里也很多的故事,若展示出来,肯定也很感人。

又看了一部好的小说,犹如又登过一座山,一座不高,绿色,让人简单的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6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在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多次后,我忍不住再次翻开书本,去细细体味这个陌生女人的真挚感情。刚开始并不了解这位奥地利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篇小说,使我深受感动。

整篇小说就是一封长信,通过这样一封长长的信,我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桌前写信,脸上或喜或悲。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与那个“你,我的亲爱的,同我素昧平生的你”的爱情,或者这根本不算是爱情,只是她二十几年无法说出口的暗恋。

这个陌生女人是可怜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原本可以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却因为执念受尽了苦头。后� 她付出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上天唯一的恩赐——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她又是那样可敬,那样勇敢。敢问世间上有多少女人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拿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去爱一个人。少女时,为了他,义无反顾离开自己的家庭,自愿将纯洁的自己献给他;少妇时,为了他,果决地拒绝众多求婚者,离开相处多年的情人。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不禁要问: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好的,值得一个女人这样深爱,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也许就会去追寻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让自己这样辛苦。当然,也许是我们不懂爱情的缘故。

作家又是何其有幸,被一个女人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又是多么令人讨厌,辜负了女人的一腔热情。他多情又薄情,两次亲密接触都没有认出女主角。每一次见面,她都多么希望作家能认出她来,认出她是领居家的小女孩,认出她是委身于他的纯洁少女。然而他不仅没有认出她来,还把她当作***,用金钱来侮辱,这是多么的讽刺!

看过很多电影、小说,没有一个角色给我如此深切的感受,没有一个人付出这样真挚的感情,它是那样强烈、狂热、持久。在作家看完信后,他感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人有多少热情能守住过去的情感,黎明和黄昏是两个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极为短暂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动都在过往即逝。为生活奔波,与安逸享乐,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谁会在清晨的缠绵和黄昏的安慰中耗费着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舍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遗忘是减轻生活压力的最好方式。记不住曾经,好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大踏步地向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7

今日身体不大爽利,本想算了吧不写了,仔细想想还是写点吧。提笔只是举手之劳,字数多少不论,端看你想不想写。写故事写美文会卡住,随便写什么,总没有借口托词了吧?文字总会有的,人所区别于动物的,就是能够思考。(但是我 )

昨天终于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完了,后面棋王什么的应该是另一个故事了吧?因为实在很困,所以看得很糙,就随便说点看法。实话说这个标题真的不怎么吸引我,就是曾在大学专业课上记住的一个书名,咳但没有留心,如果不是无戒老师的推荐,我想我是不会注意到它并去看的。与它平平无奇的题目相比,内容是出乎意料的好看,至少不枯燥,庆幸是第一人称,所以也不绕,阅读体验还是相当愉悦的。

小说讲的是主人公“我”收到了一封爱慕了他十多年的陌生女人的来信,收到信的时候女主人公已经死了,这是她临死前写的,如果她不死,那么这封信就不会被寄出去,“我”就不会知道了。信中道尽了女主人公暗恋的'心路历程以及遇到作家后那些年的生活经历。这样纯粹的感情真的很打动人,不怀期待不求回报,就默默守候在那个人身边,能够看着他就好。从文学角度看,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很细腻,我觉得一个男作者能揣摩得这么到位也是很厉害了。本质上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关系就是一种阶级对立,一个是社会上层的成功男士,一个是社会底层的柔弱女子,搁现在可以写一本狗血的霸道总裁爱上小白兔了,未婚先孕带球跑不要太烂大街,而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差距,以及男主人公对待感情的态度,注定了他们之间没有结果,这才是正常的嘛。

文学性是很好的。从现实角度看,就有那么一点点不讨人喜欢了。男主人公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渣男,女主人公就是一个爱她的她不爱,不爱她的爱得要死的痴心错付的傻女人,甚至为了这段单方面的恋情赔上了无辜的孩子和自己的性命,更可悲的是到死,对方都没有想起她。对了之前女人用玫瑰花用直白的话对作家暗示多次,作家都没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个bug,身为一个作家,他的观察力和敏感度,理当不该这么差,怎么会一次都没看出来呢?何况是这么明显的暗示。 好了,就到这里,有时间说不定会再看一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观后感 篇8

该影片讲了女主人公对男主角的爱恋加深,直致把自己推向深渊的故事。

记得以前看过这部电影,影片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音乐和散发出的忧伤气氛一直耐人回味。故事发生在国破家亡的三四十年代,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以阅读信件的方式,叙述了女主角对男主人的懵懂爱恋,相聚,分开,绝望。女主人公的坚贞不渝与男主人公的玩情不恭,形成巨大反差。女主人公在他眼里不过如蔡小姐、朱小姐之流,是他生命里的匆匆过客。相反,男主人公在她心里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负心汉能够如此忠诚让人费解。或许与她情窦初开时恰好与他相遇有关,为了永远保护这份“初恋”的圣洁,即使她在坟墓中得到他的呼唤,她仍然会义无反顾的回到他身边。与其说是与他相恋,倒不如说是与自己相恋。

国破家亡时,感情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以坚贞不渝或者萍水相逢的方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终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我绝望的爱慕之情,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看完这篇中篇或者说是和男主人公一样看完这封信后,相信我们的第一感觉都是情感的震撼。

但不一样于《追风筝的人》等因自带宏大社会历史背景而震撼的震撼,这一封信给我的感觉就是,单纯地因一段感情的至极纯粹无私而颇为震撼。

在震撼之后,我就不禁会想:

这样的感情在世界上真的存在吗。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有着超乎虔诚的痴迷,即使无数次痛苦至极,绝望至极,依然从未改变,从未埋怨,从未放弃。

而反过来,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男人都始终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

直到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信,作家都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

这让我想到《追风筝的人》中的一句对白:

好的故事,一般都是杯具。

是啊,这是一个以绝笔信呈现的杯具。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里的几个小故事我只读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当我遍遍回味,试着去感受那份感情时,我的。脑海里却突然显现出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那个毫不起眼却让我最记忆深刻的镜头。那是在电影即将结束时,龙洋一(那个从初中时代就喜欢松子的学生)悔恨自己所做的一切,在松子去世的那片草坪上对警察说他是凶手,而后就在警察们想来制服他时,天空刮来了一阵微风,将那几名警察吹得一趔趄。我相信这是中岛哲也设计的一个巧妙的情节,因为松子就算不在人世,也不希望她爱的人受到伤害,但她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化作一阵微风来帮助她的爱人。松子就像这个陌生女人,纵使她们遭遇不同、结果不同、感情经历也不同,但就是那一瞬间,她们愿意化作微风、化作一束白玫瑰,来陪伴——她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