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
书,为谁而读?书,为何而读?在我反复读了这本书之后,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读书,为国而�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范文 1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8-01
无论是对高中生还是初中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都相对枯燥与乏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针对此种状况,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活跃教学氛围,转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错误认识非常重要。针对此,不少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故事教学对教学质量提高非常有益。因而笔者就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1.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 激发学生兴趣。我们从小听到的故事分为两种,一种是编撰的神话故事,比如《西游记》,另一种是在真实史实基础上的历史故事,比如《上下五千年》,这些故事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作为儿童启蒙的教材具有趣味性高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穿插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下学习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热情学习历史知识。比如,讲到"封建帝制实施中央集权政策,推行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各个朝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权力分配的方式,可以给学生举秦二世如何利用黑暗的封建制度压迫平民百姓,致使农民揭竿而起的故事。这样利用秦二世暴政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热情,使知识的传授更加高效。
1.2 活化教学内容。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而选择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对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没有帮助。要想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就要活化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历史教学任务就能更好地完成。3.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利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是以教育为核心目的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去选取可用素材,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之余以史为鉴,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精神境界。
2.历史故事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
3.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3.1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史料教学。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 通过研读、学习,可以看出新课标就是根据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史料教学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要求与建议。如,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课程要完成的能力培养中有历史技能的培养,那么,在新课标中具体要求阐述为"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和解读图表材料),能分清史实与史论、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解读图表材料(包括历史图画、历史地图和统计表格),要能从中发现有助于对历史理解信息、分析或概括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等",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阶段必须促使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出能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先培养学生获得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二就是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做到"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阅读材料的技能""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证""史"即为史料的问题,这就对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3.2 新课程改革下高考趋势要求重视史料教学。2006年,我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2009年,迎来了新课程改革下的第一次高考。在2008年9月,省普教室出台的复习教学建议中就提到了新高考与史料教学有关,如,"选修模块以情境材料题为主。非选择题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选择题大多以材料入题,问题出自材料,而不是出自教材"。2009年省教育厅出台的考试说明历史部分第一条要求就提出:"(一)获取和解读信息指考生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问中发现、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查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些指导建议、原则就要求历史教师对史料教学进行关注、重视。
如果再对高考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史料引入考试已成趋势。如,2009年的高考,文综历史部分,就运用了大量的史料,设置了新情景、新材料,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必做与选做),13~24题,综合题38题,与选做41题,几乎全都是材料题,涉及学者观点、历史图片、报刊报道、文献资料摘录、中国史料、外国史料等,史料使用都十分丰富。
参考文献: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范文 2
【关键词】 个性;教育理念;阅读;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根据这一理论,个性化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历史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吗?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因为目前历史考试中所要求的“学科能力”,其核心仍是学习甚至是研究历史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主要还是强调了学习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因此,自主性阅读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什么,怎么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材料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加工而形成意义重构。
2.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历史教育?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的职能,做功于有智识之公民,育人民之“公心”。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材料后会有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带有个性化的思考。体验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性体验,另一种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整体性体验。这两种体验是将学生在生活中的虚拟世界与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建构出历史的形象性和新的道德意识。
3.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阅读
面对新世纪,“创造”“创新”成为教改中最时髦的名词,这无疑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疑问。但创新、创造不是技能,能力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自主培养起来的。让学生在挖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发挥求异思维的作用,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改造,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3.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如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材料,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认识。以进行古人和今人的心灵对话。对学生的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表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2.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时,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两幅远古时代建筑的复原图,并让他们判断哪一幅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哪一幅是西安半坡居民的房屋,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论证。甲乙两组最后判断出:用木头支架起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陷入地下一截的是半坡居民的房屋。论及理由时,甲组的一名学生说:“河姆渡是在长江流域,房子架起能防潮,上面能通风。如果遇到洪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乙组在分析半坡房屋时都认为:西安半坡处在黄土高坡,干燥少雨,所以才这样建造。教师就此继续引导“:那为什么非要陷入地下一截成半地穴式呢?上下不方便,还挺黑的?”一名学生说:“这样可以冬暖夏凉,像我们现在的地铁、地下室就有这样的功能。”最后我又把问题升华,提出:“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南北建筑中,大家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说:“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个例子就是采用学生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范文 3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刚看这本书就觉得它对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可以帮我了解历史。
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前几页讲人们以前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且洋人还总抢中国的财产。后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了。革命军进行了北伐,占领了武昌。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后来人们决定挽救革命,挽救党。周恩来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后来南昌起义胜利了,共消灭了三千多敌人,缴获了五千多枪支和七十多万发子弹,还有几门大炮。后来毛泽东又领导了秋收起义,还去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朱德、陈毅带着南昌起义部队赶来会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书中还写了红军在进行长征的时候不怕艰难的故事,而且吃的东西也很不好吃好。中间写了许多名人牺牲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刚刚解放的中国非常落后,连一台拖拉机都不能造。而且那时侯的鞍钢破破烂烂的像个垃圾场。后来孟泰和工人们在厂区的所有地方寻找有用的零件。找来的器材堆满了几间屋子,经过努力,鞍钢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后来还有了汽车和轿车,而且还发现了油田,还建造了第一座长江大桥。钢产量和粮食都翻了一倍。***和***都成功爆炸了。还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边是一些名人的感动事迹。最后写国家对人民的补贴和家电下乡。还有快速的经济发展。
这本书让我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战士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我一定要跟着党走,当好共产党的接班人。
三五 刘昀奇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范文 4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倍出,英雄无数。但是让我们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却是中国共产党。
看完这本《历史的选择》,让我感到震撼。共产党是在逆境中成立的,在绝境中生存,在困境中壮大,1927年7月27日在江西南昌,一个重要会议正在举行。会上,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具体领导和指挥下,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即将打响!8月1日凌晨二时,预定的时刻终于到了,在三颗信号弹发出后,战斗打响了。当太阳起来时,一面鲜艳的红旗在起义总指挥部大楼的上空高高飘扬,同朝霞一起映红了整个南昌城。官兵拥抱,百姓欢呼,同庆起义的胜利。
通过这次战,中国共产党有自己革命武装,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经过漫长的过程和斗争,确立了它的领导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四(1)班 雷舒雅四年级:雷舒雅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范文 5
留府乡小冯小学 高明月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看《历史的选择》这本书!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深刻理解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人民的选择,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增强了跟党前进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也不会走向繁荣富强,人们也不会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平时的我,不爱动手,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马马虎虎应付应付就算了。一想到共产党——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就十分惭愧。
我们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这种梅花的精神。我想,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品质。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有勤奋刻苦、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祖国未来的宏图需要我们来描绘。如果今天我们加倍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真正学好知识,那么明天我们就能接好革命的班,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昌盛,像共产党一样,为中国人争气,让我们的祖国举世瞩目,永远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勤奋学习、为国争光是我的理想。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