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读后感推荐4篇》
我的母亲读后感(精选4篇)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1
看过写母亲的文章很多,但是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却时时让我想起,不仅因为此文反映胡适母亲懂得在品德上要从小严格管教孩子。还因为他的母亲在做人上极温和慈祥。尤其有一段话对我影响很深。
先引用原文: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事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读到此处,我总是有很多感慨,胡适那么小就能明白这点,而他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他母亲总是处处吃亏,从小让自己孩子吃亏忍让。不与他人争长短,不与他人计较争吵。因为胡适母亲的温和慈祥影响了自己孩子的一生。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谁人不爱子孙贤”但是“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莫将真心空计较,惟有大德享百福。”人生不过百年,钱财终将散去,厚德才能载物,厚德方能载福。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贤不肖,留着钱财与不肖子孙也怕是他不能承受的。“羊有跪乳之恩”,孝亲乃天经地义。让子孙成为孝贤之人是每个人的愿望。只是年轻时怕很多人都不懂得教育好孩子在孩子品德上的严格要求和管教,在做人上自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和气致祥”“与人为善”。修好自己的德,积德之家,必有余庆,行善之人,祸必远离。万不可贪不义之财。为人父母时如若自己能够做好人,其实教育子女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当然对于已经成人的子女来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管父母如何,毕竟他们已经抚养你成大成人。父母再有不是,当子女的都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尤其在家庭中子女更加不能摆出一张生气的脸来给父母看,不可让父母伤心难过。“家和万事兴”,“和”也包含“和气”的意思。和气,开心,欢喜这就是家庭中应该有的气氛。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2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转眼间,我们离开《我的母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我的母亲》中,把爱比成很多,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3
夜深了,靠在床头,一点睡意也没有。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刚好读到胡适先生写的文章——《我的母亲》。细细品读,对其教育子女的方法略有感触,特举一二,以供自勉。
胡适先生是著名学者,他以温和文雅,博学多才深受一代代学子的敬仰,他回忆起母亲的教诲,在文中深情地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感谢我的慈母。”可见母亲的教诲,给他极深远的影响。
1.环境教育; 胡适先生自小身体弱,母亲不准他和野蛮的孩子们乱跑乱跳。表面上看,恐其受到伤害,其间包含着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孟母三迁等典故。以至胡适先生小时不曾养得活泼习惯,待人处世总是文绉绉的。
2.惩戒教育; 胡母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孩子一句,打孩子一下。孩子做错了事,她只一望,孩子们就被她严厉的目光吓住。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把孩子叫醒后再教训;犯的事大,等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后行罚,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哭出声来,因为她教育孩子,不是借此出气让别人听的。她以尊重、信赖为起点,一对一完全严厉教育,突出深刻二字,让子女牢记深省,不能不令人赞叹,其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影响终生。
3.床前教育;每天天刚亮时,胡母让子女披衣坐,清醒后,才说起昨天孩子们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他们认错,有时还以父亲的种种好处正面引导教育,,让其用功读书。细细想来:胡母23岁做了寡妇,又寄人篱下,生活痛苦可想而知,那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耐心,但为何选择早晨进行教育呢?也许早晨是一天的开始,记忆深刻,!比我们的餐桌前教育效果会更好!
掩卷沉思,胡适先生以平时的笔法,饱蘸感激之情,把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叙写的感人肺腑,真挚情感,跃然纸上。育子之法,也令人深思!
我的母亲读后感 篇4
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的感情的潮水。
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是啊!如果没有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