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往年高考作文(优秀1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发言稿 1
【智者的光辉】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发言稿 2
【我将无我,不负使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庚子书,现在由我来发言,我选的人物是鲍叔牙,我敬佩他的“大我”精神。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鲍叔牙长着一嘴龅牙,对他有一种天然的害怕和本能的排斥---这不是个好人,听名字就知道他长得青面獠牙。
后来理解了“管鲍之交”里的道理,我对鲍叔牙产生了好感。他仗义疏财,利益面前朋友为重;他善解人意,总是能从各种角度维护朋友的名誉。总之,利益面前,他是一个总是把朋友放在自己前面的人。是一个能够牺牲“自我”,成就“别人”的人。
这种精神,就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大我”精神。
“大我”精神,是流淌在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诚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无私德”,古时候的文人将士,很多都能做到“举贤不避亲仇”。他们会就事论事,以大局为重。其实,上至尧舜“禅让”,下至祁黄羊荐贤,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要不为什么晋平公夸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呢。可见,“大我”精神不是个人显摆,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秦誓》里说:若有这样一个臣子,忠贞善良,能容纳别人。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就如同自己有那样高兴,看到别人有德性智慧,便心生欢喜。这样的人国家若能赏识重用,那是国家的福气。”我感觉这段话就是写鲍叔牙的,他能够说服齐桓公,让齐桓公放弃仇恨,不计前嫌,任用管仲,甚至明确告诉齐桓公,管仲比自己更有能力辅佐他治理好国家。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管仲功不可没,然而管仲身后的鲍叔牙,才是居功至伟呀。《道德经》中说:“外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鲍叔牙无意成就自己,却因为自己的“大我”精神而在历史上烁烁其光。
这种“大我”精神一直都在传承着。2020庚子鼠年,新冠肺炎肆虐中国,以钟南山为首的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奔赴疫区。他们不怕死吗?怕!但是他们把自己的生死放在了国家利益后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便又从“大我”的精神,上升了一层,到了“无我”的境界。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往年高考作文(优秀13篇)
我喜欢鲍叔牙,喜欢他身上的“大我”甚至“无我”的精神。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并传承这种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使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素材 3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春秋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管仲挚友——鲍叔牙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的挚友管仲。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成语“管鲍之交”。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相关故事:
管仲一箭射齐桓公
公元前685年,齐国内部争斗王位空虚,管仲为了让自己拥护的公子纠继位,在公子小白回国途中暗下杀手,一箭把小白射倒在地。然而,最后小白却奇迹般地先于公子纠回国继位,并不计前嫌封管仲为相,成就了一番霸业!
鲍叔荐管仲
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 管仲不可缺少。 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 4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可见,正是由于鲍叔牙的举荐,管仲才因此得以施展才华。而借助管仲之谋,齐桓公才得以独霸天下。三者关系可谓是密不可分。
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真挚的友谊。除却对他们坚固友谊的称赞之外,人们更多是对鲍叔牙识才的惊叹。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只苟活于平庸的生活中而不被人发掘,奇才也最终只能沦于凡人。管仲是幸运的,不论他做事偷跑还是做生意欺占鲍叔银两,鲍叔始终都未视他品行不端而弃之离去。因为鲍叔有“知人”的能力,因为他了解管仲的'才能,因此才能将他用对。
我认为,鲍叔的过人之处在于“知人”,而这“人”可指管仲,可指国君,亦可指自身。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上一秒还和你笑眯眯的君主,也许下一秒就让你午时问斩。一句话,君王脾气难揣,你应摸透他的禀性。作为心腹的鲍叔,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春秋时期,地方割据,诸侯争霸。国力强盛的齐,自然想当盟主。正是因为明白齐桓公求贤若渴的心情,拥有远见卓识的智慧和想一展宏图的野心,鲍叔才敢举荐“死对头”管仲。若桓公是曹操,太猜疑,最终尸骨无存;若桓公是项羽,太自大,最终负气而走;若桓公是纣王,太残暴,最终直谏反杀;若桓公是阿斗,太无能,最终毫无作为。因为鲍叔有“知人”能力,因为他了解桓公的目标,因此才能将他用好。
人这一生最难懂的,其实是自己。鲍叔不是心胸狭隘的李斯,因此不会杀了韩非子;鲍叔不是口腹蜜剑的李林甫,因此不会举荐安禄山。鲍叔明白,自己不仅是伯乐,更是一个心胸坦荡荡的君子。当遇到才华胜于他的管仲,他从来不会小人般长戚戚。为了齐国的长远发展,他甘愿俯首当下。因为鲍叔有“知人”的能力,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心胸,因此才能将他用准。
我们总是在寻找,寻找那些才会横溢的人;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我们的伯乐还未到可是,当真正找到人才,你又是否有包容之心呢?当真正遇见贵人,你是否能抓住时机呢?当天时地利只差人和时,你又是否能审时度势,做到人尽其用能?不论对于个人,对于集体,还是对于社会来说,知人善任远比人善有意义的多。
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可矣!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 5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尊贤的一面。然而,还有另一方面鲜为人知。就是他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的3岁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位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做人质的。
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竖貂等3人出宫,不然3人必然为乱。
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缺少刺激,活着觉得没劲。于是桓公复召3人回宫。
其时,齐桓公年事已高,已面临立储之事。竖貂、易牙、开方极力主张立长子。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矫托王命把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一个小洞,桓公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桓公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议下发丧,其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虫蛆爬出户外,恶臭难闻。
自古及今,无数英雄豪杰都不约而同地犯了同样低级的错误,这就是所谓“齐桓公现象”。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发言稿 6
【甘为绿叶衬红花】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发言稿 7
【管鲍之交需胸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发言稿 8
【贤者可安天下】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的读书会,我想和大家就管仲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管仲,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他辅佐齐桓公,在全国进行政治整顿,实施经济措施,使当时齐国大治,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可以说,没有管仲的谋略与治国之才,齐桓公的春秋霸主之业可能不会很容易实现的。
可能大家要说:是鲍叔牙的知人识人、甘居人后成就了管仲,或者说是齐桓公的不计前嫌、宽阔胸襟成就了管仲。没有这两个人的推举和任用,管仲的才能又怎么显现出来呢?
诚然,这两人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觉得,管仲的个人才能更不能忽视。
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优化进步,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真可谓:贤者可安天下,人才可促发展。
回望历史,姜子牙渭水垂钓,等来姬昌的求见,最终辅佐武王成功伐纣,建立了周朝;商鞅“徙木立信”,确立“法家治天下”的理念,这一思想甚至还在当今“依法治国”的方略中闪现;李冰治水,所建造的“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当地人民……这些谋政、治水方面的人才,只是我们窥见历史的一小扇窗户,透过它,我们还可以看见无数的文学、科学、经济学方面的人才,是他们的出现,传递着社会文明的火种,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优化着社会的功能,最终造福着当时乃至后世百姓。
再看今朝,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更是空前。先有终南山、李兰娟院士在面对疫情时铿锵有力的指导,消除人们心头的恐慌;再有北斗团队放飞最后一颗星,最终组网成功的消息让全民疯狂。科技人才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大家有目共睹。而网红主播李佳琦作为人才引进落户上海,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为高层次人才,并获得百万购房补贴,同样振奋人心。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不管哪方面的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对百姓的生活都不可或缺。
齐桓公的九合诸侯、称霸天下为后人所敬仰,鲍叔牙的知人善用,甘居其下为后人所称颂,但是,管仲的谋世之才,治国之能同样应该为后人所看到。正如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也遗憾地称:“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贤者可安天下,人才可促发展。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百姓生活的改良者。我们应善待,应铭记。
但愿,大家在谈到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管仲的倾力相助;而鲍叔的极力举荐,也恰恰是因为他真切地看到、也深深地知晓管仲的旷世之才。
所以,善待人才,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是我们这些后人,在面对这段历史时,应该有的一种姿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作文相关素材 9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作文相关素材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去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子”看待。但是,楚国人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后来,干脆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请问,齐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这儿来呢?”
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使者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召音shà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
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说:“君侯协助天子,讲道义,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凭武力的话,那么,咱们国力虽不强,但是用方城(楚国所筑的长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
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国去了。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齐桓公的宽容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古代名人齐桓公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回国。
管仲是公子纠的军师,他提醒公子纠说:“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抢先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于是,管仲先带一队快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赶往齐国。
管仲带着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从莒国带了一队人马,护送着公子小白而来。
管仲上前拦住去路,问道:“敢问公子要去哪里?”公子小白回答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撒谎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
鲍叔牙喝斥管仲:“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齐国,你干嘛还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命令部队火速前进。
管仲见状,搭弓取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没伤到人,公子小白是装死。这个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回到公子纠身边,与曹沫一起护送公子纠继续向齐国进发。到齐鲁边界时,齐国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说:“齐国新君公子小白已登基,请你们离开齐国。”
管仲一听,才知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他杀了齐国使者,公子纠命令大将曹沫攻打齐国,结果大败,公子纠和管仲又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命鲍叔牙领兵30万攻打鲁国,鲁国连连败北,鲁庄公派人与齐国讲和。公子纠与齐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齐桓公不便亲自杀掉公子纠,就请鲁国代为执行。公子纠的辅臣管仲和召忽是齐桓公的仇人,要带回齐国处置。鲁国于是杀掉了公子纠,将管仲、召忽二人交给鲍叔牙。召忽不愿返齐受罪,自杀身亡。管仲作为囚犯随鲍叔牙返齐。
到达齐鲁边境时,鲍叔牙放了管仲。回国后,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齐国,然而管仲可助您称霸天下。”齐桓公不计前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相国,从此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
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二人的友情,为千古称颂,而这其中又与鲍叔牙知人善谏、齐桓公胸怀大度是分不开的。
鲍叔牙荐管仲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传为美谈。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 10
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无疑是成功的,他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第一人,尊王攘夷,终成天下霸业。然而,这等殊荣与齐桓公麾下一位大臣——管仲却是密不可分。
周庄王十一年,齐襄公亡,两个儿子纠和小白都想抢先一步回到城中以继承父位。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欲纠先回城,便用计接近小白,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小白心窝,之后,管仲看见小白吐血,急忙逃走。其实管仲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怕管仲再射,咬破舌尖,这才躲过一劫。后来小白即位,就是齐桓公,而管仲被鲁国掳去。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设法救出了管仲,并择良辰吉日亲自来到郊外迎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一时间齐国百姓纷纷为之动容,回到宫里,齐桓公与管仲促膝长谈,“连语三天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又依管仲所言,重用五人,并拜管仲为相,尊其号曰仲父,恩礼在高国之上。其实,管仲名夷吾,字仲,齐桓公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下命“不问贵贱,不许犯夷吾之名,皆称仲”, 齐桓公曰“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之后,管仲智辩俞儿助桓公兵定孤竹,兴兵伐郑,尊王攘夷,使桓公成了中原霸主。甚至,管仲逝世之前,在病榻上时,还在与桓公讨论谁当宰相之职,一片臣子之心,可歌可泣。
齐桓公的成功是离不开管仲的。他非常尊重贤臣,因此也得到了贤臣的尊重。这些尊重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到行动中,他们用行动来表现对彼此的尊重,因此双方互利共赢。
尊重每一个人吧,也许那样互利共赢的就不只是双方了。
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典故介绍 11
管仲的祖先曾经是名门望族,其父管庄曾作过齐国集团的高管,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这一代时已经很贫穷。为了谋生,管仲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进入齐国的管理层,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俩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
管仲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 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国CEO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按照长子继位的传统,太子诸儿成为齐国集团新CEO,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质量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
几年后,齐国集团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被杀死。经过激烈的斗争,鲍叔牙说服了齐国高管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新CEO,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急于扩大齐国集团的实力,因此准备请鲍叔牙出任总经理(齐相)。鲍叔牙却向他推荐管仲:“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
“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
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
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心情兴奋,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
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
由于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使齐桓公的全部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正式任命管仲为总经理(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
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 管仲虽然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仍然谦虚谨慎。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 12
传闻最近老是有人穿越到古代去,这可不是瞎编的,有人在皇帝的陵墓里发现了一款苹果6,尽管有很多人不信,但我绝对相信,因为我曾经遇见过齐桓公。
一天,我在一片荒郊野岭探险,正想着怎么出去,突然只听“嗖”一声,一支暗箭朝前面射去。我正庆幸那只箭没有射到自己时,听见前面“咕咚”一声,有一个人从马上摔了下来。我急忙向那人跑过去,后面传来响动声,原来是射箭的人骑马走了。那射箭的人走了差不多五分钟,突然被射中的那人“呼”一下站起来,吓得我大叫:“阴尸呀!”想要赶紧跑开,但脑海里灵光一闪,这场景很熟悉,好像在史书上读过,对了,他就是齐桓公!那么那个在他旁边的人就是鲍叔牙,射他的人就是管仲喽!我打心眼里佩服他的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正是因为他装死才免得了一死,毕竟当时的情况真的非常紧张。齐桓公,现在还是公子小白起来后看到我,很惊讶地问:“你是哪里来的孩子?”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只听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公子小白急忙带着鲍叔牙和我骑马逃跑了。
我坐在马上,感到一阵头晕脑眩,又听到齐桓公的声音:“咦,那小孩儿去哪里了?”然后,我就被转移到另一幅场景。那里看着有点像上朝,我急忙躲在齐桓公的座位后边,看着这一幕上朝。“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臣有本奏。”鲍叔牙向前一步,“管仲大才,可加利用!”齐桓公的声音响起:“管仲,朕封你为相国。”我的天!明明当年是管仲差点把他射死,他竟然不记前嫌,还封为相国,齐桓公还真是宽宏大量,任人为才呀!不过仔细想想,也正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才使得他最� “谁在椅子后面?”我正在心里夸赞齐桓公,就被发现了,幸好时空穿梭机把我转移到了另一个场景。
破旧的宫殿,满殿的苍蝇,一节节的烂木头,我是来到哪儿了?忽听床上有人呻吟了一声:“水!”我吓地跳起来,才发现床上有一个干瘪的人,仔细一看竟是齐桓公。我急忙去宫外井里打了一杯水,拿回来给齐桓公喝,又拿出准备给晋文公带去的面包给齐桓公吃。趁齐桓公吃的津津有味,我赶紧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让您待在这样的地方?”齐桓公告诉我:原来是一些小人把他关在了宫殿里,差点就被饿死了。本来管仲说了不要相信这些小人,但齐桓公就是不听,才酿成大错。看来晚年的齐桓公太多疑了,不然是不会让小人得逞的,人老了就是容易固执,一代明君也不例外。
看着老年凄惨的齐桓公,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问齐桓公:“如果我带你离开这地方,你愿意吗?”齐桓公听得眼睛直发亮,让我拿出床底下的一个泥人放在他床上。然后,他和我嗖的一下穿越到晋国皇宫。我请求晋文公照顾照顾齐桓公,两位国君也可以互相聊聊天。
之后,我经常去找两位国君。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主题高考作文 13
“越人,这次你下山之后,就要行走江湖自谋生路了。以后无论遇见什么事情都要记住为师的话,我们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无论贫穷贵贱,能够救治的你一定救治。另外,你出去之后一定不要说你是我的徒弟,也不要向外人泄露我的住处,我还想在这里安安静静地歇息几年,一是调整一下身体,二是好好把我一生所学撰写成医书,惠泽后人。”这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说完这几句话,就转身进入内室,关上了房门。这个老人就是曾经名噪四海的神医长桑君。一个精壮的年轻人在老人室外长跪不起,最后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说:“徒儿一定不会忘记师父的教诲,从此出山,把师父的医学发扬光大,拯救黎民百姓。”室内悄无声息,年轻人就站起身来往山下走去。这个年轻人是一代名医长桑君的惟一传人,名叫秦越人。
秦越人下山之后,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回家看看,自从离家跟随师父长桑君学医以来,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自己也从一个不醒事的儿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青年人了。想必爹娘一定认不出自己了,想到小时候爹娘对自己和妹妹的宠爱,一股温暖的情绪就由心头腾升起来。师父对自己虽然也很好,但毕竟严多爱少。秦越人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老家秦家宅,还是那些熟悉的乡村风景,沿途行走的村民却好多不认识他了,他也不和他们打招呼,他想给爹娘一个意外的惊喜。
现在,秦越人等来的却是一场噩梦,他宁愿自己没有回来,残酷的事实一下把这个年轻人打击麻木了。他看到的不是自己那和睦幸福的家,而是黑黑的一堆瓦砾,门前那棵高大的桑树也被烧焦了,孤独地伫立在那儿,像是在凄楚地诉说那曾经发生过的残暴故事。向邻居打听之后,越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就在两年前,荒淫残暴的齐桓侯四处搜罗国内美女,秦越人的妹妹秦越娘也被选上了,却被爹娘藏了起来,官府找不到越娘,就一把火烧了秦家,把秦越人的爹娘当场砍死,越娘后来知道爹娘死了,就上吊自杀了。
仇恨在秦越人心头燃烧起来。“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不但是我自己,也是为齐国的老百姓。师父叫我无论贫富贵贱,都要给他们治病。对这个暴君我却不能容忍,师父,你莫要怪我坏了你的规矩。”秦越人在心头上,下定了决心。
秦越人收了一个名叫小宝的小童为他背药箱,开始了四处流浪的行医生涯。毕竟是名师出高徒,没过多久,秦越人就在齐国成了小有名气的医生,许多人都说他的医术快赶上当年的神医长桑君了。这样一来,连京城里的王公贵族都来请秦大夫去看病。渐渐地,秦越人在王公贵族中也名声大振了。
这天齐桓侯上朝,处理完政事之后,和大臣们天南海北地闲聊,臣相们不知怎的就扯到了秦越人身上,说这个人真是很神奇,看一眼就知道你患的什么病。齐桓侯一听就来了兴趣,说你们把他带来看看我有什么病。大臣们都说,大王这么健康的身体怎么会有病呢?齐桓侯一向也是以自己的身体健康而自豪,但还是想见见这位神医。
第二天,大臣们就带着秦越人上朝了。等处理完政事之后,齐桓侯召见秦越人。齐桓侯自信地说:“你看看寡人有病还是没病?”秦越人不卑不亢地说:“天下人都是有病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齐桓侯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大臣们也替秦越人暗暗担心。秦越人站了不多一会儿,对齐桓侯说:“大王病在表皮,不治恐怕会加深的。”齐桓侯说:“别人都说你是神医,哪知你竟会胡说八道,我哪里会有病呢?”秦越人就行礼告辞。
过了十天,秦越人主动要求拜见齐桓侯,齐桓侯那天正好心情不错,就让他见了。秦越人看了一会儿,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肌肤之间,不治还会加深的。”齐桓侯笑着说:“又在胡说八道了,我现在身体好得很,酒量不错,胃口不错,晚上连御几女都不成问题。”秦越人一听,顿感恶心,立即告辞出宫。
又过了十天,秦越人又主动要求拜见齐桓侯,齐桓侯本来有些不耐烦,但最近从楚国求得一绝色美女,心情仍然不错,又接见了他。秦越人看了齐桓侯几眼,就吃惊地说:“哎呀!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不治会有性命之忧的。”齐桓侯哈哈一笑说:“要不是我这几天心情好,一定会叫人揍你。你走吧。”秦越人就告辞出宫。
又过了十天,齐桓侯自己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就叫人找来秦越人,秦越人远远地望了齐桓侯一眼,转身就走。齐桓侯十分生气,但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拉不下面子去求他。
那天晚上,李臣相设宴款待秦越人,因为秦越人彻底治好了李臣相美妾的胃痛病。酒至半酣,秦越人却放声大哭起来,李臣相立即询问缘由。
秦越人说:“我是为我们的国君担忧呀。”
李臣相他慌忙问:“大王他真的很严重了?”
秦越人收住哭声说:“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病在表皮,热敷即可。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病在肌肤,针灸即可。后来到了肠胃,汤药也可治愈。今天我见到他,看见病在骨髓了,骨髓是性命所在,没得救了。”
李臣相问:“当真没得救了?”
秦越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李臣相问:“你不是说你是普通的江湖郎中吗?”
秦越人说:“我是江湖郎中的确没错,但我的师父却是长桑君。”
“长桑君?是那个救过大王父亲的神医长桑君么?”李臣相激动地问。
秦越人点头说:“正是我师父。我是他一生惟一的弟子。”
“那你一定有救大王的法子。”
秦越人低头不语。一会儿竟伏在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李臣相向齐桓侯讲述了秦越人昨晚的表现,君臣听说秦越人是长桑君的徒弟,都是大吃一惊,最惊讶的还是齐桓侯自己,想起自己对秦越人的怠慢,后悔不已,自己这几天身体越来越不适,莫非会被秦越人言中。
齐桓侯越来越心惊,越心惊就感到全身都不舒服,连忙问:“那个秦越人现在在哪里?”
李臣相说:“就在小臣府上。”
“快快请来。”齐桓侯态度大变,众人也不吃惊,因为秦越人的师父救治过齐桓侯的父亲。
一会儿,派去请秦越人的差人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是秦越人已经离开了臣相府。
君臣沉默,都明白秦越人是怕治不好齐桓侯的病逃走了。齐桓侯顿时支撑不住,被几个内侍扶回寝宫,一面叫大臣们布告天下,重金悬赏捉拿秦越人,却是一无所获。
秦越人逃走之后,齐桓侯卧床不起,精神委靡,饮食不进。过了不到半月,宫里就传出消息,齐桓侯去世,要求全国服丧。这时,秦越人在赵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听到齐桓侯死亡的消息,不禁举杯庆贺。
秦越人对小童小宝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小宝说:“因为齐桓侯死了。”
秦越人说:“你真聪明。但你知道齐桓侯怎么死的吗?”
小宝地说:“齐桓侯不是病死的吗?”
秦越人大笑着说:“哈哈,天下人都以为齐桓侯是病死的,其实不是。”
小宝疑惑地问:“那是怎么死的?”
秦越人说:“齐桓侯是被我杀死的。”
“没见你动刀呀!”
“只有愚人才用刀杀人。齐桓侯身体的确健壮,但他喜好酒色,酒色必定伤身,但不是致命条件。致命的是齐桓侯多疑,第一次我说他有病的时候,他虽然不相信,但私下有些疑惑,有病的人怕会疑神疑鬼,抵抗力会降低,病就会随之而来,尤其是齐桓侯好酒色的暴君,他原来潜伏的一些病灶在猜疑之下就显现出来。我第二次见他的时候,他才真正有了病色,后来越来越严重,加之新寻一楚国美女,焦虑之下企图纵欲来缓解心里的紧张,哪知是适得其反。我最后在李臣相府上的醉酒,是这出戏的高潮和关键之处,我一是要让齐桓侯明白我的身份,让他心惊,然后我出逃,让他绝望,果然这成了对他的致命一击。”
齐桓侯死后,秦越人云游赵秦各国,救人无数,医术逐步出神入化。人们觉得他的医术已经超过了他的师父长桑君,可以和传说中上古时候的神医扁鹊媲美,于是人们尊称秦越人为扁鹊,以至于他的真名反倒被别人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