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600字(精选2篇)》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党初建,由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动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600字(精选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心得 篇1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时,部队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而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则有了第一支打出自己旗号的武装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诞生了我军第一面军旗。
秋收起义余部通过著名的“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由此发端。
这个制度也是此前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新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起义虽然在初期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地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
正如罗荣桓生前所言,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开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这就是向农村进军,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借此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渐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走入井冈山,秋收起义部队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湾改编观后感600字 篇2
12月31日我们班组织看《三弯改编》我深有感悟。
影片一开始就以激烈的战争场面展现了秋收起义失败后的我军部队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放弃攻打长沙而是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转移的重大决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部队在萍乡芦溪遭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的壮烈场景,让我深切感受了共产党人面对战争失败、面对困境不气馁、不服输、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影片中毛泽东遇见余洒度等军官开小灶的行为时以身边战士吃的都是红薯进行批评,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行为,大力提倡官兵平等,并且成立士兵委员会。部队来到三湾村,在外面搭棚住、不拿老百姓的一个红薯,针对村里喝水难问题帮村里人打水井等情节充分体现了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我军战士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不畏死、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不动摇的铮铮铁骨。这些忠实地反映了历史,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我。
通过观看影片,重温这段革命道路,真实感受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队伍进行改编,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的这段历史。让我真正认识到正是“三湾改编”确立了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目标,实现了军队民主平等和民主监督。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员干部要铭记历史,自觉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信仰,坚持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