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精选7篇】》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而看了《钱学森》这一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泛起了深深的感动。下面是整理的钱学森观后感【精选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2200字以上 篇1
下午,按照学校的预先安排,在县影剧院看了电影《钱学森》。开始时片头走得快,只注意到陈坤主演,黄建新执导,连漂亮的钱老夫人蒋英是谁演的也不明白
在影剧院看电影和网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剧场的灯光一灭,大厅顿时灰暗,像进入了没有月光的晚上。宽长的影布上现出画面,音乐响起,把人带入艺术的氛围。轰隆一声巨响,火箭从高高的发射台上插入云霄,犹如我旁边的墙壁倒塌一般,我的心跟着震颤。画面,音效的质感太强了,震撼人心,怪不得热恋中的人儿不惜花钱买票到电影院中消费,那是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啊。
陈坤的明星范十足,白面书生,脸型稍长,面孔冷峻,气质形象没得说,岂能一个“佳”字了得。饰演钱夫人的女主角更是是如花似玉,面容姣好,让我的眼睛绝无挑剔之处。只是我潜意识里的像钱老这样中西贯通的天才科学家,应是比较沉稳、内敛,比较有内涵,个人感情方面并不喜张扬的形象。故事一开始很浪漫:蒋英在上海某个剧院开个人演唱会,粉丝很多。一曲完毕下台来受到围堵,而此时这位佳人往前面一瞟,望见了梦中的白马王子。远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没有过多的热情。看得出男生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
女友说刚从欧洲回来,下方还有很多演出,但年轻后生只有一句话,跟我走吧,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然后蒋英就义无返顾地随着男友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真是“跟我走吧,立刻就出发”。我没有看过钱学森更多的传记,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浪漫了,太吸引人的眼球啦。若说蒋英学的是艺术,骨髓里有浪漫的因子,这个故事发生的有因缘,那么我有点不相信,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却有些不敢相信。可能是钱学森受了多年的美国教育,其生活方式多已西化,像这样对女生大胆追求示爱本来就很很正常。总之,这
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感情的花朵,让人的眼睛变得很简单,很完美。这和我去年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也包括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的)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明白。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必须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高风亮节、宁折不弯、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
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电视报纸上的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说白了,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应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样发自内心的爱国?
多年以后,当钱学森躺在酒泉发射基地的一间小土块房子里仰望着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方号导弹时,想起临回国时老师说过的话,不禁喃喃自语:老师,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此时他的心里应是百味杂陈,他最后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
人才,真正的人才都哪儿都是也就应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连钱老的老师冯?卡门先生都说,让这么一个科技天才回国,就等于让中国有了与西方大国相抗衡的力量。冯曾说,钱虽是我的学生,但若背叛美国,那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固然反映了冯?卡门先生的爱国情感,当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海军次长的话更直接:一个钱学森,就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军的五个师。我更细微的感触到美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联想到眼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何尝不是与对重视科技人才有关。
钱老与蒋英的结合是完美的,浪漫的。我理所当然的理解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智慧与美丽的结合。片末镜头很有意思:钱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行走在林荫小道上,钱老略带歉意的对夫人说:这辈子你如果不嫁给我,很可能成为一个知名的歌唱家。你在歌唱方面很有天赋。你后悔吗?蒋英的回答饶有兴趣,用了一个小故事:说有人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有什么遗憾?这位女性自豪的地说,我很骄傲,我为英国生下一个丘吉尔。然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钱老说:“中国能够少一个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这样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家。”这样一对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老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恩爱,让人动容。
影片在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能给当下中国的千万个家长和教育者中的有心人更多的启示。我愿意相信,科学插在艺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2
就在上周星期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钱学森》,同学们高兴极了,满怀期待的等待着。
电影开始了,它主要讲的是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虽然在有美好生活的美国居住,但是他却心系祖国,迫切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做贡献。美国为了不让他回国,认为钱学森是共产党的间谍,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是挡不住钱学森回国的心。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为钱学森而骄傲,为他而自豪。但是,我们也要感到羞愧,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有的同学在升国旗的时候讲话,他们不尊重我们的国旗,不尊重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所以,我们应该尊敬我们的国旗,在升上旗杆的时候敬礼。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像钱学森一样,报效祖国,让祖国超过其他国家,更加强盛,鹤立鸡群。今天,我们为祖国骄傲,明天祖国为我们自豪。
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3
从小就知道,“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太小的年龄让我无法说出更贴近内心的溢美之词来称颂他,“了不起”是当时觉得最崇高的词汇。或许和许多人一样,我们并不能真正懂得他所研究的领域,但我们对他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真的做到:“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钱学森》用一种比语言更直观的形式向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陈坤饰演的钱老睿智,浪漫,优雅,坚定,让人折服。他是一个天生的数学家,将爱情,友情,亲情都经营的极好。依我看来,陈坤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他总是有一种优雅与沉稳的气质,像极了心目中那样一个天才又平民的钱学森。就像导演张建亚所说:现在,我们知道,幸亏选了陈坤。
剧中,钱学森有着浪漫而坚定的爱情。当他在音乐厅对着蒋英说出“跟我走”时,蒋英并没有任何犹豫,那样坚定地信任他,放弃掉自己的事业,只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他们在帕萨迪的家庭宴会中,男子弹琴,女子和曲,缱绻深情,羡煞一群外国人。他们在祖国,因为工作,分离十数载,不减情深。在航空大院中,那么多人见证着,白发苍苍一对伉俪,在夕阳柔和的沐浴中,走过漫长的林荫道,背影相依,平静祥和。他们何其幸运,前世多少次的擦肩才能换得今生的相伴,直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点。在钱老的追悼会上,蒋老颤巍巍的俯下身,脸颊贴在爱人的脸上,难掩深情,却再等不到一声深情地呼唤。十几年相知相守,让我似乎知道了什么是“相濡以沫”,不胜唏嘘。张雨绮和陈坤将那样一段爱情演绎的温柔缠绵,让人动容。
一生唯知己难寻,而有来真的不愧对挚友二字。“有来”以郭永怀(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为原型。当钱学森因被怀疑携带危及美国安全的文件回国而接受美当局调查时,他毅然决然的烧毁了自己的心血,“他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污蔑学森的”,“这些都已经记载我的脑子里了”。一个人有多少福气能得朋友这样对待啊。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有着高尚的情怀。钱学森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老师这样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学生,而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是加州理工的终身教授,生活优渥,却始终心系祖国,因为“我曾经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即使因此被囚禁长达5年之久。
回到祖国,他带领着一批科学家攻关研究,“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也能”。加州理工大学院长杜布里奇曾以言相激:“你是航空专家,回到农耕社会,要做什么。”他是这样答的:“在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即使种苹果。” 面对中国第一颗***,他想:杜布里奇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他放弃一人之家的安逸,为祖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安稳费尽心力。那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枯燥,寂寞,钱学森坚守了数十年,为中国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天才总是比常人多了那许多的磨难,而让人更敬佩的是他们的精神。即便身死,也会被人们缅怀,钱学森如是,还有更多为国奉献的人亦是如此。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4
我想若干年后,我依然会记得电影中的钱学森,或者说是陈坤——深情地凝视着待发的导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就是我种的苹果。那个画面:贫乏的中国,满目疮痍,有这么一群人在大漠里,面朝黄沙,背朝天研制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钱一改美国时西装革履的潇洒,换得一身厚重的。军大衣,扣在头上不相称的雷锋帽。不变的是他的眼神,那一代人的眼神,足以撑起整个中华民族脊梁。当百般阻挠钱学森回国的美国人问他:一个的杰出的航天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干些什么?难道回去种果?”钱以坚毅的眼神从容地回答道: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如果有一天,***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正是这样的信念,钱是如此执着地离开了美国,放弃了麻省理工终身荣誉教授的职位。
“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这些经典台词都展现了钱老“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赤子情怀。那一代人虽然在体制内,但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这使我想起了邓稼先,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他的好友杨振宁在文中写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他要向导演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杨振宁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想这一片风景,是久久不能逝去的。黄沙漫天,大爱无疆。无数卓越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这样一片风景,将长存于中国民族的历史画卷中,我只是一个80后的语文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我希望以微博之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而知识分子的良心必将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下去的,像钱老、邓稼先一样,具备知识分子的品质:正直、务实、宽容、睿智,富于同情心。能以性情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能以达观的心态待人处世,能以谦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得失,最重要的一点,爱自己的国家。
钱学森观后感 篇5
看了钱学森的电影后,我有很多话要说。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当他准备返回中国时,他被监视和监禁。最后,美国政府给了他一份非常高的工作来引诱钱学森,但钱学森坚持要回家,并说:“只要我回家,我就可以种苹果。”
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为制造中国的第一枚导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导弹发射成功时,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在建造东方红一号卫星时,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因为中国太穷了,连最基本的导弹部件都没有。最后,随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拥有了科学技术。钱学森看了看八年的成果,自言自语道:“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看完电影后,我感到很震惊。当他在美国的时候,他的生活非常优越。但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向他学习。钱学森的敬业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在发射过程中,他遇到了零件不足、场地不足、环境恶劣等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心,最后,他成功了!他让中国有了科学技术,这是他胜利的果实!
看完电影后,我深受鼓舞。在我的生活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前,我有很多机会,如练习舞蹈和学习钢琴。但是因为困难和劳累,我半途而废了。看完电影后我感到很羞愧。钱学森不畏困难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如果以后遇到困难,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坚持努力,永不放弃。
《钱学森》观后感 篇6
钱学森这部影片讲述了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当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却按耐不住回国的愿望。可是,美国移民局却抄了他的家,限制了他的自由长达五年之久。当时,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在美国,钱学森经历了被逮捕、保释,再被软禁,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更被迫参加了无数的听证会。钱学森在美国“听证会”时,美国国防海军次长说:“他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应对美国人的威胁,钱学森从容不迫的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对于钱学森来说,祖国和人民,永远放在了第一位。爱国情怀,是支持他度过难关,取得辉煌成就的源泉。
无论条件多么艰难,钱学森把压力化为动力,用满腔的爱国之心,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齐,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十分艰苦,能够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影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倾以温柔的手法诠释了钱老的半壁人生,他的爱国心、他的贡献、他的信念、他的感情,细腻而坚韧。
1.爱国之心。钱学森明白自我的祖国正在建设中,正需要他这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正因他明白自我是中华儿女,他身体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热血,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在个人发展与祖国建设的决斗中,他毅然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一位爱国赤子。
2.刻苦钻研的精神与渊博的知识。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刻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夫人蒋英的支持。蒋英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但祖国的召唤,使她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我的音乐梦想,为钱学森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尤其是影片最终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的那句话,中国能够没有像我这样的音乐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能够看出正是爱人蒋英的一向支持为钱老的事业成功作出了很大支持。
钱老的事迹对我们来说是精神的洗礼,观影后获得了无限的正能量。虽然我们不能像钱老那样伟大,但我们能够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7
早上放映的三场电影,除了离荧幕太近的前面几排位置没人外,其他位置都坐满了密密麻麻的观众。电影讲述到钱学森在美国生活时,用中国特色美食”叫化鸡”来款待他的美国客人时,观众发出一阵笑声。最后,钱学森坐在总控制室,看着第一个中国制造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老在2009年去世。电影结束,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梁女士表示:“说起两弹一星,已经是我中学和小学时候的回忆了。虽然很小就已经下来香港生活,但当时听到这样的新闻,仍有着很强的自豪感。”她感慨,国家崛起要感谢一班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付出极大的牺牲建设祖国。梁女士说:“钱学森是一个大科学家,美国当初怀疑他,拘捕他,后来又发现他的重要价值,惊走宝(粤语,表示怕失去了珍贵的东西),其实这样已经伤害了他的自尊,令钱学森坚定回国的意念,是美国蠢了。”
台湾过埠新娘卢小姐,多年前嫁到香港。她说:“我很久以前已经来到香港了,其实对这一段历史并不太熟悉,但是看了这影片觉得很感动。他这么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放弃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回到中国建设。尤其是他和太太蒋英的感情,令我动容。没有太太对他的支持,他不能那么专心做研究。”她笑了笑说,“所以成功男人背后要有好老婆。”
郭先生认为,如此聪明又爱国的一代科技伟人,真的很难得。当年这一代代的留学生,回到中国建设,确实令人感动。正如钱学森在电影里说,要回来种苹果。“当然,他的苹果,不是真的苹果,”他笑笑说。
由于观众以中年人士为主,所以还在读中学的吴小姐在观众群中特别显眼。她对记者表示,其实是陪妈妈来看的,但是看后也挺感动的。她说:“看到他回到中国之时什么都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两弹一星成功真的很厉害,看这电影当上上课外历史课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