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4篇】正文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4篇】》

时间: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1

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2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爸爸妈妈,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爸爸妈妈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爸爸妈妈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爸爸妈妈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爸爸妈妈,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

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爸爸妈妈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

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爸爸妈妈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

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爸爸妈妈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3

星期六早上,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收看了于丹导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通过谛听大师的足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心灵,也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座中,于丹导师首先讲了如何培养孝心,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白尽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紧接着,于丹导师又用一个“仁”字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世,让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业,更需要阅历和人格;最后,她寄语孩子们要象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升华自己,成全社会,创造未来。

观看完讲座,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师以她独特的思维,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课里,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想到我们的孩子龚蒋昊,我们觉得很惭愧。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教育他。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代劳。于是,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头扎在书本里,由于我们的忽视,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更缺乏与小朋友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种过于简单的培养方式只会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偏离轨道,不能达到于丹老师所要求的学业与人格共成长。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从孩子开始,是父母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导师的箴箴良言下,以创新的行动来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体来说,我们第一要做榜样给孩子看,以对父母长辈孝敬尊重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为先”是一种责任。第二要在辅导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识,让孩子在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强。第三要让孩子走进社会、学会沟通、善于协调、融入群体,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 篇4

今天早上七点正,我的闹钟“叮铃铃"的大叫:“起床了,起床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开始了!"我真想一脚把小闹钟踩的粉碎,可一想七点半于丹老师的讲座开始了,就像身上装了弹簧一样弹了起来,坐在沙发上开始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的讲座开始了,她先给我们讲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一位小男孩,他幼年时和大树一起玩,大树很快乐地陪着他,等孩子长大了后,就很少来看大树了,大树很悲伤。终于有一天,小孩子来了,但他很不快乐。大树问他为什么?他说:“别人都有玩具,有学费去上学,可我没有钱买玩具和上学。大树笑呵呵地说:”孩子,虽然我不能给你钱但是我可以给你许多果子,你拿去卖了就可以买玩具可以上学了。“孩子顺着树干爬上了大树,摘走了许多果子。许多年后,孩子长成青年了。他愤愤不平地来到大树旁说:“大树,大树,你能给我一个房子吗?”大树疑惑的问:“孩子你要房子干什么呢?”孩子生气的说:“别人都成家有了房子,可是我喜欢的女孩说只要我有房子就可以嫁给我。”大树欢天喜地说;"虽然我不能给你一个大房子,可是你可以拿走我的树枝。这样,就可以盖一间大房子!'"孩子拿走了树枝造了房子娶了妻子。又过了很多年,孩子成年了。大树看到他说:“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吗?孩子说:“我朋友有了自己的船漂洋过海去闯世界了,可我没有。”大树说:“孩子你拿我的树干吧,这样你就可以造一艘巨大的帆船漂洋过海了。”孩子造了帆船一去不回。大树等啊等,终于有一天孩子回来了。现在孩子白发苍苍,腿也站不起来了。大树伤心地说:“孩子抱歉,我什么都给不了你。”孩子双腿颤抖着说:不,我正是来找你的,希望你能让我坐在你身上。”大树说:“好啊!我还可以陪你说说话!”于丹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尽全力带给孩子一切,就像大树一样。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父母批评我们都是对我的爱,我们一定要回报父母的恩情。大树就是父母,小孩就是我们,我想起了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中的田世国,他的母亲得了肾病——肾坏死。田世国背着母亲偷偷捐了一个肾给母亲。所以我们要报答父母不计回报。如果母亲年老,我们也要向周恩来总理一样每天喂母亲药,每天都给母亲盖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