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优秀8篇》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优秀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北京鲁迅故居】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有感 1
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有感
董兴宝
7月的那天,湖南大地,艳阳高照,热浪滚滚,中午的气温已升到40度。在长沙百公里外的韶山,同样酷暑难耐,然而,夏日的炎热,挡不住人们参观毛主席故居的热情,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参拜一代伟人。
在长沙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先来到了“故园一号楼”。当年,为了接待毛主席回长沙,湖南省委安排修建了这座总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的楼,毛主席1959年6月25-27日曾经居住过,还在这里开会,接待其他中央领导人,创作了《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尽管这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居所,是为全国领袖建造的,但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太稀松平常了,看看当年毛主席的主卧室,1米左右宽的床上,支着蚊帐,在那个年代,别说空调,就是电力供应也是用临时发电机解决。而今,在空调已经普遍走进寻常人家的今天,炎炎夏日,打开空调,又凉快,又防蚊,蚊帐自然用得少了。
在这座楼里,有个特别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小床,是周恩来总理居住过的,当时,周总理为了接待来韶山的外宾,将大房间都留给了他们,自己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这就是一代伟人们过去的传统。共和国的总理,为了接待好客人,自己宁可住小房子。
在这个故园里,还播放着当时某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毛主席回韶山的珍贵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这个7分钟的片子,让人感受到毛主席回韶山的那情那景。
参观了故园,接着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这座铜像高6米,铜像重3.7吨。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
这天午后,太阳特毒,我们从广场的入口,抬着鲜花,走向主席铜像。近距离观察这座铜像,给了人们雄壮、铿锵、振奋的感受。讲解员边走,边给我们讲述着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多位亲人,此时,在庄重的铜像前,在艳阳的照射下,汗珠子从额头上滚淌下来,几颗带有咸味的汗珠子,侵入眼帘,一种特别酸涩的味道,涌上心头,不知道是汗水的盐分带来的涩味,还是讲解员动情讲解伟人付出的往事感染了人,幸好,那是正午的阳光下,是这份汗水掩饰了泪水,不然,让同去的朋友见笑了。
向主席像献了鲜花,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据介绍,该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到故居参观者络绎不绝,人群涌动,在狭窄的屋子通道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老人,有孩子,还有许多青年人,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相互交流和感叹着,感叹着一代伟人曾经居住过的房屋。这些房屋和里面的陈列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百年前湖南人的生活场景。
在故居的对面,则是池塘和盛开的莲花,碧绿的池塘里,朵朵的莲花正在绽放,池塘边上,人们把已经采摘好的莲子,摆了出来,邀请游客们品尝。新鲜的莲蓬,才2块钱一个,买了几个,剥出莲子品尝,香脆可口。
参观结束后,回到空调开足的车上,倍感凉爽,湿热天气沉闷,顿时被驱走,人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而这次,是汽车空调的凉爽带来的愉悦,还是参拜伟人后带来的神清气爽?
或许,若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参透佛家常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诗曰:
伟人出韶山,
平民参故居。
盛夏艳阳毒,
难挡观者趋。
7月27日
作者董兴宝,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先后在山东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从事过行政、法律、合同等工作,在广东从事过6年旅游地产开发、营销,现就职于某央企下属投资公司,从事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投资工作。兼任广东清远市人民政府顾问、清远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全经联特聘讲师。
参观故居作文 2
今天,我们来到了“常州三杰”中张太雷的故居。
走进大门,只见这里灌木丛生,墙上的蜘蛛网清晰可见。就连厨房用的器材也是用石头作的,可见年少的他是多么到的贫穷。
接着,我们认识到了他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为情乾隆年间的大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世人便称张府为“仁让堂”。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并为赈灾捐献了大量钱粮,但他的父亲却采虽为县巴生为秀才,可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岳父薛锦元家。从此张太雷过上了贫穷的生活。
可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入天津儿洋大学法政科,但后来由于国民党内乱,战火连连,他便发出广州起义,动员了全广州人民的反抗,但在1942年,这颗正义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在与敌人的生死搏斗中,不幸身中三弹,年仅二十六岁。
看到这里,我不禁两行泪悄悄的流了下来……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3
参观老舍故居有感作文800字
说起北京的名人,比较先想起的便是老舍先生了,为了更加了解老舍,这个暑假我便去了老舍的故居参观。
老舍的故居在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老舍的故居大门坐西朝东,进入二门,来到一个三合院,院子里有四棵大树耸立着。这两棵柿子树和两颗梨树是老舍先生于1954年亲手所栽。小院因此得名"丹柿小院"小院,加上北房三间和东西
东西二房为《老舍生平创作展》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还有照片、手稿及生前的遗物等。再现了先生一生的成就,展览分为"红旗之子、东方学院、山东岁月、八方来凤、美国之棋和丹柿小院"六个部分。
老舍从一个卑微家庭出身、世代文盲的贫穷孩子,到比较后的授予“人民艺术家”美誉,写出《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等传世不巧作品,这让我十分的佩服。
老舍的作品我比较熟悉的当属《骆驼祥子》了。《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绝望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的遗憾。有时候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比较终还是破灭了。老舍用这本书反应出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事实。
老舍利用一个一个的作品来讽刺、反应当时社会的现状。去谱写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我觉得老舍是伟大的。正如他的自我写照:"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几十年来日日操练在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这次参观让我加深了对这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了解。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作品启迪着后人,更是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谢现在的
参观《彭德怀》故居有感作文 4
参观《彭德怀》故居有感作文
参观《彭德怀》故居有感
7月11日 星期二,这天阳光灿烂、妈妈的`单位工会组织小朋友去参观彭德怀的故居。
首先我们到了纪念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复印件,有些是原来彭德怀用过的东西,比如:冲锋枪、内衣、等等。。
参观完了我觉得彭爷爷很勇敢、很坚强,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典范,我们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因为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参观《彭德怀》故居有感作文150字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作文参观旷继勋烈士故居有感 5
【作文】参观旷继勋烈士故居有感
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
学前303班 安绍婷
今天是12月9日,我们安静地坐在教室学习,翻开历史的扉页,1935年12月9日,那场气壮山河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三天前,12月6日,校团委组织我们各班团支部书记和青年志愿者参观了思南一位伟人――红军高级将领旷继勋的故居,感受了一次革命情怀。在旷继勋广场,我们在旷继勋雕塑前面对鲜艳团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团誓词。随后全体人员怀着敬仰与好奇的心情进入了旷继勋故居参观。
旷继勋烈士的家是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狭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摆设极其简朴。里面的木床、草鞋丶水温瓶等,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贫。书房内旷继勋少时随父亲学医的塑像栩栩如生,少时只读过三年私塾,从小好动,爱弹跳,会骑马的他也因此练就了一副矫健的身躯。
在馆中,我了解到了旷继勋将军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了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很庆幸生活在这样和平兴盛的`国家。
83年前,那些和我一样青春的学生们,不畏敌人的恐吓,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民族觉醒。这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它永垂青史,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今天,12月9� 作为共产党后备军的我坚决响应党得号召,学习旷继勋将军不屈不挠革命的精神,积极组织和发动中国青年永远跟着党走,努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留下共青团和中国青年无私奉献的足迹,告慰革命先辈。
一二・九,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参观彭德怀故居有感作文 6
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分别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和乌石峰下的卧虎山。
18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8岁时,彭德怀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几间茅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彭德怀19入湘军当兵,1925年至1927年,任湘军连长、营长时,交给弟弟积蓄400元。团经委会瞒着彭德怀给他二弟400元,共800银元,由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瓦房12间,占地约400平方米,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彭德怀亲撰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屋后有树林,东边为竹林,系典型而端庄的湘潭农村宅院。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其亲属进行迫害,故居亦遭破坏。1949年,当地政府和人民曾建议修复,被彭德怀拒绝。故居门联改书“吊民伐罪,继往开来”,横� 1958年12月,彭德怀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在家住了两天一晚。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多人次,并在此写出四个调查报告。这里还保存过彭德怀1962年写给毛泽东和党中央的82000多字的长信,即后来被称为“八万言书”、“翻案书”的手稿,为《彭德怀自述》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彭德怀故居也是彭德怀大弟彭金华创建中共彭家围子地下党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
1980年至1983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加砌保护性的石围墙;1982年,邓小平题字“彭德怀同志故居”,198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缅怀彭德怀元帅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在纪念彭德怀诞辰100周年时,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在彭德怀故里塑建一尊铜像,供人们瞻仰。
今天,伟人虽去,但精神永存,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汲取知识的养分,定要记住:这美好生活是无数像彭德怀元帅一样的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勇于牺牲、忠于人民的可贵品质必将激励新时代的我们,我们要将他们的革命意志传承下去,努力学习、不畏困难,做有理想、有道德、讲奉献、能担当的社会小公民。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7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漫漫而不语
当一场场秋雨冷却了成长,当银杏的叶子一片片变黄,转眼十月末,天气微凉,有风,单位组织参观杜受田故居。自诩对历史有些许了解,却从来没有听过与杜受田相关的资料,所以我好奇中满是期待。
出发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车子已经稳稳的停在了杜受田故居的门口。映入眼前的是一片有年代感的古建筑,大门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匾额,只有旁边挂着三五个牌子,标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杜受田故居,廉政教育、政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迈步走入故居,顷刻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内心也开始变得平和安定,或许这就是文化底蕴的魅力,虽经历数百年的时光流转,但是依旧历久弥新的传承,影响着后世之人。
进门之后发现大门内正上方悬挂着“方伯第”、“相国第”、“传胪”、“会元”、“亚元”等牌匾,二门内悬挂着一块 “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 匾额 。听导游介绍,之所以在大门内正上方悬挂是突出杜家人的谦虚低调,所谓点滴中都能表现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品性,真的是一点都不假。
大门正对着有一个影壁墙,是个一品荷花图案,简约明了,端正大气。再往里走,垂花门、太康第、状元井、聚德堂、忠孝堂、净名山房、绣楼……听着导游的解说,我不仅了解了什么叫“一座杜家宅,明清两朝史”,也对杜家文化有了很深的兴趣。
杜受田故居是清王朝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的旧居,也是杜受田家族众多名臣的旧居。故居始建于明朝中期,占地约20亩,有客厅、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187余间,建筑风格充分体现明清鲁北建筑特色。滨州杜家是明清望族,久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六百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我们民间俗语所说的富贵不过三代,很多人对于这句话有误解,它的完整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杜家十七代发展中,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而闻名华夏,被誉为“滨州第一家族”。我很好奇杜家为何能够跨越明清两朝代,满门清官,高风亮节?
当我看到影壁墙上的一品荷花图案,当我看到净明山房外的杜家家训,当我看到故居内的竹径与莲园,我渐渐明白杜家文化第一要义“正心”的深刻内涵,修身先修心,心正则身正,心明则身清。为人要“孝”“仁”“信”“礼”“敛”;为学要“安贫”“立志”“***”“勤勉”“宁静”;为官要“廉”“正”“慎”“忠”“勤”。
另一个让我深受触动的就是在几百年前杜氏就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拥有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超前意识,此教育并非死磕八股、谋取功名,而是修身,务业,重视道德教育,倡导“身教言教并重”,率先垂范。明确提出“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等崇高人生目标。端正读书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增长“化民成俗,尽职报国”的才干和品行。
走在故居主院,站在杜受田青少年时期生活、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站在他的书桌前,我尽力发挥自己略显贫瘠的想象力,想象着他挑灯读书的样子,想象着他提笔写字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定志存高远,谋道不谋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杜受田一生也真的是恭孝礼让、克勤克俭,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作为独生儿子,杜受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母的饮食起居。年过半百的杜窕疾。十几天昏迷不醒,几个月卧床不起,杜受田为父亲延医请药,端水喂饭,几个月从没上床休息。
后来,杜受田的母亲李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几天的时间变得骨瘦如柴,又怕过度失态引起父亲伤心,只好把忧伤埋在心里。为母亲送葬后,杜受田昼夜待奉在父亲身边。虽然杜受田 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但他为照顾父母的身体,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直到37岁时才参加会试,40岁时才正式到翰林院任编修。
当我走出杜受田故居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门口的影壁墙,想起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滨城南街杜家人。1787年(乾隆52年)出生,18(嘉庆)举人,1823年(道光3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1833年(道光)翰林大考,杜受田成绩优秀,调任山西学政。1835年(道光15年)特召还京,入值上书房,从次年开始教授咸丰读书,四迁至内阁学士,皇帝特命专心培育皇子,勿需到内阁批阅奏章。1838年(道光13年)升任工部侍郎,再调户部。1844年(道光24年)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任上书房总师傅。跄┲名儒学家,道、咸两朝重臣,咸丰帝的老师。一生“秉公端正,励节直酰经术渊醇,体用兼备”。深受道、咸两帝器重和同僚们的称道。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 8
今年暑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作为今年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学习活动之一。7月4日我们来到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毛主席故乡湖南湘潭市韶山冲。我们循着领袖的足迹,寻觅伟人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点点滴滴,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来到广阔雄伟的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庄严地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向主席三鞠躬。围绕铜像瞻仰伟人雄姿,心中感受着日月同辉、杜鹃竞放的神奇;感受伟大领袖的风采和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伟人的敬仰。
再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参观“毛泽东生平业绩展览馆”,听讲解员介绍了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毛泽东同志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细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致,坦荡襟怀。“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就是一本革命教科书,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就如主席诗词中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最后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看到陈列品中有许多当年的旧物,如书桌、衣柜、油灯、石磨等,都曾留下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目睹着主席的这些遗物就像看到主席和他的亲人们当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场景。
从主席故居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喜欢画画的我从孩提起就爱画红太阳,看着自己蜡笔画下的天安门、韶山冲熠熠闪光,那种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早已铭刻在心里。长大成人,由学生到人民教师,了解了更多毛主席的事迹和思想,经历了更多的时代变迁和个人历程,对伟人的崇敬始终不变,而且历久弥新。这次来到久已向往的毛主席故居,睹物思人,感慨颇多。
时至今日,人民所以对他深情怀念,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证明无论他的思想、功德、人格、才智、学识还是著作理论或对世界、中国、后人的影响,谁都无法与之相比!
美国把首都取名华盛顿,建立林肯纪念馆,不是个人崇拜的一种官� 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在主流媒体上,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倡毛泽东思想呢,连汉武
帝、唐太宗、康熙、乾隆、蒋介石、孙中山都有人赞美,为什么毛泽东这样一位中国近代的、身边的、空前伟大的领袖不能光明正大地对待呢?难道真要像一位韩国女大学生在一篇文章中指责的“中国人在背叛伟大的先辈”吗?
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哲学、文化、价值观、安全、尊严、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的感召力,仅仅靠冷冰冰的钱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而毛泽东思想、著述正是华夏文明最科学最辉煌的宝库,是振兴中华造福人民和谐世界的指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匍伏在西方的洋教条下——?!邓小平说过: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在“纪念毛主席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欧盟轮值主席奥托利称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英国首相卡拉汉说“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他的无以伦比的纪念”。希思说:“历史将说,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现代最卓绝的人物之一”。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韶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一路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这个孕育了伟人智慧和风采的地方,感怀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牺牲,奋斗,奉献。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将为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