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8篇】正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8篇】》

时间: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2月17日晚上,我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直播,让我认识到了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了解到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我想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句:“感谢有你!"

这次的感动中国人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防疫期间带病坚守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有改变山区女童命运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有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等等,他们每个人既平凡又伟大,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创造出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他们是多么伟大!

在这群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他们都已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早餐店。从2003年初,夫妇俩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建立起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他们的初心是让来自各地的患者家属可以在这儿为自己的家人做饭,让患病的人能吃到家里的味道,心中多些安慰。从每次0.5元到每次1元,夫妇只勉强维持着日常开支,初心却从未改变。他们这里像个家,夫妇俩常开导帮助病人,给予他们鼓励与安慰。

“微弱的灯火,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在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看惯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对呀,看似只是个提供炉火的简单举动,却不知温暖了多少人,而万佐成和熊庚香也是最平凡的人,却能给予这么多人力量。这让我明白了虽然每个人都很平凡,但爱心不分贫穷富贵,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足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每个人都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社会价值。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给予他人安慰与鼓励,始终牢记善行天下。

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更了解什么叫做奉献,什么才算付出,这样的人让我们感激不已,所以让我们在心中铭记他们,在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大声地为他们说一句“感谢有你!”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600字 篇2

不论是归根清华的百岁物理学家、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长津湖的幸存志愿者、还是飞机航空动力的奠定人、为国家精打细算核动力研究人、无声玉满堂的清华博士、为脱贫空间而记录的媒体人、一双腿一只手的夫妻、跑出了亚洲速度的飞人、他们点燃了中华人民的身体血液,他门就像夜空中的明星一样璀灿。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他的贡献是如此伟大,杨振宁,邓稼先的好友,在美国学校期间,得知中国自主研发的核导弹他热泪迎眶回国报园,他为科研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明月共同途。

顾诵芬,小时候亲眼见证了卢沟桥事变,日本轰炸的场面,那一次他是被炸醒的,几年后到了上海又亲眼看到美国空军轰炸的场面他深刻认识到了空军的厉害,后面他到了北京工作、远离了上海,成为了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1969年7月5日,歼8成功降落,他从事飞机设计35年。为解决跨音速抖动振动问题之数次上飞机、他无私奉献,舍身的精神感动着中国人民

彭士禄,核动力研究人为研究核潜艇非常费心,当时中国没有核潜艇,后来在他的研究。核潜艇的心脏运动起来,为国家核潜艇事业贡献出白己的力量,为核潜艇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不像电视剧那么丰富多彩,他们每进步一点,背后都耗费的大量的心血。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就是那么的短暂我们不能只想自己,我们也要向他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感动的情绪,更是我们向前辈学习的种动力、一种号召力!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600字 篇3

张坤

国外势力拉扯,却依然坚持住压力回到祖国;残肢断臂,却以毅力和乐观坚守;十年磨一剑,彰显亚洲速度之巅。泱泱大国,古今中华,从不缺让我们感动的人,他们或许只是平平一隅,但也足以让我们为之颤动。我的血液里流的终究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杨振宁先生苍老,但干脆的声音从电视里传出,他的平静却让我们无比震撼。面对国外优沃的条件,良好的资源,高薪的诱惑,他丝毫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当时对华人的限制,曾让他陷入迷茫,汹涌的海平线,让他回国之心更加急切,当机会来临他便坦然走线归途,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在哪里生根就要在哪里开花。

一家两口一只胳膊一条腿,在村子里顽强生活,当我看到他们艰难的穿好衣服走向田地,脸上却会心的笑时,我的鼻子忍不住一酸,眼泪就滑落到嘴角,可能困境中的乐观和坚韧最能戳中我的泪点。

九秒83,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数字,在平常运动员退役的年龄他却毅然拔剑冲上赛场,以30多岁的年龄创造了奇迹,他站在跑道的起点,他便不管什么,他肆意的追着风,百米跑道时他的战场,在这里他身披国旗而战,当兵临城下时,他却选择改变作战方式,将他已经用了十余年的左脚改换为右脚,这使得他的训练难上加难,可他却用血和汗战胜困难,美天使月亮伴他入眠,月亮迎他起床,从黎明跑到月升,最终以9秒83回应全世界,希望能在2024年的奥运会上再看到他奔跑,这是主持人对他的祝福,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祈愿,那道闪电终会身披红光再战无常。

凛冬已到,他们排除万难,盛夏到来,他们以热情温柔世界。坚韧,乐观,爱国都是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故事尚未结束,我们的感动从未停止。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4

3日晚,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苏炳添、中国航天人……致敬向上的力量!学生翟荟说,百岁老人杨振宁至今仍常和学生谈物理。他提到,“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老一生最喜欢的格言,这句话前四字讲的是科学精神,后四字说的是人格特征,一直是杨振宁为学、为人所遵从的规范。

记住他们的名字——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一起见证温暖,致敬向上的力量!

谈到自律,苏炳添说睡得好训练状态也好,“我基本从2014年、2015年开始,就保持着10点睡觉的作息”;教练说下午3点训练,苏炳添2点50分之前就会到。成功绝不是偶然!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600字 篇5

“不管多晚,教导员房间的灯都是亮着的”

照片中的陈陆,消防队员的着装,目光坚毅而有神,脸上却洋溢着大男孩一般的阳光笑容。就是这样一个略显羞涩的消防队员,在洪水面前,始终勇往直前。

陈陆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向往军营,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军人。这个梦想,随着他毕业后加入消防队伍得以实现。

自2015年调任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以来,陈陆总是奔波在救援一线;发生火情时,他更是身先士卒,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2016年在庐江县抗洪抢险时,陈陆奋战35个小时,带队营救和疏散2400余人;自己却累倒在一线,送医院抢救2个小时后才转危为安。

去年,庐江县的冶父山突发山火,周末休息的陈陆紧急奔赴现场。风力大、火势猛,陈陆跟队员们一道,冲在灭火一线。“后来,因为风向变化,火势减弱,否则真是不堪设想。”方锐说。火被扑灭了,陈陆的衣服被烧坏,背部也被严重烫伤。

2008年汶川地震时,陈陆作为安徽省消防总队抗震救灾队的一员,赴汶川参与救援。他拖着被毒虫叮咬起泡流脓的伤腿、背着60余斤重的破拆设备,连续奋战10天。

每次发生重大火情时,陈陆都会参与救援。就算他不出任务,也总是等到所有消防队员平安归来后,才放下心来。“我们救援回来,不管多晚,教导员房间的灯都是亮着的。”消防队员李俊杰说。

“这么多年来,我也经常劝他换个地方,但他不为所动。”庐江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书虎说。2016年,原公安消防部队转隶应急管理部,陈陆原本可以选择转业,安置到地方。但出于对消防工作的热爱,他选择留下来,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900字 篇6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努力实践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彝良的职高教师,我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7

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出生,广东省海丰县人。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结业回国。

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士禄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在80年代初,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建设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主设计、建造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并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与投资,为秦山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状》;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士禄一生经历起伏跌宕,为我国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他常揣着“明白与糊涂”:“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900字 篇8

境界

回乡之后,孙景坤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没有不透风的墙,被刻意尘封起来的战斗功绩终究还是被发现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同村村民张德胜偶然得到一本书,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战史册》。

“那上边有许多缴获的飞机大炮,我很感兴趣。”张德胜说,“其中有一页写到奋战在危急时刻的副排长孙景坤,我就想,这不是我们的二大爷吗?”

张德胜带着这本书,马上来到孙景坤家。

“他一看这本书,让我念给他听一听。”张德胜回忆,“我当时就很震惊,这个老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平时可是从来不讲啊。”

孙景坤是战斗英雄的消息,渐渐传开了。

人们感到震惊。

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身伤疤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太吃亏了。”

还有人说:“都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他那么大的功劳,怎么不见他提什么要求。”

还有人感到惋惜:“如果当初留在城里,可能早就成了国家干部,换成我可做不到。”

但更多的人是钦佩和感动。

1948年1月,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孙景坤对家人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

孙景坤对村党支部副书记蔡宝军说:“我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想想看,战场上死了多少战友,死去的人什么都没享受着,我活着回来还要什么享受?!”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孙景坤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

孙景坤严格自律,从未谋取过个人私利,一生清贫。

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父亲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姐弟7人,除了两个弟弟正常当兵和招工外,其余都是农民。

孙美丽一度很不理解。后来,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南征北战,孙景坤患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只是吃上两片药顶一顶;他曾突发心脏病,借钱做了支架手术。几年前,他住院做手术缺钱,严令家人不要向政府开口,尽量向亲戚借一借。

孙景坤一直与孙美丽住在一起。房子年久失修,有时会漏雨。对此,他总是说:“自己修一修就行了。”房子冬冷夏热,老人岁数大不抗寒,夏天有时都要穿棉袄,但他常说:“和当年在坑道相比,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在孙景坤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摆在最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