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优秀8篇正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优秀8篇》

时间:

小学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能力。这里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篇1

《认识角》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潜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资料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好处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之后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 篇2

一、利用语文阅读掌握习作方法

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方法从哪里来?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三方面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才知道“怎么写”。换而言之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读懂“写什么”,更要读懂“怎么写”,将学习阅读与学习表达整合起来,向读学写才是指导小学生写作最根本、长效的方法。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比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教学,我设计的读写结合训练点目标是:

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

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与文章结合点是: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仿写内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搭建活动平台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太丰富了,到底写什么?该怎么写呢?第一次习作时我缩小习作范围,要求学生统一以“有趣的课间游戏”为题,写一写自己课间活动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可是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习作后并没有体现出“有趣”的活动过程。于是在文体课上,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一起做“拔孔雀毛”的游戏。让学生用心观察游戏的具体过程,观察同伴的动作语言神情,想象别人在着急、跺脚时在想什么。这一下学生有话可说,知道该怎么写了。作文评改后大家又搞了足球比赛、放风筝等一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后的习作都是那么精彩,孩子们不再为作文而发愁了。

要学生有话可写就要创设情境,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三、创建“微博写作”拓展写作空间

学生们接触的社会动态、课外活动、家庭生活……都是小学生写作的好素材,但如果强制他们按照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写作,就无法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个性化需求。在以微博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引导学生以短小精炼的微博式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无疑是个好方法,我把这种写作称为“微作文”。每天学生用短小精炼的文字,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或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再利用每天下午交流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千年老二”(考试永远倒数第二)在一次家长会后写了这样一篇“微作文”让我至今难忘,作文内容如下:

今天下午又开家长会了,这是我最讨厌、最痛恨的事,每次开家长会妈妈总是低着头走进教室,别的家长都离开了妈妈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不停地谈—谈—谈—最后妈妈伤心的流着眼泪离开了。

今后,我再也不要妈妈低着头走进教室、再也不要妈妈伤心流泪了。从今天起,我一定要争气,让妈妈也能昂着头来开家长会!

在每一篇“微作文”里学生们是自由的、胆大的、轻松的、可爱的。每一篇“微作文”里都记录着学生们的心声,透露出学生的渴望、弥漫着学生的纯真。我们该和学生一起分享着这些,这是心与心的交流。从那时起,我的家长会也变了,只有表扬、鼓励没有指责批评。

四、注重作文修改养成良好习惯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 篇3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 篇4

一、引言

师:许多同学一听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就开始想我要写什么呢?想好了以后就开始写作文了

其实你们都漏了一个步骤——列提纲

二、什么是提纲呢?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划吗?(延伸)列提纲呢就是制定作文计划。“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

三、为什么要列提纲呢?

小学生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作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如俗话所说,“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小学生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病有的学生甚至有时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四、如何列提纲

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五、优秀的作文提纲

例1、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例2、题目:邻居家的小狗

主要内容:小狗的生活习性和性格

中心思想:表达我对小狗的喜爱

一、 写出你喜欢什么小动物,既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可以用对 比的形式来写。(略)

二、 写出这个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略)

三、 写一写这个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它爱吃什么、爱玩什么、怎么睡觉?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注意描写出小动物的动作、表情、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详)

四、 小动物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一说。然后举出生活中 的一两件小事详细地描写。(详)

五、 写写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要做到和开头首尾照应。(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篇5

圆周长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教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教师肯定了他们进取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之后,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我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吴教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教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构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教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可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最终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吴教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构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 篇6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与时代要求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看主要从写法和情感方面来考虑:

一、从“我”写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撒播爱心,呵护创新的萌芽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已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地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也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有的。

二、写这样,由“命题作文”改为“拟题作文”。

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话可写,有自己有内容可写,作文就会生动活泼、千姿百态。在作文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设计提问方法和引导,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作文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总趋势。

三、向“周围”发展,提升学生的水平,慎下禁令,忌以死板之“箍圈”框孩子的思维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对于这一点,每位语文老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而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小孩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由于众多因素的原因,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无定法,各师专家各有技法,我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小学生作文教学案例 篇7

20xx年3月开始,我校在市教科所和镇教委普教办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现将该研究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倍受争议,小学生怕作文,愁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不争事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原本丰富多彩、生动自然、情趣十足的生活,在学生脑海中竟很难留下印象,原本使人愉悦情感、吟咏成趣的写作活动,竟成了令学生搜肠刮肚、望而生畏的苦差事。尤其在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知识面窄,作起文来更是闭门造车,内容空洞,情感缺乏,不会从身边选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我镇地处农村,教师的应试思想较为严重,作文在考试时由于阅卷教师往往在分数上人为的缩小差距,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产生了惰性,平时不甚重视作文教学,久而久之,有的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处于应付状态,简单机械的让学生仿写或背作文,竟不知如何教学生作文了。

学生作文是一项集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等于一体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写作过程往往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为生活而写,作文便成了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培养学生习作是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我们觉得确实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路,进行小学生活化作文的训练,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而我镇中心教研组的语文教师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着迈上了“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二、研究的组织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

分工如下:

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有:

组长:

组员: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三阶段:

1、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2、深化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学习和吸收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操作方法。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主要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召开实验研讨会,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

3、结题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题结题鉴定。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报告,举行研究论文报告会,编印论文集、学生优秀作品集。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理论为依据,侧重于实际应用,注重操作功能。实验的目的是计划和实施具有现实生活气息、植根于生活土壤里的作文教学措施,解除小学生封闭狭窄的生活困扰,沟通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尴尬现状,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坚持以下三个开放的思想:

首先,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开放。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让学生牢记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其次,作文内容开放。提倡学生“我以我眼看世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发表某种意见的议论文;介绍、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等都可以采用。此外,语文教师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日记周记,记读书笔记,编辑作文选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再次,训练角度开放。在教学中老师们独辟新径,从低年级开始,教师以“口语训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我以我口说我心”。中高年级段的教师则从“情感”、“兴趣”、“情境”、“想象”等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总体上看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解决了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问题,把“观察、思考、表达”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再没啥可写,真正成为了习作的主人。

四、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使学校的作文教学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

(一)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农村小学与城市相比较又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历史的长期沉淀形成了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酝酿着一坛坛思维美酒,蕴藏着一个个勃发的理想,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开辟一条小学生习作路,《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正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编印出版的学生作文集《七彩阳光》集中展示了我校学生作文的提高水平,受到全市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xx年“天泰杯”青岛市中小学生寒假征文中我校五年级学生昌赛写的《普通话》荣获一等奖,在《青岛日报》上发表,昌赛同学并在由青岛日报社组织的颁奖会上代表76名获奖学生发言。

(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

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就达十多篇,其中:李安宁老师的《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新课程的感悟》获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张秀梅老师的《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贺利民老师的《浅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获青岛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获二等奖。柳淑凤老师撰写的论文《“模式入门、积累提高、兴趣调动”作文教学法》在《青岛教育》上发表。同时,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将不同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观。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的观念和研究的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在《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途径》课题立项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组织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即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我校编印《携手走进作文天地》是我校语文教师优秀作文教学经验的集中展示,在全莱西市得到推广;20xx年9月我校成功举办莱西市《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赞誉。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选》。

(五)课题的开展,给学校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全体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已成为我们院上中心小学的特色工作,学校先后为莱西市生活化作文教学现场会、青岛市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现场会成功地提供了现场,并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近生活》的经验材料在莱西市市20xx年作文教学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

小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8

这个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都无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课的时候,学生听得很辛苦,老师上得也很是辛苦。为此,我尝试着各种的方法,想尽快调动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时间内能收到成效。有时自己也会感到疲累,因为老不见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真的在进步了。而我,也突然领悟,原来自己在前段时间里一直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为调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这个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第六单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我运用音频资料对毛主席的歌唱导入,使同学们初步感受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在学习〈王二械的时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在悲切的氛围中感受二小的伟大;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歌唱〈快乐的节日〉,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使得课堂变得很活跃,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融入课文的情境,从而促进对课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