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1
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李新春教研室按:本学期我们听了家炳中学
李新春
老师的一节课,觉得这节课很有特色,于是要求她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供各学校语文科任参考借鉴。这节课“活动性”很强。一上课即进行“三分钟口头表达”活动,《生命无草稿纸》的美文选得好,演说得也好,真有点令人陶醉。老师能重视对学生的选材指导,而不是“放羊式”地完成任务了事,效果就是不一样。这“美文”给学生的思想、写作两方面的启迪肯定是很大的。
这节课“活动性”一贯到底。《孔乙己》第10、11段是重点、精彩文段,确需多花时间来重锤敲打、深入剖析。而初三的阅读教学以及复习教学,
许多
老师以“赶时间”为借口,自己包办代替,学生听、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很差,也适应不了现在的中考要求。而新春老师的这节课里,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分组抢答、学生表演、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教师笑容可掬,教态自如,循循善诱,学生身心投入,思维敏捷,情趣盎然;学生听、说、演、思、质疑、解疑能力得以全面锻炼,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要求。一节课要上得好,关键是教师素质,而良好的素质来自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来自观念更新,与时俱进。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若有好的课例或精彩片断,请整理出来随时向县局教研室投稿。让我们好课共赏,切磋提高。
教学目标 :1、完成课文第10、11段的学习。
2、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活动性阅读教学。
教学步骤 :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现在是课前三分钟活动时间。请轮到今天登台的同学上来。
生: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朗读一篇短文,它的题目是《生命无草稿纸》。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帽子己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践。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
(大家静静地享受这美文……)
师:确实,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希望我们能过好、过充实每一天。请大家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精神享受,谢谢。
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习课文第10、11段,理解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学的朗读。
生:我认为三位同学朗读得不错,语气上能够体现出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己冷漠,体现酒客对丁举人的敬畏,特别是读到“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时声音颤抖更能体现对丁举人的敬畏。
师:好,点评得不错。
师:(出示幻灯片)现在我们围绕着第10段,完成下列问题。形式是分组进行抢答。
生:我们回答第二题:“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上文可以知道,孔乙己不是大盗,只是小偷,偷的仅仅是书呀、纸、笔之类的小东西,他去丁举人家偷东西也只是偷小东西,而丁举人把他抓住后打一下也就罢了,可是却打了大半夜,而且打折了腿,可见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师:说得太好了,给点掌声鼓励。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题:“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从“竟”字可以看出,孔乙己会偷到丁举人家去是自己发昏,出乎大家的意料。还有“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丁举人的敬畏之情。
师:分析得好!
生:我们组回答第三题:酒客与掌柜的对话,反映了当时人心之冷漠,侧面写孔乙己的遭遇,丁举人的残忍,心狠手辣。
师:现在仅剩第四题了,哪个小组能回答这个问题?
师:这问题由老师来回答: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死地,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当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因此,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1段的内容。我们还是来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孔乙己,一位同学扮演掌柜,一位同学读陈述部分。
师:三位同学已经朗读完课文,请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难为那位同学,这么一个阳光男孩,要读出孔乙己那饿得有气无力的语气,我觉得他们读得相当不错。
师:这位同学的点评很好,而且使用了一个很时尚的词“阳光男孩”。
师:下面我们研读第11段。上一段我提出问题大家思考回答,这一段由大家来研读、质疑、剖析。研读这一段要能说出记叙的几个要素,还要能运用比较阅读法,将此段与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情景对比着研读。下面属于我们的自由学习、发问、讨论时间。
师:时间到,等一下同学们把自己四人小组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先请第7小组的同学说出本段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生:时间——中秋过后的一天的下半天;地点——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掌柜;事件——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师:再请第4小组的同学找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比较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情景。
生:我们小组制作了一张表,通过投影机就可以展示。投影机展示。
师:请同学们想想孔乙己前后两个细节动作描写的动词“排”、“摸”各自好在哪里?请一位男同学来表演一下。一男生上台,用九个硬币作道具。表演“排”字时,只见他把九个硬币一个一个仔细地摁在桌 表演“摸”时,他分别从四、五个口袋里摸了很久才凑齐四个大钱放在桌子上。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现在大家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排”和“摸”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了。“排”体现了孔乙己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的得意炫耀的神情。“摸”体现了孔乙己生活每况愈下,穷困潦倒的情形。下面我们开始质疑。
生:请问“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除交代时节气候外,还有什么作用?
生: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
生:写小伙计“靠火”和“穿棉袄”有何用途?
生:说明天气寒冷。
生:我来补充,说明天气寒冷,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师:补充得好!
生:掌柜一见孔乙己即讨债,仍然和平常一样取笑,这体现了什么?
生:表现掌柜的唯利是图。
生:表现掌柜自私冷漠,毫无同情心,看见孔乙己这样了还只关心他的钱。
生:通过孔乙己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生:可以看出孔乙己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麻木。明明腿是被打断的,却硬说是跌断的。
生: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人心冷漠,社会无情?
生:“笑”字。
师:我们的讨论、质疑到此结束。老师来总结一下,第10、11段这两段文字,先从侧面描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的遭遇,再从正面描写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孔乙己到了这个地步,赏柜等人仍然拿孔乙己来取笑,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更表明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相当不错,希望以后再接再厉。
师:下面布置今天的作业 :完成课文练习二、三题。
(下课)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篇十三教室地点:湖北黄石八中初一(8)班
教师姓名:miao
屏幕显示:《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
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
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生(齐):《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
(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
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
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
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
展示: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
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
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
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
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来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显示:
山、水---陋室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陋 清幽的环境
室 具体描述 博学的友人 身在陋室,乐在其中
铭 高雅的生活
诸葛庐 何
总结全文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子云亭 之
有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屏幕的内容背诵《陋室铭》?
生:背(完后学生鼓掌)
师:很不错。不过记住在背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 (屏幕显示题目)
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2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快点去看看阳光到过的这些地方?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看看自己的头脑中会出现什么?(各自朗读想像)
生:我好像看到山上的小树长高了许多,还长出了许多叶子。
生:我好像看到田里的禾苗变得更加绿了,后来又长出了许多稻穗。
生:我好像看到小河了,小河上洒满了阳光,闪闪发亮可漂亮了。(学生尽情地说,学生说到哪,教师就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进行教学。同时指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在原有的板画上进行创造性地画,并让学生多次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那么,阳光到过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了呢?(课件展示小树、小河、禾苗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配上音乐伴以深情地朗读)
师:小朋友们,你觉得阳光怎么样?
生:我觉得阳光的本领很大。它能使这么多的东西发生变化。
生:我觉得阳光很厉害,我很佩服它。
生:阳光的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世间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而且阳光还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如果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了。(教师带领学生给予这位同学最热烈的掌声)
师:是啊,阳光的本领很大。想想看,阳光除了让小树、禾苗、小河发生了变化,他还使那些东西也发生了变化?(出示句式“因为有了阳光,更……”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加以帮助。)
生:花坛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竹竿上的衣服,因为有了阳光,更干了。
生:天空中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飞得更高了。
师:这些,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阳光说些什么?
师:阳光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能不能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生:能(让学生带着对阳光的喜爱、感谢和佩服的情感,齐读——互读)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3
师:小朋友们,把你的小手伸给老师看看。(生纷纷伸出小手。)
师:哟,这红润润的小手多漂亮呀!(师拉住学生的小手边看边夸。)我想你们的小手也一定很灵巧吧。下面,咱们来试着用小手摆摆声母的样子,好吗?来,跟老师一起摆。
(师生同做手指操,摆出声母的形状。)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拼音字母的兴趣,加强拼音字母的“音”与“形”之间的联系,我把手指操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在玩中学习,巩固对拼音字母的“形”的记忆。“手指操”,并无什么固定的姿势,是我同孩子们一同研究出来的。要求是:形似即可。)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果然很灵巧!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和老师的摆法还不一样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摆法?
生1:教师,我用一只手就可以摆出“b”的样子。(生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接拢做圆,余指伸直,成“b”状。)
生2:老师,我会3种“x”的摆法。(生演示:⑴、用两根食指交叉。⑵、两手五指并拢再交叉。⑶、两只伸直的手臂交叉。)……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高举小手,踊跃发言,谈自己的创新之处。)
师:真没想到,大家的小手这么会玩,一个小小的声母竟有这么多摆法。那这节课,我们再用你桌上摆的这些小线头、小棒、小卡片继续来玩摆字母的游戏,好吗?(生:好)
二、玩线头小棒激趣,巩固声母。
1、师:我为大家准备的第一个游戏是——小魔术!(生高兴得欢呼起来。)不过,要想玩,你还需要和小组同学一起连闯两关。你们有信心吗?(生齐声回答:有!)
(学生对游戏是很有兴趣的。我以魔术游戏为“饵”,引生上“钩”,孩子们表现得信心十足,集中精力,做好了闯关的准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我又提出“和小组同学一起闯关”这一要求,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⑴、第一关。(大屏幕显示声母表)
师:第一关,读声母。(马上有学生举手要求读。)(抽读,余生听、评。)
师:哪位小朋友的本领大,能倒着读声母?(师范读做样子。)
(生练习,抽读)
师:想不想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同桌读。互听互评互助。)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哪对同桌想展示一下?(抽同桌展示,生评价。)(师宣布:全体通过第一关!)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4
⑵、第二关。
师:声母有这么多娃娃,其中有没有长得比较像的呢?
(生迅速找出形似的声母,师在屏幕上显示:
n—m p—q g—q b—d f—t i—l n—h
j—i x—y z—zh c—ch s—sh r—i—n)
师:这些声母娃娃长得挺像的,我怎么有点分辨不出来呢?
(几生马上喊:老师,我能!)
师:那你试试看。(抽1生试读。)
师:哇!你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厉害。祝贺你,你已经提前闯过了第二关。剩下的时间,你想干什么呢?
生:老师,我想教小朋友读。(该生做小老师领学生读。)
师:你这个小老师教得真好!我替全班小朋友谢谢你。(师同该生握手致谢。)(几名优生马上也举起小手,要求做小老师。)
师:来,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已经会读了的同学就在小组里做小老师,抽同学读、教同学读,好吗?
(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快看大屏幕!声母娃蹦着跳着出来了,你能跟上它们吗?快点自由抢读!
(多媒体课件中,形似声母依次闪现,生抢读。)
(师宣布第二关通过!生“耶!”地高呼。)
2、小魔术:用手中的线头或小棒变声母。
师:(手举一小段彩色毛线)大家看,这是什么?(生:毛线!)
师:我能用这根小毛线变个小魔术。(师边说边将毛线藏置身后,弯成声母“p ”状,再举示。)看,这是什么?生:“p ”!
师:我还会变!(师又在投影仪上用毛线和小棒合拼,摆出了几个声母的样子。)(生兴致勃勃地看。有的忍不住悄悄地动起了手。)
师:这个魔术小游戏好玩吗?我看有的小朋友急得已经动起手来了。好,大家用桌上的线头、小棒也来玩玩小魔术吧!选择小伙伴一起玩、自己玩都可以。比一比,谁变的声母最多!
(生用手中的线头、小棒自由玩小魔术,师巡回辅导提示。)
(抽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把自己的小魔术玩给大家看。余生认真地看、评、补充修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在学生的玩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成了学习兴趣,巩固了声母,同时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课中休息:唱字母歌。
玩卡片组合,巩固韵母。
1、读韵母。
师:刚才,咱们玩的小魔术很有意思吧?想不想再玩?(生:想)好,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游戏等着你!
(大屏幕出示韵母表。)
师:瞧!韵母妈妈的娃娃更多,你能叫上它们的名字吗?来,试一试。顺着读、倒着读、和同桌一起读都行,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师:看1号同学脸上笑眯眯的,一定能把这些韵母娃娃的名字都叫上来。请你试一下。(抽生读。师随意指,余生听、评。)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5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学生。
师: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齐答:教师。
师: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你们“学”什么?向谁“学”?我“教”什么?“教”给谁?应该是很好回答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你们不仅应该向老师学习,而且更应该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并且不但要学知识,而且更要学方法、学习惯、学做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师已只能作为大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存在了。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好不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多媒体出示“作者作品”读书卡)
(讨论交流,填“作者作品”读书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0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参看书上的插图。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四、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应读作“yue”;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作“ru”。
师:“女”在这里为什么读“汝”?
生2: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什么叫通假字,谁来说说看?
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漫漫发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教师举出“莫――漠――暮”具体讲析)。实际上,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是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多媒体出示“难字难词”读书卡)。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例子,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生5:孔子。
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
生6:(摇头晃脑地)朗读第1则。
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着方步)朗读第3、4则。
师:他是一个踱着方步的孔子。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8:前几则比较好懂,第八则意思我不太理解。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
生9: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的人,我们要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
生10:成语。
师:大家能不能从文中再举几个例子?
生11:温知知新。
生12:见贤思齐。
生13:学而不厌。
生14:循序渐进。
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
生15:(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我还提出一个问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
生16: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还有哪些同学来背、来读?
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如果要你分类摘抄的话,你准备怎么分类呢?
生19: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五、读后思辨,读出个性见解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6
拼音知识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单韵母和一些声母,还记得它们吗?再来喊喊它们的名字好吗?
生(齐):单韵母 a o e i u ü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师:今天又有三位声母朋友,吵着闹着非要跟大家见面不可,瞧,他们排着队来了。(板贴 j q x)欢迎他们吧!(生鼓掌欢迎)
我来介绍一下:这个小机灵是 小 j,这个小淘气是小 q,这位最讨人喜欢的是小x。
评:以精美的、拟人化的图画,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老师精心设计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声母的读音。
最新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优秀10篇
最新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优秀10篇
⑴ 学读音:
师:他们三位真客气,都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小 j 带来了他的好朋友。(贴公鸡图)认识吗?
生(齐):大公鸡。
师:(板书:鸡)他们俩名字可像了,不信你仔细听:鸡──j,谁听明白了?
生1(郑阳):前面的音又重又长,后面的音又轻又短。
师:你能领大家读一读吗?
生1领读、分男女读。
师:我们看着图编一句儿歌记住它的名字好吗?:公鸡的鸡,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j。
生学说儿歌。
评:由公鸡图画引出字“鸡”,由“鸡”字的读音引出声母“j”的读音。这一设计使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的大语文教学观,由字来帮助学拼音,初步实现了字与拼音的整合。
⑵ 学字形:
师(指鸡图和 j):仔细观察这对好朋友样子象不象。
生2(邹尧):(伸出手指边比划边说):大公鸡的身子和弯弯的尾巴像 j 的竖左弯,头上的鸡冠像 j 的点。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记:“jjj真有趣,尾巴左弯冠子高”,或者根据j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可编成“j j j 真特殊,三层楼他都住”,好听吗?同位互相说一说好吗?
评:把公鸡图画和声母j的形状相比较,帮助记忆j的样子。并且通过儿歌帮助记忆字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q:
⑴ 学字音:
师:小q知道国庆节快到了,带来一把漂亮的气球,快数数共几个。(贴气球图)
生3(王捷):七个。
师:你能把话说得完整些吗?
生3(王捷)第二次:七个气球。
师:我觉得你可以说得更完整。
生3(王捷)第三次:一共有七个气球。
师:(板书:七)小 q 跟这七个气球有联系吗?
生4(慕旭阳):七个的七,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q。
师:你真了不起还会编儿歌谁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一生领读、男女分读。
师:你能试着编句儿歌记住 q 的音吗?
生5(谷越):七个的七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q。
生6(邓名涛):气球的气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q。
评:由于在 j 的学习中老师已经教给学生用编儿歌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学生自己就能编出儿歌帮助记忆。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正是课标中倡导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成功案例。
⑵ 学字形:
师:你能想个办法记住他的样子吗?
生7(胡光玉):q 的样子很象9。
生8(刘成林):把 p 倒过来就是 q。
师:是反过来,不是倒过来。你能从图中找到 q 吗?
生3:气球象 q 的半圆,线象 q 的那一竖。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表达的也很准确。来,伸出小手比划一下,左上半圆qqq。
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些学具,你能用它们摆出不同的字母吗?
学生用学具摆出 b p d 和 q,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评:q p b d 四个声母很易混淆,用自制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在动手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
最新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优秀10篇
⑴ 学字音:
师:小x带来了什么?(师贴西瓜图)
生9(姜明翰):大西瓜。(板书:西)
师:这个声母跟西瓜的西有联系吗?你知道该怎么读吗?读给同学听听好吗?
生10(谷祖岩):西瓜的西,轻一点短一点,就是 x。
⑵ 学字形:
师:小x就藏在图中,找一找。怎样记住它的样子?(提示用手势。)
生11(梁小雨):有的做两手交叉状,有的做两个手指交叉状。有的编了儿歌:左一刀右一刀,两刀来把西瓜切。
评:学生编的这首儿歌既能帮助记忆字形又能帮助记忆笔顺,还能帮助记忆读音,非常好。这说明教师的学法指导成功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
4、练习:
师:老师说儿歌你来猜,猜到了把这个声母念三遍。如果你都猜对了,就在书上奖励自己一个气球。
⑴ 七个气球──
⑵ 切开西瓜──
⑶ 公鸡捉虫──
⑷ 左上半圆──
⑸ 左一刀右一刀──
⑹ 先写竖左弯头上再加点──
老师试试谁的小耳朵灵。用心听:鸡──j 七──q 西──x
生12(曲言国):前面是公鸡的鸡,后面是声母 j。
前面是七个的七,后面是声母 q。
前面是西瓜的西,后面是声母 x。
评:学生认识字母的过程,老师总是把字与声母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情景图,自己去揣摩发音方法,自己去比较字母形体,自编的儿歌朗朗上口,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形。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人体验得到尊重,学习主动性一再被调动,想象力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和张扬。
课间轻松。
三、j q x 和韵母相拼
1、j q x 可喜欢和韵母交朋友了。第一个跑来的是小 i
⑴ ji
它们俩站一起,就拼成了 j─i─ji,老师拼一声的 j,公鸡的鸡。谁来拼二、三、四声,说说你拼的是什么 ji?
生13(赵一和):我拼的是 j,几个的几。
生5:我拼的是 j,一年级的级。
生14(宋港):我拼的是 j,赶集的集。
师:赶集的集是二声,赶集,跟老师读。四声该是个什么 j。
生15(郭良):系红领巾的系。
师:好极了,我们全班用四个声调读好吗?
学生齐读。
评:这一环节既练习了拼读音节 j j j j,又渗透了认识“几个的几一年级的级,赶集的集系红领巾的系”。
⑵ qi
师:大家都拼一个你喜欢的声调,说说你拼的是几声,是什么qi?
生16(苗荣建):q 起床的起。
师:你早上几点起床?
生:六点。
师:你是个早起的好孩子。
生17(时华阳):q,汽车的汽。
生18(陈凯翔):q,星期天的期。
生19(吕佳育):q,红旗的旗。
师:咱们请一个小组领读四种声调。哪个小组来。
师:第二小组来。
师:这是个团结的小组,奖励你们每人一个气球。
评: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⑶ xi
师:x,老师拼的是几声?对,是喜欢的喜,老师非常喜欢你们。
在小组里拼你喜欢的声调。并说说你拼的是什么。谁拼的正确,说的好,小组长奖他一个气球。
评:在学习了新的音节后,训练学生用音节口头组词甚至说话。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j q x 和 ü 相拼
⑴ ju
师:小 i 和 j q x 拼在一起多带劲哪,这时又跑来一位韵母朋友 ü,他有一个好习惯,见了 j q x 赶紧摘帽子。我们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
师:小 j 小 j 在哪里?
生12:小 j 小j在这里,小 ü 小 ü 在哪里?
生20(谭孝天):小 ü 小 ü 在这里。(ü去掉头上两点)
生12、20:我们俩拼成 j j j j(全班跟读,每排一个声调比赛读。)
⑵ qu xu 方法同上。
⑶ 师生共同编儿歌:j q x 真淘气,从不和 u 在一起,小 ü 见了 j q x 去掉两点还念ü。
评:采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表演方法,有效地缓解了教学难点,也让学生体验到拼音学习的趣味性。但这一环节落实的还不够到位,在难点的巩固上如果设计几个比较、鉴别的练习,会更有利于难点的解决。
四、游戏──猜音节
师:游戏之前大家先把黑板上的音节记下来。一个指一个猜,记得好猜得快有奖。看哪两个同位配合得最棒。
生10:是 j—i—ji 吗?
生全体:不是 ji。
生10:是 xi 吗?
生全体:是 xi。
师:你们俩配合的真好,每人可以奖一个气球。
(照此形式共展示4组)
点评:有趣的游戏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猜音节,让全班同学对所学音节都得到了巩固。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7
宁乡县实验中学 黄凤飞一、观看影片,蓄积感情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
(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师: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板书:长征)
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初读诗歌,感知大意师:请同学们翻书62面,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
(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点的字,谁来试试。
(生读诗歌)
师:生1读得流畅,但平舌音与翘舌音分得不是很清楚,跟老师读“水、沙、索”。生2有气势,但读错了一个字“岷”,注意与“眠”字区别,跟老师读“岷”、“岷山”、“眠”、“睡眠”。
师:老师也想读读,同学们评评。
(师范读)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节奏感强。
师:谢谢你的称赞。
生2:老师读得流畅,有气势。
师:多谢你的夸奖。
生3:我认为老师读的“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铁索”应该读得重些,因为从铁索两字可看出当时战斗的险恶。
生4:我认为老师读“走泥丸”时间隔久了,应紧凑些。
师:有道理,老师接受你们的批评,我相信同学们肯定
能超过
老师。师:谁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生2:这首诗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生3:这首诗写红军不怕困难,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写长征中两次主要的战斗。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暖”和“寒”字的意思,“暖”指红军内心十分高兴,“寒”字就是使人感到“寒心”的意思。
师:抓住重点字学习诗歌的方法真好。
(相机板书:暖、寒)
生2:我读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红军不怕长征艰难困苦,万水千山的路程只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师:不错,理解透彻。
生3:我由“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想到红军不畏艰难,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脚下流动的泥丸,而我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放弃,我心中感到惭愧,以后,我一定在困难面前坚强,做个男子汉。
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精彩极了。
生4:我知道“逶迤”是指山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是指山气势雄伟的样子。
(师相机用简笔画表示并板书:五岭、乌蒙山)
师:抓住了关键词。
生5:我读懂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只是这个字“皑”是读“áī”。
四、精读诗歌,领悟意境师:诗中哪一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生1:不怕。
生2:等闲。
师:说说�
生2:红军把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难道还会害怕吗?我认为“等闲”好些。
师:反问句极富说服力。
生3:我也认为“等闲”好些,从中既可以看红军不怕困难,也可以看出红军很乐观,能抱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师:分析很深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等闲”更好些。
(师板书:远征难,只等闲)
你能试着把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吗?
师: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请你试试。
师:读得流畅,再有气势一点效果会更好。大家齐读。
师: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指图,板书:五岭)
生:像细小的波浪。
师:“腾”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腾)
生1:是跳跃、翻滚的意思。
师:能否换成“流”呢?理解更简单些。
生1:不能换,换成“流”就没有诗的韵味了。
师:有独特的见解。
生2:不能换,“腾”字可见波浪欢跃、活泼的样子,从而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感悟很深,那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什么?
生: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师:“走”能否换成“跋”呢?这样更能体现红军面对的艰难险阻。
(板书:走)
生1:不能换,读起来不上口。
师:有一定道理。
生2:不能换,“走”字更能体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
师:说得真好,�
生2:既要有气势,又要能体现长征的艰苦。
师:谁来试试。
(齐读)
师:为什么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听老师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龙街,迷惑敌军,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1:表现了红军高兴的心情。
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
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
师:谁能说说红军高兴的理由?
生1:因为红军巧渡了金沙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所以高兴。
师:这是胜利的喜悦。
生2: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夺下了金沙江,所以内心欢乐。
师:这是巧夺的欢呼。
生3:红军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所以高兴。
师:这是挑战大自然,战胜自然环境的喜悦,毛泽东曾抒发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你知道怎么读了吗?
生1:读得欢快一些。
生2:读得乐观些。
师:谁能试试?
师:老师不光从你的语言,还要从你的表情、眼神来感受你内心的快乐,你再大胆读一遍。
师:很好,大家齐读。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
师:有道理,你试试。
生2:我认为读得稍快些,体现一个“飞”字,因为抢得时间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师:有个性,请你读读。
生3:我认为该读得“寒心”些,可以用颤音来读“寒”字。
师:你很有创意,请试试。
师: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自由朗读这句诗。
师:走出茫茫雪山后,红军心情怎样?
生:非常高兴。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1:从“喜”字可以看出。
(板书:喜)
生2:从“尽开颜”可以看出。
师:颜指什么?
生1:指脸部。
生2:指脸上的表情。
师:为什么用一个“开”字?
生1:好像绽开的花朵。
生2:使人感到一种动态的美。
师:分析恰当,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的红军历尽万水千山,克服艰难险阻,表现英勇无畏的气慨。
(板书:万水千山、英勇无畏)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请生表演读、合作读,师相机评价: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
五、总结全诗,背诵诗歌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让我们自由跟唱《长征主题歌》。
(课件播放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对英雄的沉痛缅怀及崇高敬意。
(全班站立背诵诗歌)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8
授课人:李玉山
时间:2004年12月23日
地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8班
师:昨天我在《智者的叮咛》这本书上读到这样一句话:“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也有人评价说,庄子是先秦哲学家中的哲学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吗?
生1:(看书)庄子是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你说得很准确。
生2:(不屑地)他是照书念的,课下注释有。
师:学会利用注解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当然,要了解庄子还是要多读些相关的书。哪位同学谈谈“课本外”的庄子。
生3:我听说过“庄周化蝶”的故事,好像说的是……想不起来了。
生4:(急切地)庄子这个人很有些傲骨。楚王派人去请他当宰相,他却宁肯作泥鳅在污水中戏游,
师:看起来你的课外阅读面还是很广的。
生4:我喜欢庄子。
生5:庄子这个人挺豁达的,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拍着瓦盆唱歌,他好像认为死就是生,生死好像没有什么界限了。
师:我很吃惊,我原先有些低估了同学们,大家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嘛……
生2:(举手)我想起来了,庄子很消极,天天想着得道成仙。
(学生笑)
师: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比如他追求绝对的自由,他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他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他主张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对庄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始终存有分歧。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庄子的了解也只能透过有限的几篇文章管中窥豹,今天我们就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先对庄子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吧。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小声读课文,读不准的字看注解,查字典。
(生读)
师:好,大家齐读课文。
师:“泾流”的“泾”刚才有不少同学的读音不准,应该读
生6:jìng
师:说说理由。
生6:书上说这是通假字,通“直径”的“径”。
师:是“shǎo仲尼之闻”还是“shào仲尼之闻”?
(生有说shǎo,有说shào)
师:你(指生7)说。
生7:应该是shǎo,这用在动词,小看的意思。
师:有
生7:可是书上写的就是“小看”的意思。
师:书上这样解不能算错,认为孔子的见闻少当然就是小看了。好,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声音要大些。
师:这次读得很好。请大家拿起笔,给大家5分种时间,自读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在书上做个标记。
(生读)
师:哪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8:秋天河水涨满,站在河边都看不到对面,所以河伯很有些得意,然后他就认为天下的美景都让自己看到了。然后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北海比自己原先见到的不知要宽阔多少倍,然后就对着海神若慨叹,反省自己妄自尊大。
师:你为什么要说那么的“然后”呢?(学生笑)当然,你的概括还有很准确的,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是“看不到”对面,而是“看不清”,“不辨牛马嘛。
生9:我觉得……(又止)
师:大胆地说。
生9:好像河伯、还有海神(看书)那个“若”不是真人吧。
(生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惑?
生2:这是个故事,虚构的,跟《西游记》差不多。这都不懂?
师:不懂就问是很好的学习品质,人没有全知全能的,不要自大,更不要嘲笑别人,否则就犯了与河伯一样的错误。
生9:我明白了,这其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庄子是想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可以把它叫做“寓言”。庄子散文中有很多的寓言,像大家熟悉的“涸辙之鲋”的故事就是庄子借粮的时候讲的一个寓言故事。对这篇课文的寓意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有所补充吗?
生10:我觉得河伯挺可爱的,他知错就改。
生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生4:河伯开始的时候洋洋自得,主要是由于封闭造成的,他有些像那个夜郎国的国君,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那个小地方,给他100个胆子他也想象不出天下有多大。如果河伯不是到了北海边,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开阔眼界,才能避免成为夜郎。
(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同学?
生2: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我想起我们做过的一个作文的材料,好像是说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师:你的这个认识是在他(生4)的认识基础上的延伸。《秋水》是我们这一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所以当然应该由你们自己读。下面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读:一、选准你理解最深最有感触的一点进行赏析或评价,可以是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表现手法方面的;二、这三个方面你是否还有经过思考也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和你共同攻克难关。
(生读)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对比手法用得好。河伯开始是“欣然自喜”,然后(有生笑)见到北海则是“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很短的篇幅,河伯的形象却是立体化的。
生12:细节描写好。
生13:我觉得河伯的那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要向他学习,严于解剖自己,拓宽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己。可是有的地方我不太明白。
师: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生笑)
生13:我总觉得这段文字不太通顺。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这种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他说“始吾弗信”到底“弗信”的是什么?见到海若后,河伯应该“信”了,他信的又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很有些水平。鼓励一下!(生鼓掌)哪个同学能谈谈看法?
(沉默)
师:你(生4),庄子的追星族?
生4:我也说不太好。好像是庄子对孔子好像不怎么感冒?(生笑)
师:“感冒”,好!
生4:我听我爸爸说,庄子中有好多故事都是编排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像盗跖怒斥孔子的事就是庄子虚构出来的。所以,我推测,这里的“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应该还是否定孔子的吧。
生14:不对,河伯对孔子还是很崇拜的,他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孔子的学问。
师:你的意思是“始吾弗信”应该这样理解?
生14:对。
师:也就是何伯不相信竟然有 河伯见到北海后,他应该是相信有这种人了吧?
生:这?我还没想好。
生15:老师,“我之谓也”是什么意思?
师:是……
生2:说的就是我。初中就学过了。
师:你明白了吗?
生15:yes!(生笑)河
师: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15:河伯与海若比起来,简直太小了,但他还曾经(看书)“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谈谈我的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标准答案。课文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秋水》篇集中表现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简单一点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很大,而“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就像蚁穴大泽之中。庄子认为“知量无穷”,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人在天地间很渺小,所以人要顺应自然。《秋水》的主体是河伯与海若的七次对话,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河伯与海若在后面的对话中也曾提到孔子与伯夷,原文是“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板书)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样子吗?
生4:能不能这样理解,海若就是庄子的化身,而河伯是孔子的化身。
师:你很聪明,很快就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河伯可以看作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子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儒家子弟都认为孔子是天下第一博学之人,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士,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生16:课文里有两个“于是焉”,一个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一个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这两个“于是焉”应该怎么理解?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6:我觉得跟今天的“于是”意思差不多,有点因果又有点承接的意思。可是那个“焉”没法处理了。
师:谁可以帮他“解惑”?
生17:这里的“于是”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的意思,“焉”么?我也说不好。
师:“于是”在古汉语中一般是两个词的组合,介词“于”加上代词“是”。“焉”在这里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大家发现他(生16)找出的这两个句子其实有一种巧合在里面……
生18:对比。
师:说下去。
生18:第一句是写出了河伯自得的神态,第二句是河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的悔恨的神态。
师:所以刚才有同学说,河伯也挺可爱。
生19:老师,“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会翻译吗?
生19:不会。
师:哪个同学来?
生20:我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师:这是一个假设性的否定句。记住这种句式(板书:非……则……)
生19:怎么就危险了呢?
生20:不到这来就不会明白这么多的道理,还在河边夜郎自大呢?
师:解释得不错。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下课!
作者邮箱:
[1]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9
第一教时师:同学们,你家养鸟吗?生:养。师:养的什么鸟呀?生:鹦鹉生:黄鹂鸟……师:你能简要说说,你家是怎么养鸟的呀?生:清晨,我爷爷会提着鸟笼去公园溜鸟,中午,会喂鸟儿专门的饲料。师:是呀,养鸟是一种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鸟的文章。(学生齐读课题:珍珠鸟)[评:语文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把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拉近,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师: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现在我们来交流读书的情况,课文共有7节,请7位同学来读,其它同学当好小老师听听他们是否读正确、读通顺了。师:下面请同学观察插图,看看作者与珍珠鸟的关系怎样?生: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师: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我从图上珍珠鸟站在作者的肩上,而作者脸带微笑地看着珍珠鸟这幅情景看出,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评:此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动物和人融洽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他们关爱鸟类、关爱动物的思想意识。因此,插图中也渗透着人文精神素材。教师要努力发现并运用文中的人文素养,去滋养下一代。]师: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写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生:课文的第四、第五、第六节。师:请三位同学把四、五、六三节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节写的珍珠鸟与作者的关系是不是一样?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先是珍珠鸟和作者交朋友,后来讲他们成了好朋友。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交上朋友的。(出示:起先……小桌上)师:请学生默读这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生: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渐渐地。师:请同学读这段话,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刚开始,珍珠鸟与“我”的关系并不密切,后来它看到“我”不去伤害它,就不怕“我”了。师:这是从珍珠鸟作者距离不断缩短,关系也不断接近。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珍珠鸟与作者不断接近的关系读出来。(出示: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反而友好到啄两下我的手指。)师:请同学们再默看这一段课文,跟刚才一样,先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生:先是、然后、再、后来。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课文,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珍珠鸟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师:谁能把珍珠鸟与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读出来?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这一段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下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一段(师引读:起先……随后……)师: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着把这一段记下来。[评:通过这个教育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关系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读中欣赏,善于积累”的学习过程。“新大纲”特别强调背诵,强调语言的积累。]师:文章5、6节写珍珠鸟与作者成了好朋友,也写得非常传神,下面请同学读读这两节,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呢?生:我觉得第5小节第一句写出了珍珠鸟和作者的关系很密切。师:为什么父母要“再三呼唤”它才回去?生:说明珍珠鸟和我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和父母的感情一样了。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意思来吗?生:我觉得“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和珍珠鸟的关系很密切。师: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达出吗?生:(朗读)“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生:我觉得“不一会儿,……大概在做梦呢?”这里写珍珠鸟睡觉的样子很可爱,它对作者十分信任,因此,睡得很香。(出示句子)比较:这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指名读。)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珍珠鸟对我十分信赖,使我出乎意料。生:“居然”。[评:这个细节,使学生明白了读课文,要前后联系;也是积累词语的好方法。]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评:学生自由交流读懂的内容,气氛热烈。这个教育环节主要告诉我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始终要作好学生和教材的“介绍人”,让学生和教材真诚地对话。二、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他们的潜能便能惊人地发挥。]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插图就描绘了这幅情景,看着珍珠鸟对作者如此信任,你的内心怎样?(指导看图)生:哎呀!珍珠鸟你对作者真是信任。生:我被作者和珍珠鸟亲密的关系感动了。生:原来,人和动物也可以和睦相处。[评:这里教师又一次抓住课文的知识内容与人文因素的联结点,通过朗读、交流、看图、谈体会,进一步深化了学生,人类爱护鸟类,爱护动物的意识。]师:是呀,作者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发出了一声呼唤,文中哪个词表达这个意思?生:“不由自主”。师: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什么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师:这是一句反问� 生:(朗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师:看着珍珠鸟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的样子,我们也被它对作者的信赖所感动,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文章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简析]这堂课主要体现了新大纲的几点思想:一、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在看图训练中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形象中受教育;其次,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和,善于抓住情节和叙述的内容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点,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变为自觉行动。二、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主要表现在教师善于把握教材和学生的联结点,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感悟文章,达到与作者的交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导相结合,使学生的学有据可依,学得扎实,悟得深刻。三、注意了积累语言文字方法的指导。这中方法的指导是在事实在在的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的,而不是照本宣读的。因此,学生的掌握程度是较高的。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篇十五
【上课时间】
(师播放歌曲)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草原。
师:再读一次。
生:草原。
师: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
生:去过。
师: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高兴地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还有谁去过。
生:我去过内蒙古的草原,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宽广,不像民谣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你回答得太棒了,你在课后积累了很多的古诗。同学们,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的确,老舍先生见到的草原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自由朗读全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要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可以放声朗读。
师:同学们,读完了,哪个字音比较难读,给大家纠正一下。你画出了哪个词?
生:第二自然段的“迂回”。
师:对,他提醒大家注意“迂回”这个词语,还有吗?
生:渲染。
生:第一自然段的“勾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子仔细听,看他读对了没有?好,你来读第一排的三个。
生:新鲜、明朗、渲染。
师:读的真准,第二排谁来读?
生:勾勒、低吟、回味。
师:不错,还有第三排,谁来读?
生: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同学们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把它画下来。请你说。
生:我画的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蒙”,再读一遍。
生: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所以老舍先生想多留一会儿,草原上的草和景色,还有一些大牛、羊都特别美。
师:是呀,是因为草原上的景色特别美。老舍先生才忍不住多留片刻。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
生:老舍不想离开这里,是因为这里人的热情招待让他感动。
师:让他在这里……
生:多留一会。
师:草原不但景色美,而且人民也是特别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就先去领略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个句子写得最美,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从这句话我体会出在这境界里,既然连动物都在欣赏美景,可见草原非常美,而且动物也是自由自在的。
师:你是在用心在体会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交流。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一碧千里”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大、还有美。
师:一碧千里,这是多么的辽阔啊!这个“碧”是什么意思?
生:“碧”的意思就是“绿”。
师:是呀,大片大片的绿色让我们近处看到的是绿色,远处也还是绿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原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茫茫”给人一种很空旷的感觉,而草原并不空旷。
师:所以作者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呀,有了小丘、牛羊、骏马的点缀,我们一碧千里的草原并不茫茫。直接的和大家交流。
生:是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里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老舍先生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生:愉快的
师:他感受到了这样的天,清鲜的空气。同学们,作者为什么用“清鲜”而不用别的词语呢?你试着给它换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
生:新鲜。
师:空气可以用新鲜来形容,还可以呢?
生:还可以换成“清新”。
师:那作者为什么会用“清鲜”?
生:“清鲜”里含有清爽和新鲜两个词语的意思,所以作者用的是“清鲜”。
师:说对了,作者感受到了这里清鲜的空气,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这时候,如果你也在草原上,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舍先生想要高歌一曲,你呢?
生:我想要躺在草地上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
师:你都不忍心去破坏这样的美景了,对吗?同学们,除了这句,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人感到十分舒服,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师:说得多好呀!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是一碧千里。
师:同学们,还有哪里写得美?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我觉得这能表现老舍看见的小丘线条很优美,他在欣赏这种美。
师:这里确实写得美,里面有一个词“渲染”,“渲染”是什么意思呢?
生:“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用渲染的手法画的一幅画,它用色彩涂抹画面,达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中国画是渲染出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那么老舍笔下就是那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孩子们,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生: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师:哪个词?
生:翠色让我感觉到心旷神怡。
师: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师:好,还有吗?
生:这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
师:是啊,翠绿的颜色都要流入云际了。近处是绿的,远处还是绿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师:用心来感受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如果风吹起来的时候,草原上的草地随着风轻轻地动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草原上的绿色流入云际,流入每个人的心里。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请你读一读。
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让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个句子里,我想象到作者老舍在看到这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的草原的时候,已经被陶醉了。
师: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想象到了作者的心里,你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还有哪个句子写得美。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他把白羊比作了大白花。
师: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还有呢?
生:把草地比作了翠色的绿毯。
师:什么样的绿毯。
生:无边的绿毯。
师: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孩子们,你们再想一想,羊群在草地上还能比作什么?请你把这个比喻句写下来。
师:谁能来读一读你写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草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师:孩子,这不是比喻句,虽然你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比喻句要有本体和喻体,你再想一想。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翠绿的河水中混着白色的浪花。
师:写得多好啊!想象力十分丰富。孩子们,再读读作者的这个句子,看看哪一个字用得最巧妙。
生:文中用的最巧妙的是“绣”。
师:她找的很准,为什么“绣”用得巧妙?
生:因为内蒙古草原的景色就像画一样。
师:如诗如画,羊群不仅仅是在这里吃草,而是在作者的笔下,就仿佛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这样的美,美得让人兴奋,美得让人陶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样的景色中,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陶醉了,好像回味着――
生: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吧。
(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可以看着不同的提示背一背这段话。
(师生共背第一自然段)
师:这优美的文字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同学们,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从草原的天空写到了天底下的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的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作者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条理。老舍先生为了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家乡吗?
生:爱。
师:那就请大家也选取家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把你对家乡的爱写下来,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爱你们的家乡。
师:把你们写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
生:贺兰山非常美,有此起彼伏的山峦,有高高的山上的绿树。
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银川,白云是那么的白,是那么优美。
师:时间来不及了,很遗憾,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完成练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而且也感受到了每位同学也很爱你们的家乡。正是因为草原上的风景美,草原上热情好客的民族还正在等着你们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正是因为这样,老舍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汉语拼音教学实录 小学拼音优质课堂实录 篇10
佚名
《字与拼音(五)》是拼音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重点是对拼音部分进行复习,此外,还要学习两课《看拼音识字》。在复习时,可能会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游戏串起整堂课,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笑中学。下面,我就这一单元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皮卡丘”这个卡通形象,告诉学生今天“皮卡丘”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拼音王国”里旅游一下,并会带给大家很多拼音小星星。(教学一开始引出“皮卡丘”这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调节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声母
1、抢读声母。师出示部分难记的`声母,学生认读。
请学生拿出自制的23张声母卡片,按顺序排队,同桌互读互相检查是否排对了,读对了。
2、变魔术。出现半圆和小棒,变出b-d、p-q 让学生加以区分,让学生也来变一变魔术。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提醒学生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读得好的奖给学生小星星)
三、复习韵母
1、复习单韵母。每位学生拿出六张单韵母卡片,自己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桌合作,把任意两张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3、游戏“排队”,把24个韵母按顺序排队。
4、多种方式读加以巩固。
(声母、韵母复习完后,做一下课间小活动)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过渡: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接下来要和大家见面的是整体认读音节,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出示写有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可以拼读的音节卡片,请学生找一找。
2、游戏“看谁听得准,举得快”。
老师读,学生找卡片;同桌游戏,“皮卡丘”把小星星奖给合作得好的同座两同学。
3、集体练读。
五、复习“读一读”
过渡:有几个整体认读音节与其它音节成了“好朋友”,组成了双音节词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1、出示“读一读”中的双音节词语。
2、小组合作拼读音节完后,把你会读的词语大声读出来,并带着全班同学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