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演讲稿写作 >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汇编3篇正文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汇编3篇》

时间: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通用3篇)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 篇1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晚上,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对着窗户怅望

灰天,她眼神中带着乞求,带迷茫,带着对儿子的爱。正苦苦思考着一个问题。突然,她的嘴角微微一笑,雪白的牙齿在夜中犹如钻石一般闪闪发光。

第二天,母亲给了儿子一笔钱让他到社会上自由闯荡。

儿子应聘了许多工作都被一口回绝了,身上剩下的钱不多了,而他到现在还一无所获,回家可怎么交代呢?他沮丧地在街上走着,自己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心情非常不好,心中酸酸的,眼中噙着泪水,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悲惨的、凄凉的。

日子像数念珠一般,一天接着一天,从手中滑过去,串成周,串成月。

这时儿子手中的钱几乎已经花光了,可他依然没有成就他只能回

家。这时迎面走来一位面黄肌瘦的老人,他弯着腰拄着一根破木棍,身上的衣服已经遍布破洞,脖颈上暴突着一根根青筋。老人对儿子说:“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东西了,你行行好,让我吃顿饭吧!”他不愿意看到老人失望的心情,于是就答应了。

儿子带他到了一家餐厅,儿子点了牛奶和面包,一上菜老人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老人吃完之后擦了擦他油光光的嘴巴,对儿子说:“你是个好人,我会报答你的。”说完老人,就转身走了。

回家以后,儿子向母亲述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母亲高兴地一把抱住了他激动地说:“孩子你成功了!我就是想让你明白做人要善良、要有爱心、要不求回报,我当时苦思冥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去体会’,现在你做到了,我为你感到自豪!”

过了几个月后,那个老人发了财回来找这个年轻人,老人给他写了一封信问年轻人要什么回报?儿子只告诉了他一句话:“善良不需要回报”。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 篇2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人们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人们的青丝,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时,在夕阳残照下,剥去心灵的坚冰,去打开心灵的一隅时,才忽而发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那颗原本容易受感动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躯壳和永无止境的疲劳与困顿。

善良,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激,去回报,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才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执著,才会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的坚韧和那份“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与胸怀。

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与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

当善良遇到善良演讲稿700字 篇3

人类的心灵有两把钥匙,一把是真理,一把是善良。但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荒谬的善良,所以我们应该去唤醒沉睡的善念。

真理好象人类手中的利剑,人类用它消灭愚昧,剪除荒谬。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人类用真理建立了社会的框架,指引人类的生活。在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后,真理建立了领导地位。理性精神战胜了无知,然而它也将善念从人们心底抹去。人类用这把利剑刨根问底,却总在不经意之间触及善良的底限。

20__年.中国云南大学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20__年,同样由于同学间的纠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韩裔学生赵承熙枪杀32名老师和同学后饮弹自尽,是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两事均成为当时媒体的热点,然而在04年的中国,各家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常常见诸报端的是马加爵家人的消息;而07年的美国,媒体对此案的报道数量毫不逊色,却少有赵承熙家人的只言片语。刨根问底,让读者全面了解事实,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亦是真理之所在;但客观地讲,美国的媒体更胜我们一筹。因为他们清楚,让刚刚遭受丧子之痛的当事人父母再面对现实,是如何的有违良知。在国内,我们看到了对马加爵的口诛笔伐,使马家人至今领取马加爵的骨灰,并非不愿,而是不敢,顾忌众人之口;而弗吉尼亚大学的悼念却针对33名遇难者,包括32名师生和赵承熙本人。

理性精神诚然可贵,真理诚然受人尊重,然而感性甚至荒谬也并非一无是处。人类生活并不等同于科学研究,有些事物看似有违道理,甚至违反法律,但却顺应了人性中的良知。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但没有善念,规矩也毫无意义,只能成为人的束缚。譬如汶川地震中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离开了本职岗位,又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发挥更大作用,似乎不合道理,然而却代表了国人的善良;而正因为这种善良,造就了全民捐款、全民献血的空前团结,从而获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希望有朝一日,人们会欣然接受荒谬外表下的事物,因为它的核心,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