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十大旅游景点(优秀6篇)》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广州增城十大旅游景点(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大丰门漂流 篇1
大丰门———大封门,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正是因为山高林密、峡深壁陡,千百年来一直人迹罕至、封闭原始而得名。经过历时三年的精心规划以及保护性的开发,目前开“门”面世。大丰门风景区位于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内,远远看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白水仙瀑景区与南昆山景区之间。这里遍布奇峰秀水,峡谷激流、森林湖泊、冰臼奇石、瀑布深潭、天梯云雾、温泉卧佛,集名山胜水的优点于一身,同时又独具特色。景区内森林面积多达十三万亩,生长着樟、松、红枫、杨梅、红花荷、桫椤、毛竹等无数植物,仅是受国家三级保护以上植物就多达上百种,可谓奇花古木丛生,珍稀草药遍野。其中恐龙时代植物野生桫椤和柏栎,皆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林木终年繁盛,万顷碧绿,春夏绿浪翻滚,秋冬色彩斑斓,浓装素裹,色彩变幻。林间走兽出没,山猪、果子狸、、小松鼠时现影踪。由于山高林密,湖瀑川连,远离工业污染,大丰门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
何仙姑景区 AAA 篇2
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新八景之一,名为“小楼仙源”。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姓何名琼,是增城小楼人,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1858)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有棵桃树,人称“仙桃”。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明代作大规模的修缮,清朝咸丰八年重修。家庙门额上“何仙姑家庙”五个隶书大字,乃咸丰戌年嘉平年黄培芳所书。门口两边镌刻行书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为史官王映斗所书。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八仙堂等景点。
增城广场 篇3
增城区增城广场位于荔城街新城市中心,是2002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占地600亩,有永久舞台广场、艺术长廊、乐湖、雕塑广场和大面积生态广场园林及健身区域,整个广场的绿地率达55%,绿化覆盖率68%,是市民文化娱乐、晨运、饭后休闲的最佳去处。广场自北往南依次为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雕塑广场。其中市政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举行大型活动;历史文化长廊两侧为绿化休闲活动区。2006年7月,增城广场在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特色文化”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从入口进入增城广场,仿佛进入一个文化迷宫:无限创意的雕塑广场,青青绿草中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富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文艺长廊、古香古色而又现代风味十足的小桥与亭榭等等,一步一景,处处展现一副时代人文景象。广场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和灵魂。
增城正果寺 篇4
正果寺又名佛爷寺,在荔城镇东北部十三公里,正果镇北缘瑞山之右,与正果一中吡邻相隔。寺为供奉宾公生佛(又名牛仔佛)而建。宾道者金牛都(今正果番峰村)人。生秉异质,早悟禅宗,自少出家削发于明山寺。南宋皇祐元年(一0四九年)坐化于瑞士石藤箩之中,真人肉身圆寂,僧徒遂以肉身装塑建寺祀之。传说:“焚香礼拜,烟从今之正果寺冒出,究其缘由,烟从龙口入,顺其道而由尾出,谓之瑞龙降佛地,遂于宋庆元三年徒寺于瑞山之右,取名”正果寺“。成佛岩的正因寺是龙之首,今之正果寺为龙尾,次乃前因后果之征兆。宾公生佛生平济世扶危,御灾捍患,慧观缘起,志修行,功德0,修成正果。可谓先有其人,后成其佛,先有宾公生佛,后建正果寺。寺靠增江上游,龙门下,僻万山舟车不辏之中,引龙门之水为功德水,植瑞山之林为坻圆,人杰地零,植此建圩,取名正果。正果寺历史悠久,自宾公开左以来,历祀数朝,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相沿至今,史逾九百年。
客家围垄屋 篇5
介绍光布村客家围垄屋位于福和镇坳头岗埔村,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该围垄屋平面呈半月形,通宽38.8米,能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建在0.40至0.80米高的台基上,围垄四周外墙有1.5米高的椿墙,椿墙上建起了约30米高的泥砖墙。整座围垄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通宽17.60米,深18.70米。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硬山顶,瓦面,船形正脊,人字形封火山墙,檐下有两柱。天井两侧设庑,分别隔为四小室,外庑顶高在,与两前进自然屋顶融接一体,观似蝶形,仅檐下一部分成廊。二进形制与一进略同,而明间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设堂位拜祖,后面是厅,两边有侧门敞通前后,并又经后门出往祠堂外的鹅卵石铺砌的半月形空地上。祠堂的外边,是23间之多的扇形环屋带。
正果佛爷寺 篇6
正果佛爷寺,又称佛爷寺,位于广东省增城市荔城镇东北17公里的正果镇瑞山东麓。相传,宋代增城金牛都番峰村香浦塘有一牧童,8岁便喜谈佛道,天性慈善,后于明山寺削发为僧正果佛爷寺,北宋皇右元年(1049)坐化于瑞山一石上,僧徒遂以其肉躯装塑,名为宾公佛,又称牛仔佛,并建寺祀之。今正果地名即取自牧童坐化得道而成正果之佛教用语。正果寺以东1.5公里处,有皇右元年的摩刻“成佛岩”3个大字。结构建制正果寺,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明、清两代曾重修。寺院依山面南而建,是一座三进三栋的古雅建筑,尤以“三托”(莲花托、燕子托、龙凤托)和“三雕”(石雕、木雕、浮雕)闻名远近。建国后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92年对正殿进行重修。重修后的正殿,门外有石牌坊一座,门额-“敕封昭显”4字,为清光绪五年(1879)皇帝所赐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