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大嫂范文(优秀3篇)》
雪白的大嫂 篇1
民间传说赵树理:“驴背上的状元”
在民间,谈到赵树理,有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出生后第一百天时,爹娘为他举行“百日”庆典,希望他幸福长寿,将来能活过一百岁。那天,他们特意在儿子面前摆了十几样好玩的东西,其中,还有从邻居家借来的一块雪白的“大头洋”(大洋),摆在孩子最容易触摸到的地方,任他挑选,希望日后的他能够财运亨通。可是,赵树理偏不要这块大洋,而是舍近求远,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拿起那根赶驴的鞭子。父亲见此情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这寒门人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真如此,自幼年开始,赵树理就和毛驴交上了朋友,识得一些庄户人家的常用字以后,就坐在驴背上背唱本,甚是惬意。
后来,有人向赵树理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希望得到证实。他说,自己从未听父母谈及此事,但也赞赏这个故事,虽然是胡编的,可是杜撰这个故事的人还真有点才,因为他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赵树理从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春日融融,他赶着小毛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山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哼起家乡小调儿。那时,他最感兴趣的是上党梆子,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儿高嗓门儿,一会小嗓子,起伏有致。秋天到了,若赶上好年景,他便赶着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子幽香的山间小道上,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赵树理的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得滑溜溜的棍子,当作鼓槌,在小驴屁股上有节奏地敲打,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毛驴也兴奋得后蹄腾空而起,向前奔去。
建国初期,在中国作家协会,赵树理已是妇孺皆知的作家了,可和传说中的模样儿仍然十分相近,穿普通干部服,洗得干干净净,右手拿着旱烟袋,只是换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的。怎么看,都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只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蕴涵着无穷的智慧。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才几分钟,和老汉的谈话就进入佳境。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走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说:“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惹得儿子和其他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老汉却不知个中缘由。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但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就会引出人们的笑声。这和他儿时在驴背上的生活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树理的为人:密切联系群众
1952年春,赵树理仍然提着他那个在战争年代与他形影不离的土布包包,重返太行山。有一天,他到了山西省平顺县川底村。这时,农业部金星奖章获得者郭玉恩,正根据地委指示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树理还和进城前一样,穿着补钉衣服,戴着旧毡帽。他肩上扛着铁锹,手里捏着短烟袋,跟农民一模一样,说着笑着和老乡一起下田了,很快就与全村男女老少熟悉了。他们都爱找老赵叙家常,谁家夫妻间吵嘴,谁家兄弟们打架,都要找他来调解。他到群众家吃派饭,不是帮人家添柴烧火,就是抱孩子哄娃娃,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晚上开群众大会,他总是最先到场,先把火炉点旺,然后给群众讲故事,或者踩着锣鼓点唱上党梆子。开会了,他和群众一起学习讨论党的指示,商量如何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农民宣传走集体化道路的好处。村里刚试办农业社缺会计,他就动员已经完成扫盲的农民郭建庭,挑起理财的担子。小郭文化水平低,不会记账,不会打算盘,赵树理花了好几个夜晚手把手地教他。遇到不会写的字,赵树理总是把字一笔一划地写在纸上,让他照着写。直到小伙子熟练地掌握了做会计的本领,他悬着的心才算落地。后来赵树理离开了川底村,还一直惦记着这个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常给郭建庭写信,打听社里的情况,问他当会计还有什么困难。有一次,建庭回信说,平顺县买不到账本,老赵就上街买了一套新账本给小郭寄去,并写信告诉他,以后需要什么就给他来信,不要不好意思。以后,川底村的干部和群众一提到赵树理,都异口同声地说:“老赵是俺社里人。”当然,赵树理关心的不只是一个郭建庭,也不仅仅是一个川底村,他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农民,希望农民走上集体富裕的道路。
1957年深秋的一天,赵树理回到自己的故乡――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在村口遇见一位老人,听老人说,社员们正在工地修水库,他把行李寄放在老人家里,不顾旅途疲劳,直奔水库工地,和社员一起抡镢头,挥铁锹,拉平车,抬石头。休息的时候,他拾柴烧水,把一碗碗开水送到乡亲们面前,与他们谈家常,问寒暖,讲故事,谈时事。有时,社员们热情地请老赵唱上党梆子,他总是认真地踩着锣鼓点,热情地演唱。让群众高兴,是他最欣慰事情。
这年年底,尉迟村减产,群众有思想情绪,赵树理到了党支部书记赵国样家里,把腿一盘坐在炕上,掏出短烟袋说:“国祥,咱们分析分析,今年为啥会减产?”国祥惭愧地说:“不是社员不听话,也不是合作社不优越,是我没有领导好。”赵树理严肃地说:“我看是咱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没搞好。沁河里的水在山下,上不了山,天不下雨,一些庄稼旱死了,收成不好,这能怪你?”接着赵树理扳着指头,帮助赵国祥筹划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咱尉迟村的面貌,就要做好这么几件事,第一,修起水库后买一台锅驼机,用锅驼机抽水浇地,比人挑水强多了。第二,要在沁河边修一个水轮泵站,那玩艺儿不费煤,不用电,打着转就能把水送到山上。第三,还得修一条渠,开一条路。”赵树理一边说,国祥一边点头。可是,办这些事要用不少钱,国祥渐渐皱起了眉头。赵树理早已心中有数,他不久回到北京,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一笔存款,寄给了尉迟村农业社,帮助社里解决了资金困难,尉迟村的群众积极动手完成了上述三项工程,并很快受益。尉迟的变化,带动了沁水、阳城两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赵树理的处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50年代末,赵树理在山西家乡深入生活,还担任中共沁水县委副书记。一天黑夜,他和几位同志到数里外的一个村子去调查情况。正走着,他的脚底下猛然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帽子也从头顶上飞出去好远。黑夜中,他凑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块不小的石头挡在路的中央。老赵捡起自己的帽子,继续赶路。可刚走出一段,忽又转身往回走。怎么了?同伴们感到几分惊诧,以为老赵丢失了什么东西,于是也跟着他走了回来。只见黑影里,老赵弯着腰,从路上搬起个东西,一直走到拐弯处的犄角才放下来。呵,原来是绊他的那块石头。老赵风趣地说:“这死东西,我要不把它搬掉,它还会兴妖作怪,影响行人车马的安全。绊倒了我这条大汉,倒也无妨,要是绊倒一位大娘,她又恰巧提着一篮鸡蛋,那就不得了了。”同志们都觉得他说得在理,做得妥当。
雪白的大嫂 篇2
终于到雄狮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瀑布哗哗地流着,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很蓝,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让人觉得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大家怎么看?是不是写得太短,不够具体,生动,描写的雄狮瀑布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呢?老师教给他一个写作技巧后,他回去又重新修改了这段话:
终于到雄师瀑布了。雄狮瀑布真壮观啊!几丈多高的白浪如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又像百万雄狮飞奔而下,“哗哗哗”,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像雄狮张开血盆大口在怒吼似的,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白浪最后都落到水潭里,潭水真蓝啊!天空、白云、绿树、花草、山石,一一倒映潭中,仿佛是一幅不用渲染的中国山水画,让人不由得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似乎走进了一个奇特的仙境。
这两段话,大家比较一下,哪一段写得好?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段对雄狮瀑布的描写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瀑布的形象更加丰富,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那么,如何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
首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去《周末划船去》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岸上的小草被风吹过,可以这样写:岸上的小草绿油油的,一阵风拂过,它们便随风摇头晃脑起来,好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突然看到了带着礼物回家的妈妈,争先恐后地扑过去,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这句话把小草比作调皮的小孩子,既突出小草的活泼可爱,又衬托出公园充满生机,一下子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第四自然段,描写荷叶时,还可以这样写:那是一片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地偎依在一起,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荷花开了,伸展出雪白的花瓣,晶莹得像一位高贵的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荷叶上。这句话把荷叶比作大圆盘,把荷花比作仙女,具体形象,衬托出荷花的美。
其次,要善于合理的联想。第四自然段描写荷花散发出香味,蜻蜓飞来落在荷花上时,可以这样描写:一阵风过,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得蜻蜓飞来了,纷纷落在荷花上。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最后,要运用适当的夸张。所谓适当,是指所运用的夸张是有根据的,有一定合理性,并且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效果来。如第三自然段描写远处山的绿时,可以这样描写:这时,我才注意到远处的小山也是绿的,像被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如果真的是被染过,那油漆工可真了不起,你看,不同的绿色,有深绿,有浅绿,还有翠绿……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根据远山的绿和绿漆的绿一样的着色,把远山的绿色说成像是用绿色的油漆染过一样,突出远山绿的程度很深,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夸张是适当的。
例文示范
离家不远有一条小溪,像一位优雅的少女,长年累月迈着轻盈的脚步,由东向西缓缓流淌。溪水清澈见底,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溪里的鹅卵石和小鱼。一块块鹅卵石就像一个睡着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水中,一动也不动,任凭溪水从它们身上淌过。溪里的小鱼就更有趣了,有的静静地停在水面上,好像游累了,在闭目养神;有的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是在进行游泳比赛吧;还有的悄悄地藏在石缝里,仿佛在跟伙伴们捉迷藏。
雪白的大嫂 篇3
谁也不会相信,今日华丽高贵得如同公主一般的玫瑰花,昔日是用以点缀大道小径的。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
上帝曾经扮作香客下凡,冒着酷暑在人间整整巡视了一天。他回到天堂的时候说:
“可怜的人间道路太糟糕了!太阳把道路晒得直发烫,我看到路上的行人热得晕头转向,牲畜也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它们可怜巴巴地发着牢骚,而人类则在大声诅咒。这些道路两旁还尽是些破烂不堪的土围墙,越发显得难看了!
“但是,这些道路是神圣的,因为它们把相距遥远的村镇联结起来,让人在它们上面行走。做生意的人为了生活满怀希望,步伐坚定;游山玩水的人则心旷神怡,悠哉悠哉。
“我们要是在路边造些凉爽的帐篷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该多好,它们既能遮荫,又能消愁解闷。”
于是,上帝便造出了轻舒粉臂向人祝福的垂柳,高耸入云撒下大片绿荫的杨树,还有那攀缠土围墙给它披上华丽服饰的玫瑰。
那时候的玫瑰可真多,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后来,又经过不断的种植繁衍,玫瑰多得简直无处不在了。
商人和游客看到杨树像圣女一般列队致意,坐在垂柳的绿荫下掸着鞋上的尘土,都开心地笑了。
他们看到土墙上披满绿色的挂毯,点缀着一簇簇红的、白的和黄的花团,更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牲畜们也快活得引吭(hán)嘶鸣。对这从天而降的奇迹,路上飘起神秘的歌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但是,这一次还是和往常一样,人类又不珍惜上帝给他们创造的东西。
杨树因为身材高大而得以自卫,垂柳由于枝条柔弱缺乏魅力而幸免于难。而玫瑰却是那样千娇百媚,芬芳沁人,像山上的姑娘那样手无寸铁,软弱可欺。
不到一个月,路旁的玫瑰便被摧残得缺枝少叶,蕊落花谢。
玫瑰花像女人一般,对自己的痛苦遭遇喋喋不休地哭诉。她们到上帝面前去诉苦。她们情绪激愤,声音颤抖,脸儿红得赛过美人儿:
“上帝,人太没有良心,不值得你可怜。当初你缔造我们的时候,一个个完美无缺、美丽绝伦。如今才过去短短一月,我们便被他们糟蹋得残缺不全,惨不忍睹。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讨人们高兴:我们把花冠全部打开,好放出芳香;我们为了保持鲜嫩,挤尽了花茎里的汁液。我们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美貌供人观赏。
“过来一个牧人。我们都弯下腰去看跟在他后面雪白的羊群。这个无赖说:
‘这些玫瑰红得简直像胭脂。而且还像故事里的女王那样弯腰向人致意。’
说着就一把揪下我们的一对孪生姐妹。
他的后面又来了一位农人,惊奇地睁大眼睛叫起来:
‘真是奇迹!围墙都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衣裳,分明是一个老娇娘!我摘一朵捎给阿纽佳大嫂和她的千金。’
然后,农夫也是一把扯下六朵花,还连着一根整枝。
又过来一位老游客。他吃惊地左顾右盼,眼里都放出光来,喊道:
‘伟大的万能的上帝啊,造出这样的尤物!’
说完他就带走我们最漂亮的一位姐妹。
接着又来了一个淘气包。
‘多好看多舒服啊,路上都长出花来!’
他一下就采了一大把,唱着歌儿往小路去了。
上帝啊,这种日子叫我们还怎么过下去呵。用不了几天,土墙又要和从前一样光秃秃的,我们都要香消玉殒。”
“那你们要怎么样呢?”上帝问。
“我们要保护!人用篱笆尖刺把菜园围起来加以保护,你也可以用类似的东西安到我们身上。”
仁慈的上帝苦笑了一下,他的本意是想把美丽的东西造得友善一些。他说:
“没办法!看来我不得不这样做了。人啊,逼着我往我的作品上加进敌意,变得会伤人。”
玫瑰的表皮先是鼓起了一个又一个包,这些包渐渐又尖尖地突起来,最后便成了刺。
永远不公道的人类后来却说,上帝把他创造的东西都变得不友善了。
(江山译,选自《世界大作家儿童文学集萃》,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小档案
加勃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她的抒情诗感情强烈,以清丽的形式表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她的诗集《柔情》歌唱母亲和儿童,格调清新,内容健康,语言质朴,是童诗中的珍品。1945年因诗集《绝望》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