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优秀5篇】正文

《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优秀5篇】》

时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细心的小编Waner给大伙儿找到的5篇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欢迎借鉴。

融合教育范文 篇1

艺术教育融合模式,是指在艺术教育中,将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体、现实与理想、宏观与微观有机的融为一体,来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科学与艺术、学科与学科间的诸多问题。借助于融合教育模式,搭建一个健全人格培养的教育平台。任何教育模式的提出与确立,取决于其自身的规律,同时也是对前人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它即是时代的科学、文化的现实反映,同时也必须旗帜鲜明的为时代服务,绝不是主观杜撰、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艺术教育融合模式建构基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基础

当今世界是以映像语言为媒介、文化心理为工具的网络经济时代。文化生产力与知识经济的强势己完全渗透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层面,文化要素己转化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力。艺术的“文化转型”显形为以科技为依托、美学为规范、创造价值为内容的知识产出结构的生成。在现实世界中,对于各门学科的研究,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任何一门学科想从自身的角度来揭示其全部规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其本质就是一类知识与另一类知识、一门学科与另一门学科“融合”的结晶。艺术如此,艺术教育模式也是如此。

(二)教育基础

如果说孔子《六艺》中“礼、乐、书、数、射、御”是多学科融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的经典,那么他在《论语》中所述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其“礼”———方法、规矩,“和”———融合、混合,这可以说是我国关于融合教育方法融合最早的精辟论述。无独有偶,在西方的古希腊也有《自由七艺》之说,充分的显示出了融合教育模式深远的共性教育基础和普通性原理。

(三)文化基础

中国的儒道思想把艺术审美同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人生境界联系起来,崇尚舍弃功利的享乐,追求清静、自然、恬淡,超然到无为状态之美。由董仲舒“天人知际,合而为一”演变成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及庄子的“物我交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至高的美学理念境界,其本源就是追求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的融合。通过“经世致用”的学用结合以及“格物致和”的心物感应,附之以“行中以思”“思中以行”的知行并举的辩证关系,完整的架构出了融合模式“全人”塑造的文化平台和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

(四)艺术基础

艺术教育对“心智与情感”能力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假物济事”“以物传情”的典型的艺术行为语言,来达到“景物交融”“融会贯通”的境界。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艺术理念的实质,就是指主观与客体的契合统一。把艺术审美由外部世界引入到内部世界,将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升华到主观感受与情感的抒发是艺术表现的独特手法。无论是艺术的创造或是艺术欣赏,追求的“心/物”“技/艺”“赏/用”的完美统一,就是对“融合”的完整诠释,从本质上显映出了知识产出中能力结构生成机制的原理。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的高层次应该是艺术的层次”。在社会发展日益依赖于“全人”的知识创新、行为创意的“知识消费”时代,通过对融合教育模式的探讨,试图勾勒出了一条生产“全人”的特殊产业结构及所需要的基本生产模式。

二、融合模式的建构的内容

依据融合模式建构的理论,其融合内容可分如下四个方面:

(一)学科间融合

知识经济时代显现为物质精神化、工学技术文学化、信息产业美学化的时代特征。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全人”培养的“知识综合构成”的学科理论。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己成为知识产出的一条基本定律。艺术教育尤其是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必须通过“融合”教育模式才能将艺术与其它学科有机的联系,将艺术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各门学科的教育之中,使受教育主体全方位的掌握其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规律。也只有将艺术根值于各个学科之中,才能真正使艺术教育起到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融合教育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定向、单向、纵向思维的束缚,注重横向、跳跃、甚至是逆向思维方式,才能培养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新颖,会用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间的融合

艺术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虽然艺术教育课程种类繁多,但是它们都是“全人”塑造不可缺少的材料。艺术教育课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即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艺术教育课程之间,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必须通过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建立“异曲同工”完整的综合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现代科学与教育研究的成果,为课程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西方教育家豪斯曼(Jerome•J•Hausman)指出:“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艺术教育应融合为综合艺术教学的形式,使学生能从一种艺术形式的角度去审视另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全面地掌握并感悟艺术的真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的“通感”心理现象,也为艺术课程间的融合提供了佐证。审美意义上的“通感”不仅是一种生理感觉,也是一种深刻、复杂的心理活动,“感官的借代”通常表现为“耳中见色”“眼中见律”等借代现象,它形成的前提因素是产生“通感”的主 www.gaokaobaba.com 体,应具备相应的、基本的综合艺术审美经验,才能“有感而发”产生联想与联觉。艺术教育课程间的融合,将成为受教育主体的内心体验与情感开发的催化剂,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达到“假物济事”“以物传情”的审美境界,在不断的感悟与体验中使主体的审美经验与创造才能得以发展。

(三)教学间的融合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教学相长”,艺术教育相对其他学科更需要“教”与“学”的融合。这种教学间的融合往往产生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机互动交流,艺术教育应认识到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的,学生同时也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真正的接触艺术、融合艺术,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应把握学生参与的特点,及时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发现学生的艺术的灵光和亮点,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教育教学间的融合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开展。课内,应采用互动型教学方法,以集体讨论、自评互评等方式展开交流,拓展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课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对艺术的感悟,培养培养艺术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与学生交流讲学,让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广范围的参与学习。这种教学间的融合、互动、交流是融合型艺术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四)社会间融合

艺术审美除了其精神功能之外,还有极强的实用功能。艺术教育与社会间的融合,一是指艺术教育要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结合,二是指艺术教育要与社会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为主的审美与创造相结合,即指社会各个层面和行业的美学行为参与。在知识是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劣,不仅约定了生产方式,还会直接影响经济结构。“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必须为国民经济与现代化进程服务。“闭门造车”的传统教育模式,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艺术教育即要注重“形而上”深层文化底蕴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形而下”的社会实践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资源间的融合

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 篇2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1],学校教育又是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要教育途径,所以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在未成年人的人格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2]。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生活障碍和心理障碍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性,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德育教育显得更加复杂。于是如何将德育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特殊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

一、正确认识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德育教育

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特殊学生表面上与正常儿童无异。但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举止上的表现看却存在很大差异,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学生往往存在智力低下、反映愚钝、性格怪异、情绪偏激等障碍。也正是因为特殊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障碍,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和学校往往忽视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3]。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指出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口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如何将特殊学生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学生,使特殊学生在经过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后可以融入整个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4],也正是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所应该正确认识的。

二、常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特殊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只看到表面的、形象化的事物或现象,不能正确进行分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5],往往只需要稍微进行欺骗,特殊学生便很容易受骗,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更加重视常规教育,让特殊学生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让特殊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很长的周期性和反复性。为了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制一系列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强化对于学生的管理,诸如设立《在校一日常规》完善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管理,培养学生在学校规范的行为和遵守纪律的意识。

三、抵制诱惑,提高特殊学生道德素养

现代各种传媒的普及,促进了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但是也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往往这些不良信息会直接影响与干扰我们的生活。对于分辨能力相对于我们较差的特殊人群,大量影视制品直接教唆和宣传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书刊、画报大肆泛滥与流行,更是严重腐蚀了一大批文化程度有限的特殊人群[6]。因此,提高对特殊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十分重视与关注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校园环境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作用是长期的、持续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从自身环境入手,将校园文化、教育理念与宗旨融入学校环境,比如可以将一些关于诚实守信、勤俭自强的字画挂到学生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地方。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生活安全和法律教育主题班会,夯实特殊学生的基本安全常识和基本法律常识。特殊教育学校甚至可以开设情景模拟课,让学生分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到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一些危险的人和事,降低学生受骗、受诱导的几率。特殊教育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强化教师的与人责任意识,提高教师对于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四、个别化教育,重视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特殊教育学校思德育教育重点应符合特殊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重视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和掌握他们独有的行为和理解他们独有的“语言”。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学生障碍种类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特殊教育学校在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符合特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对特殊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当中,做到以人为本。在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重视对于学校教师的德育教育培养,让学校每一名教师可以真正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进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比如,在语文《认识人》中穿插一些基础性道德认识;在体育课堂中可以让特殊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会友谊的力量;在美术教育中通过认识我国古代画作认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培养特殊学生的爱国精神。

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持久的,如何更好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也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只有不断探索与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真正走向融合,融入社会,甚至建设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

[3]王辉。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康复模式研究――“学校、医院、社区与家四位一体的综合化康复模式”构建[J].中国特殊教育,2012(04).

[4]雷小波,叶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的亮点[J].现代特殊教育,2005(11):12.

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 篇3

关键词:特殊儿童;幼儿教育;融合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借鉴西方国家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模式,采用融合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为特殊儿童营造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能够公正、平等的享受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教育,并且获得更加充分的自身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在幼儿园中对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教学策略,提出可行性建议力求提高对于特殊儿童的教学效果。

1融合教育的主要特征

特殊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容易使儿童内心产生自卑情绪,从而导致特殊儿童无法正常的发展成长。针对特殊儿童的情况融合教育孕育而生。融合教育主要教学方法是要将特殊儿童,放置在正常儿童的教学环境中,能够让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教学体制。特殊儿童通过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够有效培养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通过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在生长过程中感受到并没有受到特殊的对待,从而促使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最终促使特殊儿童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且能够更好的与他人接触适应社会。

2针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学策略的注意事项

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特殊儿童的生活习惯,使特殊儿童能够自然和谐的融入到融合教育中,激发特殊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的积极性。设立丰富有效的教学环境刺激特殊儿童情绪积极向上,由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与正常儿童差异性较大所以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心理自卑感。很可能在与正常儿童交流过程中出现欲言又止的情况,极大程度上影响特殊儿童参与正常社交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当首先设立特殊的教学环境,能够使特殊儿童真正自然的参与到社交活动中。游戏是儿童共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刺激特殊儿童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同时,也应当对正常儿童做好心理辅导,由于正常儿童身边缺少特殊儿童,很可能在第一时间要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交朋友,会出现抵触心理。教师也应当做好儿童的心理引导工作,为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建立良好的友情,架起一道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采访开放式教学,能够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将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和活动项目,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教师需要针对特殊儿童的生理需求,进行一定具有特殊性质的训练。并且应当结合教育内容为儿童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需求。特殊儿童的活动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也应当在活动过程中对特殊儿童有特殊的照顾,从而来降低特殊儿童的活动要求,使特殊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活动中去。对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来说,最主要的是想要特殊儿童能够融入到正常社会中,从而更好的适应生活与学习。

3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融合教育认知有偏差,大部分教师只不过是认为只要将特殊儿童正常带入班级中就学,就已经完成了融合教育,但其实使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幼儿园接受教育只不过是如何教育的第一步。有些教师对于特殊儿童仍然存在歧视,再加上幼儿园也对特殊儿童加以有色眼光对待,导致特殊儿童无法在幼儿园中受到良好的融合教育。同时当前针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社会保障有所缺失,各地方政府还未真实认识到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在法律建设上也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导致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平等对待,从而在特殊儿童心中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4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

首先,应当提高社会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程度。教师应当首先改变自己对于特殊儿童的认识,对特殊儿童不再特殊对待。特殊儿童只有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才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从社会层面,幼儿园也应当首先取消对于特殊幼儿的歧视,在特殊儿童入学时应当公平对待。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其他正常的儿童能够正常的、正确的对待特殊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没有隔阂才能够真正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从而使特殊儿童在心理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避免特殊儿童出现自卑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鼓励其他同学与特殊儿童能够交朋友。朋友是儿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必成长因素。特殊儿童能够在交朋友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模仿学习基本的社交常识,从而树立与他人正常的友谊,建立自我人际交往的信心。同时,融合教育也应当注重特殊儿童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促使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温暖。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家庭教育,特殊儿童的第一教师是他们的父母,但是一般来说特殊儿童的父母不具备专业性育儿知识,所以导致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打击。教师应当与特殊儿童的家庭建立统一的教学,保证特殊儿童不管在家庭还是幼儿园中都能够接受正确良好的教育,从而促使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教学方案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科融合;高职商务英语

1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由于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单一学科研究复杂问题的需要,学科开始向多样融合的趋势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独立学科的边界也随之被重新划分。学科融合,即在认同各学科间差异的基础之上允许存在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影响的活动。由此而来,学科融合不仅体现了学科发展的演变趋势,也成为学术研究能够产生系列创新性成果的重要存在方式。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究,多学科合作近年来都备受瞩目,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而言,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无疑也是开展有效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之一,并且也为当今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寻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契机。加强国际交流是当今我国发展的大趋势,而商务英语因与国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而愈加受到重视。英语作为通用型语言,保证了国际社会的有效沟通交流,但需要强调的是商务英语与一般性生活交际英语是有所不同,其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等特点,属于一种专门用语,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所以,商业英语在教学上并不同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中,将商务知识技巧与语言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合理整合,将课堂转化为培养和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学习效果和就业率的主阵地等,这些问题已显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学术热点。基于学科融合的大背景,通过课程的设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理念和方法革新,逐步探索语言学科与经贸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对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2.1案例教学法的时代背景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之前的举例教学或案例教学,其被引入的初衷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案例教学法表现出来的显著功能使其被广泛运用在全球各高校的教学中。原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所遵循的传统,较少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多采用的是讲授法、实验法,而在实操能力、实践技能等方面,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显然是比较差的。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在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整个社会重新认可并重视高职教育。借助全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担负起与传统高等教育不同的使命,旨在向各行各业输送具备操作本领、精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为完成这一使命,采用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高职教育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2.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商务英语教学,是围绕某个特定商务场景,针对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和商务实务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强化训练其完成任务时必备的职业英语和商务技能,形成以商务流程为主、语言教学为辅的创新型授课模式。那么,如何应用案例开展有效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被经常使用到的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1)讨论研究(Discussion)。即在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后,老师根据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抛出与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并存,例如通过多媒体反馈和课下作业方式上交。重点应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就已学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借助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考查,从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2)观摩思考(Observation)。即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中的相关商务场景片段案例进行观摩。优点在于基于真实场景的语料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反复性,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商务英语课上,学生可通过观看英语国家商务谈判片段案例,细致了解谈判双方在特定场合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学习、模仿英语国家商务人士的行为规范、标准语言、思维模式等。3)角色扮演(Role-play)。每当学生完成主题模块的学习后,教师都可以围绕所学相关的主题情景,要求学生通过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完成特定的商务角色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使用的语言及技能进行重点把握,可以基于案例中的语料,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实现课堂中有效的分层教学。角色扮演的优点在于通过实际表达,学生把语言知识与商务技能整合后,应用于模拟场景的实践,从而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4)对比提升(ComparisonContrast)。在学生活动中引入多个案例,进行特定商务场合中的英汉专门用语的比较、中外商务礼仪比较、中外文化差异比较、中外思维方式的比较等。在二次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案例对比,在巩固所学的同时有效进行提升,不仅发掘语言层面的异同,还能通过不同文化的视角完成交际活动,逐步锻炼跨文化交际的思维意识与能力技巧。

2.3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学科融合特点在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目标与学生素养现状说明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受到学科融合理念的启发,基于商务英语具备的基础学科性,加以渗透商科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并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形式于商务教学过程,作为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为高职学生提高语言基本素质、创新合作能力、思辨共情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结合高职商科专业办学特点与经验,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应用支持PC、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运行的《商务联系》(文华在线2012年引进)为教材作为讲授逻辑主线,其特色在于,以多元文化的跨国公司为背景,提供真实的视频、音频材料,展现商务联系场景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实用商务英语能力,拓展商务沟通能力的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补充思路。基于大学英语与商务管理的学科理论概念,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有效实践案例教学法在构建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语言实践方面积极意义和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的推动作用。

3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商务英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选取适应学生的能力的商务场景案例,控制难易程度,以期达到学习效果,所以,要用分析、解决、限定、评估等方式对所选取案例的难易情况进行考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适当降低初学者的难度,而选用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面向预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学效果更好。考量案例教学的效果的重点,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从高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高职学生的特点多维度来选择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因此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案例教学实施质量的必要条件。除了教材中所涉及的场景案例以外,还可以是多渠道、多角度收集案例,可以从网络、报纸、杂志、企业商务文案以及其他相关教材中选取。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环节与学生共同收集、分类和整理,课上进行集中分析和讲授。

3.1案例的引入

教师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前,先要分析所选取的商务活动案例,然后再在课堂为学生布置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商务联系》Unit3TalkingaboutYourDepartment时,可准备一些国际上成功的商业人士或商业集团的案例,包括股神巴菲特、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金融巨鳄索罗斯等,安排学生就案例中涉及的重点商务环节使用语言进行辩论和讨论。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掌握了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接触到了相关行业或机构的一些专业词汇。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来选取案例:1)关联性。各案例之间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利用此特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所学。引导学生联系比较课堂上引入的多个案例,深入进行探讨。例如:Unit2TalkingaboutYourJob和Unit3TalkingaboutYourDepartment这两个单元中的商务内容就具有很多共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两个单元的差异和共同点。再联系相关案例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商务活动的开展,知晓公司主要架构和工作职责,使学习效果更好。2)典型性。举商务新闻的例子,教师可在中国商务网、中国商务合作网等媒体上选取原版商务新闻素材,学生通过分析学习每条商务新闻,掌握商务场合下的英语措辞和语法,进而能够学会准确认知并翻译商务新闻。借助典型的案例对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加以锻炼,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3)实用性。按照商务活动情境的不同,教师对各种商务案例做出选择,将不同的商务情景创设出来,学生方面也要准备好,互相之间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就是案例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对商务礼仪和工作流程的必要环节。在观看场景案例时,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每一问题递进式的回答,在问题的设置中尤其应包括:商务礼仪、谈判语言技巧、商务管理知识、营销语言点、经济学主要信息点及英文语法句法要点等内容。

3.2组织案例的分析讨论

1)营造互动情景,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通过展示教学案例,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在这其中无论学生对案例中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都要最大化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是某一个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要做到使每个人都要以点的信息携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点的信息来带出面的知识框架体系。2)教师要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程及讨论方向控制好。教师在讨论案例时,要设立主题,掌握好节奏、方向、重点、深度等,防止学生针对某些问题有理解偏差的情况出现。另外,在所划分的小组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对各小组的讨论都要仔细聆听,有见解和分歧出现时,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并将学生引导至正确的方向继续进行讨论。3)案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是围绕商务场景产生一种积极的英语教学实践,其目的是形成生动的,富有生命张力的“真知灼见”。它的显著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②有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据研究,通过语言形式,人们从视觉、听觉中获得的知识的记忆量分别可以达到25%和15%,而如果综合起视觉、听觉和感觉,知识的记忆量则可以达到65%。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分析对比、讨论提升后能够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工作场景相结合,必然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对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够进行主动思辨即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3.3案例模拟、再现

老师可以提供一个模拟框架给学生,其中包含方向明确的主题。学生组建成一个个的学习小组,课下广泛搜索文献、查找资料,为课上就该案例提出观点、进行深入讨论做准备。学生理解案例的主要观点后,对其中步骤性的内容重点进行分析,并将知识点线索之间联系理清。借助所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对所需的条件和原则做出判断,对形势的逻辑联系加以分析。反映关键性论点的内容包含在论点的相关陈述中,对论点进行精确简短的描述,出合理推论、谨慎做出推测。能够给出备选方案,并根据多方面利弊做出选择和找出资料中的隐含内容。模拟环节过后,教师可以由模拟案例中的现象,对包含在案例中的理论加以明确,结合案例学习的重点,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把握,从而打好基础,推动学生进一步设定自己的调研问题框架,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3.4案例总结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要点评本次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其中,课堂行为的点评内容涉及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语言表达、案例分析、创新思辨等多种能力;语言点评的内容涉及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介绍能力、举例的实证性、观点是否鲜明、使用英文句法的质量水平等。结合英语语言知识,重点权衡商务理论技能,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多元化评价学生课堂的综合表现。

融合教育范文 篇5

一。对生活美的体验

美来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体育运动、竞技、游戏不仅仅是人的情感的渲泄,更重要的是人改造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生活美的教育。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身体活动,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过程外,融合对生活美的教育。另一方面开展野外体育活动,更能使学生达到对生活美的教育。因为举行此类活动,学生通常都要准备食品及其备用灶具,在活动中,学生要生火、做饭、搭帐篷、确立方位、使用地图和指南针等。在出现伤病的情况下,还要会医务急救和排难,学生通过自身劳动,锻炼了独立生活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二。对情感美的感悟

现代教学论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利用提到了相当重视的地步。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非智力因素是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服务的。但这里把情感放在了教学内容和追求目标的位置上,是要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的情感教育,即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品质。要实现其目标,必须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因素:

1、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使学生把体育的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的基础上,这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障。

2、在教学的观念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有机的统一,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强调体育课必须情知交融与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育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3、情境的创设、场地的安排、教材内容的选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都有成功的感情体验,使他们在“心态平衡发展”中产生强烈的体育爱好,养成喜欢学,以苦为乐,乐此不疲,自觉锻炼的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又如场地处理安排上,仅跑道上划白线和不划折线,学生跑起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所以,在场地器材布置力求美观新颖,学生产生新鲜感。又可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准确及时地给予培养,促使其情感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4、个性的尊重并能使其充分发展是实现目标的基本方法。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体育、个性及兴趣、爱好上存在差异的认知规律,要用一种因材施教、分类组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方式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特别强调,因体育动作困难,身体素质差比不上其他同学而产生紧张、畏惧、出现信心不足、抑郁心态等不良情感品质时,教师更要细心、耐心辅导、充分鼓励等手段,以求达到学生心理上的转变。

三。对真善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