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总结(优秀7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1
一、课题基本情况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向上级领导及同行们做出汇报:
二、研究方法
1、学习研讨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
3、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得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及时形成阶段性总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课题组的成员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新教育观念,理解实验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学习的转变,探索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
2、积极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对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对有疑问的方面进行研讨解决,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既有理论层面的剖析、研讨,又有浅层面的操作、交流。立项以来,课题组共召开10次会议,每次会议都有主题,有记录。
3、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进行此专题讲座观摩学习,而且对实验探究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4、开展问卷调查且形成分析报告。
①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20xx年9月,问卷调查设计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于9月中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学生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原始数据,于12月上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②学生对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问卷。
20xx年6月,问卷调查负责人设计出“学生对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的评价问卷”,于6月上旬,对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于6月下旬,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
5、认真撰写实验教学设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年来,按照计划完成6次课堂实验探究公开课的教学,同时将大部分的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课,让课� 另外,课堂上,我们看到许多平时不爱发言和学习后进的学生也神采飞扬,兴趣盎然。
6、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心得体会。
7、积极撰写课题论文、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2
为了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校20xx年秋季开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尤其是20xx年秋季以来,我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国家课程改革的东风,大量引进先进经验,将研究性学习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20xx年以� 有了开拓者的探索,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有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方案的出台,我们就找到了前行的目标。从20xx年9月开始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已纳入正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走出去请进来强化意识
尽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知度还有欠缺:学生年龄小、知识积淀不足,研究二字担当不起。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在20xx年6、7两月,组织高一教师远赴江苏、山东等课改示范区参观学习,同时,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区内学习和观摩;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举办的教改学习。
走出去,我们的眼界开阔了;请进来,我们的目标明确了。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摸索,借鉴先进的经验,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方向明确了,方法得当了,研究性学习的意识自然也就逐渐的深入人心了。
二、勤观察多动手求真务实
在强化研究性学习意识的同时,20xx年秋季学年,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也全面展开了。在老师的宣传引导下,同学们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热情空前的高涨。
借鉴以前经验,鼓励学生立足现实生活,面向未来和世界,勤观察,细思考,多动手,将研究性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我校新课改以来在研究性学习工作中的主导思想。这样,在学习中运用,在实践中总结,同学们在合作过程中,团队意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尤其是跨学科的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激情。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3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我与我的学生们都有很多收获,下面我简单总结以下:
研究一个课题,首先应该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配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择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研究教师要有掌控能力,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然后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但由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责任”。身为研究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费在上网聊天上,这就是责任的意义。同时还要确立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起赶到学校,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一个人可以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因为研学,也是学!但是,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就一定会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有了兴趣,什么都好说。
第五,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写完了报告,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为我加速,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乱阵脚。我们应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团队精神,每一个团队都应该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没错,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能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僧多粥少,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积极分子”所掌握,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能力,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同时将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团队中,每个人不但能力能发挥出来,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帮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对自己,对大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听从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例如,要想办研究内容研究好,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熟悉各科知识,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待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等,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收获中我既学到了知识,又促进了娱乐,一举两得。
研究性学习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讲座对比的方法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内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是研究性学习,同学们看一看我们这本教科书是不是与其他学科的书有所不同?
它不像语文、数学、英语一看书就知道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拿了一这本书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学什么呢?同学们,看看这本书,它是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材料与示例,所以说它不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好好的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把它应用到其它学科中去,从而提高我们学习效率。这种新型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细致的钻研)
(学生回答)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我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2、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2、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 然而现代学校教育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
4、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要关注的是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但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有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成为定势,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
(三)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生长点。活动课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拓展了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我们活动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四、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内涵
2、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步骤】
【引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照片;展示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照片。这是我们学校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用处呢?等等这些都是同学很好奇的。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概念以及我们的蓝图。在探讨研究性学习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一个新学科:综合实践课。
(一)认识《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xx)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该课程在学分结构表中,占最低必修学分(116个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我们今天只探讨研究性学习问题。
(二)认识《研究性学习》材料:英国十岁聪明女孩 凭地理知识救百人据英国媒体 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她的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里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研究性学习总结 篇6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坏节,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学生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获得的。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跟编导设计节目一样要通盘考虑编出使观众赏心悦目的好戏。也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演好课堂教学这出戏,除了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基础外,还必须通过老师美的设计,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问题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笔者在《植物的矿质营养》中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的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提出问题: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同一个过程,那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量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吸水量与吸收矿质元素的量是成正比。两者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呢?
2、学生做实验:配制培养液,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的起始浓度。将一植物幼苗放入培养液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出培养液中各矿质元素浓度。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分析培养液前后浓度的变化,得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
长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愿意学,而且学得较好。某种事物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学生容易记祝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时,要注意这一点,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脖趣� 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玻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脖。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型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究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电脑已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普及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的好帮手。
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我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
四、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 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语调流利的语言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幽默也是一个人的应有的素质,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从而活跃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如手势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的作用,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阔步向前、富于创新的开拓者。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创造出和谐、自主、个性、创新、合作的新型课堂。
研究性学习教案 篇7
一、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作基础,以环保意识提高、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以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身边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以探索提高中学活动课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高一化学兴趣小组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污染的概况之后,指导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身边河道、溪流的水质,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既是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资源及水污染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课内水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掌握部分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技能,以期为课后进行水质监测和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3、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观察,课内分析、讨论,了解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增强青少年对环境污染的忧患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和科学研究的认知思想。
三、教学准备:
1、水样:自来水、光前街池塘水
2、试剂:AgNO3(aq)、BaCl2(aq)、稀HCl、稀HNO3、K4[Fe(com)6] (aq)、K3[Fe(com)6] (aq)、PH试纸
3、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四、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分布状况概述
淡水占地球水资源不到3%,真正能利用的为2万亿m3,亚洲只有26.6%。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位居第六。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的1/4,位居127位。
二、水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约4260亿立方米,造成40%稳定流量的河流被污染。而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工业废水占268亿吨,全国各大江河12%的干流、55%的支流受到污染。
(二)水污染的防治
针对水资源紧缺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环保法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与环保设施同步进行。这是避免生产发展、污染加剧的有力措施。
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三大类。
三、水质分析
1、介绍水体硬度
我国水体硬度与德国相同,每升水中含有10mgCaO,即称之为一度。以8度作为分界线,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
2、指导学生各组定性分析
先讲述Fe3+、Fe2+的鉴定方法:
步骤1
步骤2
实验现象
结论
Fe3+
取水样1滴
加1滴K4[Fe(com)6]
蓝色沉淀
示Fe3+存在
取水样1滴
加1滴KScom
溶液变深红
示Fe3+存在
Fe2+
取水样1滴
加1滴K3[Fe(com)6]
蓝色沉淀
示Fe2+存在
再由学生自行实验,学会针对各组样品分别进行H+、Cl-、SO42-、Fe3+、Fe2+的鉴定,教师巡视指导。
3、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4、讨论评价
学生共同讨论,并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结果纪录
结果 水样
项目
水样1
水样2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观察的现象
颜色
气味
浑浊度
飘浮物
定性分析结果
PH值
Cl-
SO42-
Fe3+
Fe2+